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猜得确实不错,朱治在撤往永安途中,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已将大部分物资舍弃,如今已尽为严毅所获。
韩佑闻言,脸色又阴沉了几分,忽然觉得击溃朱治之名也不是那么香了。
此战,他损兵极多,初步预测,伤亡应在三千左右,却只换来一个击溃朱治的虚名,以及缴获敌军少数辎重,这笔买卖实在是亏大了。
韩佑内心隐隐作痛,脑中忽然灵光一闪,失声道:“不好!”
左右部将被他的一惊一乍弄得心里七上八下,韩邑下意识问道:“兄长,何事惊慌?”
韩佑眼中燃起熊熊的妒火,咬牙切齿道:“严毅借道,恐怕不是为了追击朱军残部,而是要趁此天赐良机,袭取钱塘。钱塘守军空虚,又无大将镇守,严毅攻克不难,等若是凭空赚来一城。寻常城池也就罢了,可这是钱塘!”
众将闻言一惊,皆唉声叹气,严氏势力越大,他们的生存空间便越艰难,内心颇有惊惶之意。
功曹贾平建言道:“钱塘扼守东海门户,四方豪杰,莫不觊觎,然彼可取,我亦可取,府君不可错过。”
贾平虽居功曹之职,却也常随军献策,无参军之名而有参军之实。
韩佑沉默良久,长叹一声道:“我军少,不及严氏兵锋之盛,如之奈何?”
贾平微微一笑:“不如联络王朗、许昭,分而食之。”
韩佑闻言大喜,就连呼吸也急促了几分,脸上忽又露出一丝犹豫,踌躇道:“只是碍于两家今日情面,若是妄动干戈,恐为盛公不喜。”
贾长长声一笑,朗声道:“府君自取钱塘,与他人何干?钱塘之路又不是严氏修的,只他走得,我军就走不得?我军尽量克制便是,若起兵戈,也是严氏之过!盛公当能理解一二。”
“子甫之言,令我茅塞顿开,君真乃吾之良辅也!”
韩佑抚掌而笑,心中再无顾虑,一面挥军疾攻朱治,一面写好书信,遣人快马递送王朗、许昭。
话说严毅亲率大军,借道而行,直扑钱塘,行出二三里时,忽有斥候飞马来报:“禀少君,玉山一带发现敌军踪迹,约有五百人,领兵之将乃是张拱,疑为朱亥残部,如今正沿山岭小径,往永安方向行军。”
严毅微微一愣,他编出一个追击朱军残部的借口,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想不到竟真的遇上了敌军残部。
“距离此处还有多远?”
斥候抱拳答道:“山岭野路,崎岖难行,难以判断时间,应当在一个时辰至两个时辰之间。”
严毅翻身下马:“取舆图来。”
姒青连忙取来吴郡的军事舆图,在地上摊开。
舆图乃是用绢帛手绘而成,长十尺、宽六尺,图上重点绘制了城池、关隘、山川、河流及诸战略要道,由于缺乏精确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舆图的比例尺和方位不是很准确,所以军中还会带上专门的向导,以补图之不足。
一名熟悉永安及狮山山脉地形的向导迅速赶来,结合斥候的描述,手指舆图,针对张拱部的行军路线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张拱部的行军意图一目了然,他们显然是想赶往永安与朱治汇合,因为其部若是向南而行,在齐云山被阻的情况下,至少还要一日才能走出狮山山脉。
严毅认真听完,问道:“敌军行往永安,最近的路是哪条?”
向导毫不犹豫地道:“鹿山。”
严毅微微颔首,握着马鞭,思索起来。
眼下最重要的是奔袭钱塘,但是张拱的五百军也不能放任不管,毕竟这是一支精锐,足以对己军粮道构成威胁。
他略一沉吟,下令道:“姒青,你率两千军,继续向钱塘进军,占据沿途坞堡、桥梁、要道,为后续部曲扫清障碍。李丑、魏宽、李辩,随我前往鹿山伏击张拱部!”
