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466节

  刘协受够了没有军权的日子,如今李贤甫一应答,他便觉得前景十分美好。

  毕竟是纸上谈兵的帝王,刘协只经历过几场厮杀便天真地以为:李贤能练出精兵,他刘协为何不能!

  “如此倒也妥当,只是,军械、粮秣不知该往何处取?”

  “陛下宽心,臣自会安置周全”

  “李卿做事,朕自然是放心的”,刘协眉开眼笑,很是高兴。

  李贤不置可否。

  趁着时机恰当,伏皇后再度出言,嘴里道:“听闻李使君麾下赵云赵子龙有万夫不当之勇,不知可否暂借一些时日,以做新卒教头?”

  李贤忍不住看了伏皇后一眼,对方所言可谓直指要害。

  如果李贤松口,说不定真会让刘协训出一支精兵出来。

  只是,李贤绝不能容忍徐州出现一支不受自己掌控的军马。

  一群乌合之众也就罢了,倘若真是百战精锐,李贤一定会第一时间将其抹杀。

  枪杆子里出政权,伟人说过的话,李贤自然铭记在心。

  好不容易一步一个脚印在青、徐两州站稳了脚跟,李贤哪能让他人分润?

  什么时候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李贤心中有谱。

  刘协原本就占据天子大义,只是麾下没有强援,所以才会任由李贤拿捏,可是,一旦刘协有了靠山,有了兵马,李贤再想控制他就会难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如何挟?

  臣强主弱才是正经事,倘若天子强大了,李贤只会成为下场堪忧的“权臣”。

  从关中请到天子,李贤是打算用上一段时间的,可不想让到嘴的鸭子飞走。

  心中早有决断,李贤不打算在军将上头松口,“皇后明鉴,天子诏告天下,只有辽东公孙度、江东孙策遣使而来,河北袁绍、兖州曹操、荆州刘表都在观望之中,青州、徐州地域狭长,与后者多处交界,不得不防,赵子龙为我军中第一骑将,他怕是抽不开身”。

  这才是真正的李贤!

  如果说之前的应允只是假象,那么,直到现在,李贤才露出了真正的想法。

  练兵可以,随便你怎么玩,但是,想要练出一支精兵却是万万不能的。

  伏皇后甚至有些后悔,早知如此,便不让刘协练兵了。

  就算练出一千兵马又能如何?

  李贤麾下可是有近十万大军,单是下邳便有一万兵马,伏皇后对刘协了解深刻,他不认为天子有统兵的天赋。

  有些话不用说的很清楚,伏皇后明白,就算他讨要另外一人,李贤也不会允许。

  当下,气氛有些凝重起来。

  刘协的心情瞬间差到了极点,没有军将,谁去练军?

  该死的李贤,这才露出了狐狸尾巴。

  刘协自己有几把刷子他还是很明白的,看来,李贤是不会松口的,那么,只能从董承那里想想办法了。

  只可惜,张济与杨奉下落不明,否则的话,有他们相助,刘协绝不会如此为难。

  正厅中摆放着两个火盆,炽热的火焰从煤炭中冒了出来,驱走了室内的严寒。

  李贤知道,自己这番决断定然会得罪刘协,甚至触怒与他。

  可是,与应允的后果相比,得罪刘协,压根算不得什么大事。

  有道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刘协没能讨要到良将,心情不佳,就连宫殿一事都没了问询的兴致。

  伏皇后对郡府没有多大不满,只要能与刘协在一起,住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天子变脸之快,完全出乎李贤之意料,再留下来,反倒受气,还不如趁早离开。

  想到这里,李贤告辞离去。

  刘协未做挽留,伏皇后倒想留下宽慰几句,可是,看刘协这模样,显然已经是不耐烦了。

  果不其然,等到李贤远去之后,刘协咆哮道:“看到了吗?他竟然不让我挑选军将,赵云确实忙,可他麾下百十员将军就没有一人得闲吗?好个贼子,好深重的心机,不行,朕一定要炼出强军,让他后悔,让他为今日的选择后悔!”

  伏皇后很理解刘协的状态,这就好比溺水之人刚刚爬上了河岸,却陡然间发现,河岸已经没容身之地一样。

  心理上的落差,体现在刘协的行为上。

  如果刘协没有遭遇这么多坎坷,他绝不会把一切看的那么重。

  现在倒好,刘协一心练军,一心想要掌握大权。

  长此以往,李贤与刘协的关系只会越来越差。

  “陛下,李贤已经松了口,咱们练咱们的,大不了让列侯董承辛苦一番”

  董承可以说是刘协唯一信得过的人了。

  “皇后,你觉得董承有办法吗?”

  “如果董承都没有办法,那便说明真的没有办法可想了”

  刘协吸了口气,颌首道:“宣董承”。

  “宣董承觐见!”

  天子要见一个人,只能由内侍传召。

  董承精神矍铄,接诏之后急忙见了天子。

  无需寒暄,刘协径自说道:“我打算编练一千新卒,李贤已经答应了,只是,练兵的场所在城北,而且李贤不会抽调军将相助,董卿,你有什么办法?”

