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导演要谢罪 第220节

  当然,谨慎归谨慎,接戏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某些公司的片约,不管多苛刻也有大把演员趋之若鹜。

  像《非常嫌疑人》之所以能这样狮子大开口,直接要演员小半年档期,某种意义上就是店大欺客。

  陈一鸣挂名的片子,好比直钩钓鱼的姜太公,愿者上钩爱来不来,演员先天就难以强势。

  谁让拍一部铂爵的片子,潜在收益好过别家公司两三部呢。

  没看历来挑剔的段一宁,看了本子都乖乖就范么。

  咖位则是档期之下的第二大因素,片方要评估,演员之间也要评估,是一个双向甚至多向博弈的过程。

  常规形态下,一部电影的卡司会呈现为金字塔结构,戏份越多名字越靠前,咖位就越高。

  这算是电影圈约定俗成的一个潜规则,方便行内人各安其位各行其是,极大地避免了各方博弈过程中的无谓损耗。

  个别因剧情设定人设特殊的主角,只能选择特定的演员,可以突破这一规律,比如《1951》里的刘东君。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导演足够大牌,可以随心所欲只凭个人意愿来选择演员,这时候让影帝屈尊演配角,对方也得乖乖站好。

  段一宁之前试图拉沈明过来做配搭戏,就属于怂恿铂爵坏规矩的行为,因为两人的咖位发生了倒挂,而王威这个新扎导演根本镇不住场子。

  老段不可能不懂这个道理,他的潜台词还是让陈一鸣下场亲自执导,现在的陈一鸣已经勉强够资格“压制”沈明了。

  后来段一宁偃旗息鼓,王威全权接手选角,遵循的也还是这套东西,所以才会选到于合伟头上。

  其实于合伟跟段一宁搭戏有点儿低了,他之前从来没演过电影,电视剧领域也是一穷二白万年配角,咖位其实跟老段并不匹配。

  只不过段一宁不介意埋头就低,那自然另当别论。

  于陈一鸣而言,警察这个角色具有丰富的扩展性,但限于其官家人的身份,在后续故事线里又多以配角出现,选择于合伟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电影新人刚好合适。

