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121节

  辛弃疾挥手让自家族弟辛文远当先率军渡河,随即又回头看向身后的李铁枪与耶律兴哥:“咱们还是要拼命的,不只是为了刘大郎,更是为了天平军。”

  这次远道而来,天平军这三千兵马其实很多时候需要随机应变,所以也没有召开军议,往往三名大将只是几句话商议几决定了前路。

  辛弃疾继续正色说道:“这一路而来的山川地势你们也都看到了。若是莒县没了,让这股金贼进了沭河与沂水之间的平原,刘大郎那里也难以支撑,到时候只能在临沂决胜了。

  若是如此,耿大头领来不来?若是不来,相望守护的盟约不就成了一句废话?若是来,那整军进程就会被生生打断,可就没有这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机会了。”

  耶律兴哥嘿然一声:“什么天时地利人和,也就是俺不愿意跟耿大头领撕扯。”

  李铁枪皱眉不耐烦的说道:“耶律二郎,你有完没完?大哥是拿走了三百契丹骑兵,可有没有给你补充好马?补充盔甲?有没有给你五百汉儿骑兵?

  从忠义军魏公那里讨来的甲胄战马,还没有焐热就基本上全给你了,现在你有一千骑兵在手,还嘟嘟囔囔个啥?”

  当然,李铁枪也知道耶律兴哥只是发个牢骚而已。

  本质上还是耶律兴哥对失去独立地位而产生了一丝惶恐,对前路有了一些茫然。

  要知道耿京虽然要集权,也对这三名功劳卓著的将领有所忌惮,但还是在明面上做到了绝对厚道。

  耿京不但将新组建五个都的汉儿甲骑派了出来,更是让自家亲弟弟耿兴亲自率领这些骑兵去当耶律兴哥的部下。

  而辛弃疾与李铁枪那两千人,同样塞满了各部精锐,耿京更是咬牙凑出了两千匹各式骡马,让这三千人享受了后世三德子的待遇,成为了骡马军团。

  辛弃疾没有管哑口无言的耶律兴哥,对着两人正色说道:“还有一件事就是,要试一试金贼这套军制管不管用,如果不管用,那么趁着船小好掉头,可以让耿大头领赶紧改一下。”

  天平军,准确的说是辛弃疾所部天平军是按照金国的猛安谋克制,再结合汉家传统的什伍都队制来混合起来的杂糅产物。

  准确的说就是五人一伍,十人一什,五十人一队,百人一都,千人一营。

  其中每营还有配有斥候文书军使,以成规制。

  具体这一套怎么样,能不能打,能不能成事,谁也说不准,只能在战场上检验。

  见李铁枪与耶律兴哥默不作声,辛弃疾戴上了头盔,大声说道:“既然你们没有异议,那我就正式下达军令。”

  “两千步卒迭次而发,向前接战,大铁枪你为第二锋;耶律二郎,骑兵为第三锋,不求你能破敌杀贼,只要护住我军两翼。”

  李铁枪诧异问道:“辛五哥,你又要亲自冲锋?”

  辛弃疾扶剑昂然说道:“不错,第一锋,舍我其谁?”

  说罢,辛弃疾直接上马,打着自己那面绣着青色犀牛的大旗,登上了浮桥,率军渡河去了。

  李铁枪嘎巴了一下嘴巴,转头对耶律兴哥说道:“你看耿大哥刚赠与辛五哥那面大旗,真的是衬他‘大青兕’的身份。你看你的旗是青牛白马,刘大郎的旗是肋生双翅的飞虎,俺还在忠义军军营中见过绣着白色游鱼的旗帜。

  你说是不是旗帜上有猛兽更显威风一些?俺要换个啥呢?”

  耶律兴哥直接没理这厮的插科打诨,扭头便走。

  香公河上的浮桥是半永久式的浮桥,十分宽阔,所以三千天平军将辎重留在河南岸之后,不到两刻钟就已经全员渡河成功,并且列阵向前。

  到了此时,温敦浑玉也做出了应对,在兵力没有庞大到能堵住莒县四门的情况下,武兴军也只有一个办法了。

  那就是主动列阵出击,把来犯之地摁死在这沭河之畔,顺便给城中的贼人开开眼,让他们知晓,作为金国主力正军的武兴军可不是烂泥巴捏的!

  而理所当然的事,那出战的两千签军自然就成了在阵前试探的炮灰。

  所谓精锐骑兵加垃圾海的阵容是金军的特色,不可不品尝。

  武兴军第七将仆散东望着那签军头子慌乱离去的背影,对温敦浑玉说道:“这么逼迫他们,就不怕他们一哄而散吗?”

  温敦浑玉跨在战马上,手持一杆长戟,摇头以对:“跑也好,死战也罢,只要被我军兜住,他们逃也只能向南逃窜。

  贼人被冲散阵型那自然是最好,若是不能,也能耗费些贼军的力气,钝一下他们的刀剑。”

  说到这里,温敦浑玉却是嘿然笑出了声:“天平军?山东真是热闹,又是东平军,又是忠义军,现在又来了个天平军。他娘的,给他们三粒米,就敢开粥棚!这年头什么阿猫阿狗都敢自称为军了,今日就看我武兴军如何把这三千贼人打回原型!”

