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465节

  为了皇后、皇子,曹操接连折了曹纯、乐进,又伤了夏侯,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他憋屈、忧虑、愤怒,归返郡城之后便一病不起。

  关中郭汜、李遣使来访,试图借道伐李,曹操再次拒绝了。

  天子、皇后齐聚一处,李贤随时可以以朝廷的名义讨伐他人。

  曹操虽与李贤交恶,却也不想成为李贤祭旗的第一人。

  有天子相助,李贤如虎添翼。

  进入徐州,伏皇后一行跋涉近百里,终于见到了天子刘协。

  朝思暮想的妻儿出现在眼前,刘协又是激动又是感动。

  “皇后,这一路苦了你了”

  长安城外,刘协抛弃皇后,独自逃窜,这已经成为他的梦魇,多少个日夜都难以入睡。

  如今,伏皇后平安抵达,终于冲淡了刘协的愧疚之情。

  伏皇后伏在刘协胸前,低声说道:“只要陛下平安,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

  身处内室,不必担心他人窥视的问题,刘协搂着皇后的腰肢,嘴里道:“早知今日,朕何必费尽周折来这徐州!”

  伏皇后大为惊讶,她能平安抵达,离不开李贤麾下军将的誓死拼杀。

  按理说,刘协理应感激才对,为何却多有不满?

  “陛下何出此言?沿途行来,多亏了青州军将,若没有他们,我早就落入曹操之手了”

  提起曹操,刘协心情更是糟的很,“曹操、袁绍皆贼子,李贤也别有所图,皇后你刚来,有些事情还不清楚”。

  伏皇后与李贤接触不多,不敢妄作评价,不过,伏皇后乃心思灵透之人,她知道,眼下刘协在徐州如入瓮中,再想抽身而去,难上加难。

  如果天子与李贤有了矛盾,吃亏的反倒是天子。

  想到这里,伏皇后出言劝解:“陛下,我只问你一句,李贤对你我如何?”

  刘协皱起眉头,嘴里道:“看上去恭敬,实际上他却并没有把我当天子,此人必是下一个董卓!”

  伏皇后没想到刘协已经对李贤有了这么大的成见,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陛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李贤做了什么错事?”

  刘协从鼻中“哼”了一声,道:“朕从关中来,可不是做傀儡的,朕要掌权!”

  权力欲是每个男人都无法抗拒的,身为大汉天子,刘协有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是,刘协忘记了,他没有与之相应的实力。

  旁观者清,伏皇后意识到了危机所在,她柔声劝道:“陛下有些操之过急了”。

  刘协微生恼意:“此话怎讲?”

  “无论李贤如何作为,陛下初至徐州都应韬光养晦,培植势力”

  刘协不傻,他只是天天被董承洗脑,觉得李贤理应双手交权,却压根没想到,就算他有了权力,能否治理好这个国家还是一个未知数。

  此时,伏皇后出言提醒,刘协当即醒悟起来:“皇后真乃朕的贤内助,你且说说看,朕该如何行事?”

  “李贤进献传国玉玺,使我夫妻团聚,看上去绝非董卓那般奸贼,陛下可以给他一段时间,相信他不会让陛下失望”

  刘协已经对李贤生出了怀疑的念头,这时候让他再去相信伏皇后所言,显然有些困难,“万一李贤也是个乱臣贼子呢?”

  伏皇后毕竟心向刘协,她咬着嘴唇,出了一计:“陛下可与刘表、刘璋联络,再求援于曹操、袁绍,他们绝不会放过大好时机”。

  刘协眼前一亮,听上去有那么点意思。

  “有皇后助我,何愁大事不成!“

  伏皇后却没有那么激动,她冷静地分析起来:“陛下,外交重臣只是权宜之计,当务之急,却是培植实力,否则的话,陛下身在徐州,如何脱身?”

  刘协深以为然:“依皇后之见,朕该如何着手?”

  “新练一军,冠之以亲卫名义”

  “李贤会同意吗?”

  “李贤会同意的,他不是董卓,还需要陛下的名分”

  刘协摩拳擦掌:“好,便依皇后所言!”

  李贤没想到,他派人辛辛苦苦接来了伏皇后,对方却给他出了个难题。

  刚刚从朐县归返,李贤就接到内侍传旨,说天子有诏。

  李贤从关中请来刘协这么一尊“大神”,自然不能弃之不顾。

  换句话说,如果李贤自己都不把天子当一回事,当今天下又有谁会把天子当一回事?

  将诸般事宜吩咐一番,李贤骑马去了刘协的住处。

  刘协所居正是以前陶谦所在的州牧府,府邸占地不小,亭台楼榭应有尽有,只是,与长安、洛阳比起来,小巫见大巫,不具备可比性。

  卫护刘协的人马俱是李贤精挑细选出来的,他们多是孤儿,而且身受李贤大恩,不会轻易受到他人蛊惑。

  李贤好不容易请来刘协,当然不能容忍对方远走高飞。

  觐见天子,按照礼数,李贤需要侯上一时片刻。

  对此,李贤没有丝毫不耐烦。

  早有内侍将李贤的一举一动报与刘协知晓,刘协在院中松了口气,目前来看,李贤还算是恭谨的。

  要知道,昔日董卓可是有过不通禀便直闯后宫的例子,如果李贤也有此举,只能说明他狼子野心。

  “让李贤进来吧”

  “宣青、徐刺史,李贤觐见!”

