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不是刘辩 第39节

  反正太子也有诏书给他,令他整顿越骑校尉部北上与太子汇合援助卢植。

  至于王允这老匹夫,他是不伺候了,谁爱伺候谁伺候!

  他吕奉先成为太子心腹前要忍气吞声,成为太子心腹后难道还要忍气吞声?

  那他这太子心腹不是白当了!

  王允自然注意到了吕布脸上的神情,冷哼一声后翻开了太子的那封私人书信。

  信中令他整顿豫州如今的无主耕地,一寸一毫都要登记入册,严防世家豪门侵占。

  尽管王允此刻的确有些得意忘形,但对于耕地一事,却也是深以为然。

  豫州处中原腹地,世家豪门林立,这些年豫州上缴的赋税也愈少了。

  他上任豫州刺史后,又亲下乡里巡查,发觉豫州大半耕地竟已为各世家豪门所据,只是彼时为了应付黄巾叛乱不宜轻动。

  想必待他整顿豫州无主耕地后,他的清名会愈加远播,届时九卿之中当有他一席之地!

  不过说起清名,王允的脸色突然变得凝重起来,他微微皱起眉头,手不自觉地抚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数日前,沛国的郡国兵抓住了一个名为王当的蛾贼,乃是张角的弟子,士卒从此人搜到一封书信,乃是中常侍张让的宾客与张角来往的书信。

  若仅仅如此,他也许会直接将书信内容公开并上书太子、尚书台以及兰台,公开弹劾张让这个阉宦,为他的清名再添上一把火。

  然而当王允阅读到书信末尾之时却是犹豫了,因为书信中张角提及卢植老母乃是太平道信徒,可凭此游说卢植举义。

  若是两个月之前,王允也会毫不犹豫地如弹劾张让那般弹劾卢植,这不仅能让王允进一步赚取刚直清名,还可趁机打压古文学派。

  但自从有了陈纪这个反面教材,不说全天下人,至少绝大多数人都不敢再动什么与太子打擂台的心思了。

  太子的手段太狠辣了,让人生不如死,直接将陈纪一生的清名全毁了,等着陈纪的将是史书中“非人哉”和“不孝子”的评价。

  可若是不做些什么,王允却也觉得浪费了这大好机会。

  有了!

第69章 上架感言,周五中午十二点零五上架

  首先是最关键的一点,周五中午十二点零五分上架,希望大家能来捧个场!

  我的理想目标是周五这天当个五更兽,但是具体情况还要看时间吧,但如果没有五更,缺几更我就欠几更。

  另外,定个首订目标和加更规则吧。

  首订目标就定个一千好了,首订超过一千的情况下,每多出两百首订,我就加一更;从14号到28号的这半个月得到的月票数量,每两百月票加一更吧。

  (一更为两千字)

  当然,不可能一天更完的,反正大家可以监督着,咱也当不了老赖。

  后面是真正的感想了。

  老实说没想到一转眼就过去一个月了,回想起开书那天好像还近在昨日。

  这本书吧,其实有很多毛病,我自己也是知道的。

  开头造的噱头的确有纰漏,虽然我是努力减少了漏洞了,但有问题也是事实,不过事实就该说嘛!(doge)

  哎呀,反正要骂就去书友群骂吧,链接在作家说里,不涉及家人随便骂。

  不过老实说我没想过从同人转型写历史能写到三江推荐的水平,一开始只是因为上本书写涩涩写到给审核词库都扩充了不知道多少内容,然后被针对、举报,外加同人竞争太过激烈所以选择换个赛道玩玩。

  说实话历史和同人还是有相似的地方的,基本框架其实都已经搭建完了,不过老实讲我实在是没想过真的动笔的时候会这么头疼。

  上个班我都得带着五本我最常用的历史资料书,喜欢历史、对历史有一定了解并且喜欢深挖的读者应该都知道,许多历史知识,网上反而是查不到或者反而提供错误信息的。

  AI检索容易把营销号的垃圾信息也归纳进去,甚至百度百科都因为审查不够严格而导致有人把营销号内容编写成词条添加进去。

  除去构思新书的那段时间,正式发书后的那段日子每天都写得头昏脑涨,饭量也变大了,结果还反而瘦了几斤,真是笑死了。

  再说说近七天以来更新出问题的原因吧(有三天只更了两千字,),大奶奶突然半夜因为心脏病突发去世,加上又是在我人生里代替了亲奶奶这个角色的长辈,所以守灵七天。

  我们这边是因为她下面没有男丁,所以我和其他几位就每天守两个小时。

  再加上老粉都知道的,我是在某上市药企给领导当助理的,所以时忙时不忙。

  忙的时候甚至饭都吃不上两口,不忙的时候可能连续一个礼拜一点正事都不用干,所以我也不好确定自己每天会不会忙炸。

  本来我还有存稿,所以让我保持着每天零点就更新当天章节的良好习惯,哪怕有意外情况也不担心,中了甲流的招,所以当我的更新时间变为每天二十四点前卡点更新当天章节时,就说明我存稿被甲流耗尽了。

