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样的奖惩制度,流民们的积极性极高。
当然了,为了杜绝“恶霸”出现,李贤还告诉流民,一旦发现有“好吃懒做”、“恃强凌弱”之徒可以立刻上报官军,对上报者,重重有赏。
流民的惫赖之风大减,没有人敢顶风作案。
好不容易从青州逃到这北海境内,真要是被赶出去,万一黄巾军再杀回来,谁能保护他们?
曹孟德的兵马依旧在跟几十万黄巾征战不休,谁也不知道战争哪一天才能够结束。
与其在青州等待不可知的命运,倒不如在这北海国用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
官军的头目李贤虽然制定了名目繁多的规矩,可只要流民安安稳稳做事,也从来没见到他随意责罚过谁。
就这样,在李贤的严密监管下,青州的流民营没出一点纰漏。
远在都昌的孔融每日里都过的提心吊胆,防民之心甚于防川,他生怕一觉醒来,听说青州流民已经涌到了都昌城外,那样的话,李贤百死莫辞。
现在,李贤把事情办的很是漂亮,孔融悬着的心也渐渐放回了远处,他开始琢磨着,挑选个良辰吉日,让李贤成婚。
新娘的人选孔融已经找好了,孔家的一个远房闺女。
听说成婚的对象是李贤,女方的家人都很是满意。
聪明人都看得出来,李贤虽然出身寒门,但前途不可限量,这时候与他结亲,利大于弊。
至于李贤悔婚的可能,孔融压根就没有想过,这样一个改变身份的机会,没有人会错过。
又过了三五日,李贤听说曹操又派了人马过来,随行的还有几十辆大车。
看模样,曹操是认栽了。
李贤大喜,当日,他拉着太史慈喝了一夜的酒。
翌日一早,军营外传来一阵马蹄声。
轮值的军卒大声喝斥:“来者何人!打马且住!”
马上骑卒勒马而起,大声说道:“我乃曹使君麾下军校,这里有一封书信,是曹使君让我转交给李县尊的,还请几位兄弟通禀一声”。
军卒不敢怠慢,急忙逐级上报。
得知消息之后,李贤破口大骂,曹操这是离间计呀。
书信的内容不必看,一定是褒扬赞誉之词,如果孔融起了疑心,那曹操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可令人恼怒的是,即便李贤知道这是离间计,可却也不好拒之不收,那样的话岂不是更显得心中有鬼。
“好一个曹操曹阿瞒,真不是个省油的灯啊!”
横竖躲不过,李贤反倒想开了,他踱出营房,大剌剌地喝道:“谁是曹孟德的信使?”
第152章 曹阿瞒的离间计
东莱军的装束跟曹军的穿着截然不同,谁是自家人,谁是外人,这都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
李贤之所以大呼小叫的,就是想告诉所有人,他跟曹操不熟。
哪知道,曹军军校根本不吃这一套,听闻李贤的呼喊,他眼睛一亮,翻身下马,笑道:“李县尊,久仰了,我家使君对你可是多有赞誉呀”。
李贤眉头一挑,没好气地说道:“别废话了,有事说事,无事请回”。
曹军军校也不恼怒,他依旧笑脸盈盈地说道:“李县尊莫急,使君让我给您代个话,只要您有闲暇的时间,随时可以到兖州去,使君必定扫榻以待”。
老子可不搞基!李贤很想喷这军校一脸,他强忍着心头的怒意,嘴里道:“老子在北海国待的好好的,去兖州干嘛?嗯?你没事了?没事请回吧”。
那军校没想到李贤竟然如此油盐不进,不过,他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想到这里,他从袖中摸出书信,递给李贤,嘴里道:“这是使君的书信,请县尊过目”。
李贤随手接了过来,然后随便指点了一个书吏,道:“来,你过来,念给我听听”。
那书吏应诺而来,拿起书信便念出声来。
内容与李贤想象的一样,都是充满了褒扬溢美之词,其中,还露骨地表示,兖州需要李贤这样的人才,只要过去,加官进爵不在话下。
曹军军校又失策了,谁也没想到李贤竟然还有这一手。
好嘛,你曹操不是要离间嘛,人家李贤根本就不看信,反而让一个毫无关系的外人来念,这说明什么?说明李贤问心无愧。
书吏抑扬顿挫,将书信的内容一字一句地念出声来。
这一下,四周的军卒可全都听见了,就算李贤原本想投靠曹操,也决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
听罢书信,李贤忽而笑道:“儿郎们,告诉他们,孔使君待我们如何?”