  如果往上挑人,比如沈明,一次演配角人家可能图着交个朋友从了,但这种事不能再三再四,否则就成了得寸进尺了。

  咖位再往下来到片酬,倒是相对微不足道的原因了。

  华国跟大洋对面的好莱坞不太一样,除了几个出口转内销的超级大牌,演员片酬在制片成本里的占比还算适度(如果畸形地高到天际,那多半是另有原因,懂的都懂)。

  古越河演《魔都假日》片酬才50万,段一宁演《1951》则是251万,这两笔虽然都有友情打折的因素,但也能从中看出来,华国的电影片酬并不夸张。

  像好莱坞超A演员直接3000万+20%票房分成这种待遇,华国是不存在的,甚至片酬上千万的都不多,七八百万就是顶级待遇了。

  李阳阳给于合伟开了多少片酬呢?40万而已。

  4个半月档期,片酬打包一口价40万,平均一个月10万不到,税还得自己缴。

  于合伟的市场价就是这么多,跟拍电视剧比差得远了。

  往后如果拍续集,给老于的片酬往上提一提,也不会超过一百万,以警察这个角色的重要性而言,绝对称得上合理浮动物美价廉。

  警察一角大体确定,接下来就是试镜走个流程,一方面是做最后的现场确认,另一方面则是出于留档和宣发的需要。

  再往下,其他几个主要角色,王威也一一落实了最终人选。

  首先是段一宁参与的犯罪小团伙,前黑警、枪手、骗子还有造枪的。

  戏份第三多的前黑警,王威的第一人选是孙宏雷,可惜对方以没档期的理由拒绝了。

  又联系过魔戏毕业的王晶春,结果这回是真没档期,对方正在拍电影,也是演警察,短时间内不想重复自己。

  这个角色其实不太好定,年纪不能太小长得不能太嫩,身为小团伙的决策者需要独具魅力和气场,跟片中的冤家对头于合伟又要有一个明显的区分。

  最后王威从一众警察专业户里翻出了64年出生的许亚君,总算是四角俱全妥妥当当。

  许亚君成名很早,20出头就拿过视帝,凭借帅气的相貌被誉为帝戏第一帅哥,早早红遍了大江南北。

  随后却是高开低走了,近年来混迹于各个电视剧剧组演配角,偶尔担纲主角的剧也都扑得无声无息,眼看着就要查无此人了。

  前黑警这个角色只会出现在系列第一部,虽然片中并未明确下线,但就算重启也是很久以后的事了,所以这会是一个演完拉倒的一次性角色。

  这样看来许亚君这个选择挺合适,许衰哥从艺三十多年演过大把的警察,好的坏的都有,前黑警对他来说毫无难度。

  三个主要角色确定下来,其他三位小弟就好定了,二三十岁别太显小就行,骗子选一个大帅逼,枪手找个有悍匪气质的,造枪的算是五人组里的龙套男,气质上有区分度即可。

  最后人选分别是出身魔戏的包剑锋,老朋友张宇,以及铂爵的万用工具人雷佳声。

  说起来满脸都是泪,张宇和雷佳声都跟铂爵合作过两次,出演的也都是大卖影片,奈何剧火人不火,两次都没火到他俩儿头上,如今还在各路龙套角色上晃荡着。

  这次虽然不是主角,但也是主角团一员的重要配角了,希望可以借此更上一层楼吧。

  最后则是包打听的助手地下商人,原片里是一个老头儿,类似于蝙蝠侠管家的人设。

  陈一鸣的魔改延续了这个思路,王威挑来挑去选到了魔都电视台的头上,联系了以主持和配音为主业的林东甫。

  如果说有演员代表了魔都老克勒的形象,那就非林东甫莫属了,这位爷叔叼上烟斗穿上背带裤,再搭配一顶圆礼帽,简直就是黑商本商。

  年纪、气质都很合适,人事关系就在魔都台算是铂爵半个自己人,串串戏轻松愉悦就是打个招呼的事。

  听完王威的介绍,陈一鸣砸吧着嘴欲说还休。

  这套选角确实要形象有形象要演技有演技,全片品质可以预见不会拉跨,而且筹拍续集也不会有多少幺蛾子。

  但咋说呢,陈一鸣自己都替段一宁委屈得慌。

  瞧瞧这同组搭戏的都是些什么牛马!嫩葱,毛姜,小扒菜,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第297章 老银币耍牛虻

  王威一刻不停地讲了大半个钟头,把演员阵容一一介绍完毕,段一宁默默旁听未发一言,看来已经接受了自己独自带队的命运。

  想想也是,老段从来都不是一个会挑剔搭档咖位的人,不然当初就不会答应铂爵的邀请来演《1951》。

  那时候的陈一鸣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导演,刘东君更是纯纯萌新,光靠军艺领导的压制就想让段一宁这个倔驴就范?想也勿要想。

  实操过程中,老段也就在试镜与进组第一周“难为”过陈一鸣,其他时候非常配合,更是主动接过了“调教”刘东君的艰巨任务。

  《1951》众多的幕后英雄中,陈一鸣最多只能占一半功劳,老段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李阳阳随后介绍了众多演员的接洽情况,雷佳声和张宇是最早定下的,这两位早就知根知底,试镜只是走个过场。

