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江东从此无鼠辈 第54节

  狮山附近,也有一些林木并不繁茂的险峻山岗,其中一座山岗上有一处月泉谭,可以提供充足的水源。

  但是徐盛选择的也不是月泉谭,因为这个地方太有名了,很容易被人发现。

  他为麾下步卒挑选的新驻地,是一个名叫鸡鸣山的小山岗,高约百米,山势较陡,位置偏僻,处于狮山山脉西麓,山上有一口天然泉井,距离狮山也不是很远,后面若是需要返回狮山要道驻守,也十分方便。

  因为还未收到严毅新的军令,所以徐盛做出的这个调整,并未完全放弃狮山驻守,乃是基于安全考虑下的一个折中方案,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当陈敢率领步卒潜入狮山,朝鸡鸣山行进后,徐盛耐心等了一个时辰,等到天空开始泛起鱼肚白,将亮未亮之际,他便让麾下骑卒多举旌旗,沿着狮山东侧的丘陵地带,大张旗鼓地背陵而行。

  朱亥立刻被惊动。

  但是徐盛部周围还有不少游骑巡守,朱亥部斥候也不敢靠得太近,加上天色较暗,徐盛部又是尽可能地借助丘陵遮掩行军,朱亥一时之间,竟未察觉出异样,匆忙指挥部曲集结后,便跟了过去。

  事实上,朱亥也根本没料到徐盛会如此果断地在深夜做出调整。

  等到他察觉出不对,已经是大半个时辰后的事了,由于他给正朝狮山行军的朱治提供了错误的信息,导致朱治军也跟着向东移动

  就这样,徐盛为陈敢部的行军争取到了较为充足的时间。

  等到朱治醒悟过来,陈敢部已不知去向。

  而眼前的徐盛军,仅凭他麾下的五百骑军,也很难对其造成威胁。

  原因很简单,他麾下的这支骑军,绝大多数都是二十万钱层级的普通战马,马力不及徐盛军,追不上.

  朱治快气疯了,他从军这么多年,还从来没被人如此戏弄过。

  不过盛名之下无虚士,朱治很快便调整好心态,指挥大军向西追去

第111章 西进

  朱治虽然遭到朱亥错误情报的误导,转而向东追击,耽误了大半个时辰,但他识破徐盛的疑兵之计时,时间也才刚到辰时四刻,即早上八点。

  因此朱治认为时间还比较充裕,即便找不到陈敢部,他也要将严舆部击破!

  七千大军劳师出征,本来是要将仁城收入囊中,现在仁城丢了,颜面大失,士气受挫,总要寻机歼敌一部,为后续的联军作战挽回声势才行。

  须知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最后才是伐兵、攻城。

  朱吴联军虽然声势浩大,但只是一条过江龙,在江东并无深厚根基,全凭赫赫威名与强大的军势,才将王朗、许昭、祖郎等中立派震慑住。

  一旦不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战场态势,保持足够的威慑力,以王朗、许昭等人和严氏的交情,这些中立派随时可能翻脸。

  所以朱治必须获取一些战果,用来消除仁城争夺失利带来的负面影响。

  做出决定后,他便立即下令朱亥率部到狮山汇合。

  大半个时辰后,两军先后抵达狮山,占据了敌军尚未修葺完成的营寨。

  随后便在营寨与狮山交接处发现了陈敢部的行军踪迹。

  朱治立即下令帐下督陶潜领五百步卒及一队斥候循迹搜寻陈敢部,自己则亲统主力沿着狮山北麓官道行军,主动朝严舆部逼近。

  在这个过程中,徐盛部就像一块牛皮膏药般,不远不近地缠着他,怎么甩都甩不掉。

  陈显两次请战,都被朱治拒绝。

  朱治又何尝不想将徐盛部这只碍眼的苍蝇赶走,只是他麾下仅有五百骑军,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五百骑军的战马,大部分是袁术提供的劣等马,少部分是他从钱塘各族索取而来。

  无论马力还是装备,都不及徐盛麾下的五百精骑,打不过也追不上.

