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111节

第241章 取而代之

  2024-07-13

  魏忠贤对这两个干儿子很是满意,他们一文一武正是自己需要的人才。这些日子,无论是崔呈秀还是田尔耕都帮着他尽心做事,颇得自己心意。

  不过这还不够,魏忠贤很明白自己真正的敌人是谁,就是掌握朝政话语权的东林党。他是天启皇帝扶持起来的热,天启皇帝用他就是为了对付东林党。魏忠贤虽然没读过书,可他在市井中混过,又在宫里呆了这么多年,魏忠贤很清楚自己作为一个太监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靠的全是天启皇帝的宠幸,一旦那天天启皇帝不信任自己了,那么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就如烟云而散。

  要让天启皇帝一直宠幸自己,那么魏忠贤就要做到天启皇帝重用他的关键,这就是搞垮东林党。

  东林党是魏忠贤天然的敌人,双方从没有和平共处的可能,如果弄不垮东林党,那么他魏忠贤就在天启皇帝那边再无价值。

  抬手让两人起来,等他们入座后魏忠贤这才说了今天在乾清宫发生的事,听魏忠贤说完后,崔呈秀和田尔耕对视了一眼,心中略有些明白干爹喊他们来的用意了。

  “耕儿!”

  “孩儿在!”听魏忠贤喊自己,田尔耕连忙起身。

  “坐吧。”魏忠贤摆摆手让他不必如此,随后问道:“前些时日我听你说驸马都尉许从诚之孙许显纯有意拜入咱家门下?”

  “回义父,的确有此事。”田尔耕点头道。

  “这许显纯你仔细说说,此人如何?”魏忠贤慢条斯理喝着茶问道。

  当即田尔耕把许显纯的情况仔细汇报给了魏忠贤,许显纯是驸马都尉许从诚之孙,许从诚是嘉靖皇帝的女婿,乃大明勋戚,从嘉靖皇帝来论,许显纯算得上天启皇帝的表叔。

  作为勋戚,许显纯参加过武举,上得了马又开得了弓,还使的一手好拳脚,被授予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的虚衔。同为贵勋,许显纯和田尔耕的私下关系很好,两人平日里就称兄道弟,常在一起玩耍。

  田尔耕借着魏良卿的路子搭上了魏忠贤,随后又拜魏忠贤为义父后,田尔耕就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虽然还没真正起势,可借着魏忠贤的势力如今田尔耕今非昔比,在京中的名气越甚,据说魏忠贤还有意让田尔耕担任锦衣卫指挥使的职务,只不过如今的指挥使骆思恭还在,田尔耕想要取而代之还需等待机会。

  但谁都看得出来,骆思恭的锦衣卫指挥使已经干不了多久了,之前天启皇帝之所以没拿掉他主要是考虑到锦衣卫的稳定性。那时候魏忠贤刚刚上台,就连东厂都没完全抓在手里,作为皇帝手里重要的特殊部门锦衣卫是很关键的衙门,如果在那时候就动骆思恭,天启皇帝要考虑锦衣卫内部的不稳,一旦锦衣卫出了问题可不是什么好事。

  何况当初司礼监的王安被赶到南京守陵,东林党在内廷的爪子已被砍断,骆思恭吓得连忙找天启认罪,指天发誓效忠皇帝。既然骆思恭已服了软,再马上拿掉他就没这个必要了,这也是天启皇帝没动锦衣卫,一直留着他的缘故。

  但一码归一码,当初不拿掉骆思恭是出于当初的考虑,而现在天启二年马上就要过去,眼看着就要到天启三年了。这一年多里,魏忠贤的实力逐步壮大,不仅控制住了司礼监和东厂,还把触手从内廷伸到了外廷,开始和东林党在朝堂上权利争夺。

  也就是说,如今的魏忠贤魏公公今非昔比,手中权势不同往日可比,随着权利的膨胀,魏忠贤开始觉得应该是能和东林党扳一扳手腕的时候了,他总不能一直被东林党压着一头吧?如果这样的话,时间久了天启皇帝就会对自己不满,而他也会逐步失去天启皇帝的宠幸。

  听着田尔耕的讲述,魏忠贤心里仔细琢磨着,等田尔耕说完后,魏忠贤微微点头。

  “咱家记得许显纯身上有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的职衔?”

  “义父好记性。”田尔耕连忙回道,心里同时微微一动,脸上却丝毫没有显露半点情绪。

  “如此,你明日把许显纯带来给咱家瞧瞧。”

  “义父既想见他,此事孩儿安排……。”田尔耕回答道,心里更是想到了一个可能,微低下头。

  “耕儿!”

