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105节

  留着骆思恭的好处多多,既能麻痹东林党,也能借骆思恭之手给魏忠贤提个醒,别看天启皇帝年轻,但他的权谋不弱,而且随着一年多的皇帝当下来,运用手段已颇有心得。

  对魏良卿的好意张锡钧依旧拒绝了,张锡钧在京师看得清清楚楚,如今京师的朝堂上就是一个旋涡,这个旋涡不仅大还深的很,一旦进去后就身不由己了,张锡钧可不想自己陷入这个旋涡中成为其中一颗棋子,倒不如站在旋涡外置身度外更安全些。

  何况他现在和魏良卿的关系很不错,有没有正式官职又有什么意义呢?当一个布衣,和魏良卿做朋友反而更好些,一旦真入了锦衣卫,双方的身份就产生变化了,他张锡钧也不可能和现在一样云淡风轻,超脱其外。

  送走了接头人,张锡钧微皱眉头,坐着思索着。在他身旁,烛光微微晃动,照着他的身影投在墙壁上。

  今天这封信的内容是由密文写成的,所谓的密文是他来京师之前和朱慎锥约定的一种密写方式,这种方式很是简单,就是用一本书作为密码本,选用书中某字的页码和字行进行密写。

  收到信后,按照密写对应书中内容,再组成字句,从而获得信中真正的信息。

  这种方式在后世根本不稀奇,但凡看过几集间谍电视剧的都能捣鼓出来,可在这个时代却不一样,这样的书信保密程度极高,哪怕被人拿走也看不懂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

  “麻烦了……。”张锡钧的眉头紧皱,轻叹了一声。他现在希望这封信能尽快送到朱慎锥的手里,这信里的内容不简单,而且和朱慎锥有关,这个消息是张锡钧上午刚刚得知的,得知之后他表面上很是平静,可心中却警惕异常。

  就在今日上午魏良卿的府邸,张锡钧无意中得知了一个消息,这个消息是从山西传来的,御史刘策给皇帝上了折子,内容是对山西巡抚徐绍吉的弹劾,他不仅弹劾了徐绍吉尸位素餐,还提到了山西宗室的情况。

  其中特意点到了山西平阳府有宗室私下和蒙古人勾结,进行大明和蒙古两边的走私贸易,这种行为不仅犯了大明朝廷的法律,还违背了大明对宗室的管理制度,要求朝廷彻查此事。

  听到这个之后,张锡钧顿时一惊,徐绍吉的问题和他没有任何关系,可提及的山西宗室,尤其是点到平阳城有宗室走私问题,这就不一样了。这折子里所写的不就是朱慎锥的事么?刘策就差直接把朱慎锥的名字给直接写上去了。别人不知道,他张锡钧能不清楚?山西、平阳、宗室、走私……不是说朱慎锥还是谁?

  宗室的事历来无大小,尤其是大明和其他王朝不同,要知道当年靖难之战是怎么回事,永乐皇帝朱棣又是怎么夺了大侄子的皇帝登上九五之尊宝座的。永乐之后,朝廷对宗室看管的极为严厉,一旦天启皇帝下令严查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现在这个事可是不小,一旦朱慎锥被查实一切就全完了。张锡钧心急之下连忙回了家,在店铺挂出接头暗号,又写了这么一封信火速送往平阳,等信送出后,张锡钧这才松了口气细想此事,可越琢磨越觉得此事蹊跷。

  对于朱慎锥的情况张锡钧当然是知道的,何况他之前还是恒通商行的二掌柜呢。朱慎锥是恒通商行真正的东家,这个事晓得的人其实不多,除去恒通商行内部的几个关键人物外,外人都不了解。

  就算平日去商行,朱慎锥也很少会在外人面前露面,更从不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就算商行的伙计见过,也只知道这是“六爷”而已,再加上朱慎锥每次去都乔装一番,真面目外人从来没看见过。

  此外朱慎锥行事向来小心,去草原行商的人都是挑选信任的人,这些人也不会泄露他的身份。至于在平阳城,知道他是恒通东家的人就更少了,而且朱慎锥一直到现在都没给自己置办什么产业,一家四口人依旧住在当年的老宅子里,就连家中杂务也是他们自己做呢。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在京御史又是怎么知道山西的情况的?更直接点出平阳城的宗室有和蒙古人勾结进行走私行为的?张锡钧怎么都想不明白,更判断不出这个消息是怎么传到刘策耳朵里去的。

