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93节

  接下来,李贤割下一缕长发,与新娘的长发一道用红丝带绑在一起,象征着两人牢牢结在一起,一生一世不分离。

  最后一项,也就是拜堂了,一拜天地国亲师;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

  完成这一系列礼节过后,李贤便牵着新娘的手,缓步迈入洞房。

  没有红盖头,新娘脸上的羞涩的表情让李贤很是爱怜。

  对方的模样看上去不超过十六岁,这在后世里,只怕还是个初中生呢。

  该死的封建社会,李贤心中腹诽,他倒是想禽兽不如一次,可看到对方那稚嫩的模样,怎么也硬不下心肠。

  这一晚,李贤搂着新娘,没有做任何事情。

  翌日一早,李贤感觉自己的手臂一片湿润,循着来路,一路找寻,李贤发觉,新娘竟然哭了。

  “娘子,哭什么?”

  “夫君是嫌弃我吗?”

  李贤大,“娘子这是哪里话,我疼你,怜你还来不及,哪里会嫌弃你”。

  “那你为何不碰我,我,我娘教过我的”,说道这里,新娘耷拉这脑袋,像个做错事的小孩。

  李贤大笑:“娘子莫急,昨日里是为夫累了,所以才没有碰你,今晚上,今晚上咱们试试如何?”

  “嗯”,新娘把周公之礼当成了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李贤打了个哈欠,在新婚妻子的帮助下穿上衣物,临行之前,他捧着妻子的面颊,吻了一口,把孔黎羞的面目通红。

  在李贤看来,孔黎更像是邻家小妹,她们一样的单纯,让人不忍伤害。

  新婚燕尔,孔融特意给李贤放了五日的假,让他可以安心休息,陪陪妻子。

  不过李贤可不是闲的住的人,这汉末既没有手机又没有互联网,想看本书,还得抱着竹简,注字逐行地看,很是费劲。

  想出门逛逛,却又有顾虑,新婚第一天就出去乱逛的话,只怕会给人留下行为不佳的印象。

  为此,李贤只好在院内乱转。

  这处院落是孔融赏赐给李贤的,位置较好,占地近十亩,倒也配得上李贤的身份。

  寻了个干净的位置做了会儿俯卧撑,又活动了一番筋骨,李贤还是决定去书房看看。

  到了书房之后,李贤找了卷兵书,意兴阑珊地翻阅起来。

  穿越至今,已经有两年多的光景了,李贤还是受不了没有标点符号的竖排字,可无奈大势如此,他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搞什么原创,那样的话,天下儒生的吐沫肯定会把李贤淹死。

  看着看着,李贤竟是打起了瞌睡。

  忽而,“吱嘎嘎”房门开了。

  “夫君”,却是孔黎。

  怯生生的孔黎依门相望,配上她那副娇嫩的面庞,实在是让人大生怜爱之意。

  “嗯,娘子”

  “该用膳了”

  “好”

  “夫君要读书?”

  “是呀”

  “待会妾身念给你听可好?”

  李贤大喜,自家娘子还有这项技能?

  “哈哈,那自然是极好的!”

  红袖添香读书人,夜伴歌声不复眠!

  有这样贴心的娘子,李贤预感到以后的日子里只怕会彻夜难免了。

  

第154章 黄巾来犯

  

  五日的假期很快过去了,李贤也快闲出病来。()

  这几日,登门拜访的宾客络绎不绝,门房收到的各色贺礼已经堆满了库房。人情来往,是古代联络关系的常用手段,李贤入乡随俗,不想搞什么幺蛾子,所以但凡是礼品,他都尽数收下,登记造册。

  谁家给了什么样层次的礼物,以后还给他们就是了。

  真要是一概不收,人家肯定会说李贤不识抬举。

  这就是古代的风俗,与为官清廉与否毫无关系。

  对李贤来讲,唯一的收获就是与孔黎的感情与日俱增。

  在孔黎的一再要求下,李贤还是要了她的身子。

  破瓜之痛,孔黎忍受了好几日,可她脸上却始终带着笑意。

  李贤觉得身上又承担了一些责任,最起码,孔黎是真心待他的。这样的女子,谁能忍心伤害?

  剧县,李贤不在的这些日子,流民营在徐庶的掌管下井然有序,来自青州的流民们似乎已经适应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在北海国境内,流民们找到了久违的安全感。

  没错,就是安全感。

  李贤订立的规矩虽然名目繁多,可那都是针对偷奸耍滑之徒的,对于真正的老实人,这些规矩,更像是护身符。

  有起夜的流民发现,每天晚上,在营外都会有东莱军卒巡夜轮哨。

  每当看到这些年轻的面庞,流民们便会觉得很是心安。

  据说,一年之前,李贤就是带着这些军卒杀死了张饶,击退了管亥。

  管亥那可是黄巾十大渠帅之一,地位比作乱青州、兖州的何仪等人要高出了一筹。

  可那又怎样,还不是被李贤杀的丢盔卸甲?

  不少人甚至开始后怕,如果管亥不是不知去向,而是加入了何仪的作乱军马,那青、兖两州又会乱成什么模样?