  正是因为徐盛部的存在,朱治不得不暂时放弃狮山要道。部曲留少了,容易被徐盛部击溃,留多了,会削弱他的中军战力。

  要跟便跟吧,等我收拾严舆部时,你自然会送上门来。

  朱治心中冷笑,他无比肯定,只要他对严舆部发起攻击,徐盛部必定会参战,就连已经消失的陈敢部,想必也会主动现身。

  在严毅军抵达之前,他会寻机将这三支敌军逐一击破。

  朱治的胸腔里热血沸腾,他的信心来源于陈显的军报,严舆部虽然有近三千军,但是战斗力实在不怎么样,不足为虑。

  此时,严舆部同样发现了朱治军的存在,两支大军皆是战意凛然,快速朝彼此推进。

  在这两支大军的外围,则是徐盛部、陈敢部和陶潜部,更远处是孙裕、范偃、王超、严毅四部。

  双方近两万大军,就像是被一根无形的线所牵引,或主动或被动地朝决战地靠拢。

  只是这个时代通讯困难,军令难以有效传递,战争的胜负往往就取决于领兵之将的临机决断。

  就在徐盛考虑应当先和严舆部汇合,还是就在朱治身后配合作战时,他收到了察事府送来的严毅军令。

  军令先是焦急询问他的现状,接着详细述说了己军和敌军的调动情况,以及后续的部署安排和战役目标。

  这份军令是十分关键的,使得徐盛成为第一个掌握两军全盘动态的人,也知晓了严毅的决心。

  严毅的态度很明确,只要能将朱治军永远留下,他可以接受比敌军更多的伤亡。

  而徐盛身处第一线,后续作战计划就需要他来完善了,他可以便宜行事。

  徐盛从军令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一股非凡的决心和凛冽的杀意,神色凝重之余,心中也不禁涌起一丝感慨,慈不掌兵,少君似乎天生就是适合领兵之人。

  他神情专注地把军令看了数遍,开始权衡每一个细节,按照严毅的意志,对作战计划做出调整和完善。

  很快,十余名传令骑卒便离开队列,朝严舆、范偃、陈敢三部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朱治也陆续收到了一份份军报。

  狮山没有敌军踪迹

  月泉潭没有敌军踪迹.

  仁城已被严毅军攻克.

  毛竹山出现敌军援兵,孙裕不敌,开始率军后撤,询问应撤往何处

  鸡鸣山发现陈敢部,敌军正依托山势修筑防御工事

  朱治看着一份份军报,脸上神情时忧时喜。

  忧的是严毅攻克仁城之快,出乎他的预料,照此推算,其部最迟下午未时就能赶到前线增援,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喜的是发现了陈敢部的踪迹。

  朱治不清楚鸡鸣山的地形,于是向诸将询问。

  行军司马陈显立即道:“都尉,我去过鸡鸣山,其山险峻,北面和西面都是峭壁,只有东、南两面有荆棘小路通往山上,敌军只要坚守要道,我军短时间内很难攻克。”

  朱治眉头微蹙:“可否使用火攻?”

  陈显摇头道:“林木稀疏,难以火攻。”

  朱治微微一叹,眼底闪过一丝赞赏:“徐盛年虽少,然临阵决机,应变有道,假以时日,必成大器,真少年英才也!唉,只可惜已为敌所用!”

  他不知道的是,历史上的徐盛初投军时,正是在他麾下效力,如今却是被严毅提前挖了墙角

  朱亥闻言,不禁面红耳赤,羞愧道:“孩儿无能,误了父亲大事,甘愿受罚!”

  “功过战后自有定论。”朱治轻哼一声,喃喃道:“如今看来,只能攻严舆部了。”

  他略微一想,下令道:“让陶潜部和孙裕部赶来与我汇合,撤回鸡鸣山方向的大部分斥候。张拱,你领五百精锐速至玉山设伏,待陈敢率部驰援严舆之际,与我前后夹击!”

  张拱抱了抱拳,领命而去。

  朱治随即道:“全军加速前进,务必赶在严舆部之前抵达山阴亭舍,占据亭部要道及山口!”