  不管如何,这是一件大事,张锡钧丝毫不敢耽搁,连夜就把信给送了出去。他现在是朱慎锥的人,一旦朱慎锥出了问题,他也落不了好去,何况在张锡钧的心中对朱慎锥向来佩服,在他看来朱慎锥才是真正做大事的人,大明唯也有朱慎锥才能让他张锡钧真正实现心中报复,如果没有了朱慎锥,他张锡钧这些年的努力就付诸东流了。

  把信送出去,希望赶在朝廷反应过来之前给朱慎锥提个醒,让他抓紧时间处理好平阳的事,千万不要给朝廷抓到把柄。

  至于京师这边张锡钧也考虑好了,他明日就去找魏良卿,通过魏良卿打听这个消息,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从魏良卿这边再借用魏忠贤的力量把这个事给压下去,只要能压住此事,这个风险就能渡过。

  问题在于这个事怎么做,魏良卿这边张锡钧不担心,凭着他对魏良卿的了解,只要自己开口魏良卿肯定会帮忙。不过魏忠贤那边就不一样了,虽然魏忠贤这条线在,而且周安民和王荣也搭上了魏忠贤到路子,可事关宗室问题,绝对不能让魏忠贤察觉到什么。

  毕竟和魏忠贤只是利益交换,哪怕关系不错双方也不是一路人。魏忠贤是天启皇帝身边的一条狗,他的真正主人是天启皇帝,宗室的问题事关皇权,魏忠贤不可能因为一点点好处就背着自己的主人把真相给隐瞒下来,所以接下来怎么做,张锡钧还要好好想想。

第227章 英杰出少年

  2024-07-13

  儿子满月酒后又过了几日,徐静秋的弟弟徐宪成来了平阳城。

  秋苑已结束了,徐宪成这次没有中举,按理说落榜的徐宪成情绪应该不高才是,可实际上当朱慎锥见到徐宪成的时候发现这小子乐呵呵的,丝毫没有因为落榜遭受到打击样子。

  “你小子,没考中怎么还笑呵呵的?”

  “姐夫,瞧您说的,这上了考场中还是不中只有老天爷才知道,我今年才多大?上回能中秀才已是侥幸了,这一次如再中举人就有参加会试的资格了。一旦会试过了,再过殿试就进士及第踏入官场了,这天下像我这样年纪的进士能有几人?”

  徐宪成笑着摇头:“此次秋苑我本就没有中举的想法,哪怕就算侥幸得中接下来也不会马上参加会试,毕竟我还太过年轻,这样当年龄入官场实在……。”

  摇摇头,徐宪成继续道:“想当年张太岳幼年童生少年秀才,之后参加乡试,湖广巡抚顾的阻挠之下不也落了榜?难道说顾大人此举是见不得张太岳中举?嫉妒张太岳?恰恰相反!顾大人此举正是为了爱才,不想张太岳如此年轻就轻易中举,希望他多加磨砺,方成大才。”

  “小弟不才,自认才能远不如张太岳,可小弟心里却清楚少年得志并非好事,倒不如静下心来沉淀三年,等下一次再考,如此自然水到渠成。”

  朱慎锥没想到自己这个年龄不大的小舅子居然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

  说实话,从成亲前到现在,朱慎锥和徐宪成见面也只是数次而已,而且每次见面都仅仅只聊过几句,双方的接触并不深。

  徐宪成给朱慎锥的感觉不错,自己这个小舅子和一般的读书人不一样,颇有些胸有大志的想法。可他怎么都没想到徐宪成能说这么一番话,而且还有如此主意,这让朱慎锥极为惊讶。

  “岳父大人怎么说?”

  “我爹自然是支持我的,姐夫您就不用担心了。”徐宪成笑呵呵地回答道,接着有些迫不及待道:“我那外甥呢?快快!让我瞧瞧。”

  “呵呵,走,带你去看看,这小子能吃能睡,你姐在屋里照看着呢。”朱慎锥笑着招呼他,带他进了院径直就去了屋里。

  进了屋,见到自己弟弟来了徐静秋高兴异常,连忙招呼弟弟炕上坐。徐宪成也不客气,直接就脱了鞋上了炕,接着就看见了在炕靠里面的孩子,小家伙刚吃饱正呼呼大睡呢,一个多月的孩子脸已经长开了,眉目中和朱慎锥格外像,两只小手高高举着放在耳边,睡梦中小嘴巴砸吧着动了一动,仿佛还在感受吃奶的味道,看着徐宪成稀罕的很。

  “姐,我外甥真像姐夫!”

