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导演要谢罪 第217节

  别忘了,祥瑞还加了一个爱情片的前缀,负负相加,快乐翻倍。

  祥瑞打量着自己是在给安西西送“助攻”,公开解绑CP陈一鸣也会喜闻乐见,全然不顾及这样做短期内会给刘东君和安西西带去何种影响。

  陈一鸣外表依旧云淡风轻,脑子里则是飞速地“过滤”着前世看过的电影。

  爱情片演情侣,还得在形式上和事实上都拆掉CP,这个要求可不简单。

  因为爱情电影可以杯具结尾,但是分手的情侣也还是情侣,不是说拆就拆的,观众表示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你导演懂个屁的电影!

第292章 夏至五百天

  祥瑞的命题作文,要求陈一鸣用一部爱情片给刘东君和安西西解绑CP。

  听上去似乎是有意刁难,只要是谈恋爱的题材,别管结局是合是分,在观众心目中都是银幕情侣,怎么可能解绑呢?

  除非电影剧情直接毁人设,上一秒《情书》下一秒《失乐园》,那确实可以把CP给拆掉,不过对于刘安两人的未来星路来说,结果显然不会很美妙。

  祥瑞出题的潜在要求就在这里,小刘还是在校学生,西西刚刚上位国民初恋,两人的“出身”不容随意挥霍,因此剧本的尺度还是只能限定在拉拉手的初级阶段。

  陈一鸣寻思着,牵手也就差不多了,毕竟跟《情书》里全程暗送秋波相比,牵手已然是实质性接触,进步很大的说。

  那么,如此这般的“桎梏”之下,有合适的爱情故事让刘东君和安西西拆CP吗?

  好像还是有的!

  陈一鸣左手拄着腮帮子,右手五个手指在桌面上弹钢琴一样地轮番敲击,凝神思索的架势摆了个十足十。

  众人一看有门儿,于是纷纷停下了彼此之间的私聊,专心等待陈一鸣完成技能读条。

  片刻之后,陈一鸣收回两只手坐正身体,咳嗽几声清了清嗓子。

  “接下来我讲的,不是一个爱情故事,而是一个男孩和女孩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小东,是一家广告公司的文案策划。

  进公司第二年的夏天,公司新来了一位女同事,名叫小夏。

  小东对他一见钟情,在初见的那一刻,小东认定小夏就是他心底朝思暮想的那一个。

  在损友的鼓励下,小东破天荒地主动和小夏搭讪,并约她一起看电影。

  小夏接受了邀请,一次小东心目中完美的约会,分别时小东鼓起勇气告白,却被小夏直截了当地拒绝了。

  小夏说她不相信爱情,一段稳定的关系会打乱她的正常生活,让她不知所措。

  小东垂头丧气地收获了一张好人卡,但当第二天上班时,他惊喜地发现小夏对他一如既往,两人依旧是好朋友和亲密同事。

  时间逐渐推移,小东和小夏越来越深入各自的工作与生活,也越来越了解彼此。

  小东理解小夏对男女之情的防备与警惕,但越是朝夕相处,小东就越希望实质性地确定两人之间的关系。

  随着一次次的努力带去一次次的挫败,小东的脾气越来越焦躁,可是每当他遭受打击想要放弃时,隔天就发现小夏还是像没事人一样,对他一如既往。

  小东不理解,真的有人可以像游标卡尺一样,精准地把控住友情与爱情之间的界限吗?

  终于在又一次话赶话地求爱失败后,小东爆发了,他气急败坏地对小夏表示自己不是拴着链子的狗,他明天上班就辞职回老家,从此再见,再也不见。

  第二天上班,揣着辞职信的小东在经理办公室的门前被小夏叫住,小夏对小东说,如果小东真的想要一个确定的名义,那么她愿意交往一下试试看。

  小东表示谁要名分了,宝宝不高兴,哄不好的那种。

  不过他兜里的辞职信并没有交给经理,而是进了碎纸机。

  有了正式女朋友的小东,觉得自己就是整个城市最幸福的人。

  每天下班之后,他会牵着小夏的手逛公园、吃甜品、泡书店、蹲影院、拍照片。

  不牵手的时候,小东大多在画画,小夏一般是看书,互不打扰,互相陪伴,岁月静好。

  时间长了,小东开始不满足于拉拉小手,他渴望更进一步的接触与反馈,比如亲吻。

  奈何小夏严防死守,似乎总是心有顾忌,不管小东怎么营造气氛,他的尝试总是以失败告终。

  小东开始怀疑,小夏真的喜欢自己吗?