  悲催二人组并非没有戏约在身,不过跟手头上的狗血电视剧相比,他们当然更愿意跟着陈一鸣拍电影。

  也就是铂爵拒不开展经纪业务,否则他俩早就投奔过来了。

  林东甫老爷子是第三个接下试镜邀请的,他人就在魔都,戏份也不多,一听给严主任(大壮老妈)的儿子公司串几场戏,很爽快地答应了,连片名都没问。

  于合伟已经答应考虑,他手上各有一部谍战剧和军旅剧在筹备,四个半月档期有点紧,所以有些犹豫。

  不过李阳阳表示问题不大,因为对方的经纪人很热切,想必会说服于合伟的。

  唯有许亚君有些麻烦,第一次接触就拒绝了,话里话外虽然不像孙宏雷那样决绝,但也直言确有难处。

  档期只是一方面,关键是他第四任夫人正处孕期,他对出国拍戏有顾虑。

  李阳阳对说服他加盟很有信心,《非常嫌疑人》是许亚君近期能接触到的最好的饼,但凡他对演员事业还有野心,就一定不会错过。

  随后李阳阳介绍了主要演员的初定片酬,段一宁领衔主演片酬最高,500万+5%净利润分成,略微超出老段目前的行价,多少有一些补偿《1951》的意味在里面。

  往下是许亚君的160万,张宇和雷佳声都是80万,于合伟40万,林东甫38万。

  按理说段一宁这个当事人在场,摊开来列片酬有些突破规矩,但是陈一鸣觉得就该这样,直接彰显老段项目主创成员的身份,既然是自己人,就不需要太在乎规矩。

  片酬一列,剧组地位一目了然,比嘴上说八百遍“尊重”都管用。

  算上其他小角色和群演的片酬,整体片酬支出可以控制在1000万以下,占比不到四分之一,非常健康的比例。

  订下一周后的集体试镜,演员部分告一段落,王威开始讲解最新一版的分镜。

  据其介绍,这已经是第四稿了,导演组内部总算是基本达成一致,老段从帝都大老远跑过来,就是来一睹为快的。

  其实华国大多数导演都没有给演员看分镜的习惯,顶多是讲戏的时候拿出来作为辅助工具,毕竟传统观念中这属于导演的自留地,不可能征询演员的意见。

  不过王威属于自学成才的野路子萌新,陈一鸣拍《木兰》时的言传身教对他影响很大,时间一长就被“带歪”呃。

  在陈一鸣的剧组里,台前和幕后是并重的关系,他这个导演从不自诩为不可冒犯的权威,演员和摄影对分镜有自己的想法,只要言之成理他都愿意试上一试。

  王威很喜欢这种风格,做惯了副导演的李准同样接受良好,只有科班出身的田黎有些微词,但也说不上排斥。

  段一宁属于三人暂时只能高山仰止的存在,陈一鸣身为双金大导演都虚心求教,三个小年轻自然摆不出导演的谱。

  分镜是剧本的平面可视化呈现,一整套分镜稿连在一起,就是一部连环画形式的电影。

  导演的意图,叙事的方式,分镜就足以体现个七七八八。

  画工精细的导演比如许可,一迭分镜稿就是一部电影,实拍的时候幕后团队完全可以照着布置,基本上八九不离十。

  特别是《非常嫌疑人》这类剧情片,特效镜头很少,分镜稿就更加写实。

  王威拍广告出身,画工尚可,分镜稿不是火柴人风格的简笔画,还是能看出不少东西的。

  会议室众人都很熟悉这个故事,因此分镜过得很快,王威简单说明十几分钟就讲完了。

  跟陈一鸣脑海中的原片相比,王威的处理要更加明快一些,这里的明快不是指画面风格,而是叙事节奏。

  音乐的节拍可以反映情绪,四二拍跟四四拍相比,哪个更快乐一听便知。

  电影的节奏同样如此,王威的叙事就有些赶,单一场景呈现为一种繁复琐碎的风格,特写和跳切比较多,限定时长的前提下,就显得内容过于饱满,观众的眼睛恐怕会跟不上趟。

  这种风格让陈一鸣想到了前世的《谍影重重》系列。

  显然这路子有点儿跑偏,《非常嫌疑人》没多少动作元素,全程都是言语交锋,镜头数过多给陈一鸣一种故弄玄虚的感觉。

  果然段一宁开口了,“王导,我不知道实拍的时候镜头是否还是这样跳跃,但作为演员,我认为这样处理并不友善。

  抛开团伙作案的段落,只谈审讯的戏份,区区两个人的场景,真的需要这么多的镜头数吗?

  像338页的这几个特写,先是眉毛,再是手指,然后跳切咖啡杯,再回到面部大特写,按照剧本,这里包打听言语诱导警察相信了答案之下的另一个答案,我的表演设计跟你的镜头调度格格不入。

  我认为,这场戏的主角只有我和警察两个人,是完整的两个人,彼此的反应都应该尽可能一丝不漏地呈现给观众,这样每一个伏笔才真正具有其意义。”

  老段的发言不留半分情面,等于是全盘推翻了分镜稿的设计,王威三人脸上的笑容瞬间消散得干干净净。

  会议室陷入了尴尬的安静,小美和李阳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个研究保温杯,一个沉迷按手机。

  既然段一宁率先开炮,陈一鸣也打算暂时作壁上观。

  良久之后,王威干笑了一声,开口辩解道,“段老师,我不同意您对镜头数的评价,这是导演组深度讨论后得出的整体风格,我们是有通盘设计的。

  快切的风格可以极大地增强观赏性,传统探案电影过于一板一眼,观众早就厌倦了,我们希望《非常嫌疑人》回避掉过往的刻版叙事,给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至于您说的完整性问题,我想可以继续微调,在快节奏下保留更多的表演细节。”

  王威的话很是婉转,但意思很明白,原风格必须坚持,你老人家的表演还是得被细细地切做臊子。

  陈一鸣见识过段一宁对专业的固执,想来这根大炮仗马上就要升空爆炸了。

  随后老段的表现完美验证了陈一鸣的预判,他站起身来到会议室前方讲话的位置,当众直接演了一段。

  他侧身站在那里,左半边朝向众人,身体诡异地后仰倾斜着,仿佛面前真有一个人咄咄逼人地压迫着他,逼问着他。

  眼皮明明低垂着,在极力回避着与未知视线的对视,然而一侧脸颊不断抽动着的肌肉线条,又给人一种莫名有底气的感觉。

  “……求求你饶了我吧,我真的记不清。当时我快被吓死了,甲板上到处都是死人,遍地都是血。

  脚踩在上面不停地打滑,我用尽力气才没有发出声音。

  我都说了三遍了,看不清那个黑衣人的脸,他的帽檐压得很低,衣领又竖的高高的,声音低沉沙哑,我确定之前没听过这个声音……”

  一长段台词,段一宁说的分毫不差,显然早已烂熟于胸。

  只不过,跟一气呵成的台词不同,他的表演却是一节一节的,像是关节缺油的机器人。

  对照着分镜稿才能发现,他的停顿刚好对应着每一次切镜,跳切越快越多,他的表演的顿挫感就越是剧烈。

首节上一节220/2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