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464节

  一时之间,喊杀声大作。

  巨大的山石从两侧滚落而下。

  曹军惊怒不已。

  青州军真正的伏兵竟然还在!

  “快,退兵!”

  情况紧急,如果等到所有人马都进入山道,再行拦阻是来不及的,只能眼睁睁看着己方人马损失惨重。

  山顶上的青州军狞笑不已,被曹操追了几十里,他们早就憋了一肚子气,如今竟然有报仇的机会,实在是太惬意了。

  箭雨疾射而下。

  战马中箭吃痛,不受主人的控制,当即谷道中嘶鸣不已。

  有的战马更是疯狂,它们受惊狂奔,将一名名曹军踩于马下。

  山石“轰隆隆”落下,每一块巨石都会带走一名曹军的性命。

  “曹操在哪里?找出来,杀了他!”

  负责设伏的人马多是高顺的陷阵营,他们对曹操恨之入骨。

  吕布战死之后,陷阵营一直想报仇雪恨,只是没有机会而已。

  如果能有机会将曹操斩于马下,高顺一定会亲自出战。

  惨叫声、喊杀声,此起彼伏。

  山道中的曹军进退维谷,死亡惨重。

  “典韦,快,护着主公退回去!”

  曹操所在的位置距离入口不过三百步,只要动作迅速,完全可以抢在青州军之前冲出去。

  典韦冷着脸,缓缓颌首。

  居高临下,青州军的杀伤力得到成倍的增加。

  每时每刻都有曹军在死去。

  修罗地狱一般的场景让曹操目眦欲裂,有心豁出性命,与他们拼个你死我活,可是,特殊的地理环境完全限制了曹军的战力,他们除了被动挨打之外,连反击都做不到。

  曹操这辈子就没打过这么憋屈的仗,一口老血喷涌而出,曹操觉得自己的脑袋更痛了。

  一炷香的功夫过去,进入山道的千余名曹军死的死,伤的伤。

  除了性子耿直的,多数曹军都叩首乞降。

  高顺已经下了山坡,他在俘虏中找寻了一圈,一无所获:“你们谁知道曹操的下落,说出来,我便放你一条生路!”

  曹军面面相觑,终于,一人和盘托出,“适才我看到曹使君换了衣物,其后便在典将军的护卫下离开了”。

  逃了?

  高顺自告奋勇地留下来,为的是什么?

  还不是想要报复曹操?

  眼下,曹操有可能逃了出去,这让高顺心情很是不爽。

  山道难行,对于双方兵马来说都是如此。

  曹操先行一步,典韦打马掠阵,再想追击,难上加难。

  “罢了,将曹军捆缚作一处,带走所有的战马,咱们走”

  “喏!”

  俘虏对于高顺来说最是可有可无,他们除了消耗粮食之外,几乎一无用处。

  反倒是战马用处极大。

  青州军速度极快,他们掳走所有的战马之后抽身急退,只将俘虏捆缚住,丢在了原地。

  等到曹操再度进入山道,看到的便是一副惨烈的景象。

  横七竖八的尸首血肉模糊,血流了一地。

  中箭身亡的曹军尚能保持一个完整的尸首,最起码可以分辨得出他们姓甚名谁,可是,那些被巨石砸中的军卒早已经面目全非,

  先行入山的千余人,除了两百人侥幸未死之外,其余人尽数身亡。

  曹操目眦欲裂,这都是他的过错。

  如果小心些,青州军的伏兵不可能派上用场!

  “主公,再行几十里便是徐州了,咱们还追吗?”

  曹操深深地吸了口气,满地的尸首让他生出一股挫败感:“不追了,仅靠我手中的这千余人马,别说追击了,便是追上又能怎样?退兵吧,将此处的尸首尽数收敛带走,不可遗漏”。

  “喏!”

  只要能够离开这个该死的地方,曹军愿意做任何事。

  曹操及时醒转,避免了曹军更大的损失。

  得了曹军的战马,陷阵营的军卒也有了坐骑,他们在山外的溪水边为战马清洗一番之后方才重新上路。

  留在山道两侧的青州军已经撤了下来,只有寥寥数人在山顶登高而望。

  曹军没有前行的迹象,山道安全。

  高顺闻听之后很是遗憾,他巴不得曹操快马加鞭而来,那样的话,他便可以手刃曹操。

  有道是人算不如天算,谁能想到曹操竟然会换了身衣物呢?

  “告诉山顶的黄福,半个时辰之后,无论曹军是否出现,他们都可以归阵”

  “喏!”