  “孩儿在!”

  “为父琢磨着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也该换人了,小子不一直想着这个位置么?这一次为父就让你如愿。”

  “义父,这……!”田尔耕猛然抬起头,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惊喜。

  刚才魏忠贤问许显纯的事,尤其提到了许显纯身上有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的职衔一事,这让田尔耕心中忐忑。虽说田尔耕一直盯着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而且以他的品级来说担任指挥使也是毫无问题的。可问题在于骆思恭一直在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上坐的稳稳的,之前几次试探魏忠贤,魏忠贤都没给他一个确切答复,时间过去这么久了,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在田尔耕看来渴望而不可及,谁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最终坐上去。

  刚才魏忠贤又问了许显纯,就更让田尔耕担心了。毕竟许显纯本就有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的职衔,哪怕这是一个虚衔,可大明的官员实衔虚衔在有些情况下只是一句话的事,一旦皇帝发了话,魏忠贤点头,许显纯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的职衔由虚变实不是没有可能。

  一旦这样的话,许显纯在锦衣卫的级别就仅次于指挥使了,到时候骆思恭一下台,许显纯就成了最合适的接替人。当想到这个可能,田尔耕恨不得抽自己一耳光,他举荐什么人不好去举荐许显纯,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么?

  如果时光可以倒转的话,田尔耕绝对不会去管许显纯的事,哪怕许显纯和自己是铁哥们好兄弟又如何?这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己盯上的位置白白便宜了他人,这不是脑子进水了么?

  但没想魏忠贤的一句话就把情绪有些低落的田尔耕又拉了回来,当他听到魏忠贤让他做好准备,准备接替锦衣卫指挥使的职务时,又惊又喜的田尔耕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瞧着他这幅模样,魏忠贤心中好笑。田尔耕心里是怎么想的魏忠贤一清二楚,今天这么说也是用来敲打他而已,他怎么会不知道田尔耕对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早就垂涎三尺?再说了,田尔耕是自己的干儿子,魏忠贤和许显纯根本不熟,这人又是田尔耕举荐给他的,怎么也不可能把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给许显纯啊。

  田尔耕是心急而乱罢了,魏忠贤捏住了他的心思故意逗逗他,没想到这小子这么不禁逗。

  魏忠贤忍不住哈哈大笑,随着魏忠贤的笑声响起,田尔耕也回过神来,不由得也跟着傻笑了起来。

  “贤弟,为兄恭喜你了。”崔呈秀乐呵呵地向田尔耕道喜,脸上洋溢着由衷的喜悦,可心里是否酸溜溜的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连忙谢过崔呈秀,回过神的田尔耕这才想起最应该谢的人是自己干爹魏忠贤才对,当即就朝着魏忠贤跪了下去,磕头道谢,感谢干爹对自己的提携。

  魏忠贤摆摆手让他起来,等田尔耕磕了头后起身,魏忠贤这才正色告诉他,关于锦衣卫指挥使的事应该快了,再过几日就是天启三年,等这个新年过完骆思恭的指挥使也就做到了头。

  魏忠贤早就在天启皇帝面前举荐过田尔耕,天启皇帝也同意了魏忠贤让田尔耕担任锦衣卫指挥使之职,虽说这个事还没最终宣布,但已是铁板钉钉。

  虽然田尔耕即将上任锦衣卫指挥使,可锦衣卫不同其他衙门,锦衣卫在大明的职权是非常重要的,尤其作为皇帝亲军,锦衣卫还担负着许多相关的职能。

  掌控住锦衣卫不是那么容易,毕竟骆思恭在锦衣卫干的年头不少,锦衣卫上下大部分人都是骆思恭提拔起来的,要想取而代之不仅仅只是坐上指挥使宝座这么简单。

  田尔耕替代骆思恭当锦衣卫指挥使,可锦衣卫内依旧都是骆思恭的人,要掌控住锦衣卫他一个人根本就做不到。在这种情况下,魏忠贤必须要帮田尔耕寻些帮手,而田尔耕之前向自己举荐的许显纯恰好就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许显纯本就有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的职衔,虽然是虚衔可以虚转实也就是皇帝的一句话罢了。有许显纯作为田尔耕的左右手,那么他掌控锦衣卫就多了几分把握,这也是魏忠贤乐意看到的结果。

