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导演要谢罪 第170节

  这批人里,大学生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是都市白领和小资群体。

  所以祥瑞想在电影结构上玩儿花活,我是十分赞同的。

  因为白领小资里文艺青年很多,他们能够很好地接受并消化电影的故弄玄虚,甚至还能自己脑补出更深层次的元素二次传播。”

  祥瑞听到这里举手提问,“一鸣,既然初始观众年龄层次更大,不是更加验证了我之前的判断,现在的高中不适用于电影里的高中吗?”

  陈一鸣摇了摇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光靠第一批活跃影迷,票房是吃不饱的。

  想想看,填充档期的电影同一时间有很多部,你面对的又是观影品味比较高的受众群体,你怎么保证观众会选择《情书》而不是其他的电影?

  要知道,观影品味越高,人群分化越细,100个观众里,可能喜欢青春片的只有十几二十个。

  所以如果不甘心填档期,而是从一开始就怀有霸档的理想,就不能满足于第一批观众。

  电影的口碑必须扩散出去,突破常规观众的圈层,把观影频次比较低的观众拉进电影院。”

  梅根插话道,“我明白了,香香说的学生群体,就是《情书》的第二批目标观众,这是一个向下兼容的过程。”

  陈一鸣双手连拍表示赞赏,“艾丽说的正合我意,宣发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个流程。

  映前预热阶段,尽可能地深入影讯敏感人群,靠品质竖立电影的初期口碑。

  上映初期,尽快扩散口碑让电影出圈,吸引大中院校的学生和初入职场的社会人。

  现阶段的市场盘子,突破常规观众是唯一标准,只要成功破圈,烂片立马变好片、大片,反过来如果不能破圈,北美大卖的好莱坞大片照样在华国惨淡收场。”

  祥瑞听懂了陈一鸣的逻辑,但是脸色却更苦了,“一鸣,我知道电影里的细节需要契合目标观众的记忆,这样才能引发共鸣。

  可是按照你的说法,目标观众从16岁到30岁,足足跨越了十几年。年纪最大的那批人,高中时连电脑都没用过,这完全没办法兼顾嘛。”

  陈一鸣当即反驳道,“谁说没办法兼顾的,你可以取最大公约数啊。

  过去二十年社会变化确实很大,但是华国的学校恰恰是变化较慢的那个,特别是学业紧张的高中。

  我建议你找一所高中实习一段时间,原因也在于此。

  这里是华国,不是坚果,没有什么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社团,舞会,橄榄球四分卫,这些统统没有。

  这里有的,只有晚自习,黑板报,小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课外活动加个运动会已经是老师开恩。

  祥瑞,这些才是30岁以下华国人的学校记忆,你得沉进去,才能发现枯燥流程中的生动细节,才能真正打动观众。”

