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庭汉裔 第134节

  孙秀留在夏阳的有五百人,刘羡这是直接要讹他一笔大的。

  孙秀不是拿不出来,但这个要价显然也太过高昂。洛阳人市最贵的奴隶价格,也不过是两金一个壮丁。所以他就开始和刘羡对砍,吵了几个来回,一直到元康三年的冬月,最终敲定了十六金一人的赎价,这件事才算是谈得七七八八了。

  到腊月,孙秀派辛冉过来提人,给刘羡带了四箱金饼,赎人的八千金,加上弥补损失的两千金,一共一万金。而刘羡确认无误后,就把五百名教徒都转交了回去。

  但在转交之前,刘羡玩了个心眼。就是暗地里草拟了份孙秀教唆教众谋反的供状,在上面写了一堆大逆不道的言论,然后逼迫这些教徒们摁了手印。如此一来,这就可以作为最终要挟,确保孙秀不敢对自己再有任何妄动。

  加上狠捞了这么一笔现金后,孙秀奇袭夏阳这件事情,也就算是正式结束了。

  而没过多久,也就是到了元康四年(公元294年)的正月,朝廷嘉奖的诏令也到了,内容很简单:因刘羡在招抚铁弗郝度元一事上有功,朝廷经过商议后决定,将刘羡由七品夏阳长拔擢为六品夏阳令,特赏绢帛八百匹。

  这个封赏真是把刘羡给气笑了。

  虽然他想过,这件事上报到洛阳,可能贾谧会想个办法来恶心一下自己。或许是把自己分配到哪个特别穷困的小郡当太守,或者到征西军司底下给孙秀打下手。结果还真没想到,贾谧居然能够这么厚颜无耻,直接地都不挪一下,给他表演了一个原地升官。

  按照制度,县大者置令,小者置长。夏阳虽然在刘羡这些年的治理下,可谓今非昔比,但和大县还是有一些差距。要知道,在两汉时,要有万户以上的人口,才能称之为大县,魏晋的要求低了些,但大抵也要五千户,县人口过三万才能算大县。

  夏阳距此还差得远呢!但贾谧就是这么做,刘羡也没话说,谁叫人家姨母是摄政皇后呢?

  当然,六品县令和七品县长还是有些区别的。最直白地表现就是官俸上,由五百石变成了八百石。其次是手下的官僚团体也可以随之扩张。

  原本一个县长只有一个县丞与一个县尉,作为县令,府内可以有两尉两丞,其余的县府属吏也有所增加。其中最重要的,大概就是县卒的人数也增加了,一个县尉手下能招揽三百名士卒,如今也扩充了一倍,可以招募六百人,可以算是一个部曲了。

  但这显然不能满足刘羡的期望,这一次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跑了一个来回,只有这么个结果,下一次立功的机会又在哪里呢?到时候贾谧又会给自己整出什么幺蛾子呢?

  所以这个年,刘羡过得很是闹心。

  “不要这么愁眉苦脸的,公子,至少付出总是有收获的,对不对?”

  这天上午,正值县府休沐,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刘羡左右无事,就坐在院中烤着火,吹奏起笛乐来散心,而绿珠则躺在床榻上,神情温柔地聆听着。

  那一日的失血过多,还是给绿珠留下了一些后遗症。自那以后,她的气力少了许多,脸色至今仍然苍白如玉,精神也不好,不多时便要在床上眯眼歇一会儿。

  刘羡此时吹的是著名的《采薇曲》,他对这段时间的遭遇感到烦闷,也想要学会忍耐,就用这种风雪如归的曲调来表达心中萧瑟,反复地吹奏最后一段尾奏,也就是那段著名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刘羡心乱,吹的气息也不平稳,绿珠当然就听出来了,等刘羡的笛音停下来,她笑了笑,又说:

  “公子,你听院外,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

  刘羡放下手中的竹笛,侧耳去听,除了天空中的风雪声外,还隐隐约约有什么事物噼里啪啦炸开的声音。

  绿珠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对刘羡道:

  “这是爆竹的声音,满城的百姓都在庆贺呢!”

  “这是因为他们听说你留了下来,还能继续做夏阳的县令,大家都非常高兴,他们真是将你视作父母一般,相信公子能带给他们幸福呢!”