  东厂的权利虽大,可东厂毕竟不是锦衣卫,相比锦衣卫东厂许多事做起来不如锦衣卫那么理所当然。魏忠贤既然要和东林党斗,那么锦衣卫必须拿在自己手里,也正是这个原因,锦衣卫指挥使也必须是魏忠贤的人。

  扶持田尔耕担任锦衣卫指挥使,再让田尔耕的人也就是许显纯任他的副手,这是一着妙棋。至于许显纯,魏忠贤虽然没见过,可能和田尔耕混在一起又称兄道弟者,魏忠贤觉得这种人也是可以用一用的。

  甚至魏忠贤还想过了,等明天见了许显纯,如果这小子真如自己想象的那样,倒也不是不可以进一步重用,比如和田尔耕一般收为义子是个不错的办法,虽然他信任田尔耕,可一旦等田尔耕真正坐上了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魏忠贤也是要防范一二的,当然这个防范不是防备,只是为了更好地让田尔耕为自己办事听自己的话,所以把许显纯放到他的身边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第242章 目标商税

  2024-07-13

  “秀儿!”

  “孩儿在!”

  说完了田尔耕的事,魏忠贤把目光投向了崔呈秀,随着他的声音响起,崔呈秀毕恭毕敬起身。

  田尔耕也就算了,毕竟他小魏忠贤不少,可崔呈秀这个老家伙胡子一大把,就连发须都花白了,魏忠贤大模大样喊他秀儿居然一副坦然自若的样子,而且还对魏忠贤极为恭敬。

  说实话一开始魏忠贤是有些不习惯的,可时间久了喊起秀儿越发自然,崔呈秀也是一副孝子贤孙的样子坦然受之。

  “如今辽东未平,南边的红毛番战事又起,接下来朝廷处处都要用银子,此事你有如何见解?”

  崔呈秀向魏忠贤行了一礼,开口道:“朝廷开支越大,以朝廷目前赋税而言根本无力支撑。虽眼下义父为皇上在江南清税颇有成效,但依孩儿来看,如此清税只是杯水车薪罢了,恐怕尚有诸多不足。”

  “嗯,你说这些咱家心里也明白,今年江南多了六十三万赋税,如是太平年间这笔银子也足够花销。可眼下处处用钱,这些银子也就聊胜于无罢了。”魏忠贤皱起眉头,皇帝的事就是他的事,皇帝有麻烦作为皇帝的人就必须要为主子决绝麻烦。

  现在最大的麻烦就是银子的问题,朝廷的花费缺口根本不是六十三万两银子能解决的,别说六十三万两了,哪怕就是再多一百万两恐怕也不够花啊!

  今天天启皇帝利用山西查到的事和叶向高做了交换,其意就是为了避免东林党在江南清税问题上给自己找麻烦,从而确保后续赋税的顺利。这点天启皇帝已经明白告诉魏忠贤了,魏忠贤也明白了天启皇帝的想法。但魏忠贤觉得这远远不够,可一时间又琢磨不出来更好的办法,这才把崔呈秀给找来商量。

  “义父,孩儿觉得我大明的财政问题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得明白的,如要细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崔呈秀开口道:“当年张太岳新政,其原因就是为了赋税一事。张太岳以摄政之威推行新政,耗时十数年方有成效。可后来呢?张太岳死后,新政瞬间而废,十数年心血毁于一旦,而今日更不比当年,天下也就只有一个张太岳而已,要重走这条路根本就不可能。”

  作为文官,崔呈秀是非常敬佩张居正的,除去汉时霍光外,张居正可以说是文臣中的顶点了。虽然表面上张居正只是万历年间的首辅,可他这个首辅是大明开国以来权利最大的,其权利甚至超过了开国时期的宰相。

  就连张居正自己也说过一句话“我非相,实摄也!”,这句话代表着张居正的权势达到了难以想象的高度。正是因为如此,张居正才有魄力推行他的新政,而在新政的实施之下,大明采取了一条鞭法等各项新制度,从而扭转了大明的财政问题。

  如果张居正能够多活十年,新政一直推行下去,从而巩固的话,大明就完全不一样了。可惜的是张居正死的太早,就在他如日中天的时候却因劳瘁而死。

  张居正一死,被他生前压制的文官集团和士绅集团开始反攻倒算,从而使得新政一夜间无疾而终,导致大明这辆已经加足马力正准备飞驰的火车突然熄火,从而停止了前进。

  在崔呈秀看来,大明的财政问题已经是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唯一真正解决财政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重新启用张居正的新政。可惜的是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就和他说的那样天下只有一个张居正,这是一个千年不出的杰出人物,而且现在的朝堂也不是当年的朝堂了,哪怕有张居正这样的人物,在现在的政治环境中也做不到张居正当年所做的那些事。

  “义父,孩儿以为财政问题从简单来说无非就是开源节流,节流很好理解,就是减少开支,勒紧裤带过日子罢了。这固然是一个办法,却不治本,所以开源是必须的。”

  “嗯,你说的有些道理,那么如何开源呢?”魏忠贤追问道。

  崔呈秀道:“其实开源一事皇上和义父已经在做了。”

  “指的是江南清税?”