众将轰然应喏。
大军随即分为两部,严毅亲率一千七百军赶往鹿山。
官道行军颇快,加之距离鹿山仅有三四里路程,全军抵达鹿山时,尚未发现敌军踪迹。
严毅抬眼望去,只见一条宽约半丈的山道从鹿山山脚蜿蜒而过,山道两侧高岭耸立,林木郁葱,幽深莫测。
他观察了一会山势,沉吟道:“此山太过显眼,容易遭受敌军斥候探查,去前面山岭设伏。”
李丑抱拳应喏,随即派出斥候,等了一刻钟,见前方并未出现敌情,便吩咐士卒伐木搬石,以做准备。
一千七百军尽伏于鹿山东侧三百米开外的两座山岭,磨刀霍霍,弓弩上弦,只待敌至。
此刻,张拱部正在距离鹿山三里处行军。
张拱乃是奉朱治之令,率领五百军埋伏于玉山,试图与朱治夹击陈敢部。
然而,当他率部抵达玉山后,左等右等,足足等了一个时辰,不但未见陈敢部经过,就连朱治那边也没了动静。
张拱焦虑之下,便派了两名斥候前往朱治军了解情况。
也正是这两名斥候,暴露了他的行踪!
第128章 活下去
事实上,张拱派出两名斥候不久,便收到了朱治的军令,要其率部前往鹿山,以便与大军汇合。
张拱这才知道局面危急到了何种程度,朱治不让他去山阴亭,正是担心他步陶潜、孙裕后尘。
军情如火,张拱丝毫不敢耽搁,立刻率部启程,只留下两名士卒,原地等候未归之斥候。
谁知那两名斥候抵达山阴战场后,连个朱治军的人影都未看到,眼中所见,尽是遍地的尸体。惊惶之下,匆匆返回,途中竟撞上敌军的侦骑,被逮个正着。
一番拷问之下,张拱部的行踪暴露无疑。
张拱麾下只有五百人,有经验的斥候甚少,不但没有发现跟在身后的敌军斥候,更未察觉鹿山方向的伏军,全然不知危机四伏。
而张拱本人,这时候也是心神恍惚,脑海中渐渐升起一个念头:朱治会不会抛下他不管?
这是极有可能的事。
由于山岭野路崎岖难行,他的行军速度比预期要慢不少,已经错过了两军汇合的时间,朱治又岂会因为区区五百人,而让整支大军驻足不前?
在内心的不安驱使下,张拱率部一路急行,连沿途的状况都顾不上查探,因为这会耽搁行军时间。
只在一些危险区域,才会派出斥候查探,等上片刻。
比如鹿山。
当鹿山巍峨的山势映入眼帘时,张拱内心升起一股两军汇合的希冀,唤来一名军侯,吩咐道:“立即派人前往鹿山查探!”
军侯领命而去。
张拱的马匹已在行军途中舍弃,沉重的铠甲也已脱去,这时趁着斥候查探的闲暇,命人取来铠甲,重新穿上。
着甲之后,焦急地等了片刻,便见几名斥候返回:“禀司马,鹿山并未发现可疑之处。”
张拱心中松了口气,继而涌起一股振奋,出了鹿山,便是永安地界了!
他挥舞了一下胳膊,铠甲发出哗哗的声响,朝左右喊道:“兄弟们,抓紧赶路,朱都尉正在前方等我们!”
士卒们发出一阵欢呼,卸甲的将甲穿上,肚饿的匆匆咬上几口干粮,打起精神,往鹿山行进。
走了数百步,来到两座山陵之间,羊肠小道开始变为半丈宽的山路。
士卒们爬了两三个时辰的野岭,得见此景,无不喜出望外,脚步又快了几分,浑然没有察觉到两侧山陵间,竟连一声鸟鸣兽啼都未传出,安静得可怕!
铛铛!
就在五百军大部踏入陵间山路之际,原本寂静的山谷突然响起急促的击钲声,随即一阵刺耳异响划破长空,一根根滚木和一块块齐腰宽的巨石从山颠倾泻而下,瞬间便将山谷两端堵死。
十余名士卒躲避不及,仅发出几声短促的惨呼,便已殒命于石木之下。
张拱久经战阵,微微一愣后,便已反应过来,嘶声大吼:“架盾!速速搬开石木,撤往后山!”
这时他已顾不上与朱治汇合了,只想退入后方山中,先躲过这场危机。
话音刚落,两侧山陵便哗地一声,密密麻麻的人影如鬼魅般涌现,站满山间,紧接着,箭矢如雨,铺天盖地疾射而下。
砰砰砰!