  然后更不巧的是,过年期间脚背被严重烫伤,伤口都溃烂发炎了,哪怕到今天已经十七天了还是肿胀着走路一瘸一拐。

  当甲流、开工和大奶奶去世以及因为脚伤要定期去医院检查和挂点滴这四件事撞在一起,我的作息都彻底乱套了,就更别提码字更新了。

  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有三天只更新了2000字(有两次看似单更实际上那一更就更了四千多字),32天写了162202字,平均一天5069字,绝对没有懈怠!

  当然我的运气很好,遇到了一群善良的读者(不催更的时候你们在我眼里简直不要太善良,希望你们一直善良下去),愿意追读下去,也遇到了一个好编辑,我的好蓬莱(好牢大),以及一群作者朋友提供的章推,让我混到了三江推荐。

  嗯……最后,希望我能好好把这本书写完,给大家一个有头有尾并且不算虎头蛇尾的完结,也希望大家能一直支持着我,谢谢大家了。

  最后的最后,PY一波,推荐一下朋友的书!

  1.《北齐怪谈》历史系之狼

  (不多评价,老狼这个神级历史作者的书,每一本都是神作,无需赘言)

  2.《异度旅社》远瞳

  (我不信大眼珠子的毒奶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要来了他的章推。如果有大眼珠子的粉丝,请告诉他,俺上了三江上架的,俺不是孬种!)

  3.《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想吃冰棒

  罗德因为走台阶时玩手机,一不留神踩空摔倒,穿越到了妖精的尾巴的世界。

  他发现自己拥有召唤英雄联盟中各种野怪的能力,又学会了接收魔法。

  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一群莽夫当中出现了一个喜欢做预案的人。

  有人说他一定会成为下一任公会会长。

  但罗德知道,成为妖精的尾巴的会长,意味着写不完的检讨书和签不完的赔偿单。

  罗德下定决心:我才不要当会长!

  4.《蝙蝠侠能有什么坏心思》骨头架子先生

  陈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穿越了就算了,居然穿越成了蝙蝠侠本人。

  众所周知,蝙蝠侠聪明绝顶,智慧超群,格斗水平超凡入圣,但是这一切和我这个穿越者有啥关系呢?

  哦!没事,我能继承蝙蝠侠的力量和记忆……?!?等等,为什么都是平行宇宙版本的?

  5.《潜伏木叶,兼职火影》宝石对影

  “三年之后又三年,我都快当上火影辅佐了,老大!”

  “那你去干火影纲手,成功了我把雷影位子让给你。”

  “啊?好吧,我干!”

  好消息,穿越到了木叶村。坏消息,是云隐村穿插的间谍。

  好在羽川觉醒了忍者词条系统。

  6.《重生2014:大国科技之巅》少一尾的九尾猫

  一场航空灾难,让2034年的院士徐川,重生回到了2014年。

  在这个国家正艰难发展的时期,他以一己之力将祖国的科技拉上了全球巅峰。

  从变废为宝让核废料变成能源开始、再到可控核聚变技术,禁锢祖国发展的能源之路将再无掣肘。

  从数学的千禧年难题开始,再到揭开宇宙时空的奥秘,人类的心智在这一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星辰永在,华夏永昌。

  这是一个院士重生.一路前行的故事。

  PS:虽说我要了七十几个精品及以上的作者朋友的章推,但幸好不用全部都放在正文回馈回去,不然感觉这一章感言能写五千字以上了。

第70章 袁隗:汝妻子吾自养之!