  同时他又陷入了某种自我怀疑,为什么总是克制不住对小夏肉体的贪恋,他真的爱小夏吗?

  小东急切地想要证明什么,某个周末,两人一起在外面吃了中饭,然后照例来到小东的出租屋。

  这次小东没有自顾自地画画,他拉着小夏一起看《情书》。

  某个温馨的瞬间,小东想要完成一个水到渠成的初吻,然而就在两人即将发生实质性接触的时候,小夏又一次偏头躲开了。

  小东一直积蓄的愤怒在这一刻爆发了,他质问小夏到底爱不爱自己,质问小夏自己究竟算是她什么人。

  两人最终不欢而散,小夏沉默着离开,小东冷静下来之后又有些后悔,觉得自己不该这样逼迫小夏。

  小东打算隔天上班跟小夏道歉,然而小夏根本没来上班,问过经理才知道,小夏辞职了,而且辞职信提早一周就递上去了。

  小东如遭雷击,自此浑浑噩噩了好久,成了一个颓废的宅男。

  年底的时候,小东跟了一个大型企业年会的项目,出差前往南方某个城市。

  在活动现场,小东惊喜地巧遇小夏,原来她来自年会的另一家承办方。

  再一次见到魂牵梦萦的那个人,小东的内心唯有雀跃与美好,全然没有多次模拟过的质问与怨恨。

  两人跟从前一样配合着工作,畅快地摸鱼、聊天、吃东西,还一起跳了一支舞。

  时隔多日,小东又一次牵起了小夏的手。

  失联的二人重新建立起联系,小夏邀请小东去她的新家参加暖房聚会。

  在小东的想象中,那将是一次再续前缘的全新开始,然而实际上当天就只是一次普通的朋友聚会,小东不认识小夏朋友圈的任何一个人,与整个环境格格不入。

  更受打击的是,小东不经意发现了小夏手指上的订婚戒指。

  小东推门狂奔而去,这一次伤得更重更彻底,颓废得也更久,工作上生活中都成了一条死咸鱼。

  春去夏至,小东沉溺在感情挫折里迟迟走不出来,进而影响到了他的工作状态,他以往文采十足的策划案也文艺不起来了。

  某次创意会上,部门同事一起讨论创意,小东被点名时又爆炸了。

  他站起来逐个DISS了同事们的创意,认为这份工作不过是一味地投客户所好,充斥着功利与讨好,毫无坦诚,毫无坚持,毫无价值。

  然后他辞职了,重新捡起了大学时的建筑专业。

  夏去秋来,小东在求职路上又一次巧遇小夏,两人在长椅上进行了一次心平气和的坦诚交流。

  小夏说,自己遇到了对的那个人,也希望小东可以早日找到命中注定的另一半。

  小东则真心诚意地给小夏送去了自己的祝福。

  遇见小夏的第500天,小东应聘时又见到一个令他怦然心动的女孩,虽然是他的岗位竞争对手。

  小东鼓起勇气约女孩一起喝星达客,对方欣然应约,并自我介绍叫小秋。”

  陈一鸣故事讲完,祥瑞、大壮和安西西一起按下了手机的录音停止键。

  包房里很长时间都没人说话,大家都在脑海里对故事进行着回味。

  内心毫无负担的大壮最先开口,“铁柱啊,我觉得这故事有些不对味呐,男主不就是一个爱而不得的舔狗么?

  如果纯情到底也还好,故事结尾这舔狗还不够忠诚,俗话说忠诚不彻底就是彻底不忠诚,小夏刚结婚他就扭头换了一个继续舔,你这让我怎么代入呢?”

  小美也加入声讨的阵营,“小夏对小东,不就是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放男主身上是妥妥的渣男行为,换成女主也很难说得上正面吧。

  这不是给西西姐招黑么?”

  其他几个人都是内行人,自然不会如此肤浅地理解这个故事。

  林萧说道,“还真不是一个爱情故事,偏偏又是一部爱情电影,一鸣你这脑子怎么长的?

