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319节

  虽是炎炎夏日,可孙乾却总觉得阴风阵阵,他甚至觉得,刘备好像变了个人。

  遭遇李贤之前,刘备是何等的风度翩翩,体恤民生,可接连吃了几次败仗之后,刘备好像陷入魔症一般,大有破罐子破摔的迹象。

  长此以往,刘备定无翻身之日!

  孙乾明白,一味的采取严酷手段,只会尽失民心,而没有百姓的支持,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取得长久的统治。

  有心劝阻,可话到嘴边,孙乾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刘备变成今天这样,实在非人力可违,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孙乾再无异议之后,刘备麾下兵马便撒网一般散了出去。

  比起上阵厮杀,劫掠百姓无疑更为容易。

  九江富庶,便是百姓家中也多有存粮,刘备军卒很容易便掳了足够的军粮。

  刘备麾下兵马四处搜集军粮的时候,李贤正指着舆图上的阴陵城对徐盛说道:“文向,这阴陵城粮秣、军械极多,据说袁术多年积蓄都在此处,你怎么看?”

  徐盛眉头轻撇:“听说守城的兵马是袁术的死忠,只怕劝降不易”。

  “不能劝降便让他们瞧瞧厉害”,李贤在这一刻霸气流露。

  “据探马来报,袁术残兵也已经到了阴陵城”

  “正好一网打尽,也省得日后麻烦”

  徐盛笑道:“适才甘宁快马来报,孙策正在交割战船”。

  “喔,孙伯符倒是好气魄”

  荆州军的战船足有一百多艘,如果按照盟约分割一半,孙策无异于挖肉扼血一般。

  “孙伯符胸有大志,自然不会因小失大,战船虽好,可总归比不得李使君呀”

  李贤微微笑道:“算他孙伯符聪明!”

  江东军的大营之中,灯火通明,孙策、周瑜、黄盖、程普等人列席而坐,连蔡中都位列其中。

  “诸位,此番大胜荆州军,全赖众将士用命,来,让我们满饮此碗!”

  说罢,孙策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黄盖等人急忙应诺,喝光了碗中的酒水。

  “主公,此战过后,我江东军在东南再无敌手,为主公贺,为我江东军贺!”

  “哗哗哗”,一阵酒碗撞击声响起,“为主公贺,为江东军贺!”

  军帐内热闹非凡,酒过三巡之后,黄盖端起酒碗瞥了蔡中一眼,道:“蔡将军,今日大胜,你居功甚伟,来,我敬你一碗”。

  蔡中急忙站起身子,他毕竟是一员降将,黄盖敬他酒水,他自然不敢托大,“多谢黄将军,罪将不敢居功,这碗酒水我敬你”。

  蔡中先干为敬,这副谦恭的态度倒是使人转变了众人对他的印象。

  黄盖心中暗骂不已,他对蔡中印象极差,先入为主的观念使得他怎么瞧蔡中都看不顺眼。

  寡义廉耻的小人罢了,能有什么能耐?

  黄盖与程普、韩当向来友善,他饮罢酒水过后,向两位故友递了个眼色。

  程普、韩当会意,二人也端起酒碗,邀请蔡中对饮。

  一开始,蔡中还觉得受宠若惊,可几个回合下来,与其对饮的军将越来越多,蔡中终于醒悟过来,这是有人想要看他出丑呀。

  蔡中极为聪明,他知道自己除了装醉之外别无选择,否则的话,这帮江东军将是一定不会放过他。

  终于,在另一次满饮过后,蔡中干净利落地钻到了桌底下。

  黄盖大为不屑:“荆州无一男儿,战场厮杀比不得我们,连这酒量也不行”。

  这就是**裸的地域攻击了,好在帐内除了蔡中之外都是孙策麾下嫡系,并没有其他外人,否则的话,一旦传扬出去,孙策定会给人留下目中无人的印象。

  孙策皱起眉头,嘴里道:“公覆,慎言,往后仰仗荆州降卒的地方还有很多,类似的话,切记不可再提”。

  黄盖极为敷衍地应诺一声。

  “来人呐,将蔡中蔡将军送到军帐休息”

  “喏!”

  蔡中走后,孙策环顾四周,脸上一片肃杀之意:“诸位,蔡瑁死了,荆州水军败了,可袁术麾下还有诺大的地盘,我想尽取之,诸位有何妙计?”

  黄盖大大咧咧的,“直接杀过去便是,谁敢拦阻谁就是我们江东军的敌人!”

  孙策摇了摇头,“荆州水军投降之后,降卒数量已经接近六千人,而我部人马不过一万有余,若是过早动兵,胜负难料”。

  黄盖觉得不容置信:“袁术一败再败,麾下只剩下残兵败将,咱们打他们,难道还没把握?”

  孙策叹了口气,道:“公覆,你可知道,我们的敌人很有可能不只是袁术”。

  黄盖大为讶异:“不是袁术,难道还是刘表不成?”

  “也不是刘表”

  “那是谁?”

  “青、徐两州刺史李贤”

  黄盖吸了口冷气,即便他再桀骜,也不得不承认,李贤的青州军确实战力非凡。

  从一个盐贩子成长到今天,李贤脚下已经是骸骨累累,任何敢于小觑人的人,势必要付出代价。

  只是,李贤不是江东军的盟友吗?

  同样不解的还有程普等人,“主公,这是何意?如果李贤与我们为敌,我们又何必多此一举交出战船?”

  一提到战船,孙策便觉得心痛不已,五十多艘战船呀,就这么交给了甘宁,想一想就觉得极为不甘。

  不过,心中不甘又能怎样?

  比军械,江东军不如青州军多矣,比人数,青州军更是江东军的三四倍!