胡庸脑筋难得活络了一次,他大呼出声:“恩重如山!”
四下里的军卒当即群起响应“恩重如山!”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李贤很是满意,“对,孔使君待我们恩重如山,我们又怎能见利忘义,背信弃义,啊呔,这位谁谁谁,你回去转告曹孟德,他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如果他要是想让我做那无情无义之徒,我李贤只能说抱歉了,来人呐,送曹军使者离开!”
“喏!”
话音未落,十多名膀大臂圆的东莱军卒便涌上前来,大有一言不合,大打出手的模样。
那曹军军校情知事情败露,当下也不坚持,只是干笑道:“李县尊不用客气,下官这就告退,这就告退!”
李贤冷哼一声,再不多言。
“来人呐,把曹孟德的书信快马加鞭送到都昌城,交到孔使君的手中,话不用多说,使君他明白”
“喏!”
安排妥当之后李贤方才哼着歌回到了营房。
事情解决的如此妥当,李贤自己都有些出乎意料,他没想到自己还是颇有急智的。
反正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倘若孔融还是其了猜忌之心,那李贤也毫无办法,只能静观其变。
曹操给李贤的书信,一日过后,终于递交到了孔融的手中,这时候,曹军刚刚运着粮秣离开。
将信上的内容仔仔细细看了几遍之后,孔融故作不屑,道:“此乃曹孟德离间之计也!”
“使君,李贤手握兵权,又负责招募流民事宜,一旦有变,北海危在旦夕呀,有道是防人之心不可无,还请使君早做防备”
孔融勃然大怒:“住口,李贤是我北海大将,之前若不是他领兵来援,都昌城早已经被管亥所破,尔等早已经沦为阶下囚!”
“使君三思!”
“休再胡言,我孔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相信李贤李维中不会作出背信弃义之事!”
话虽如此,可无人的时候,孔融闭目苦思,曹操的书信给他提了个醒,李贤在某些人眼中已经是一块香饽饽,只要得到他,北海国便可不战而下!
没了李贤这块坚实的屏障,仅靠都昌城内的几千郡兵,说什么也挡不住如狼似虎的各路豪强。
既然如此,那李贤的婚期也必须尽快提上日程了。
只有将李贤跟孔氏牢牢地牵绊在一起,其他人才会断绝窥视之心。
想到这里,孔融亲自书写了一封信笺,让军卒转交给李贤。
李贤看罢之后,自言自语道:“孔融这是想拉拢我,也罢,不管那姑娘是美是丑,我都接下了,真要是不合适,大不了日后休掉重娶就是了”。
对于“拉郎配”似的婚姻,李贤没有半点反感,这又不是后世里一夫一妻、自由恋爱的社会,这年头,拳头大才是硬道理,只要有能耐,便是娶三十六房小妾都不打紧。
眼下,李贤背靠孔融这棵大树,自然不可能因为婚姻的事情与他反目成仇。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孔融表达善意的一种方式,李贤若是拒绝了,只会让孔融难堪!
有道是,上官辞,不敢辞。
想到这里,李贤将自己的生辰八字写到信中,然后又写了些谦恭的话,大概意思便是李贤没有亲人,这种婚姻大事还要劳烦孔融费心,对于这婚事,李贤本人没有任何意见,只要使君看着妥当,随时可以成亲。
李贤的这种态度让孔融疑心顿去,他大笑道:“好一个李贤李维中,嗯,不枉我如此信他!”