  “公子已经是他们心中的支柱了,这难道不值得高兴吗?这说明公子已经是一颗大树了。”

  听到绿珠的话,刘羡原本悒悒不乐的心境有些疏解了。原本想靠笛乐来排解自己,但其实越想越是忧郁,反而加重了自己的不满。但此刻听到城中那些爆竹的声音,虽然隐隐约约,时大时小,但也像一颗颗火星般蹦入了心间,将自己的不快悄然化去了。

  刘羡站起来,到门口看了一会儿风雪和天色,感叹说:

  “天地如此宽广,将万事万物都显得如此渺小啊!”

  绿珠应道:“可正因为如此,才能显出功业的伟大啊。”

  刘羡哑然,他坐回到榻前,对绿珠道:“你啊,总是能说出一些我还没想到的话来,也总是能替我说出一些话。你的聪明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当然都是岁月教会我的,也是公子教会我的。”

  “我?”刘羡有些失笑,他现在还听不懂绿珠话语中的潜台词。当一个人太爱另一个人的时候,她就会对一个人的缺陷变傻,但与此同时,在另一方面也会变得非常聪明,那就是在如何帮助爱人走向更好的时候。

  这时候,架在火盆上的铜釜响了,刘羡连忙站起来去看,拿开釜盖,原来是里面的粥煮沸了。这是给绿珠煮的,用黑砂糖和红豆一起熬了一个时辰,补血用的红豆粥。

  刘羡连忙捏了湿巾,把铜釜从火盆上取下来,又朝上面放了个水壶。而后吹着气给绿珠盛了一碗粥。

  再坐回榻边时,绿珠明明还没有喝,眉眼里已全是甜蜜。

  刘羡叹了口气,他转而向往常般往下,对绿珠诉说自己的烦恼道:“我还在发愁,孙秀闹了这么一出后,怎么让夏阳回到原来的轨道上,出了这么多命案,很多人都还在观望,怀疑夏阳还会出乱子。”

  “其实也没什么,公子已经做得够好了,只要公子一直表现出这种决心,大家的眼睛都是明亮的,百姓自然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长久对比之下,总是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是啊,岁月总是会给人正确的评价,只是当事人常常缺少耐心,也包括我自己。”

  到这种时候,刘羡才深刻地感觉到,司马懿确实是有过人之处。耐心,等待,这两个词听起来非常简单,可实际上做起来,却难免让人心灰意冷。

  因为人在世界面前显得过于渺小,人或许真的能对未来做出预测,但是,时光,风雨,日常,尘埃,这些琐碎到天长地久也不会结束的事物,会让人猜疑自己的判断。

  自己真的是对的吗?那为什么眼前这么平静呢?答案是,其实所谓的天崩地裂发生了,在宇宙和地球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

  所以越是如此,耐心才越珍贵。它意味着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坚持自己。但注意,千万不要将被岁月打磨后的平庸与麻木等同于耐心,这是截然不同却极容易被误会的东西。

  刘羡现在就在打磨自己的耐心。当天傍晚,他出来查看夏阳的夜市。因为过年这几天,大家都闲来无事,也就不搞什么宵禁了。

  由于是过年的缘故,此时的夏阳没什么商队,基本都是本地的县民们在凑热闹。夜市卖东西的人不多,表演和游戏的人才是多数。

  夕阳西下,很多人已经点亮了篝火。孩子们在燃烧爆竹的同时,又嬉闹着在街巷间赛跑捉迷藏,在刘羡身边带起一阵风。

  在街道上还有不少男男女女来回活动着,或在围观斗鸡,或在比拼投壶,或叫嚣着打双陆,在这个下雪天依然显得极为热闹。

  最热闹的地方,当属城南,那里有县民自发搭起了舞台,正在上面表演握槊、踏鼓舞、胡笳十八拍之类的节目。因此下面拥挤了很多人围观,据说在节目最后,还会按照惯例,向龙门的大禹跳请神舞,以此来保佑新的一年万事平安。

  刘羡就一面朝那边走,一边打量周围有没有什么起火的风险,在年前腊月的时候,城西就着了一次火,烧伤了好几人,刘羡就是因为这个才出来巡查的。

  好在今天没有出什么大问题,走到城南后,天色已经彻底暗了。眼前人山人海,到处都是笑声,让他心中倍感欣慰。一时间觉得,这样的生活长久一些,其实也挺好。

  这时刘羡听到了一个男童的哭声,刘羡上前询问,他就不哭了。原来,这孩子个子太矮,看不到台上的社戏,感到非常的失望。刘羡便把这男童托起来,站在人群的外围,让他骑在自己脖子上看。