  “正是!”崔呈秀拱手道:“江南清税也是开源之法,但孩儿以为仅仅清税还远远不够。义父,在洪武年间,仅江南一地赋税就占了天下大半,其中苏、松、常、嘉、湖五地的赋税占江南十之九成。”

  “弘治年间,江南赋税虽不低,可相比洪武年却要少了许多,虽说有朝廷轻税减免的缘故,可问题在于弘治年江南田亩总数已大大超过洪武时期,赋税减少的关键在于土地兼并和百姓把土地对官员士绅的投效,使得赋税减少。”

  “等到了嘉靖年,这个情况越发严重,嘉靖四十年后,江南赋税进一步下跌,直至张太岳新政后这才恢复。”

  “张太岳死后,新政废除,江南赋税又一次下跌,从地方赋税上缴数额来比较,而今江南赋税远比应收的少了许多,说句不好听的,哪怕就有清税,收上来的也是有限。”

  魏忠贤是混混出身,根本就是个文盲,哪里懂得这些?今天是第一次听崔呈秀解释关于江南赋税问题,听得是一头雾水,还好崔呈秀知道自己这个干爹是什么水平,尽量用浅白的话来解释,这才让魏忠贤听明白了个大概。

  魏忠贤问崔呈秀,如果按照洪武年的时候江南赋税应该是多少,张居正新政时又是多少?崔呈秀当即就做了回答,听了这个回答,再回忆了目前江南赋税情况,魏忠贤紧皱眉头,其中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该死!”魏忠贤一拍扶手,忍不住就骂道:“没想江南赋税居然少了这么多,地方官员和士绅肯定隐瞒了大量田亩,以至赋税越来越少。天下人都言江南之富甲天下,可如今江南赋税却只有这些,这天下还是皇爷的天下?”

  越想越气,魏忠贤破口大骂,他甚至打算派人去通知在江南的那些太监,抓紧排查隐田,把江南的赋税多搞搞上去,六十三万两?呵呵,原本以为这个数字不少了,可谁知道这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义父万万不可!”

  “为何不可?”

  “义父,如此做到头来不一定能收上赋税,甚至还会受各方攻击,万万不可啊!”见魏忠贤打算来强硬的,崔呈秀急忙劝阻。

  听着崔呈秀的话,魏忠贤脸色不悦,刚才不是你在说江南赋税减少严重么?既然有这么多问题,那么自己解决问题不是很正常的事?怎么又说不可了?

  崔呈秀解释道,江南情况远比想象的复杂,江南可是东林党的老巢,东林党在江南的势力庞大之极,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在江南动手,东林党必然会进行猛烈反扑。

  眼下东林党势大,直接争斗不是上策。更重要的是魏忠贤不是张居正,当年张居正是首辅推行新政还准备了许多年,在推行中依旧困难重重,要不然也不会最终累死。

  魏忠贤是谁?虽然他现在权势不弱,又受皇帝宠信,可还是远不如当年张居正,更何况魏忠贤是太监啊!一个太监做这样的事无论对错,先天就不容于文官集团和士绅阶级。到时候群起而攻,魏忠贤面临的压力巨大,弄不好会因为这个事被赶下台去。

  崔呈秀等人如今依附魏忠贤,魏忠贤在台上他们才有出头之日,一旦魏忠贤倒台,那么他们这些人肯定会给东林党玩死。无论对魏忠贤还是自己,这样的风险绝对不能冒,崔呈秀是绝对不愿意魏忠贤因为这种事和东林党斗,更何况赢得可能并不大。

  在崔呈秀做了解释后,魏忠贤这才回过神,原来是这样。如此的话,对江南这样下手的确不妥。可问题不这么做赋税收不上来又怎么办?天启皇帝那边还眼巴巴等着银子用呢,他魏忠贤不能为自己主子做事,为主子解忧,还有何用?

