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江东从此无鼠辈 第81节

  巡视队伍包括三十余辆车舆、百名亲卫骑卒、八百名精锐步卒、两百名随行役从、侍婢。队伍绵延里许,沿着官道浩浩荡荡地行进,轰动周边乡里,沿途观看的百姓超过万人。

  钱塘城中一半的官吏和各族族长,都参与了这次出行。

  车队每经过一个乡亭,当地的官吏便已提前备好三牲、水酒、特产,率领乡里父老、大族、黔首,在乡部或亭舍恭迎车驾。

  临近乡部、亭舍时,官道两侧更是人头攒动,挤满了围观的人群,茄萧鼓吹之声此起彼伏,匍匐跪拜者连绵不绝。

  当真是威行百里,万民俯首。

  严毅此番出行,乃是经过精心准备,行威服人心之举,以图尽快整合钱塘各方势力,在钱塘全境刻下深深的严氏印记。

  近半时间,他都在车舆上处理公务,其余时间则用来接见各地官吏、名流及各族代表。

  乌程的军报,每隔一个时辰便会快马送抵一次,以便他随时掌控前线战事。

  此刻严毅正在观看的,便是一份刚刚送抵的军报。

  吴景军已推进至乌程西线十里.

  吴景军已攻克白虎城.

  许昭军已抵达乌程

  许贡辖下各城兵马正在朝吴县、由拳调动,前军已出吴县,向乌程行军

  大帅麾下部曲伤亡已增至五千人

  逃离乌程的百姓预计已超过四千户.

  乌程各族尚无通敌迹象

  严毅展开一卷卷简策,又合上一卷卷简策,脸上神情时忧时喜。

  对于乌程一战的战略目标,他已根据战局做出了一些调整。

  起初,他的想法是全力保住乌程,击退吴景。但是随着许昭、许贡等各路援军抵达或接近乌程,他的计划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试图利用乌程战场,来消耗吴景、许贡、许昭三方的力量。

  而当吴、许、许三军疲惫之时,才是他进场的最佳时机。

  如今扩军之事才刚刚展开,军伍不整。若是贸然进场,不但难以击退吴景,还会陷入持久的消耗战,许贡与许昭军更是会趁机缩到后面,将他作为挡箭牌。

  如今他刚刚攻克钱塘,损兵极多,以此作为借口,来延缓出兵时间,许贡与许昭也不会起疑。再将乌程置于危局之中,迫使他们不得不与吴景正面对撼,才是最有利于己的局面。

  只是这个尺度颇难把控,既不能让乌程陷入生死危局,也不能让许贡与许昭生出异心。

  对于乌程的存亡,严毅目前倒不是很担心。他已经下令徐盛率领五百骑军和一千精锐步卒赶往乌程,再加上许贡、许昭的援军,足以守住乌程了。

  想到徐盛麾下的这支骑军,严毅心中便是一痛。钱塘一战后,他费尽心血打造的这支精锐骑军,仅剩下两百人,可谓元气大伤。虽然匆匆补充至五百人,但战力却是下降了不少。

  好在阵亡士卒的军械铠甲和部分战马仍在,再加上他已经在用钱塘的缴获,大肆采购军械和战马,假以时日,这支骑军必定能恢复昔日的强悍,甚至犹有过之。

  在这种情况下,陈敢麾下的四百重装步卒,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肯立即派往乌程了。在接下来的扩军中,他将以这四百步卒为班底,打造一支数量更庞大的重装步军。

  严毅微闭双眼,将纷繁复杂的事务在脑海中想了一遍,渐渐理清头绪。

  他掀开车厢帷帘,朝侍立在车轸上的一名亲卫吩咐道:“让曹秋过来。”

  堪称万金油的曹秋,在运城屁股还没坐热,便被严毅一道指令召来,处理一些机密之事。

  对曹秋来说,鬼才愿意待在运城。他巴不得一直跟在严毅身边,如此才不会脱离严毅的核心权力圈。

  他毕恭毕敬地走上车舆,行过礼后,跪坐厢内,细心地整理案几上散乱的简牍。

  严毅望着眼前这个仅擅处理户曹诸事,其他方面的才能却不甚出众的寒门子,眼神温和下来:“钱塘甚是繁华,不妨将你的家人迁来此处。宅院我已命人给你备下了,就在我府邸附近。昨日从那经过时,我曾看过,很不错。奴仆也不用带,都是现成的。”

  曹秋点头应是。钱塘作为严毅辖地未来的政治与经济中心,部分重要官吏的家眷迁来此处,乃是不成文的规矩,他对此并不排斥。反而是从严毅的话语中感受到了几分亲近和信任。

  严毅说完这件事后,神情严肃了几分,接着道:“我许诺给许贡和许昭的钱粮,再加两成,分作五批发出,第一批可即刻发往余杭和吴县,这件事你亲自督办。另外再根据他二人的喜好,从钱塘府库挑选一些珍玩送去。”

  曹秋恭声领命,轻声道:“我听闻许昭好美色,许贡好养舞姬。可否按照两千石郡守的礼制标准,给他二人挑选一些送去?”