  舞台上此时正在表演“弄假官”。这是一种自汉和帝流传下来的滑稽戏,由两人进行表演。一人假扮为贪官,一人假扮为正面的英雄,或是游侠,或是清官。然后由英雄来戏弄贪官,以此来发泄民愤,深得底层百姓的喜爱。

  而刘羡不免失笑地发现,舞台上演的正是“刘羡”斗“孙秀”,很多县民在下面指指点点说:

  “那个孙秀的扮相还不够丑呢!我觉得鼻子应该再尖一点。”

  “是!县君的扮相也不对,我总觉得少点什么,应该更英气一点……”

  “少把剑!我听说县君的剑术很高,就是靠一手剑法收服的龙门贼呢!”

  “对对对,就是少把好看的剑!”

  “……”

  听着县民们没头没尾的议论,刘羡闻言不免失笑。可能是缺乏言辞上的训练吧,他们其实也说不出孙秀哪儿真的坏,自己身上哪点真的好,那他们的评价到底来自哪儿呢?或许是来自直觉吧。

  看本人的戏还是有些尴尬的,好在由于天色太暗,他又站在最外围,并没人注意到他就在人群之中,和县民们一起鼓掌。

  等到社戏结束,百姓散去,刘羡将男童放下来,拉着他的手带他回家。在得到父母的连声感谢后,刘羡又开始往回巡游,街上的行人已经很少了,这使得他仰望了一会儿星空,又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

  求票!求订阅!请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第179章 不意故人来(4k)

  新的一年,刘羡戒骄戒躁,按部就班地在夏阳继续耕耘。

  现在他想得也很清楚,自己还很年轻,司马懿七十岁尚且等得起,自己有什么等不起?他可不信司马家能熬到他七十岁。他现在真正需要做的,就是坚持强身健体,保证自己无病无灾地活到七十岁。

  所以这一年开始,他不再像往常一样独自练剑,而是和县卒们混迹在一起。

  早上就带着他们出营,身穿重甲到山林中拉练。好不容易从孙秀手中扣下来五百套精甲,总是要发挥些作用吧?

  下午的时候,刘羡又会领着县卒到黄河中游泳,这是他早年听李密说的,诸项运动中,游泳是最能锻炼身体的。刘羡的目标就是让部下们能够在渡口处游上一个来回。

  其余的时间里,刘羡则是恢复了常态:他在自己的俸田里耕种,保证商道的通畅,督促乡亭的孩童上学,维持官场的风气,发展县府的作坊……

  正如绿珠此前说得那样,虽然见效并不快,但随着时间流逝,众人对夏阳的信心还是重新建立了起来,慢慢地,又继续有庶民向夏阳迁徙,商队们也渐渐有所恢复。

  当然,最重要的大事是另一件:

  在二月初的一天晚上,绿珠突然感觉喉头发腻,然后一阵恶心,紧接着就满头汗珠,眼带泪珠地弯腰呕吐。这起初吓了刘羡一跳,还以为是吃了什么坏东西,忙找医疗来看。

  结果医疗对刘羡说:“县君,这是夫人怀孕的征兆,真是可喜可贺啊!”

  这不禁让刘羡目瞪口呆,原来是有一个生命在绿珠肚子里萌芽,而自己也要升格成为一个父亲了。

  刘羡起初是一阵不可遏制的狂喜,他在得知消息后的好一段时间,都感到如梦似幻,脚步飘飘,直到张固向他道喜的时候说:“好啊!辟疾要当父亲了!昭烈皇帝的血脉,如今又传承下来了!”他的情绪才冷静下来,随即又诞生了一丝担忧。

  仔细想想,这个孩子来得并不是时候。

  首先,虽然表面上和孙秀达成了平静,但刘羡和孙秀都知道,这不是结束。以孙秀的手段来说,他什么都干得出来。

  其次,就是在关中,刘羡总感觉未来会产生大乱。刘羡并没有把握,能给他带来一个安全又平静的生长环境。

  最后,是刘羡对自己的质疑,他真的有做好一个父亲的准备吗?刘恂从来没在他面前当过一个合格的父亲,所以他自己也不知道一个好父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他甚至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给这个孩子足够的关心。