  “瞧说的,你姐夫的儿子能不像他?”徐静秋哭笑不得道,徐宪成听了顿时也嘿嘿乐了起来,抬手挠了挠脑袋。

  “家里还好么?祖母和爹娘怎么样?”

  “家里好的着,孩子生了的消息传家里后,爹娘可是高兴坏了,祖母更是给菩萨上了香烛,乐呵呵说都是菩萨保佑姐姐才生了儿子,让菩萨再保佑我小外甥无病无灾呢。”

  听着弟弟说着家里的事,徐静秋的脸上充满了笑容,同时还有想念和伤感。自嫁来朱家后,徐静秋再也没见过家人,一来平阳和平顺离的不近,来回需好几天,二来走一趟不容易,祖母年纪大了,爹娘要在家中照顾,总不能把祖母一个人留在家中吧?

  至于自己去看望他们,这个事徐静秋也是想过,可嫁入宗室后回娘家不是寻常人家说走就能走,按照宗室的规矩要去平顺得事先报备才可出行。之前徐静秋又怀着孕,身子重也不便走远路,就这样一来二去耽搁了下来。

  现在孩子出生了,连满月酒都办了,可自己的祖母和爹娘却还没见过孩子,这不能不让徐静秋多想。

  朱慎锥在一旁握着徐静秋的手,给了她一个放心的眼神。这个事朱慎锥早就打算好了,眼下马上进入冬季,今年是肯定不成了,等到明年开春这路好走了,自己就带老婆孩子去一趟平顺。

  自己走平顺随时可行,毕竟宗室的身份拦不住朱慎锥,每次朱慎锥出行用的都是化名和其他身份,从来不用宗室身份出行。反正他的化名和其他身份也都是真的,而且在山西地界出行背后又有王荣和周安民罩着,根本就不会出事,就算前往草原行商也没问题。

  可带老婆孩子回娘家就不一样了,这可是光明正大地出行。大明宗室是有规矩的,没有允许不得私自离开封地。虽然朱慎锥的宗室身份不高,仅仅只是中下级的宗室爵位,相比亲王、郡王、将军这些高级宗室要自由的多,但不报备就带老婆孩子离开平阳,一旦被朝廷知道了就是个罪过。

  朱慎锥的暗示让徐静秋放下了心,脸上的笑容也轻松了不少。一旁的徐宪成注意到了这,他并没有说话,心里却很高兴。自己姐姐姐夫恩爱,如今又有了外甥,这对于姐姐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他这个做弟弟的也能放心下来,而且自己这个姐夫从认识起初就没丝毫宗室的架子,不仅对姐姐好,对自己和爹娘也好,姐姐有这样的姻缘,他当弟弟的自然高兴。

  徐宪成的到来让徐静秋很是开心,生了孩子后徐静秋的情绪有些起复,似乎有那么一点点产后忧郁的迹象。虽然不严重,可朱慎锥依旧放在心里,一直帮着徐静秋想办法恢复。

  而现在徐宪成来了,见到弟弟后的喜悦把那些淡淡的忧郁瞬间就冲的一干二净,尤其是听徐宪成说他会在这住上一段日子的时候,徐静秋更开心了。她直接说马上就要冬天了,索性让徐宪成住到明年开春后得了,到时候他们一家和徐宪成一起回平顺看爹娘。

  这个建议得到了朱慎锥的赞同,徐宪成多住些日子自然是没问题的,朱家现在的条件可不比以前,多养个人完全没有问题,而且徐宪成在,徐静秋的恢复也能更快些,为什么不同意呢?

  徐宪成在朱慎锥夫妻两人的建议下稍稍迟疑就答应了下来,就这样徐宪成住下了。

  他的住处就在朱慎锥的隔壁的厢房,屋里让人重新收拾过,家具用具一应俱全,而且让徐宪成意外的是还有不少书籍,这些书籍除去四书五经外,大部分是史书、杂书甚至包括兵书之类,徐宪成从来不是读死书的读书人,他平日就喜欢看一些杂书,见到这些书情不自禁就拿起一本翻阅,一时间看入了迷。

  “小弟,你屋里还缺什么?要有缺的直接告诉我,我让人安排。”徐静秋和弟弟说了许多话,等弟弟去了隔壁安置行李的时候,有些累了的徐静秋躺下睡了。

  等她睡着,朱慎锥再看了眼孩子,见孩子还在呼呼大睡呢,轻手轻脚就下了炕,出门右拐去了隔壁的厢房。

  进了屋,朱慎锥开口就问,这时候徐宪成手里正拿着一本书聚精会神看着呢,朱慎锥进门都没注意到,直到听到他的声音这才抬头。

  “哦……姐夫您不用忙了,屋里都齐着呢,我还带了行李,不缺东西。”