  山阴亭正是他精心挑选的破敌之地,只要抢先占据亭舍周围的官道和山口,便可将严舆、徐盛、陈敢三部暂时隔绝,而他则可凭借四通八达的道路,快速而灵活地调动部曲,根据敌情从容选择最有利的攻击目标。

第112章 广德

  在朱治的严令督促下,四千二百军依照行军速度分作三部,先后抵达山阴亭部,迅速抢占各处要道及山口,将亭部周围的有利地形牢牢掌控在己军手中。

  山阴亭位于永安东北三十余里,虽然更靠近仁城,但实际是受永安令韩佑管辖。

  亭内三百余户百姓,面对突如其来的兵祸,皆瑟瑟发抖,紧闭里门,躲在屋中不敢外出。

  亭长高宣身穿一件洗得发白的直裾,捧着一卷代表他身份的委任竹简,领着亭父、求盗和两名亭卒,恭恭敬敬地站在亭舍门口,迎接朱治。

  朱治手执马鞭,却是看也不看他一眼,站在舍门前的官道上四处张望,观察地形。

  见周围要道和山口尽在己军掌握,他满意地点点头,这才瞥了高宣一眼,问道:“附近山中可有大道通行?”

  高宣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恭声道:“禀将军,并无大道,只有几条里中猎户进山捕猎时常走的小道。”

  朱治微微点头,放下心来,转身朝战马走去。

  此战乃是速战速决,几条小道无足轻重,只要徐盛部不能快速增援严舆即可。

  高宣目光敬畏地望着朱治离去的背影。

  对他来说,朱治之名可谓是如雷贯耳,尤其是这几日,官道上时常能看到举家逃往外县的乡里之民,皆言朱治即将领兵征伐永安。

  原本他还有几分不信,但是此刻亲眼看到朱治领兵出现在山阴亭,也由不得他不信了。

  是以他才在惶急之下,连委任书都捧了出来,俨然已经把朱治当成了新的效命对象。

  其实也怪不得高宣做出如此举动,实在是韩佑太让人缺乏安全感了。

  韩佑乃是盛宪在位时任命的永安令,盛宪患病辞官后,韩佑便没了靠山,许贡不待见他,严氏更是他惹不起的存在。

  韩佑虽然贵为一城之主,却要处处看他人脸色,实在是如履薄冰,左右为难。

  再加上永安地处丹阳、吴郡和会稽三郡交界处,如此也就不难想象此人的尴尬处境了。

  尤其是近日吴景挥师南下,兵锋甚锐,连韩佑自己都不知道还能在永安之主的位置上待几天。

  永安之主易位,似乎已是大势所趋。

  至少对朱治来说,永安是他必须攻占的目标。

  不过在攻占永安之前,他还需要将严氏的这几块肥肉吞入腹中。

  朱治翻身上马,目光眺望远处山口,仿佛已经看到了严舆部覆灭的场景。

  他双腿在马腹上轻轻一夹,胯下战马疾驰而出,朝前方山口奔去。

  山口外的广袤乡野间,三千军已经列队完毕,其中包括陈显部的五百骑军。

  其余一千二百军则是扼守各处要道,防止徐盛部和陈敢部支援严舆。

  朱治对击败严舆有着绝对的信心,昨日那场短暂的接触战,严舆部前队面对陈显部的突袭,几乎毫无还手之力,若非严舆及时领兵接应,前队已然覆灭了。

  他现在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利用严舆将陈敢部引诱出来,以便逐个击破。

  这似乎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换做是他,也不可能对友军见死不救。

  一旦将这两支敌军击破,他便可从容离去了,此行也算是有所收获。

  朱治在心中整理了一番思路,纵马来到阵前,问道:“严舆部还有多远?”

  朱亥连忙道:“不足三里,顷刻便到。”

  朱治微微点头,手按剑柄,目视前方,耐心等待严舆部的出现。

  就在朱治和严舆即将开战之际,远在丹阳的广德城,也已被吴景率军围住。

  广德城池坚固,城墙高度足有九米,非永平可比。

  不过吴景军已经在永平补充了一批攻城器械,兵精粮足,区区一座贼寇占据的孤城,对吴景来说不算什么。

首节上一节54/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