  绿珠倒是看得很开,她抚摸着还未凸起来的肚子,对刘羡许愿说:“希望生出来的孩子,能有你的聪明果断,也有曾祖的忍耐坚韧。”

  但无论怎么说,刘羡也算是在夏阳扎下根了,县民们听了也很是高兴,有些人甚至到黄河边的大禹庙前为这位未降生的孩子祈福。相信他的平安到来,能让刘羡在这里待得更加长久。

  而在这个时候,刘羡意外遇到了一位客人,而且是他从来没想到过的客人。

  这个客人是灰头土脸过来的,到达县府门前时,正值晌午,县吏们都用膳去了。只有两个门卫守在门前,等待同僚用膳完后,来和自己轮换。正昏昏然时,突然有人在门口大声说话,其声音之洪亮,把守门的县卫都吓了一跳:

  “我是刘怀冲的故友,今天来拜见他,你们去帮我传令一声,让他来接我。”

  “你是县君的故人?”

  门卫用一种怀疑的眼神打量着这名青年,因为他的打扮非常滑稽。此时尚是春天,他就已经是一身夏装,而且也不知路上经历了什么,浑身破破烂烂的,加上他披头散发,还散发出一股数日没有洗澡的臭味,除去还背着一个大包裹外,简直就像是一个乞丐。

  虽然大家都知道刘羡为人处世没有架子,但门卫还是很难相信,县君会有这么一个乞丐朋友。

  但这个人却言之凿凿地说:“我知道你眼神不好,但刘怀冲的眼神可很尖,当年我在洛阳,打扮比现在还破落,他都还请我吃饭。可你别耽误了我的大事!”

  看门卫的眼神还是那么疑惑,这人撩开发丝,露出一张深邃醒目的羯人面孔,而后伸开双手比划道:“你知道刘怀冲有一匹名叫翻羽的马吧!它在额头处有一块三角白毛,那就是我从小养大的。你和他一说,就知道我是谁了!”

  门卫见此人说得如此煞有介事,终于有些将信将疑,这才跑到书房去通知刘羡。

  刘羡此时正在喝汤,听到门卫的描述,一下就呛住了,好险没把汤给喷出来,维护住了县君的威严。

  他再三确认道:“你说来了个羯人,穿着非常破烂,却说自己曾经送了我一匹马?”

  门卫见状,立刻恼怒道:“我就说他是骗人的吧!县君,我立马把他赶走!”

  “不不不,他说的都是真的。”刘羡一面放下碗筷,找了块湿巾擦嘴,一面笑着回复道,“你等我收拾一下,我这就去见他。”

  说罢,刘羡就匆匆动身,一路小跑走到县门前,在众人不可思议的眼神里,先给了客人一个热烈的拥抱,随即对他哈哈笑道:

  “哈哈,阿符勒,好久不见了!”

  来者正是曾和刘羡一起共劫金谷园的羯人阿符勒,他看到刘羡后,也露出缅怀的神情,上下打量着他道:

  “嗨,谁说不是呢?刘怀冲,当年一别,一转眼就六年多了!”

  他打量着刘羡,刘羡也打量着他,这幅落魄样子,真是像极了在建春门处第一次相见的样子,刘羡打趣道:

  “我还记得你上次和我说,下次见面,你一定能飞黄腾达,怎么现在还是这副样子?”

  阿符勒还是像以前那样,明明打扮得像个乞丐,可站在人群中间,却光荣得仿佛穿了皇袍,他满不在乎地道:

  “大丈夫行于天地,哪能不遇到潜龙在渊,虎落平川的时候,小事,小事!”

  刘羡不免微笑道:“好,那你说什么事情是大事?”

  阿符勒理所当然地说道:“现在太阳当头,正是好好吃饭的时候,用膳就是大事!”

  刘羡闻言,微笑再次化作哈哈大笑:“哈哈,你小子,不管怎样,见面一定要讹乃公一顿饭吗?”

  阿符勒则瞪大了眼睛道:“你都当老公了还不管饭?”

  “管,当然管!按照老规矩!我再管你两套衣裳,你这是怎么能折腾搞成这个模样的……”

  “这就说来话长了,我可是躲着别人,偷偷跑过来的……”

首节上一节134/1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