一支支箭矢插入木盾,发出沉闷的撞击声,震得人耳膜发颤。
虽然张拱提前让士卒们架起木盾,然而箭矢实在太多了,根本挡不住,木石尚未搬开,便有百余名士卒躺倒在血泊之中。
张拱心中既惊又怒,他麾下的这些士卒,都是征战多年的精锐,想不到竟会如此憋屈地死在这里。
这时,山上敌军发出一阵呐喊,分为两股,一股继续朝山下倾泻箭雨,另一股则是奔向山谷两端,将张拱部退路隔绝。
张拱内心一片绝望,暗道吾命休矣,忽见周围箭雨停了下来,接着耳中传入一道清朗的喊声:“张拱,愿降否!”
密密麻麻的敌军一起大喊:“张拱,愿降否!”
无数道声音汇成一片,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张拱正欲大喊一声:‘只有战死之将,没有投降之辈!’,忽听周围安静下来,那道清朗的声音再次响起:“我数三声,若不降,全军诛绝!”,声音中饱含着凛冽的杀意,令人丝毫不敢怀疑其决心。
周围士卒听得不寒而栗,纷纷朝张拱投来哀求的目光。
“一二..三!”
清朗之声犹如索命的音符,一下下敲击在众人心头。
张拱心如刀绞,终在最后一刻,猛然大吼道:“张拱愿降!”
其声悲怆,似有无尽不甘,却又充满无奈。
周围士卒心绪复杂之余,纷纷松了口气,在敌军的呼喝声中,陆续放下手中兵刃。
逃往后山的百余名士卒,部分继续逃往深山,部分则是战战兢兢地走了过来,加入降军队列。
粗略一算,约有三百余名降卒。
心乱如麻的张拱被人带至严毅身前,一脸屈辱地跪在地上:“拜见少君!”
严毅将他扶起,嘴角露出一丝让他毛骨悚然的笑容:“今夜,与汝共观朱治之头。”
随即下令全军整队,继续向钱塘进发。
等到全军走出鹿山时,天际渐染金红,如丹青泼墨,晕染出一片绚烂,日轮西沉,黄昏将至。
而此番景象,落入朱治眼中,便是残阳如血,英雄末路了。
虽然坚守到了黄昏,却因永安援军自北包抄,而不得不转向西南逃亡,不但距离莫干山越来越远,身边部曲也仅剩四百余人,几乎人人带伤。
韩佑军的情况更惨,伤亡已达三千余人。
双方士卒皆已杀红了眼,如野兽搏命。纵然甲胄残破,刀卷刃缺,也无人留意,唯以死相拼。
一具具尸体横陈于永安方圆十里之内,惨烈至极。
朱治环顾左右,嘶声道:“再坚持片刻,等到天黑,便有生机了。”
从钱塘出发时,他的身边共有三十余名战将,此刻身边仅剩十余人,包括董悦在内的十多名战将已然战死。
朱治生平只败过两次,一次是攻伐洛阳时,败给徐荣,另一次便是现在了。
两次败绩,皆是伤亡惨重,这一次更是陷入绝境。
但是朱治此刻已经顾不上所谓伤亡了,一道声音正在他内心嘶吼:我要活下去,我要复仇!
唯有手刃严毅与韩佑之头,方解他心头之恨!
第129章 逃亡终点
朱治素来高高在上,抵达钱塘后,更是倚仗过往的显赫名声与辉煌战绩,视江东群雄如草芥,因此当他被两个声名远不及自己的人按在地上轮番羞辱时,心中的愤怒倾尽山河之水也洗不尽,誓要复仇雪耻。
然而,在敌人眼中,此刻的他不过是一头没了牙的老虎,一只肥美的鹿而已,人人皆露出狰狞的獠牙,欲尝其鲜美。
韩佑和徐盛不约而同地抬头望了一眼渐显昏暗的天空,前者露出一丝狞笑,朝身旁的护军司马潘志吩咐道:“速率吾亲卫骑营参战,切勿教他走脱!”
潘志抱拳领命,随即率领四百余名韩佑亲卫骑卒,朝朱治军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