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友朱元璋 第97节

  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不是?

第142章 组织里有坏人

  洪武十六年初,刚过完年不久,便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皇帝陛下决定开海禁了!

  从洪武三年以来,陛下先罢太仓黄渡市舶司,后废泉州、宁波、广州三地市舶司,大明民间海贸遂告断绝。

  直至洪武十四年,更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为由,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至此,大明和海外的交流,全部终止。

  重开海禁的政令,一经报纸宣传,消息火速火爆全国,众人议论纷纷,有赞成的,自然也有反对的。

  赞成的多为工厂工人以及民间的工厂主们,工人们的想法其实很朴素,他们造的东西卖得越多,卖得越好,他们的俸禄酬劳自然就越高,没有谁会和钱过不去。

  再加上,早在工厂建设之初,工部就已经开始进行宣传,大明的东西,要卖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要让各域外番邦,用上大明的产品,感受大明的文明和先进,以教化之。

  有了这么一层崇高使命的加持,工人们自然举双手赞成。

  在工业司建设的公办工厂之外,民间也有不少财大气粗的商户也纷纷建厂,开海禁,发展海贸,自然对他们有利,因此他们也没有理由反对。

  除此之外,沿海的渔民、各类靠海吃饭的商贩就更乐见其成了,自实施海禁以来,渔民捕鱼也受到不少限制,而那些靠和番邦做倒手买卖的商贩,更是只能另寻出路。

  开海禁,于他们而言,便是又重新找到了活路,因此对于朱元璋的政令,更加感恩戴德。

  反对的人,除了部分老古板外,多为江南士族,他们反对的理由很简单,海禁乃大明国之根本,不能动摇。

  说得倒是冠冕堂皇,但朱元璋心中却是清楚明白得很,海禁实施后,唯一能对外贸易的,便是江南士族!

  哪怕是海禁实施最严的洪武十四年,他们依然有渠道将生丝、丝绸、瓷器、茶叶等贵重货物私自销往日本、吕宋等地,谋取大量利益。

  开海禁,触碰到他们的核心利益了!

  以往朱元璋由于政局不稳,加上北方尚未平定,对江南士族的所作所为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如今北伐大军已经凯旋,大漠高丽纳入大明版图,天下大势已定,加上有李晗的强力帮助,那么是时候,动一动江南士绅阶层了。

  有意思的是,作为大明舆论场的中坚力量,儒生学子们,却旗帜鲜明的分为了两派。

  反对的一派自然是江南各地书院学子,他们代表的是江南的利益,自然为士族说话。

  江南自古出文人,这一派声势浩大,但也有不少大儒,对于开海禁一事,却是称赞有加。

  赞成的文人中,有不少是参加过论学大会,见识过热气球奇观的大儒学子,他们的思想,相较而言也更加开明。

  大明全国,无论是官员还是儒生,无论商人亦或是手艺人,还有地主农民,都在热烈讨论着,就在这一片争议声中,朱元璋却悄然的干了另外一件大事

  大明海贸股份公司,正式成立了!

  朝廷以户部牵头,出资一百二十万贯,占了六成股份,余下的四成股份,则由勋贵皇子们瓜分。

  徐达是第一个积极响应的,拿出了五万贯的巨资,虽说他一年的俸禄也才五千石禄米,换算成银两也就是四千两多一点,不过他乃功勋之首,获得的赏赐也是最丰厚的,因此拿出十万贯来也实属正常。

  李文忠、汤和等勋贵也纷纷踊跃出资,拿出来的钱从五万贯到两万贯不等。

  皇子们稍微穷点,不过朱棣咬咬牙也拿了两万贯,加上徐妙云从嫁妆里掏出来的钱,也凑了三万出来。

  由于有朝廷背书,原本对于合资出海贸易缺乏兴致的勋贵和皇子们也来了兴趣,就连朱福宁,也从例钱里拿出五千贯来,入了小小一股。

  这让朱元璋不得不感慨,以朝廷背书这一招,真是绝妙至极。

  资金到位,便准备正式开始海贸了,至于货物,便是早就定好了的白糖。

  由于船厂连夜加班加点生产,现在大明已经拥有五千吨级的蒸汽船四艘,三千吨级的八艘。

  第一批船队,由全部五千吨级蒸汽船和六艘三千吨级的船组成,其中三艘五千吨级的船里全部装满了白糖,而三千吨级的蒸汽船,其中三艘运满了全副武装的火枪兵,剩下的船只,则装满了煤炭、淡水、粮草、弹药等补给品。

