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250节

  单膝跪在曹操身前,曹仁嘴里道:“末将无能,跑了敌将尹礼,请主公责罚”。

  三万兵马竟然被千余兵马耍的团团转,曹操正憋了一肚子火,可他却明白,尹礼脱围而出,并不能全怪曹仁,最起码,看护北门的那军校有重大责任,“子孝起来吧,这事怪不得你,至于尹礼逃脱一事,我自有决断”。

  说罢,曹操目光幽冷,嘴里道:“赵简何在?”

  “末将在!”赵简便是北门守将,他麾下兵马被臧霸冲的落荒流水,可谓丢尽了脸面。

  “不辨军情,疏忽防范,赵简你可知罪?”

  赵简身抖如筛糠:“末将知罪”。

  “知罪便好,来人呐,枭首示众!”

  “啊,主公饶命,主公饶命啊”

  曹操不为所动,片刻之后,便有亲卫呈上赵简的头颅。

  尹礼成功逃脱,曹军受到羞辱,而曹仁是曹操的心腹爱将,自然不能予以苛责,于是,倒霉的赵简就成了替罪羊。

  

第325章 太招人恨了

  

  缯县一役,曹军付出了一千二百兵马的代价,而尹礼也折损了一千五百多人,其实,如果臧霸晚来一时片刻,曹军还可以取得更大的战果。()

  开阳援军抵达之前,曹操麾下兵马已经将缯县团团围住,曹仁步卒破门而入,缯县残存的两千名守军便只能困兽犹斗,在曹军绝对的优势下,他们连突围都成了奢望。

  若不是臧霸声东击西,动用疑兵之计,缯县守军早已经是曹仁的囊中之物了。

  全歼守军三千人与击溃守军数千人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可以鼓舞军心士气,打压徐州的抵抗之心,后者却给人留有一定的遐想空间。

  单从战果上看,曹军攻城拔寨,先下一城,算是一场小胜,可曹操却知道,这样的战事可一不可二。

  一个小小的缯县便可以牵绊住三万兵马,那开阳城呢?

  如果臧霸严防死守,缺乏攻城手段的曹军岂不是又要耽搁不少时间?

  吕布在濮阳城虎视眈眈,曹操不敢久离。

  时间,曹操最欠缺的就是时间。

  不过,事已至此,万万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曹操绝不能容忍李贤在徐州站稳脚跟,他要竭尽所能地破坏。

  不能拥有的东西,那就毁掉!这样也比落到敌人手中强,斩了赵简,曹操依旧杀意十足。

  这时候,入城清点财物的军校打马而来,

  “主公,这缯县只有粮秣两百石,库房内连一文钱都没有”

  “什么?”曹操心中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

  这样一座空城,为什么开阳军要拼死守护?

  曹操脸色不佳,军校不敢嗦,急忙补充道:“末将问过俘虏,他们说城内只有两日的军粮,其他粮秣都已经转移到了开阳城”。

  曹操面沉如水,不发一言。

  进入徐州境内之后,曹军所过之处宛若蝗虫一般,这等短视行径自然可以为大军筹集到足够的粮秣,却也使得他们步履维艰。

  没有向导,即便侥幸抓来一些,开阳的乡民们却也不愿轻易就范。

  徐州百姓的敌视、抵触早就让曹操杀意十足。

  大军出征以来,曹操就没舒坦过。

  本以为缯县城内可能会有惊喜,谁知道,“惊”确实有了,“喜”却没见到。

  “搜,乡民家中肯定藏匿着粮秣,实在找不到,那就一把火烧掉!”

  “喏!”

  大军在缯县耽搁了三个时辰,曹操无奈之下,只得让兵马休整了一夜。

  翌日一早,曹军直奔开阳而来。

  开阳城,于禁与臧霸并肩而立。

  尹礼虽然依旧昏迷,却也捡回来一条命,于情于理,臧霸都觉得自己欠于禁一个人情。

  “于兄,大恩不言谢,你出手相援之恩,他日必有厚报”

  于禁笑道:“宣高兄何处此言?过了今日,你我便是一家人,既然同为李使君麾下,又何必说这等见外的话?”

  臧霸微微一滞,旋即醒悟到,再过一天的时间便是李贤掌权的日子了。按照现在这种情形,李贤成为徐州刺史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拍了拍头盔,臧霸干笑道:“瞧我这脑子,好,既然都是自家兄弟,那我就不客套了”。

  “这才对嘛”

  救回尹礼之后,开阳城内有兵马一万二千人。

  此时,城下有探马来报,说曹军先锋已在十里开外。

  “再去探!”

  “喏!”

  臧霸知道于禁之前是曹操麾下军将,所以有些话不敢草率出口,万一得罪了人,那可就弄巧成拙了。

  于禁是何等人物?臧霸的顾虑他自然看在眼中,不过他却也没有解释的意思,

  有些事情不是说说就可以了,要看怎么去做。

  于禁的来历,李贤知道的清清楚楚,曹军降将,这一点,于禁怎么也洗刷不掉,不过,即便这样,于禁觉得自己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如果李贤怀疑他,绝不会委以重任,如今他于某人唯有竭力报答而已。

  开阳作为臧霸的根基之地,防御措施无可挑剔,在偌大的徐州境内,也就仅仅次于郡城下邳。

  四面的城墙上,开阳兵是守城的主力,他们熟悉城头的每一处位置,用来守城最是妥当。

  青州兵是客军,他们充当预备队,以备不测。

  该做的的准备都已经做好了,臧霸、于禁便在城楼静候曹军抵达。

  一炷香的功夫过去,曹军先锋数百骑抵达开阳城下。

  猎猎的“曹”字大旗迎风招展,于禁看罢之后很是感慨,这是他归顺李贤以来第一次面对旧主。

  如同投名状一般,这一关总归要过的。

  曹操就在数百骑中!