  严毅微微颔首,同意下来。攻克钱塘后,他俘获了不少城中显贵及其家眷、私奴,手中的美姬美婢多不胜数。其中一些佼佼者已纳入严府,大部分则是用来赏赐部属或赠予他人。

  曹秋接着又道:“军械采购一事上遇到了一些麻烦。会稽方向的商路突然遭到封禁,难以从陆路将货物运抵钱塘。而且途中出现了一些来路不明的山匪,专门盯着我们的货劫掠。属下已经命人将会稽方面的采购暂停了。”

  严毅闻言,暗暗好笑。看来王朗这次真的是快被他气疯了,连送上门的钱都不赚。

  他调整了一下坐姿,脑海中闪过二五仔许靖的脸庞,沉吟道:“你暗中联络许靖,将这件事交给他来办。他若有什么条件,只要不过分,皆可答应。他若苛难,告知于我,我自会处理。”

  曹秋眼中闪过一丝讶色,暗道少君的眼线真是无处不在,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笑容,应喏下来。

  两人将诸事商议完毕后,曹秋起身行礼离去。

  严毅忽然将他叫住,问道:“运城的事务,你都熟悉了吗?”

第167章 歌谣

  曹秋隐隐猜到严毅是要晋升他的官职,顿时心跳加速,转身恭声道:“禀少君,已经熟悉了。”

  严毅微微点头,笑着道:“待钱塘战事结束后,你便担任运城长一职吧。”

  曹秋内心狂喜,对严毅充满了感激之情,恭声领命。

  此刻他的官职仍是运城户曹掾,兼领参军。此番升为运城长,可谓是质的变化,直接实现了吏向官的跨越。

  运城虽然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但是发展极快,又是严毅的起家之地,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能够出任运城长一职,不知要羡煞多少人。

  严毅瞥了他一眼,若有所思地收回目光,继续处理公务。

  他将曹秋任命为运城长,除了曹秋最早跟随他的原因外,也与曹秋寒门子的出身有关。

  如今他辖下最重要两座城池的政务,一处交给士族出身的全柔,另一处交给寒门出身的曹秋,其意味已不言而喻。

  半个时辰后,车舆抵达他此行的目的地之一:钱塘义诚乡青石亭。

  青石亭位于钱塘以西十里,下辖七个里,人丁九百余户,以盛产青石出名。

  之前严毅与虞翻作战时,掳去充作疑兵的百姓,很多便是来自青石亭。

  严毅欲收拢钱塘民心,青石亭无疑是一处恰当的‘示范点’。

  他走出车舆,在周围百姓的注视下,和颜悦色地与前来迎接的义诚乡有秩、乡三老、亭长、里父老、大族族长等人一一见礼,又欣然参加了青石亭乐清里举办的一场祭祀活动。

  祭祀的场所是乐清里的一间祠堂,祭祀的内容是祈求当地神灵保佑百姓平安与丰收。

  严毅亲自献上祭品,等到祭祀仪式结束后,又将祭品分发给周围百姓,获得了很多人的好感。

  通过一番近距离的接触,百姓们对他的‘畏’逐渐减少,‘敬’则逐渐增多。

  许多百姓对严毅的平易近人感到惊讶。钱塘的前几任主人可不会来参加什么鬼祭祀,更不会深入里舍,与里民近距离接触。往往车驾在里舍官道停上一会,博了个‘爱民如子’的名声,便匆匆回城了。

  而严毅接下来的一番话,更是让乐清里的百姓欢呼一片,兴奋到了极点。

  “在下数日前与会稽军交战,幸得诸位相助,方能克敌制胜。其中惊扰之处,深感不安。今日特来向诸位请罪,以践当日之诺。”

  严毅说罢,朝曹秋微微点头。在百姓们惊讶的目光中,六十名士卒抬着三十口木箱,来到祠堂前方的空地上,放下木箱,揭开箱盖。

  刹那间,一箱箱铜钱在阳光下闪耀,晃花了在场众人的眼睛。

  严毅指着一口木箱,朗声道:“当日曾与在下并肩作战之人,可即刻上前领取饷钱,每人两千株。”

  周围的百姓从未见过如此多的钱,一时间呆立当场。当听到这些钱都是用来分发给他们的时候,所有人都震惊了。

  他们从未想到,当日那位说话很好听的年轻将领,居然就是钱塘之主。更未想到他居然真的会践行当日的承诺,而且是如此之快。

  百姓们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见过吏员趾高气昂地来里舍催收赋钱,也见过钱家子气势汹汹地来催收债钱,却是生平首次看见有人来给他们发钱。

  乐清里的里长是一名三十余岁的汉子,名叫乐正,看见距离严毅最近的一个里民呆站在原地,急忙喊道:“乐全,还不上前!”