  说罢,温敦浑玉一抖马缰绳,亲率五百已经列阵的步卒抵在签军身后,向前压了过去。

  仆散东喉咙动了动,有心想劝一句,莫要小瞧了这些贼人,否则可能会坏了大事,徒单章不就是这么死的吗?

  但他想了想,又觉得温敦浑玉作为武兴军的智囊,不应该想不到这一层,也就回身去统领骑兵去了。

  莒县沭河支流紊乱,小河众多,其中不乏有已经干涸的河流。这种只剩下三两步宽的沟渠却成了阻碍军队前进的天然障碍,无论是武兴军还是天平军在行军半里左右之后,都得停下来整军。

  而对于签军来说,这点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因为签军压根就没有什么队列。

  事实上,签军自出营开始,就处于一种半失控的状态,不少水性好的汉儿在路过小河时,干脆一头扎进河里,虽然维持签军秩序的金军甲骑会用弓箭来作惩罚,但还是有少数汉儿得以逃出生天。

  虽然逃人到现在不是太多,但签军一边行军一边崩溃的形势却是愈演愈烈,到了签军与天平军相距不过半里的时候,这种崩溃终于到了正军弹压不住的程度。

第219章 签军如蚁填沟壑

  作为被武兴军所驱赶的签军中的一员,陶王孙现在很后悔,悔得肠子都青了。

  早知道会有这么一遭,前日的时候就随明椿将军跟金贼拼了!

  到时候如果确实打不过,还可以跟着开赵撤回莒县城内,哪里会落得作为炮灰的下场?

  怪不得别人,怪就怪当时膝盖一软,直接投了金军,使得营寨缺了一个大口,不止害了明椿,更是将自己也陷了进去。

  陶王孙欲哭无泪。

  而他那几百手下也是各自惶惶,他的亲信也几乎是控制不住军队了,若不是身后两翼皆有武兴军兜住,陶王孙毫不怀疑,他麾下这几百号人必定会一哄而散。

  遥遥已经看到那面绘着青色犀牛的大旗时,恐慌终于演化成了混乱,签军们在越过一条干枯的河床之时,不知道是谁带的头,翻下河道后不再前进,而是直接沿着沟渠向两侧逃窜。

  金军正军也下了狠手,近百轻骑蜂拥而上,勒马立在岸边上,不停的搭弓放箭。

  居高临下,犹如围猎一般,将那些逃窜的汉儿签军直接射死在了沟渠之中。

  鲜血流出,润泽了干涸的河床。

  “不进则死!”

  有金军骑兵大声呼喝起来,并且挺着长枪,将止步不前的签军挑飞了出去。

  陶王孙无力的吞咽着口水,双腿颤抖着跨过了河床,踩着几具尸体,手脚并用的爬上了对岸。

  他复又不自觉的回头,看向了身后那满坑满谷的尸体,却又在身后那金军的逼视下慌忙回过头来。

  眼见那面青犀大旗真的如同一头失控的大青兕般撞了过来,陶王孙愈发惶恐,然而他回顾四周时,却猛然发现,他那几百名部下此时全都混乱,与其他惶惶然的签军混杂在了一起,所望之处皆是一片生面孔。

  “孔大?焦二!”

  连续呼唤了好几声心腹之后,才有人狼狈的抱着长矛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对着陶王孙说道:“陶大爷,刚看见孔头领去了西边,不知道干啥去了;焦二管事被人群挤到了东边,后来似乎是闹出了些事情来,有甲骑围了过去……俺们也不敢再去看了。”

  陶王孙如坠冰窟,浑身发凉,但到了此时,也只能强自镇定的说道:“莫要管他们了,都向俺靠过来!”

  “都站定了!”

  “长枪都架起来,等下无论发生啥,都不能动!谁动老子就剁了谁!”

  到了此时,任凭金军骑兵的驱赶,签军都不再动弹了,除了一少部分人以几十为一群,一丛丛,犹如受惊的幼兽一般惊惧惶惶的挤在了一起以外,剩下的签军则是不敢进,也不敢退,只是拿着兵刃,或者干脆赤手空拳的站在原地。

  辛弃疾带着五十骑亲卫行进在最前方,遥遥望见这一大坨签军,手一指:“放箭,驱散他们!”

  二百弓弩手闻令而动,在两面小旗的指挥下来到阵前,分散开来。

  “引!”

  “放!”