第221章 心疼王小刚

  梅根这次来华国,其实打的是旅游的旗号,影视投资和制片人实习都是顺带的。

  现在祥瑞要集中精力修改《情书》的剧本,项目筹备工作不得不暂时摆在一边,结果梅根一下子没着落了。

  于是陈一鸣顺手接过了这个任务,《情书》没什么可张罗的,就先考察一下《木兰》呗。

  他给大壮打了一个电话,把梅根妹子先行介绍去了唐城工地。

  这可是一条金大腿,不仅舍得投钱投得起钱,而且跟圈子里的弯弯绕绕还没多少瓜葛,交个朋友不是坏事。

  随后的大半个月,陈一鸣都在忙着细化后续的拍摄计划,间或关注一下郁南等人训练的进度。

  间或拉拉片充充电,动笔写写新项目的剧本,日子过起来飞快。

  12月头上,陈一鸣上网看新闻,才发现伯爵的微博被冲了,下面评论区全是网友@自己的留言。

  看了留言他这才猛地意识到,原来金鸡奖已经颁奖了。

  自打从年初领完奥斯卡回国,陈一鸣就办了一张全新的手机卡,新卡号码只有父母、大壮、马二爷、小美、祥瑞等少数几个人知道。

  原来的手机他直接扔到了公司,电话一律由前台代接。

  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千奇百怪的来电每天都有几十上百个,实在是烦不胜烦。

  陈一鸣按开手机,发现大壮和他爹都给他发过短消息,一为祝贺,二为安慰。

  祝贺是源于《1951》拿到了评委会特别奖,安慰是5项提名1项没中全程陪跑。

  陈一鸣草草浏览了一下新闻,发现这一届金鸡奖并不算离谱,跟历届的颁奖原则一脉相承,还是老派的文艺精英视角。

  加上《1951》的主创大半缺席,只有制片人马云腾出席了颁奖仪式。

  段一宁提了最佳男配结果出国巡演,桑老爷子以退休为由谢绝出席,另一个摄影指导保罗显然不会来,编剧、导演陈一鸣闭关肝剧本同样缺席。

  人不到奖不来,这已经是华国文艺奖项的潜规则了,因此《1951》陪跑的结果圈内人全都心里有数。

  按理说这件事悄无声息地也就过去了,因为华国电影圈的三金奖项中,金鸡奖一直是存在感最低的那一个,每一届都是静悄悄地颁了静悄悄地散,讨论度非常低。

  但是今年出了一个例外,就是《大地震》。

  陈一鸣和《1951》是主动缺席避风头,王小刚和《大地震》却是积极拥抱文艺界主流,不仅提名公布之后高调放话,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是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

  《大地震》也确实自带流量,7亿票房是今年截至目前的年度冠军,蚕豆评分同样是今年国产片的第一名。

  平胸而论,就是《1951》不避战,《大地震》也完全有一争之力。

  然并卵,金鸡奖还是那个金鸡奖,评委会高冷滴很,《大地震》7提1中,比《1951》还要惨。

  王小刚率领旗下主创十几号人枯坐整晚,只拿了一个最佳摄影聊以自慰,其余奖项全数陪跑。

  小钢炮哪受得了这个,最佳影片结果刚公布,他就站起身拂袖而去。

  剧院里头颁奖还在进行,他在外头已经放话开喷。

  “这是华国电影界的羞耻一夜,一群不懂电影的评委评出的一个不知所谓的奖项。

  我在此宣布,永久退出金鸡奖的评选。”

  喷完之后他可能是意犹未尽,没忘了把《1951》也拉上船。

  “我极度怀疑金鸡奖评委的专业性,《大地震》拿什么奖我都不亏心,唯有拿最佳摄影我亏心。

  圈内公认近两年的最佳摄影奖只有一个,那就是《1951》。

  技不如人,我认,鸡鸣狗盗,我恶心!”

  小钢炮的发言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因为他把圈子里的潜规则直接扬到了明面上。

  这年头谁不知道,内地的文娱奖项就是个笑话,其实就是上层圈地自萌的玩意。

  因此陈一鸣当初琢磨拿奖造势的时候,根本没不考虑过国内,一门心思往国外电影节使劲。

  国外电影节混个提名好歹还能发一圈通稿带带流量,国内的奖项花钱买热搜都是人憎狗嫌。

  往年的金鸡奖其实也很离谱,比如把最佳电影颁给一部没上院线的电影,或是最佳女主角下出三黄蛋,甚至猪肉分不平奖项空缺也时有发生。

  舆论上有什么反弹吗?

  并没有!

  跟往届比起来,这一届其实中规中矩,陈一鸣自己就不觉得有多委屈。

  最佳电影颁给了一部传记电影,票房是没几个子儿,可是人家艺术成就高啊,导演、主演都是根正苗红的老艺术家,拿奖实至名归。

  《1951》落选最佳影片,改获评委会特别奖,已经体现了金鸡奖的艺术倾向,评委老师觉得过于直白的主旋律不够艺术,就是这么简单。

  同样道理,《大地震》从一开始就跟最佳影片绝缘。

  陈一鸣有理由相信,这还是《1951》挟洋自重的结果,如果没有国外的重量级奖项加持,多半跟《大地震》一个待遇。

  最佳影片往下,获奖名单上的电影名字陈一鸣基本都没听过,自然也不在票房排行榜之列。

  拿了票房冠军还报名金鸡奖,妄图票房奖项两手抓,这就是王小刚想不开的地方,实在赖不着人家评委会。

  本身金鸡奖就是一场文艺圈上层的自娱自乐,因为奖项得主与行业实操是脱节的,得奖与否跟圈内资源完全不搭界,拿了不涨片酬,落选也不跌身价。

  现在王小刚把金鸡奖跟奥斯卡画上了等号,并成功带歪了广大网友,于是事情一下子就大条了。

  铂爵官博下面,全是网友为《1951》鸣不平的留言。

  “说个冷笑话,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不是金鸡奖最佳影片,春晚没有这个段子我不看。”