  你省略了太多细节,我暂时无法判断这个故事的主旨,但是有一点我可以确定,男女主人公肯定不是负面人设,相反还很讨喜。”

  小美听了大吃一惊,急忙辩驳道,“这还不负面吗?在我看来女主都人设崩塌了哇,开头不答应小东还情有可原,毕竟人各有所好,没有一定两情相悦的道理。

  但是后来接受小东又怎么说?爱情是不能施舍的,在我看来,善意的欺骗也是欺骗,并不因为男主高兴了就可以被原谅。

  再后来不辞而别就更是负分行为,不喜欢就直截了当地说出来,单方面断联算怎么回事?

  前半段的描述里,小夏一直是爱情怀疑论的腔调,可是一离开男主就遇到了真命天子,这转变也太突兀了,这还不叫人设崩塌吗?

  总之,整个故事听下来,我都没办法对女主抱有好感。我这个女的都这样想,男生的观感就更别提了吧?

  西西姐,这个角色千万不能接,会大面积脱粉的。”

  古越河哈哈一笑,挺身而出给陈一鸣帮腔,“小美,不至于不至于,你这是过度演绎了,我倒觉得小夏这个人物很真实、很立体。

  一鸣没有透露男女主的年龄,但我觉得应该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这个阶段的女生,心智本就比男生更成熟,对感情也更慎重。

  一鸣的故事是从男主视角讲的,我相信如果他换个角度从女主视角来讲,你就不会觉得小夏是渣女了。”

第293章 不是我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

  陈一鸣的故事,魔改于前世2009年的好莱坞电影《和莎莫的500天》,福克斯探照灯出品,约瑟夫-高登-莱维特与佐伊-丹斯切尔主演。

  这部电影算是一部不是爱情电影的爱情电影,影片开头也开宗明义地自我标榜,“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

  从心动到恋爱,因痛苦而分手,自挫败而新生,它具有一切爱情电影的流行元素,但又确实不是一个爱情故事。

  陈一鸣对这类电影有一个个人向的定义,他称之为爱情教学片,简称爱教片。

  就好比《地雷战》、《地道战》这类军教片,讲故事只是一方面,教化众生也是作用之一。

  跟普通爱情片里男男女女的百般折腾不同,爱教片里的男女主人公,大多属于非受迫性怨侣,他们的分手原因很少来自于突发性的外界压力,而是源于先天性的结构性矛盾。

  用人话表述,就是错的时间遇到了错的人。

  各有缺陷的两人相遇、相知、相守、想杀,彼此碰撞、试探、伤害、成长,将对方化为自身成熟的养料。

  这是一种公式化的爱情,初看代入感十足,因为男女主人公都是接地气的普通人,观众多少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一些个人经历的影子。

  但沉浸到故事中之后,电影会不经意地引导观众注意到男女主的典型人设,进而结合自身经历去分析和探究,男女主究竟为什么不得长远,他们之间的问题到底出在谁身上。

  俗话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带着脑子看电影显然还称不上是思考,因此达不到令上帝发笑的程度,但电影导演确实可以笑一笑了。

  因为当观众在放映厅里开始思考的时候,电影的卖点就已经实质性地发生转移了。

  观众消费的不再是帅哥靓女谈情说爱的感官刺激,看的也不只是别人的爱情故事,而是对男女交往这一社会话题的普遍参与感。

  此时观众的情绪投射不再是男女主角,而是他们自己。

  比如《和莎莫的500天》里,男主瑟夫粗看之下是一个品行良好的小伙子,工作优异、生活健康、用情专一,男友力MAX。

  而女主佐伊则性情飘忽不定,对瑟夫的回应三心二意,好听点叫试做型恋爱,不好听就是在PUA。

  但是如果认真观看电影并留意每一个细节,就能发现男主实际上是一个得过且过的大孩子,女主明里暗里给过他不少次机会,最终的分手决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那么谁对谁错?

  不同的观众会有不同的解读,观点分歧甚至不以性别为依归,会有女生同情被打击的浑浑噩噩的瑟夫,也会有男生认可佐伊对待感情的慎重态度。

  佐伊对这段感情真的像电影里表现的那样轻描淡写泰然处之吗?

  其实也不见得。

首节上一节217/2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