  只是一轮箭雨,只是造成了十几人的伤亡,签军就已经开始摇摇欲坠。全靠金军拼命弹压,才勉强维持住这一大坨签军的秩序。

  陶王孙眼睁睁的看着身侧的伴当脖子上中了一箭,连话都没说一句就再喷薄的血液中倒了下去,一时间不由得肝胆俱裂。

  然而他心中浮现的第一个念头竟然不再是后悔,也不是畏惧即将到来的死亡,甚至不是寻找求生的方法,而是回过头去,望向了莒县城头。

  现在想要对明椿将军报一声歉,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

  什么都来不及了。

  五百重甲士卒已经荷着长枪来到眼前,签军在接战片刻之后,复又被戳死几人,终于全军崩溃,四散而逃。

  处于签军前方陶王孙逃无可逃,却也不想逃了,只是保持着望向莒县城的姿势,被人群推倒在地,无数双脚践踏而来,将其活生生的踩死。

  而陶王孙最后一丝念头则是果真不能投降金军,金国的贵人果真不把汉儿的命当命……

  他一个莒州有数的豪强,能作知州座上宾的体面人物,竟然只能去填沟壑吗?

  当然无论什么念想,成了一滩血肉模糊后就都没了。更加当然的是,无论陶王孙死没死,怎么死,却不耽搁签军更加迅速的崩溃。

  两翼金军轻骑再也无法弹压签军,为了避免签军把自家军阵冲乱,为首的行军谋克刚要撤退,却听见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鼓声。

  这是催促进攻的鼓声。

  行军谋克知晓,温敦浑玉的意思是驱逐逃散的签军去冲击天平军军阵。

  但天平军的横阵已经摆开,而且摆出的正是女真人惯常用的骑兵夹步卒,迭次冲击阵型,这行军谋克如何不晓得其中厉害?

  现在出击,很有可能会被天平军的骑兵缠住,被随后赶来的步卒砍瓜切菜般收拾掉。

  然而军令如山,哪里容得他讨价还价?

  总数二百的轻骑蜂拥上前,如同一张大网网住游鱼一般,将一千多的签军网在其中,并且兜着这些签军向天平军砸去。

  “辛文远!带着步卒向前推!我不说停,谁也不准停!”

  辛弃疾大声说罢,也不待辛文远回应,径直带着麾下五十亲卫甲骑越众而出,顺着一处签军前行的空隙,猛然突了出去。

  眼见辛弃疾的青犀大旗已经越过混乱的签军,身在左翼的耿兴不敢怠慢,迅速亲率二百甲骑从西侧绕过签军,试图攻击外侧的金军轻骑,以此来呼应辛弃疾的突击。

  应该说耿兴的目的达到了。

  分散阵型的金军轻骑顿时就要落入被包抄后路的局面,领头的行军谋克当即失措。

  就在他思考是应该继续扰乱签军来阻碍天平军阵型,还是要率军撤退的时候。辛弃疾再次加速,并且几乎以单人独骑的姿态,一声不吭的冲杀到了那名行军谋克面前。

  实在是太快了。

  来不及逃跑,也来不及召集护卫,那名行军谋克只能挥舞长刀,以作抵抗。

  辛弃疾借着马速,右手挟着的长枪犹如毒蛇吐信一般轻松绕过长刀的阻拦,直接顺着甲叶子的缝隙刺进了对方胸口,随即凭借着马力,将那行军谋克挑在枪头,如同发怒的大青兕一般,向前撞去。

  在路过旗手的时候,辛弃疾右手纹丝不动,左手抽出重剑,只是轻轻一挥,不止将碗口粗细的旗杆平光斩断,更是顺手将那旗手砸落下马。

  金军轻骑还没来得及混乱,就听到身后一阵急促的角声,复又士气大作,竟是直接转身,与天平军乱战成一团。

  耿兴愕然前望,原来在他率军脱离两翼前突的时候,金军一面稍小的猛安将旗也随之而动,似乎早就期待着这一刻了。

  金军猛安旗帜上书仆散两个大字。

  武兴军第七将仆散东亲自下场了。

第220章 以静制动待后发

  耶律兴哥身处右翼,率领五百契丹与汉儿混合的甲骑,立在一处缓坡之上,观察着场中局势。

  副将李乙真金有些焦躁的说道:“大哥,西边都已经打起来了,咱们还不参战吗?”

  耶律兴哥皱眉说道:“慌什么?还不到时候,莫要着急,等会有你拼命的时候。”

  李乙真金当即闭口不言,但见到辛弃疾的青犀大旗也开始动了之后,终于忍耐不住,不顾在战场上,就低声询问起来:“大哥,你跟俺说句实话,你是不是还在怨耿大头领?甚至把这怨气加在了不跟你一起抗辩的大青兕和大铁枪身上?”

  耶律兴哥无语至极,但他正在观察着战场形势,一时间懒得搭理身侧的夯货。

  然而李乙真金却是越说越来劲:“但是大哥,人家耿大头领虽然收走了咱们三百轻骑,却也补上了五百甲骑啊。那些汉儿也是弓马娴熟的好汉子,在山东这破地方打了老鼻子仗的,丝毫不逊色咱们契丹人。

首节上一节121/32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