  乐全如梦初醒,在众人的注视下,有些紧张地走到严毅面前。

  严毅从箱中拿起两捆铜钱,放到他的手上,笑道:“多谢!”

  乐全激动得浑身颤抖,忽然跪在地上,朝他郑重行了一礼,方才走回人群。

  严毅见状,不禁叹了口气。这些钱本就是此间百姓应得的,却被他们视为恩赐,可见这些百姓长期处于社会最底层,被压迫到了何种程度。当权者一点点的善意,便被他们当做天大的恩德。

  随着越来越多的百姓陆续上前领钱,现场气氛渐趋热烈。

  严毅给十余名百姓发了饷钱后,便退到一边,交给曹秋等人来处理。

  等到百姓们将饷钱领完后,他缓步上前,环顾四周,大声宣布钱塘将同运城一样,实施新税令。

  话音刚落,全场顿时响起一片震耳欲聋的欢呼。百姓们纷纷跪倒在地,激动万分地向他致谢。

  短短半个时辰,严毅已尽收乐清里民之心!

  经过运城的试验,新税令做出了一些调整。比如将二十岁至四十八岁的算赋征收年龄范围,扩展到了十五岁至四十八岁。财产税的征收门槛则由五万钱提高到了六万钱。算是有增有减。

  这样的税令,对钱塘百姓而言,简直是做梦才会遇到的好事。仅此一项,便能改善无数人的生存环境。

  新税令就像是一张由仁、德二字编就的罗网,将源源不断的人口与民心网至严毅手中。

  可以想见,要不了多久,钱塘就会像运城那般,深深刻上他的烙印。彻底成为他的钱塘,而非汉廷之地。

  不知从何时开始,周围百姓哼起了歌谣,最初只是几个人轻呼,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声音越来越整齐、响亮,渐渐扩展到整个乐清里。

  ‘青石溪水清又长,严郎恩德比水长。减税轻徭施仁政,青石乡里乐未央。’

  在场的钱塘官吏和各族族长彻底震惊了。今日出发之前,他们从未想到,会看到如此震撼的场面。更未想到严毅只是第一次来到青石亭,居然就获得了当地百姓如此的爱戴!

  望着周围百姓脸上激动的神情,听着耳边响彻云霄的歌谣声,他们震撼之余,不禁有些瑟瑟发抖。

  从此以后,恐怕钱塘当真要彻底改姓严了。

  严毅神色如常,这样的场面他见过多次,早已习惯,只是耳根却少见地有些发红。

  乐清里民识字的没几个,当然不可能编出这样的歌谣。这首歌谣却是他提前命人编好,教会几个百姓后,让他们混入里民中散布的。

  方法虽然简单,效果却是极好。

  只是这样的法子不好多用,否则再厚的脸皮也架不住.

第168章 青石

  严毅对此次巡视乡里非常重视,所做的安排远不止分发饷钱和公布税令这两件事。

  接下来,他又亲自看望了几户里中的孤寡,如同运城那般,下令户曹按照每个里两万钱五十石粮的标准,拨下钱粮,赈济孤寡。

  赈济孤寡之后,他一面沿着里道查看里舍和里墙,一面向里长和里父老询问农桑耕织、操练部民、编制什伍诸事。对其中细节知之甚深,往往三言两语,便能切中要害,发现问题所在。

  穿越以来,严毅常在乡里走动,巡视的亭部、里舍,少说也有数十处。义诚乡吏为应付他的巡视而做的种种遮掩,在他面前可谓是形同虚设。

  很快,几名渎职的乡吏便被当众处理,其中一人更是被斩下头颅。

  随行的钱塘大小官吏看得心惊胆战,汗流浃背。

  今日的经历,对他们来说可谓是印象深刻。不但见识了严毅治民的手段,也看到了他狠辣的一面。恨不得立即返回城中,将各自家中那些破事料理干净,先避一避风头。

  他们本以为眼前这位钱塘之主只是长于军伍之事,却不料对方在政事上也涉猎甚深,比朱治还难糊弄。

  今后这日子可怎么过.

  相比这些神色惊惶的官吏,全柔则要平静许多。

  钱塘诸人中,他与严毅接触最多,对严毅的了解也逐日递增。知道对方其实是一个宽严相济的人,只要属下做得不过分,此子通常不会过于计较。

  在这样的范畴内,以他手中的权力,已经能够获取不少的利益了。

  至于那些利用手中权力疯狂敛财、暴民的蠹虫,若是死在严毅手中,只能怪他们太贪婪,太蠢。

首节上一节81/1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