  雒阳城中,太子与皇甫嵩剿灭豫州黄巾军的战报已送达多日。

  盘踞在豫州的十余万黄巾军被一举荡平,此消息传来,无论是朝堂之上的公卿百官,还是三河之地的百姓,皆如释重负,心中的巨石终于落地。

  豫州与雒阳距离极近,若黄巾军挥师西进,短短半月便能兵临城下,实在令人难以安眠。

  加之朝中官员里,豫州籍人数居多,他们虽身处朝堂不必直面黄巾军的威胁,却无时无刻不忧心家族的安危。

  不过太子和皇甫嵩以不到五万人的兵力平定了十六、七万黄巾军,这也说明这群泥腿子的确羸弱不堪一击。

  当曾经被视作生死存亡威胁的外敌,骤然暴露出弱小的本质,原本因共同御敌而紧密团结的内部,也开始悄然出现裂痕。

  休沐日,袁隗在府上邀请太尉杨赐、尚书令刘陶,光禄大夫刘宽,以及司徒府长史何、御史中丞韩馥、侍御史胡毋班、骑都尉张邈、尚书郎郑泰以及司徒府掾伍琼等一众今文学派士人聚集于府上,如此大规模的集会,自然难以逃过古文学派的耳目。

  然而古文学派对此并未给予过多关注,如今攻守之势易形也。

  在他们看来,古文学派早已摆脱过去被打压的困境,不再是那个只能在中下层士人之间发展,难登大雅之堂的学派。

  大汉的掌权者是当今的太子殿下,而太子太傅是古文学派的领军人物卢植,太子少傅兼太子未来岳父则是古文学派的士人领袖荀爽,太子的两位师傅皆出自古文学派。只要太子的地位稳固,古文学派的崛起便势不可挡。

  更何况,卢植如今身兼冀州刺史、太子太傅、北中郎将三项要职,还被赐予假节钺的权力,堪称大汉当下权势最为显赫的臣子。古文学派的另一位巨擘蔡邕,也担任了徐州刺史,并被授予假节之权。古文学派之势可谓如日中天,即便三公之中有两位是今文学派士人,又能如何呢?

  马日不屑地表示,难不成今文学派的这群虫豸还能把他们古文学派的这几位巨头统统扳倒吗?

  只是,马日没有想到,他的那位姑丈还真是这么打算的。

  司徒府中,袁隗看向今日召集的众人,神色凝重道:“诸位,今日列席之人或为我今文学派中流砥柱,或为今文学派之青年俊才,老夫也不多赘言,只问你们一句,甘愿让今文学派在我们这一代没落吗?”

  袁隗的声音很平淡,但他的话语却是令在座众人不自觉挺起了背脊,尤其是那些年轻人。

  无论今文学派面临何等困境,都不能改变袁隗在今文学派的士人领袖地位,更不能改变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士族地位和袁隗本人司徒的官职,能受到当朝司徒如此认可,这群年轻人自然是感动的。

  而老一辈的今文学派大佬们,诸如杨赐、刘陶和刘宽几人虽面上不显,心中却还是燃起了一团火焰。

  无论今文学派走下坡路是否是他们的原因,无论今文学派在后世是何等地位,也无论他们做了再多的努力,今文学派的后人只要提及他们几人,只会说今文学派的官学地位是在他们这一代丢失的。

  这令他们这些老一辈的今文学派士人如何能接受?

  “王子师遣其子王景以探望其母为由返京,昨日入雒阳后给老夫带了一封书信。”说着,袁隗从袖中取出一封竹简,故作神秘地看向众人。

  “次阳公,王豫州信中写了何事?”

  作为袁隗的司徒府长史,何自然积极地充当起了袁隗的捧哏。

  “此非王子师书信,乃是张角之书信!”

  袁隗看着错愕的众人,起身亲自将书信递给右侧下首位的杨赐,见袁隗竟然没有当众将书信内容念出,还亲自递送竹简,杨赐的心中对这封书信的内容也是愈加好奇。

  究竟是怎样一封书信,竟让袁隗如此小心谨慎,却又认为能够帮助他们今文学派打个翻身仗?

  然而当杨赐翻开这封竹简阅读其中内容之时,顿时面色煞白,握着竹简的双手指尖发白,身躯颤抖,感觉手中的竹简似有千钧之重,猛地看向袁隗惊诧道:“啊!?怎……次阳,汝怎可……这!”

  见杨赐如此反应,众人也愈加好奇,然而袁隗却没有回应杨赐,将他手中的书信传递至刘陶的手中,而后是刘宽、何等等,每个人脸上的表情或惊诧或恐慌,唯独何眼中闪过一抹喜色。

  “若是此事为世人所知,即便是不下狱也当夺取所有官职,那卢植的冀州刺史和北中郎将的职位也就一并丢了,那冀州唯一有资格接管兵权和政权的……”何激动地拍案而起,双手用力地撑在桌子上,身子前倾,面色也因兴奋而涨红,激昂道,“唯有那董仲颖一人尔!”

  董卓有过并州刺史的履历,也以勇武善战而著称,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能接替卢植。

首节上一节39/7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