  “那行,你先住着,如果觉得什么缺就和我说,都是一家人不必客气。”

  “呵呵,姐夫您放心吧,我可不会和您客气,要想要直接就找您。”徐宪成不矫情,很是大方地说道,这个态度让朱慎锥很满意。

  见徐宪成手里拿着书,朱慎锥问他在看什么呢,徐宪成笑着说进屋瞧见屋里有不少书,就取了一本来看,没想这一看就入了迷,刚才连朱慎锥进门都没回过神。

  说着,他把手里的书合上给朱慎锥瞧,这一瞧朱慎锥才见到书面上写着书名,这本书不就是自己的那本《纪效新书》么?

  这间厢房平时是朱慎锥用来当书房的,今天徐宪成来了,他临时把这房间给收拾了出来。反正本就是书房,徐宪成又是读书人,所以里面的书也没搬走,可没想徐宪成其他的书没拿,偏偏拿了这本书。

  “这书可看得懂?”坐下,朱慎锥好奇询问。

  “戚将军的此书我早就有耳闻,却是第一次见,刚才看了一些,也不能说懂,只能说颇有感悟。”徐宪成不好意思地回答道。

  “哦,那你说说有那些感悟?”朱慎锥顿时来了兴趣,这书他是早些年买来的,这几年时不时会翻看一二,书中的内容不能说滚瓜烂熟背下来,却也知道的很是详细。

  而且朱慎锥之前在王家村尝试着练兵的时候结合后世的法子和这书中所写亲自尝试过,虽然因为没有实际操作,有些地方做的不到位,尤其是之前对里面所描写到阵法和战争运用一直没有领悟,直到后来从义乌请了老金等人,这三位老兵在赵屋岭开始练兵,亲眼目睹了实操,再加上他们的讲解,朱慎锥这才体会到了此书所写的精妙。

  朱慎锥询问之下,徐宪成倒也不推脱,当即就说起了自己的感悟。一开始朱慎锥也不在意,可随着徐宪成的话匣子打开,越听之下朱慎锥越是惊讶,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这个小舅子居然对书中内容理解的如此深刻,言语之中不仅说的明明白白,还对一些关键点还颇有独到见识,实在是让他意外。

第228章 允文允武

  2024-07-13

  “你以前读过这书?”等徐宪成说了一会儿,朱慎锥忍不住问。

  “没有呀,刚才不是说了,之前只是耳闻,今日才是第一次见此书呢。”徐宪成回答道。

  “那你刚才所说的感悟是怎么来的?”

  “呵呵,姐夫,既然是感悟,不就是看书得来的么?”徐宪成似乎觉得朱慎锥这话问的有些奇怪,笑着理所当然回答道。

  朱慎锥无语,难不成自己这个小舅子是军事天才?算算时间,他整理出厢房,然后用了饭后徐宪成搬进来到他进屋,其中也不过短短一个多时辰,这么短的时间徐宪成就算看也看不了多少。

  可偏偏徐宪成对着书里的内容说的头头是道,而且提出的一些见解和看法也和老金等人当初和自己讲解的极为相似,徐宪成之前真没看过这书?

  带着怀疑,朱慎锥继续追问徐宪成对此书的理解,徐宪成也没多想继续往下说,不过他又说了一会儿后就说不下去了,不好意思地对朱慎锥道,自己只看到这里,后面的内容还没来得及看呢,所以暂时没办法继续说了。

  听到这样的回答,朱慎锥也不知道怎么说了,他深深看了一眼徐宪成,随后笑了笑。

  朱慎锥没再问什么,只是把话题岔开说起了其他事,两人聊了一会儿,见天色不早了,朱慎锥让他早些休息,起身离开。

  走出徐宪成的厢房,朱慎锥下意识回头看了一眼,脸上神情复杂心中也不知道在想什么。过了片刻,他恢复了平常,回到了自己的屋,见老婆孩子都在炕上睡着呢,朱慎锥露出了温暖的笑容,上了炕头,伸手轻搂着徐静秋,不一会儿也沉沉睡了过去。

  徐宪成来后,家中和平日更多了几分热闹和温馨,朱慎锥除了陪伴家人外,这两日也经常会和徐宪成聊天,在聊天的过程中朱慎锥发现徐宪成的确聪明,不亏是少年就中了秀才,还差一点中举的读书人。