  “义父,其实办法不是没有,田亩暂时不能碰,可不代表不能想其他办法。”崔呈秀开口道。

  魏忠贤连忙让他仔细说,崔呈秀解释道,现在的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从商税上入手。田亩问题牵涉太广,直接动了东林党和地方士绅集团利益,而且推行下去凭魏忠贤的力量也做不到。

  倒不如先把田亩放到一边,从商税入手。江南商业向来发达,苏松一带商贾云集,大明商税本就不高,可就算这样不高的商税还一直很少能收上来。再者,商税本就是国家正税之一,魏忠贤用这个角度切入正大光明,谁都挑不出毛病来。

  而且商税的收取远比从田亩收取赋税容易的多,因为商业是要靠流通的,商人贩卖货物都要走官道经过关卡,只要派人在各处守着,就不怕商人逃税,这样一来就能把商税给收上来。

  此外,除去商税外还有对外贸易。早在嘉靖年间大明的对外贸易就很发达了,那时候为了抗击倭寇,江南一地筹集赋税之时就开展了对外贸易,用大明的茶叶、瓷器、丝绸等物资向海外销售,从而获得收入。

  江南现在的对外贸易都是当地士绅私下在进行,完全可以以朝廷的名义把这些贸易抓在自己的手里。一手商税,一手对外贸易,两手一起抓,这样的话肯定会有成效,而且又不会太过刺激到东林党和地方士绅,风险也小许多,值得尝试。

第243章 布衣

  2024-07-13

  张锡钧现在是魏良卿家的常客,来往的久了,和也经常来的田尔耕算是熟悉,两人相互称兄道弟,关系算得上不错。

  不过张锡钧并没有和田尔耕那样拜入魏忠贤门下,更没有拜魏忠贤为义父。张锡钧和田尔耕不一样,他从来没想过在朝廷中谋取职务,虽说他身上挂着锦衣卫的职衔,但这个职衔只是虚衔,只是为了在外方便罢了。

  张锡钧在京师多日,对于京师的政治格局看得清清楚楚。随着魏忠贤的势力渐渐庞大,朝廷中两股力量针锋相对,这两股力量一股自然是魏忠贤,而另一股就是大名鼎鼎的东林党。

  张锡钧认为两者之间如今虽井水不犯河水,但必有一战,双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结局,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加入那一方都不是合适的,一旦掺和进去就会陷入旋涡,到时候身不由己。

  不过张锡钧能在京师立足和魏良卿有莫大的关系,他也清楚朱慎锥之所以能在山西稳稳当当,也是借着魏忠贤的势。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可借势归借势,无论是朱慎锥还是张锡钧都不会把宝彻底押在魏忠贤或者东林党身上,相比前者,后者更不可信,这么做的风险实在是太大。

  同魏良卿交友,却不正式投靠魏忠贤,这是张锡钧给自己的定位,而且这个定位能够让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更重要的是一旦有变也能及时抽身,不让自己在旋涡中被挤得粉身碎骨。

  这一日,和往常一样张锡钧来魏良卿家做客,见张锡钧来了魏良卿很是高兴,拉着张锡钧说了好一会儿话,两人还兴致勃勃去了后院锄了会儿地,等出了一身薄汗,全身舒坦的魏良卿哈哈大笑,拉着张锡钧的手回了屋,喝着热茶,屋里又盘着地龙,天南地北笑谈风声。

  正说的热闹呢,下人来报说是田尔耕来了,魏良卿让人连忙请进来,片刻后田尔耕迈步进了屋,见他们悠闲的喝茶笑谈,不由得打趣说自己来的正好。

  “来来来,尝尝这个茶,这是有人送来的好茶,我是粗人也喝不来,夫子讲这茶是出自杭州上好的龙井,老田你可是勋贵出身,品品究竟如何?”

  上了茶,田尔耕端起茶盏先看了一眼茶汤的颜色,接着闻了闻茶香,随后这才放到嘴边抿了一口。

  只见他微闭双眼似乎在回味着什么,随着他的眉毛一挑,田尔耕不由得夸赞道:“的确好茶,张夫子说的没错,这是杭州上好的龙井,如我没猜错的话还是明前最好的那种,似乎还是大内的贡品。”

  “哈哈哈!”魏良卿顿时大笑,一旁的张锡钧笑着也点点头。魏良卿这才告诉他这茶的确是出自大内,因为这是魏忠贤派人给自己送来的。

首节上一节111/2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