  真要是双方开战,孙策只有三成的把握获胜,这还是在李贤大意的情况下最乐观的估计。

  “李贤实力强大,我与甘宁毕竟有约在先,如果我先行反悔,非但让人嗤笑,而且还会第一时间面临青州军的报复,你们应该听说了,徐盛的神策军已经到了十里开外,你们认为,李贤意欲何为?”

  黄盖冷哼一声:“还能干什么?想将九江郡据为己有呗”。

  “诸位可有良策?”不知不觉间,孙策已经将九江视若禁脔,如果换成其他任何一个对手,孙策说翻脸也就翻脸了,可面对实力强劲的李贤,他总是觉得底气不足。

  “当务之急,主公应当想方设法与李贤见上一面,有些事情,须得面谈才有效”

  周瑜颇为赞同:“我与李贤见过数次,他言辞滴水不漏,不是个好相与的,一切只以利益为先,只要主公想出足以让李贤动心的法子,我江东军一定可以得偿所愿”。

  孙策凝眉苦思,半晌不得其所。

  程普、韩当等人上阵厮杀很是在行,可论谋略,他们却远远比不上周瑜。

  周瑜一言既出,江东诸将脸色微变,那李贤何德何能,竟能让主公想方设法与其交好!

  军议半天也没商议个结果,孙策觉得意兴阑珊,正欲就寝之际,忽听周瑜说道:“主公,我有话要说”。

  此时,帐内只剩下周瑜跟孙策,再无第三个人。

  孙策心中明悟,周瑜所言一定登不上大雅之堂,所以才在这时候提出来,只是,周瑜想要说什么?

  

第402章 情投意合

  

  孙策的中军大帐长不过三丈,宽一丈又六尺,大帐中央摆了个油灯,以做照明之用。()

  如果是寒冬腊月,这里摆放的一定是柴禾火堆,然而,此时正是盛夏时节,即便日头西落,可白日间的温度却还是不曾退去,这时候,一盏油灯足矣。

  灰暗的油灯下,孙策好整以暇地盘膝而坐,他气定神闲地说道:“公瑾是想到了两全之策?”

  周瑜微微施礼,道:“是否两全,主公听后便知”。

  孙策倒也平静,他知道事情肯定没有那么简单,否则的话周瑜早就当着众人的面说了出来,又何必等到现在?

  “说来听听”

  “我听说李贤正妻乃北海孔氏之庶女,小妾更是毫无来历,唯有徐州糜氏之女算得上是大族出身”

  孙策是个聪明人,周瑜虽然没把话直接了当地说出来,但他已经猜到了,“你是让我将尚香嫁给李贤?”

  周瑜缓缓颌首:“正是如此,李贤英姿勃勃,尚香嫁了他一定不会委屈的”。

  孙策吸了口气,最终还是摇头叹道:“倘若李贤没有正妻,尚香嫁给他倒也算是一桩良配,可现在,李贤有孔氏,我家妹子自然不能嫁给他做小”。

  周瑜颇为遗憾:“主公三思”。

  孙策对孙尚香这个小妹已经很是疼爱,他不能容忍孙尚香嫁给李贤做妾这个结果。

  “无需多言,如果我孙策孙伯符需要一个女人来达成目的,那我岂不是糟践了江东孙氏的名头?”

  一番话说的热血沸腾,周瑜竟无言以对。

  恰在这时,一个软软的女声传了过来:“兄长,我愿嫁”。

  孙策一惊而起:“尚香,你怎么来了”。

  “我听说阴陵城内粮秣极多,足够大军数年所用,而大军却驻足不前,想必是有所顾忌,因而,适才我便躲在帐外偷听”

  周瑜脸色平静,没有一丝一毫被拆穿的尴尬,因为他问心无愧,孙尚香是否出嫁,这是干系到江东军能否脱胎换骨的转机。

  孙策看了周瑜一眼,道:“既然你都听到了,那还过来凑什么热闹”。

  孙尚香咬着嘴唇,一字一句地说道:“我要嫁给李贤”。

  “放肆,你胡说些什么”

  孙尚香很是坚决:“大兄,我是真的喜欢上了李贤”。

  “啊?”

  孙尚香缓缓道来:“我与李贤虽然接触不多,但他却是个君子,而且所行所为很合我口味,原本我还在想,这次离别之后,可能永世再难相见了,谁曾想,竟然还有这般两全其美的主意,大兄,我愿意嫁给李贤,愿意成为江东军与李贤联系的纽带”。

  孙策只是摇头:“不,不可,我孙伯符的妹子绝不能嫁给他人做妾”。

  孙尚香继续宽慰道:“北海孔氏我也曾接触过,是个好相与的,她做正妻,小妹绝不会吃亏,反倒是徐州糜氏,听说此人颇为凶悍,又有糜氏做后盾,行事很是泼辣,不过却也没什么,小妹避过此人便是了”

  孙策没想到孙尚香连这等琐事都想过了,看得出,她是真的想嫁给李贤,否则的话,又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只是,江东孙氏倒也算是名门望族,如果出了个小妾,只怕让人嗤笑呀。

  “此时事关重大,容我三思”

  孙尚香心中一喜,孙策终于换了口风,没有一句话将嫁娶之路堵死。

  “那便听大兄的,不过,战机稍纵即逝,如果被徐州军抢了先,我江东军再想动手可就晚了”

  孙策烦躁起来:“我知道了,你们退下吧”。

  “喏”

  “小妹告退”

  周瑜与孙尚香施礼告辞而别,帐内只剩下孙策一个人的身影。

  昏昏暗暗的火光映射下,孙策的背影显得格外孤单,落寞。

首节上一节319/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