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根基,在于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旦失去百姓的认可,士族,不足为惧也,四殿下,此法甚妙啊!”
“老四,这法子是怎么想出来的?”李文忠好奇的问道。
“前些日子俺在北伐之时,在松亭关和大宁见到被元鞑子残害的百姓,俺在他们眼中看到,除了哀莫大于心死的麻木外,其实还有复仇的火焰。
在北伐大军收复大宁后,百姓们那大仇得报后对北伐大军热烈拥护的样子,俺依然记忆犹新。
俺便想著,绍兴府的百姓,其实和大宁的百姓一样,谁帮他们报仇雪恨,他们便会站在谁的一边。”
“老四开窍了啊!”徐达一巴掌拍在了朱棣的肩膀上,“不愧是我的好女婿,这脑瓜子就是好使啊!”
朱元璋也满是欣慰的看著朱棣,没想到经过北伐后,他也逐渐成长起来了。
有了朱棣的建议,他心中的计划也完善了起来。
“李敏听旨,朕封你为钦差安抚使,前往绍兴以安抚被倭寇残害之百姓!”
“臣,遵旨!”李敏恭敬领命。
“徐达,李文忠,朕命你二人遣斥候夜不收,暗中找出倭寇全部藏匿之地,切勿打草惊蛇!”
“臣,遵旨!”
“爹,那俺呢?”朱棣有些著急了,主意是他提出来的,去绍兴府怎少得了他?
毛骧则更著急,慌忙道:“陛下,罪臣也愿意随钦差安抚使一同前往绍兴,找出和倭寇勾结的汉奸!”
朱元璋却是慢理斯条道:“你二人,朕自有妙用!”
……
翌日,李敏率领著车队,浩浩荡荡的从应天府出发了,而在队伍中,朱棣和毛骧扮作侍卫,也混入其中。
“李敏以安抚百姓为由在明,殿下,你我二人暗中查出到底是谁和倭寇勾结,此行一明一暗,陛下此计划,真乃妙计也!”
队伍中,毛骧小声和朱棣说著,虽然他锦衣卫指挥史的名声在大明朝堂如雷贯耳,甚至在民间还能止小孩儿夜啼,但见过他真面目的人,著实不多,乔装打扮一番后,混入绍兴府,没人会认得他。
而朱棣平时不是在皇宫便是在演武场,除了北伐外还没出过远门,就更没有多少人认识他了。
“不过有件事得提醒殿下,到了绍兴府后,咱二人的称呼得改一改了,卑职家中行三,殿下便唤卑职为刘三如何?”
朱棣点头称是,“此行凶险万分,自然是不便暴露身份,还是毛指挥史考虑周到,那便唤俺为李四吧。”
“殿下能如此考虑,那便极好,只是卑职有一事不明,在找到谁是汉奸后,为何不当场拿下,而是一定要咱二人亲眼见证汉奸和倭寇会面的场面呢?”
朱棣摸了摸藏在怀中的手机,神秘一笑,“毛指挥使不用心急,此事,你到时候就明白了!”
求订阅求票票
第145章 全都死了!
几日后,李敏的钦差队伍来到了绍兴府,早已得到消息的绍兴府大小官员,早已在城门外等候多时了。
城门的两侧,站满了前来迎接的人,李敏见到此阵仗,原本严肃的脸上,瞬间换上了笑容,待车队来到城门前时,下了车来,大步迎了上去。
迎接的人群中,站在最前面的人,身著知府官袍,年约五十上下,脸上堆满了笑容,见李敏下了车来,赶紧带著众人迎接上去,恭敬行礼道:
“钦差大人远道而来,舟车劳顿,辛苦辛苦。”
李敏作揖手回礼道:“郑大人客气客气,本官也是奉陛下旨意,前来慰问诸位大人以及绍兴的百姓,诸位抗倭有功,陛下也是心怀大慰。”
车队的后方,毛骧小声给朱棣介绍著:“和李尚书说话的那位,便是绍兴府的知府郑则甫,郑则甫身后,则是同知孙铤,据传,郑则甫和孙铤二人并不和,也就是钦差来了,两人才能站在一起。”
“没想到这绍兴府的官场,刘三你也了如指掌呢!”
朱棣看著正和李敏寒暄的郑则甫,又看向了孙铤,果然,孙铤虽然脸上堆满了笑容,但在眼神瞟到郑则甫时,却是会在不经意间露出不屑的神情。
“那可不,李四你也不瞧瞧,咱是干嘛的,掌控文武百官的情况,不就是咱的专职本行么?”