  为将者不能以身犯险,然而,为了达成目的,曹操不得不亲力而为。

  在缯县,曹操已经从降卒口中得知于禁就在城中。

  开阳城高池深,硬攻的话徒劳无益,如果能用攻心计对付于禁,岂不是可以事半功倍?

  曹操心中一动,当即决定随同先锋一道赶往开阳。

  百闻不如一见,开阳城铜墙铁壁一般的防护让曹操心中不爽,他打马来到军阵之前,“于禁何在?”

  于禁颇为讶异,他没想到曹操竟然敢身临险境,他是有所依仗,还是另有所谋?

  城外曹军只有寥寥数百骑,如果这时候大开城门,挥军掩杀,岂不是可以将曹操斩落马下?

  臧霸跃跃欲试,他好不容易才将这股冲动抑制住了。

  万一曹操以身作饵,故意引诱守军来攻,借机攻城,那又该如何是好?

  臧霸劝慰自己,只要守住开阳城,拖住曹军便是大功一件,实在没有必要再去冒险。

  这时,于禁已经探出头来,与城下的曹操寒暄起来:“许久未见,孟德公别来无恙”。

  曹操“哈哈”大笑,嘴里道:“没了于文则,我寝食难安呀”。

  于禁心道,好你个曹操,你这是要捧杀我,故意把我放到火上烤呀!

  不可否认,于禁投奔曹操之后,曹操确实给了他一定施展的空间,可这种赐予与李贤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如果说之前于禁面对曹操还有一丝愧疚的话,此时,面对曹操虚伪的话语,于禁再不客气,既然你不仁,那就别怪我不义了,想到这里,他嘴里道:“曹使君此言差矣,我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裨将罢了,曹使君麾下精兵强将无数,于某又算得了什么?”

  曹操忽然换了花样,他手指开阳,大声说道:“只要于禁你打开城门,我可以任你为徐州都尉!”

  臧霸闻之色变,城中开阳守军与青州兵的数目相差无几,如果于禁暴起发难,开阳城很难守下去。

  不过,事实证明,臧霸完全是多虑了。

  只见于禁大笑数声,嘴里道:“承蒙曹使君厚爱,可我于禁却无福消受呀”。

  曹纯按捺不住,他嘶吼出声:“好你个于禁于文则,主公好言说尽,你却不为所动,你这般背主求荣的贼子,可敢出城与我一战?”

  于禁摇头说道:“曹使君,看在以往的情义上,我也奉劝你一句,早些收兵回返兖州吧,迟了,只怕就要追悔莫及了”。

  “胡吹大气!”曹纯不屑一顾。

  曹操却听的心惊肉跳,他知道于禁从不妄言。

  难道说,兖州真的有了变故?

  吕布出兵是必然的选择,可曹操出兵之前早已经布置妥当了,无论是哪一座城池,月旬之内,都可以抵挡住数万兵马。

  时间再久一些,曹操就没有那么肯定了。

  退兵?

  不成,已经到了这般田地,如果灰溜溜而去,岂不是让天下人嗤笑?

  曹操下定决心,先下开阳,再谈其他!

  如果绕过开阳,臧霸、于禁随时可以出兵断掉曹军后路,那样的局面无论如何曹操都不想面对。

  “于禁,你以为李贤的青州便高枕无忧了吗?实不相瞒,袁本初的兵马已经快到黄河了!”

  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曹操也抛出一个或真或假的信息。

  只可惜,城头的守卒都是开阳人,他们对青州的安危不放在心上,所以曹操煞费苦心编篡的这个消息完全没派上用场。

  于禁愕然片刻之后便笑道:“曹使君多虑了,青州稳如泰山,便是袁绍亲至也要徒呼奈何!”

  许久不见,于禁身上竟然多出了几分意气风发的样子。

  李贤这厮到底有什么能耐,竟然可以降服这等将才。

  曹操嫉妒不已,要知道,原本于禁可是他的部将,现在倒好,李贤用于禁这个旧将来对付他,用心可谓歹毒至极。

  “于文则,你该不会真以为李贤真的信任你吧?你是我的部将,他为什么让你前往开阳,难道你就没有仔细想想其中的缘故吗?”

  狗屁缘故,如果李贤不值得投靠,于禁、李典绝不会下力气为其征战厮杀。

  眼下,曹操再三挑唆,非但没有勾起于禁的猜忌之心,反而使他对曹操更加厌恶。

  堂堂兖州刺史,也不过是一个小人罢了!

  “曹使君休要多言,你想要开阳,那便领军来攻,我在这里静候佳音”

  “无耻小人!”曹纯看不惯于禁,很是愤慨。

  曹操却意味深长地笑了起来。

  曹纯不解:“主公因何发笑?”

  “我笑那于禁已然中计”

首节上一节250/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