  徐宪成不仅精读四书五经,对于杂文历史包括军事也颇有了解,尤其是他好读兵书,朱慎锥家中的兵书可不光《纪效新书》这一本,还有《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卫公兵法》等好些呢,这些兵书说句实话朱慎锥之前看的实在吃力,毕竟他不是真正的读书人,没有像徐宪成这样寒窗苦读过。

  《纪效新书》这种书还好些,毕竟戚继光是明朝人,他生活的时代离自己不远。可《孙子》、《吴子》这些都是古时的兵书,离这时代已有两千年了,文中字句微言古朴,以他的古文水平能读懂一二就算不错了,但在徐宪成的手里,却是看得津津有味,而且还能用白话的方式给朱慎锥解释其中的精要。

  一时间,朱慎锥就和发现了一个宝库一般,徐宪成的到来使得他能够通过这些解释了解到这些兵书的真实内容,并且理解这些先哲们书中的精要和重点。

  在和徐宪成的接触越多,他越感觉到徐宪成在这方面的天赋。其他的暂且不说,仅仅《纪效新书》中所写的阵法运用,之前朱慎锥在没有老金等人指点的情况下怎么都理解不了,可徐宪成却是无师自通,没花多少时间就搞明白了。

  甚至还拿着围棋子当着朱慎锥的面摆起了阵法,摆得是头头是道,如果不是徐宪成那张少年稚嫩的脸庞,光听他的讲解,朱慎锥甚至还会以为是一个久经军阵的将领在和自己讲解呢。

  “小弟,你有没有想过以后领军?”这一天,两人对书中的一段内容有进行了讨论,讨论告一段落,朱慎锥忍不住问。

  “姐夫您为何这么问?”徐宪成疑惑反问。

  “呵呵,我不这是觉得小弟对军事颇有见解么?随口一问而已。”朱慎锥笑着说道。

  徐宪成想了想道:“以后的事谁都无法说清楚,何况我只是读书人,再过三年依旧要参加乡试,如果能中举的话就得备考会试了。”

  “军事一道,小弟的兴趣自然是有的,但让我弃文从军,暂时却没这个想法。不过姐夫,小弟以为就算以文入仕,懂军事也不是坏事,小弟以为如今士子之道已入歧途,想当年孔子六艺而今又有几人能懂?读书人只知道读书却手无博鸡之力,并非夫子所意,世人早就忘了儒家初心。”

  “况且先秦、两汉之时,文武向来不分家,士者出为将,入朝为相,不都是如此?盛唐时期虽有文士、武士之分,可读书人领军征战的比比皆是,就算是宋时,辛弃疾不也是读书人么?”

  “而今文武之别异同古时,尤其我大明文贵武贱,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小弟以为早就误入歧途,太过偏激。所谓士者,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啊!”

  “说的好!”朱慎锥抚掌大笑,目光中闪过精芒。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个小舅子会有如此见识,再加上他的天赋和聪慧,一时间朱慎锥甚至起了把他拉入伙的想法。

  别看徐宪成年幼,但朱慎锥觉得只要好好锻炼些时日,短则几年,长则更久些,未来必能成为自己有力臂助。

  普通的武夫朱慎锥不缺,一般的读书人也随处可寻,但徐宪成这样的人却是百里挑一。何况他还是自己的小舅子,从血脉来说先天就是自己能信任的人,假如……。

  想到这,朱慎锥心中不由得蠢蠢欲动,可冷静下来后又把这个想法强压了下去。这个事还要从长计议,毕竟不是小事,一旦做了朱慎锥得考虑后果,尤其还牵涉到徐家呢,再加上他也没有把握说服徐宪成,更不清楚徐宪成自己又是怎么想的,反正自己的小舅子也不怕他跑了,等以后有机会再慢慢试探吧。

  就在朱慎锥暗暗琢磨这个打算的时候,外面传来了声音,朱慎锥起身开门,门口站着的是自家的仆人。

  “何事?”

  “外面有人给爷送信。”仆人恭敬地回答道。

  朱慎锥点点头,迈步朝着院门走去,到了院门一眼就看见一个面貌普通的男子站在那边。

  “六爷!”这男子见了朱慎锥低声喊了一句。

  朱慎锥点点头,这男子从怀中取出一封信来递上:“京师急信。”

  “辛苦了。”

  “小的应当做的,六爷,小的告辞。”那人说了一句,拱了拱手就离开了。

  等人走后,朱慎锥看了一眼信封,见信封上一个不起眼的标记后顿时皱起了眉头,然后快步就去了另一边的偏房。

首节上一节105/2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