  流民的数量在增加到一万六千人的数目之后便停滞不动了,在官道的卡口上,每日入境的流民不过几十人,而且有越来越少的迹象。

  李贤明白,要么是流民南下的道路被截住了,要么便是黄巾卷土重来了。

  无论哪一种,这都说明,一场战争很快就要来临。

  没过多久,糜氏商队便派人递来密信,说一大股黄巾正往剧县而来,数目起码在一万开外。

  李贤得知之后并不惊慌,在过去的一年里,马雍与于红樱的商队已经走遍了临近的每一个郡县,他们按照李贤的要求,把四周的地形地貌摸的极为透彻,然后绘制成图,全部交给李贤留存。

  如果李贤愿意,他大可以提前出击设伏,打贼寇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主动出击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须得掌握详细的敌情。

  又过了几个时辰,马雍的商队也递来的详细的情报,来犯的贼将名曰卞南,是卞喜的弟弟,卞喜率众与曹操纠缠,他却带着万余人马在青州逍遥快活。

  一万名贼寇当中,能战之兵不过六千人,其余人马全都是裹挟的流民,连武器都简陋的很。

  不过,如果没有详细的情报,若是官军乍然遇袭,倒是很可能吃上一个大亏。

  将自己收获的情报快马加鞭告知孔融之后,李贤找到太史慈,商议对策。

  两个月的时间过去,太史慈麾下已经有兵马两千人,他按照李贤的练兵方式训练军卒,果然进展极快。

  尤其是长枪兵,在太史慈看来,即便是对上寻常的郡兵,他麾下的兵卒都大有胜算。

  当然了,比起李贤的东莱军,北海军无论是装备还是士气都大有不如。

  此时,听闻贼将卞南率领万余兵马已经到了百里开外的地方,太史慈摩拳擦掌,嘴里道:“维中,你说怎么办,是主动出击还是固守待援?”

  李贤“哈哈”一笑,道:“固守待援,子义,你觉得孔使君有兵马增援我们吗?”

  太史慈尴尬地挠了挠头,“主动出击?那这剧县又该如何是好?”

  李贤好整以暇地说道:“这正是我打算与你商议的地方,实不相瞒,我打算率领麾下兵马迎击贼寇,我不在的日子里,这剧县就交给你了”。

  太史慈一惊而起,“贼军可是有一万之众呀”。

  “乌合之众罢了,子义莫忘了,之前我击杀张饶的时候,麾下兵马不过一千人!”

  “是否需要回禀使君之后再做决断?”

  “军情如火,我已经把情报快马飞报都昌城,只要剧县不出纰漏,想必使君应该不至于责罚于我”

  太史慈难以理解,“你我两人联手在剧县共抗贼军,这岂不是更稳妥?何必要冒这风险?”

  “子义,如果你是贼将,察觉剧县难以攻下之后,会不会再另觅目标?那时候,你我两方人马齐聚剧县,岂不是分身乏术?”

  太史慈明白,李贤的顾虑不无道理,黄巾本是流寇,他们只是单纯的为了劫掠而来,一击不中,多数会远遁而去。

  若是任由贼寇离去,那官军便会疲于奔命,因为你不知道贼寇的下一个目标是哪里。

  与其在未知的等待中惶惶不可终日,倒不如主动出击,若是能够设伏击杀贼军大部,那自然是极好的。

  “也罢,这剧县交给我,无论战况如何,我必竭力坚守!”

  李贤大喜,他相信太史慈能够说到做到,“子义,其实还有一个好消息没有告诉你”。

  “喔?什么消息”

  “我已经使人在流民营中抽调出两千青壮,让他们协助御敌”

  “他们杀的了人吗?”

  “青州流民的家人都在这里,不怕他们不拼命!”

  “流民是否已经得知黄巾来犯的消息?”

  “我已经告诉了他们,反正瞒是瞒不住的”

  “糟了,万一大军出击的消息走漏了出去,那又该如何是好?”

  “不妨事,这几日,流民营不必出营,只要严守营寨,许进不许出,就算营中有流寇的探子,也绝难把消息传出去”

  听闻李贤考虑的如此周全,太史慈方才长出一口气,道:“维中思虑万全,我不能及也!”

  李贤又与太史慈商议了一番细节,然后便告辞离去。

  

第155章 厮杀的理由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东莱军主动出击,身后肯定要携带数量不菲的粮秣。()

  从某种程度上讲,一支军队的粮秣辎重决定了它的战斗力和持久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李贤储备了大量的鱼干,又搞出了从未有过的炒面,此番,大军出行,每名军卒的口袋间都带了一斤左右的炒面。

  有了这炒面,起码可以节省出三十辆大车,三百名辅兵,这样以来,东莱军的机动性就得到了保证。

  不需要杀囚祭旗,也不需要鼓舞士气,大军开拨的时候,东莱军卒们斗志高昂,闲置了一年多,每日里除了训练还是训练,军卒们憋的发慌,早就想上阵厮杀了,只可惜,一直没有机会。

  现如今,终于又有不开眼的贼寇前来送战功了,军卒们高兴极了。

首节上一节93/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