  

第505章 天子欲练兵

  

  刘协封禅泰山,又在沛县诏告天下,对相应官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褒奖,唯独对李贤,刘协没有任何表示。

  这并不是刘协吝啬,而是李贤自己要求的。

  将天子接到徐州,这已经惹人嫉妒,倘若李贤加官进爵,只会给人留下吃相难看的观感。

  反正刘协就在徐州,日后想要封赏还不是简单至极的事情!

  李贤身兼青、徐两州刺史,已经足够行事了,没必要再去横生事端。

  已然是冬日了,李贤披了件狐皮外套,盘膝坐在屋中,面前,一个火盆正熊熊燃烧。

  火盆内燃烧的物事正是煤炭。

  与木炭相比,煤炭燃烧时间更久,而且烟味极少。

  每到寒冬腊月,煤炭便成为富贵人家的首选。

  刘协身为天子,自然缺不了煤炭的用度。

  在市间,煤炭已经成为紧俏货,单是这一项的利润,已经不次于高粱酒所带来的盈利了。

  有时候李贤琢磨着,要不要再搞出几样小发明,多攒一些银钱才是要紧事。

  想归想,李贤一直没时间去做。

  最近,成功接到了皇后,朐县港口的诸般事宜已经步入正轨,李贤烤着火,心情极佳。

  只不过,刚刚在蒲团上坐了没多久,屁股还没焐热,李贤就听到内侍传召。

  “陛下有旨,宣青、徐刺史李贤觐见!”

  小黄门宣完口谕之后对着李贤笑道:“使君,请吧”。

  小黄门不敢催促,只是谦卑地行礼。

  李贤微微颌首,“劳烦头前带路!”

  “应当的,应当的”,小黄门可不敢在李贤跟前摆架子。

  能够混迹宫廷的小黄门,眼界力绝对超人一等,什么人可以惹,什么人需要当祖宗一样供奉着,他们全都心中有数。

  显然,李贤就是小黄门眼中需要小心侍奉的人物。

  行了没多久,李贤便见到了刘协。

  许是夫妻团聚,刘协的脸上多了几分红润之色。

  “李卿来了,来人呐,赐座”

  李贤行礼叩见,并不推辞。

  刘协眼皮微微一跳,嘴里道:“今日请李卿前来,却是为了一表谢意,朕能与皇后在徐州团聚,李卿居功甚伟”。

  李贤微微起身,谦辞道:“份内事而已,陛下何足挂齿”。

  伏皇后这时候笑道:“李卿不必过谦,若没有你,天子与我说不定还在郭汜、李手中”。

  李贤正色道:“君有难,臣自当竭力相助,这是君臣之道”。

  如此谦恭,哪里像是桀骜不驯的乱臣?

  不过,知人知面不知心,伏皇后没有放松警惕,她嘴里道:“从关中到徐州,青州军威之盛,让我记忆犹新”。

  “青州军也好,徐州军也罢,皆是陛下之军”

  刘协眼前一亮,他迫不及待地说道:“朕左右无事,想训练一军,不知李卿意下如何?”

  身为大汉天子,训练兵马却要征询臣下的意见,这对于刘协来说已经很是难堪了。

  如果李贤拒绝,刘协连翻脸的心思都有。

  幸好,李贤迟疑片刻,便轻笑道:“陛下乃一国之君,重武事,难免会荒废文事,非长久之道,不过,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事,既然陛下有此兴趣,臣自当从命”。

  这就成了?

  幸福来的太突然,一时之间,刘协甚至觉得李贤也不是那么面目可憎。

  伏皇后却冷静的很,“郡府内没有校场,若是训练新卒,只怕要择一空地才成”。

  李贤微微颌首,“臣自会安排妥当,只是不知陛下欲编练多少新卒?”

  刘协迫不及待:“五千足矣!”

  伏皇后脸色大变,她补充道:“陛下,编练新卒绝非等闲,五千兵马却是有些多了”。

  刘协不是傻子,他自然明白伏皇后是在为他解围,否则的话,如果李贤因为军卒数目过多而搪塞拒绝,刘协一点办法都没有。

  当下,刘协尴尬地笑道:“不错,一千足矣”。

  从五千降到一千,看来,刘协是狠下心要练兵了。

  对此,李贤不置可否,没有良将统领,便是五千兵马又有何惧?

  李贤虽然不知道刘协这一招是谁教的,可他却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可是,讨要军将却是一个也没有!

  刘协不是要练新卒吗,自己练去吧!

  “城北有块演武场,陛下可去演武场操演军士”

  虽然不能出城,可是,总归是有了掌军的机会。

首节上一节465/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