毛骧有些得意,继续给朱棣介绍著绍兴的官员。
“陛下心疼绍兴百姓啊,这是咱绍兴百姓之福。”说著,郑则甫还挤下了几滴眼泪。
而身后来迎接的众人,也是眼眶红红的。
这些人的眼泪说来就来,让朱棣也是叹为观止,不愧是官场中的老油条,这逢场作戏的本事令人叹服!
郑则甫为李敏介绍著绍兴府的官员们,与此同时,毛骧也在给朱棣介绍著,只是当郑则甫带著李敏来到一位身著名贵绸缎,看著就很富贵的老者面前时,毛骧却不说话了。
“怎么了刘三,你不是说掌控文武百官的情况是的老本行么,咋不说话了,那老者又是谁?”
毛骧哪能上了朱棣激将法的当,他混迹官场几十年,脸皮早就城墙厚了。
“那人自然不是官场中人嘛,只不过能来迎接钦差的,应该是本地士绅的代表……不对!”
毛骧琢磨片刻道:“绍兴当地权势最大的士绅,是世代做黄酒买卖的周家。
按理来说,能够成为士绅代表来迎接钦差的,也是周家的族长周全德,那老者又是何人?周家人又到哪儿去了?”
听毛骧这么一说,朱棣也感觉有些不对劲了,“莫非,周家族长死在这次倭乱中,家里头办丧事所以没来迎接?”
“应该不能吧……”毛骧摇了摇头,“周家家大势大,而且豢养的家丁众多,要死,也轮不到族长去死啊!”
朱棣也觉得有道理,除非周家的族长跟他这个好打仗的皇子一样,喜好亲自冲锋陷阵。
毛骧道:“届时我联系一下本地的锦衣卫,让他们帮忙打听打听。”
“刘三,别忘了你现在的身份。”
“我自然省得,只不过我们锦衣卫有一套自己的联络方式,隐秘得很,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李大人,这位便是我们绍兴本地的士绅赵锦赵老先生,这绍兴的织造,便是赵老先生的买卖了。”
随著郑则甫的介绍,赵锦朝李敏恭敬行礼,然后道:
“钦差大人,老朽盼著你们,已经盼望好久了,大人一路舟车劳顿实在辛苦,老朽已在绍兴最好的酒楼备下宴席,还请钦差大人和诸位大人不吝赏脸!”
“赵老先生实在客气,那李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李敏笑得是越来越开心,和郑则甫等人也是谈笑风生,虽是第一次见面,但看那样子,就像是多年未相见的老友一般。
他心中却是清楚得很,这顿宴席,是非吃不可的,一来这是官场规矩,二来现在还不知道到底谁是内奸,也不知道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贸然拒绝只会引起他们的怀疑。
而且,这就是鸿门宴,也是双方相互试探的时候,考验,才刚刚开始!
在出发前,陛下曾和他们几人密谈,由李敏负责在明面上和绍兴府官场周旋,为朱棣和毛骧争取时间创造机会。
此时此刻,便是属于他李敏的战场!
郑则甫将李敏一行人迎进了城门,来到绍兴最好的酒楼中,李敏是主客,自然随著郑则甫等人前往三楼雅座,而朱棣和毛骧作为随从侍卫,便只能和负责守护钦差的金吾卫一起待在大堂了。
朱棣倒是无所谓,虽贵为皇子,但他一心向武,并非穷讲究的人,而且在北伐之时,早已习惯了风餐露宿,此时坐大堂吃饭,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让他意外的是,毛骧竟比他还淡定。
在他看来,毛骧乃锦衣卫指挥使,在大明朝堂中也是数得上号的实权人物,文武百官见著他就跟耗子看见猫似的,巴结都来不及,没想到他坐在大堂里,却没有一丝不悦,反倒是吃得比自己还津津有味。
“这绍兴的菜肴不错,和应天府比起来,别有一番味道,咦,李四,你看著我干嘛?”
“俺想著,以你的身份和地位,坐大堂是不是会觉得委屈?”
毛骧呵呵一乐,“你当咱是什么人呢,在陛下攻入元大都之前,咱就跟著陛下一起南征北战了,什么苦没吃过?