  作为斥候,不惧死亡,就怕被友军抛弃。

  现在,曹军自行退却,倒也省了不少力气,最起码,青州军也可以放心赶路,而不必担心曹军的滋扰了。

  有些事情操之过急反而容易为人所迫,倒不如多多谋划,这样以来,一旦遇有不妥,便可以不变应万变。

  山顶的黄福足足守了半个时辰,依旧一无所获。在山谷中给了曹操雷霆一击之后,曹操顿时安稳很多。

  时间到了,没有异常,黄福自行退却。

  连青州军的毛都没见着,自家兵马便折损千余人,再追上去,万一落入陷阱,岂不是又要丢人?

  曹操心情灰暗,再无进山的迹象。

  赵云见了高顺之后,眉梢间俱是喜意:“陷阵营旗开得胜,等我面见使君之后定会如实回禀,为高将军报捷”。

  高顺翻了个白眼,道:“搞的我好像多么迫不及待一样”。

  “好了,别贫嘴了,既然曹军没有追上,咱们这就开路吧”

  “好”

  又行了十多里路,赵云终于遇到了徐和前来迎接的人马。

  双方合兵一处,浩浩荡荡直往下邳而来。

  朐县,修筑港口的工程没有一刻停歇。

  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港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不断的完善和扩大着。

  港口即将竣工,但另一个问题却在纠缠着李贤,这个问题就是“船”,他需要足够多的船:一种是能够运输的大船,另外一种就是能够抵抗海盗对抗巨浪大风的优良战船!

  随着海贸的兴起,海上的贼寇也越来越多,多备上一手,防患于未然总归是好的。

  估摸着日子,李贤琢磨着到了海船完工的日子。

  两个月前李贤递给匠作师的是一张独特的海船图,接手的匠师虽然满肚子疑问,不相信那个“剪刀”状的船只能够强过自家的舰船,但畏于官威,也就兢兢业业的做了出来,期间遇到一些细微的疏漏之处,那些老匠师还根据自己的经验予以改进和完善。

  李贤兴冲冲而来,隔着老远,巨大、锃亮的海船便让人心潮澎湃。

  “完工了吗?”

  “昨日就完工了,多亏了守军的图纸,只是,这船造型独特,不知可否堪用”

  李贤笑道:“当然堪用,而且是大用”。

  “请使君为此船命名”

  李贤沉吟片刻,嘴里道:“便叫泰山吧,意为中流砥柱”。

  “好名字!”

  李贤笑了笑,“我可以上去试试吗?”

  “那是自然”

  得了许可,李贤兴冲冲等了上来。

  两层楼高的船身让李贤有一种“一览众人小的感觉”,正在喜滋滋乐不胜收的当口,他的耳边蓦地飘来一句疑问:使君,这船造型奇特,形状似剪又似刀,果真能乘风破浪?

  回首望去,却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匠师,瞥见对方那充满探究的眼神,李贤斩钉截铁的说道:“当然可以,这船不但跑的飞快,威力也还大的很!”

  匠师不信:“世上有这样的船?我却是不信”。

  李贤怒了努嘴,“别急,等到海船试水的时候,你可一探究竟”。

  听起来好像是真的一样。

  匠师看了李贤一眼,道:“好,我必定拭目以待”。

  李贤不置可否。

  短暂的插曲很快过去,李贤只在里头待了片刻便离开了。

  天子入驻下邳以来,隐藏着各处的牛鬼蛇神都蹿了出来,李贤很是忙碌,各项事务虽然都有相应的属官股则,可是,有些事情非李贤不可。

  李贤的麾下,分工明确,日常事务由徐庶解决,次要一些的由书办负责,真正左右大局,干系重大的事情由李贤一言而决。

  所谓书办,其实是徐庶按照李贤的吩咐,从招贤馆中征召的人物,也就是专门负责文书誊写的工作。

  

第504章 皇后相劝

  

  兴平二年冬,泰山郡,曹操含恨而归,伏皇后顺利进入徐州。

  伏皇后毕竟是大汉朝正儿八经的皇后,曹操在兖州搞些小动作也就罢了,倘若伏皇后进入徐州之后,曹操依旧不依不饶,只会成为众矢之的。

  天子刘协尚在,攻击皇后就等于攻击天子。

  倘若李贤狠一些,直接宣布曹操谋反,进而引军进击,甚至可以占据大义之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李贤强抢刘协,虽然不得人心,但是,他有大义之名,任何人都不敢等闲视之。

  其实,曹操试图抢夺伏皇后、皇子的行径已经引起了荀等保皇派的不满,倘若曹操再有过激行为,说不定荀会挂印辞职。

  荀在兖州地位超然,每次曹操领军出征,都是荀负责后勤补给,闲时,又是他负责兖州的内政,从某方面讲,曹操可以损失任何一员大将,但却不能损失荀。

  多方的压力之下,曹操只能打落牙齿活血吞。

首节上一节464/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