  董承没想到李贤竟会允下这么危险的事情,他就不怕刘协在新卒的护卫下远走高飞吗?

  “陛下,军将一事包在我身上,我会寻一良将,绝不会误了陛下的大事”

  刘协大喜:“如此甚好!董卿知我!”

  

第506章 一无所有的天子

  

  董承拥有强烈的权利欲,他像一只阴狠的豺狼,迫不及待地想取代李贤,成为大汉朝首屈一指的实权者。【】

  刘协与董承一样,他也觉得李贤碍手碍脚。

  君臣二人一无所有,他们出发点一致,相谈甚欢。

  之前,李贤手握财权、兵权,做事滴水不漏,董承想要攻讦也没有充分的理由,此番,李贤同意刘协练兵,偏偏又不肯调派军将,这就给了董承发挥的机会:“陛下,李贤居心叵测,不得不防呀”。

  “嗯,列侯何出此言?”

  “李贤麾下精兵强将无数,陛下借调军将,原本是一件小事,可他却不愿应允,这是因为什么?”

  刘协咬牙切齿,恨声道:“还能有什么?定是李贤怕我练出精兵,威胁到他”。

  董承深以为然:“陛下所言极是,下邳是李贤的根基之地,他不会容忍陛下手中出现一支强军”。

  刘协眼皮急跳:“那该如何是好?”

  以军权为跳板,一点一点掌握大权,这是刘协的谋划,倘若一开始就没有军权,所有的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对此,刘协深有感触。

  天子一筹莫展,只能问计于董承。

  好在董承早已经有了办法,他不急不躁,嘴里道:“陛下稍安勿躁,机会难得,只要我们在李贤反应过来之前练出新军,就算他后悔也来不及了”。

  刘协觉得这话有些不靠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练兵需要水磨工夫,哪能一蹉而就?”

  董承笑道:“练兵一事,只要选对军将,选好兵员,再有足够的饷银,定然可以事半功倍”。

  “我本打算从青州军中挑些老卒,如今听你所言,怕是行不通了?”

  “陛下一点就透,下臣佩服”

  刘协很享受董承的夸赞,好听的话人人爱听,他略一沉吟,道:“列侯心有决断,想必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不知军卒从何而来?”

  “我听说李贤麾下军卒每到月底都可领取俸禄,陛下何不照葫芦画瓢,花钱收买一批?”

  刘协尴尬一笑,道:“朕没有钱,这该如何是好?”

  “徐州豪族身价不菲,只要陛下开口,他们总会捐献一些的”

  “杯水车薪,绝非长久之计呀”

  董承的家当都在长安,他孑然一身前来,自然拿不出银钱,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出谋划策:“解铃还须系铃人,陛下练兵,李贤没有表示异议,那么,这钱粮一事自然还要落到李贤头上”。

  刘协仔细一琢磨,确实是这个道理,谁让这地盘是李贤的呢?

  “爱卿所言极是,只要我开口讨要,想必李贤不会一毛不拔,只是,那募兵制果真有效?”

  董承也不确定:“我听说这募兵制是李贤鼓捣出来的,应该不是无用之法”。

  “也罢,选兵选将一事便有劳列侯了”

  “微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

  “爱卿的忠君之心,朕不会忘记”

  “陛下,臣还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陛下选练新军,定然瞒不过他人,万一李贤在其中做了什么手脚,指使陛下一事无成,最后,受损的也只是陛下一人”

  刘协不容置信:“李贤不至于此吧?”

  “有道是防人之心不可无,陛下应该有所防范才对”

  “爱卿何以教我?”

  “李贤将陛下请到徐州,只是为了方便他自己行事,此獠居心不良,不过,徐州、青州军将极多,我听说有不少人忠君爱国,陛下可旁敲侧击,施恩以下,想必,定会有人感激涕零”

  这是在教唆刘协挖墙角呀,刘协大喜过望,他喜欢这条计策,只要成功,定然可以一举两得:既削弱了李贤,又扩充了自己的实力。

  “列侯所言极是,朕相信,这朗朗乾坤还是我大汉的天下”

  董承微微颌首,君臣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正厅内只有刘协、董承以及伏皇后三人,所有的内侍都守在百步之外的地方。

  刘协与董承定下了釜底抽薪之策,伏皇后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她甚至觉得自己有些不认识刘协了。

  这还是那个知恩图报的大汉天子吗?

  难道,所谓的权力真的会完全改变一个人?

  伏皇后不像刘协那么健忘,她忘不了青州军士为了她浴血厮杀的场景,更忘不了曹军穷追不舍的凶恶。

  董承,绝非良臣!

  仅靠阴谋诡计是治理不了天下的,昔日,高祖刘邦得张良、萧何辅佐才得以定鼎天下。

  张良、萧何对于刘氏而言,缺一而不可。

  眼下,董承之能不及张良一成,却一心卖弄心机,挑唆李贤跟天子的关系,这样的人物,伏皇后怎么也喜欢不起来。

  之前怎么就没有看到董承这一面呢?

首节上一节466/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