夷安县令李贤很快就要成亲了,这消息很快传扬开来,据说结亲的对象是孔氏族人。
曲阜孔氏为当世望族,李贤不过是一个寒门子弟罢了,能够与孔氏结亲,在他人看来却是李贤高攀了。
只有目光长远之人明白,这一次,其实不是李贤高攀,而是孔氏高攀了。
毕竟,待嫁的新娘只是孔氏远房,与掌权的孔融隔了好几倍的血亲。
用一个孔氏远房的姑娘来拉拢一员能文能武的大将,这买卖,怎么看怎么是有赚不赔!
趁着这由头,不少人开始琢磨,要不要把自家闺女送到李贤府上。
连孔使君都拉拢的人物,自家闺女便是做妾,似乎也不算是委屈了吧?
第153章 李贤成婚
经过一段紧锣密鼓的筹备,在孔融的帮衬下,李贤完成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婚姻六礼。【】
一切都完成的格外顺畅,除了依旧没见到新娘的面目稍稍有些遗憾之外,其他的礼节对于李贤来说都新鲜的很。
当然了,期间,李贤少不得要好生宽慰一下李绣娘那颗受伤的心。
其实李绣娘也明白,她的身份注定不可能做李贤的大房,能够收做小妾,已经算是李贤格外宠爱了,她从不要求太多。
可只要一想到,马上就会有一个更年轻、更漂亮的女人要跟在李贤身边之后,李绣娘就觉得人生一片灰暗。
男人有占有欲,女人同样也有。
只要有可能,谁也不想跟他人分享自己的爱人。
李贤不在的时候,李绣娘哭了好久,可一旦李贤出现,她马上就会强作欢颜,她不想让李贤分心,她也知道,与孔氏结亲,对李贤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能够跟在三郎身边已经是上天的恩惠了,又何必索求太多?
渐渐的,李绣娘想开了,每个晚上,只要李贤过来,她便会尽心服侍,哪怕是之前从未用过的房中术,她也会不顾羞涩,为李贤尝试。
李绣娘的想法,李贤大概猜出了几分,他不愿给出什么保证,他只会用实际行动来告诉绣娘,他李贤,不会放弃李绣娘。
孔融又找人选了个黄道吉日,也就是六月十六,这一天,宜祈福、嫁娶、出行、纳财、赴任,是难得的好日子。
汉朝的婚礼仪式很是简朴,不像后世里那么繁琐。
既不要挑盖头,也不要闹洞房。
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就算完成了礼节,其后便可以携手入洞房。
婚服的颜色也不是大红大绿,而是端庄的玄色礼服,所谓玄色,其实就是黑中带红的颜色,按照五行的说法,玄色象征着天,是最神圣的色彩
婚礼,其实又叫昏礼,意为在黄昏中开始的礼节。
六月十六这一日的黄昏,在童男童女的陪伴下,李贤牵着新娘的手,穿着玄色服饰缓步迈入厅堂。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负责主礼的老者身着直裾,手捧布帛,悠扬地吟诵着赞辞。
李贤早已经得到过他人提点,知道接下来他需要完成“沃盥礼”,其实说白了,就是洗手,这象征着两位新人以清洁的身体和心灵进入到这场神圣的仪式当中。
洗手过后,李贤与新娘面对面正坐,这叫“对席礼”,象征着夫妻双方以后将在一起生活。
盘膝坐下之后,会有人取来牢房中的牢饭,让新人共食,这就是“同牢礼”,行完此礼过后,意味着夫妻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以后真正成为了一家人。
草草地吃了几口牢饭,马上有侍者将一个完整的葫芦切成两瓣,用一根红线拴着,葫芦里盛放着酒水,因为葫芦是苦的所盛的酒水也必定是苦酒,所以新人共饮合卺酒,象征着夫妻双方合二为一,永结同好,还寓意着夫妻同甘共苦。
喝完难以下咽的苦酒之后,李贤亲手将新娘发髻上的订婚信物“缨”解下,高举在空中,引得一片欢呼声,这象征着婚姻得到众人的认可,表示新娘已经入门,以后就是李家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