  “金棕榈流泪,奥斯卡沉默,真正的电影艺术还得是咱华国大金鸡。”

  “连续两年的国产票房冠军陪跑金鸡最佳影片,人民喜欢,评委不喜欢,评委算老几?”

  “人家老王导都放话了,小陈导还不赶紧跟上,不气盛还叫年轻人?”

  “散了吧,《1951》只有一个制片人出席颁奖礼,陈导早就知道评选结果,人家一开始就不跟金鸡奖玩儿了。”

  “心疼王小刚,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心疼王小刚+1。”

  “心疼王小刚+10086。”

  话题就此转移到了一个奇怪的方向,#心疼王小刚#甚至被网友顶上了热搜。

  果然吃瓜群众总能造出出人意料的梗,而且还能莫名其妙地火起来。

  作为事件的始作俑者,王小刚立的是不同流合污的斗士人设,他肯定不想自己的名字带个心疼的前缀,可惜事件进程已经由不得他了。

第222章 习惯了就好

  陈一鸣没接到马二爷的电话,因此他判断金鸡奖算不上什么大事,因此稍作了解就扔出关注列表了。

  后续事态的发展也验证了这一点,小钢炮当晚的口嗨过后,舆论在微博上存续不过一天,第三天就掉出了热搜。

  主流媒体更是非常默契地一齐封口,把金鸡奖名单报完就彻底翻篇。

  王小刚不再跳出来接受采访,媒体记者也没有推波助澜,铂爵更是一言不发全程装死。

  于是周五晚上的颁奖礼,隔周周一就没了热度,除了个别一根筋的网友还在孜孜不倦地发声,金鸡奖已经没有后续可言。

  舆论没能发酵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进入12月,吃瓜群众又有了新乐子。

  孙旺泉的新片与许可的新片头顶头地上映,两部6亿大片死拼贺岁档。

  没错,两部电影对外都打着“六亿”投资的旗号,你信不信我不管,反正我就这么说(CHUI)了。

  孙旺泉的制片人张维平是圈内知名的大喷子,每到孙旺泉的新片上映,没对手都要自己造出一个对手,别问,问就是追求“双赢”。

  许可本身不是一个搞事的人,奈何他作为港城导演对电影宣发毫无话语权,而该项目的内地合作方是帝圈话事人王一白。

  于是两人借助媒体隔空对喷,彼此成就炒热了各自的电影,摁死了同档期的三四五六七,把2011年的贺岁档炒成了双雄争霸。

  副作用是话赶话越喷越上头,加上传话的媒体各种添油加醋,两部电影真成了冤家对头。

  最新进展是上映日谁都不肯松口,都咬死了双十二这个好日子。

  本来这事儿跟陈一鸣没啥关系,铂爵根本没有电影在贺岁档上映。

  但是扛不住张王二人的口水无差别扫射,陈一鸣这个家里蹲就被溅了一身汤水。

  事情的源头要从奥斯卡外语片说起,在陈一鸣异军突起拿到这个奖项之前,冲奥一直是华国电影圈的热门话题,沾上这两个字立刻流量起飞。

  作为华国第一大导孙旺泉的代言人,上映期的张维平自然是冲奥不离口。

  但是今年冲奥说不出口了,因为年初陈一鸣真的冲奥成功了。

  张维平选择性地遗忘了冲奥,他的对家王一白可还记着呢,于是就有记者公开提问张维平,孙导的这部抗日大片,还冲不冲奥了?

  幸好当时的场景只是纸媒群访,不是新闻发布会,只有文字描述,没有视频影像,张维平好歹保全了体面。

  不过老张的话被媒体发布之后,多少还是有些辱没斯文,比如指责提问记者“别有用心、居心叵测、不怀好意”云云。

首节上一节170/2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