再说了,咱为陛下办差的时候,也是栉风沐雨过的,有时为了探取情报,还假扮过花子被丐帮打过呢,这都不算啥。”
“佩服佩服。”
朱棣倒是真心实意的说道,以前光听说毛骧的恶名了,今次一了解,才心有所感,抛掉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其实毛骧和普通人也没啥两样的。
“也不知道李尚书在上边如何了,一人应付绍兴府大大小小的官员是否招架得住?”
“放心吧,李尚书聪慧过人,而且浸淫官场多年,什么风浪没见过?
李四你想啊,以前吏部和礼部想参他和杨思义,结果反被他用阳谋给拉下马,朝堂那么复杂的地方他都游刃有余,就别说这绍兴府小小的官场了。”
“说的也是。”朱棣这才放心下来。
接风宴一直持续到晚上才结束,那叫一个主宾皆欢,从雅间出来,便看到李敏满面春风笑盈盈的样子。
一直等进入专供上官来访时住宿的公馆后,李敏的脸色瞬间变得异常严肃,甚至隐隐有些哀伤!
就连朱棣和毛骧都感觉到了他那悲愤的心情,莫非发生什么重大事故了?
公馆中,前后左右守护的都是京城来的金吾卫,因此不用担心隔墙有耳。
三人来到李敏的房间中,四下确认不会有人偷听后,毛骧开口询问:
“李大人,情况如何?”
李敏长长出了一口气,似乎要将胸中的烦闷和哀伤一扫而空,半晌,才开口道:
“户部无线电司,在绍兴府联络点的所有人员,全都死了!”
第146章 迷雾重重
“都死了?”
饶是毛骧这种心狠手辣的朝堂狠人,此时也不禁一脸的骇然!
无线电司在地方上的联络点,那也是堂堂工部所属的衙门,里边办事的人,也是正儿八经吃皇粮的官吏,竟然全都死了?
这是惊天大案啊!
朱棣心中亦是惊骇不已,在临出发前,他们便商议好了,将调查的突破口,放在无线电联络点上,但没想到,刚到绍兴,便听闻此噩耗。
这调查还没开始,便发现路完全被堵死了!
这里头,有鬼!
“李尚书,到底是何人干的,竟如此胆大包天,杀害朝廷命官?”
李敏小声说道:“我本想趁接风宴时,和无线电联络点的官吏了解情况,但席间,绍兴各路官员和乡绅都到场了,唯独无线电司的官吏却缺席了。
按理来说,我虽是钦差安抚使,但也是工部的尚书,无线电司所有官吏皆为我之下属,我这上官来了,做下属的没来作陪属实不太合理,于是便趁郑则甫向我敬酒之时,提起此事。”
“那郑则甫怎么说?”朱棣连忙问道。
“他说,无线电司所有官吏,就连看门的侍卫和伙房的伙夫,全都死在了倭乱之中!”
“死于倭乱之中?”朱棣闻言猛的站了起来,“荒谬,简直荒谬透顶,如果全都死于倭乱,那为何应天府还会收到手台传来的消息?”
“是杭州联络点传出的消息。”李敏解释道:“按郑则甫所言,倭寇进犯后,绍兴府的联络点在第一时间联系杭州卫所支援,但之后,便被倭寇所害,这也是为何应天府在倭乱发生了一天后才收到消息的原因。”
他顿了顿,然后接著说道:“但这其中,有两点不合理,其一,无线电司乃工部下属,为何在人死之后,没有第一时间上报工部,乃至朝廷?
席间我也问了郑则甫,不过他却以倭乱之后,绍兴大乱,百姓死伤无数,官府众人需要重新组织安抚和统计百姓损失为由,以此来解释没有第一时间上报的。
其二,无线电联络乃大明之机要,只有官府中人才知晓,那倭寇,又是如何知道的,而且,还能精准找到联络点?”
朱棣想了想,然后开口道:“李尚书的意思是,是官府中有人给倭寇泄露了秘密?看来这郑则甫的嫌疑很大啊!”
“还有一种可能。”毛骧敲了敲桌子,言简意赅道:“杀人灭口!”
此言一出,李敏和朱棣的目光都齐齐看向了他,毛骧也没有卖关子,继续解释著。
“李尚书的无线电司是收到的杭州联络点的消息,而我锦衣卫,却是直接从绍兴府联络点收到消息的!
也就是说,最起码在倭乱后的第二天,绍兴府联络点的人,都还活著!”
“如若真相如此的话,那便可以引出两点可能。”和毛骧待久了,朱棣也学会办案的思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