  航路上并不太平,除了残忍的倭寇外,还有神出鬼没的海盗,而且在到达目的地后,武力也是保障“自由贸易”的重要基础。

  首次贸易的航线,从应天府港口出发,经由长江水路入海,第一个目的地,便是琉球,做完贸易,补充淡水等物资后,由琉球南下,经澎湖列岛,再到达吕宋、柔佛等国,再经南越补给,然后返回应天府。

  洪武十六年二月,已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朱元璋率领文武百官,在港口上,为船队举行了盛大的起航仪式。

  在万众瞩目中,这一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船队,寄托着大明的海洋强国梦,徐徐离开港口,向着遥远的海洋出发了。

  回宫后,朱元璋给李晗继续写信,信中详细介绍了大明已正式开启了海洋贸易,除此之外,他也在信中写到关于用手机作为敌情侦查设备的可能性。

  当然,他也有自己留一个手机自用的小心思,毕竟照片视频拍起来也挺有意思的。

  当然,这点小心思,即使他不说,相信李晗也能体会出来。

  很快,李晗便回信了,信中预祝大明首航顺利,同时也寄来了三十台手机。

  其中有一台,是特意为朱元璋准备的,收到后,朱元璋笑得嘴巴都合不拢了,就知道最懂他的人还是老李。

  就在他摆弄着手机时,突然间,只听到伴随太监那阴柔的嗓音传来。

  “陛下,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求见!”

  “宣!”

  朱元璋顿时收拢了心思,毛骧不会无事不登三宝殿,定是有重要消息禀报。

  将手机收了起来,却见毛骧急匆匆的走了进来,然后施礼道:

  “拜见陛下,微臣有要事禀报!”

  “毛指挥使,你行色匆匆,看来此事不简单,你且快快说来。”

  “回陛下,臣刚从锦衣卫专门无线电手台线路收到线报,约有倭寇两千余人,在一天前,冲入绍兴府,一路烧杀抢掠,死伤无数!”

  “混账!这群该死的倭寇,竟敢犯我大明疆土!”

  一听到倭寇进犯,朱元璋勃然大怒,“杭州右卫指挥使司是干什么吃的?竟任由倭寇肆意妄为?”

  毛骧道:“这就是让微臣感到奇怪的地方了,因为在倭寇进入绍兴府后,绍兴府就在第一时间用手台联系了杭州右卫指挥使司,而杭州卫所也在第一时间出兵剿匪,但当卫所官军赶到绍兴后,倭寇却已经退兵了,让杭州卫所扑了个空!”

  “竟有此事?”朱元璋一愣,沉吟片刻后,眼中突然冒出令人心悸的寒光。

  “地方官吏中,有内奸!”

  谢谢大家的支持,继续求订阅求票票

第143章 惊天大阴谋

  毛骧一听,顿时冷汗就冒了下来,仔细一想,完全有可能!

  从绍兴到杭州,不过上百里地,无线电手台只需要两到三次中继,便可联系上杭州卫所。

  速度之快,几乎在瞬间就能完成,此过程中,倭寇是不可能获悉消息的!

  况且军用无线电手台是专用线路,外人不可能知晓,除非……

  毛骧不敢细想下去,因为唯一的可能,便是杭州或是绍兴两地的官衙里,有倭寇的内应,亦或是,两地皆有之!

  否则,倭寇不会在杭州卫所官军开拔的时候,就快速撤退了!

  这要是真的,那就是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的失职了,锦衣卫监管文武百官,如今在杭州和绍兴的官府里,却是出现了倭寇的内奸,他却毫不知情,还是陛下先想到的。

  这叫他如何向陛下交代?

  “陛下!”

  毛骧噗通一下跪倒在地,神色坚决道:“恳请陛下准许罪臣查出那内奸宵小是谁,戴罪立功!”

  朱元璋面无表情的看着毛骧,眼神却是犀利无比,直把他盯得心里发毛。

  陛下一代雄主,杀伐果断,也不知道自己会受到何种责罚?

  不过朱元璋此时考虑的,却不是如何惩罚毛骧的问题,他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在海贸刚开始进行,便出现倭寇进犯,此事绝不简单!

  至于毛骧,此人倒也是个能干人,经验丰富,而且对自己忠心耿耿,用起来也顺手,不过,吓吓他也好,让他办事更卖力些。

  直到将毛骧盯得冷汗直流时,朱元璋才开口说话了,不过却不是对毛骧所说,而是对门外等候的太监道:

  “宣,徐达、李文忠、李敏、朱棣觐见,用无线电手台,要快!”

  很快,李敏便第一个赶来,气喘吁吁的,气还没喘匀实便开口道:

  “陛下,无线电司刚收到消息,倭寇进犯绍兴府,一路烧杀抢掠后,却是在卫所官军到达之前便撤退了,微臣刚想前来禀报,未想陛下您先宣微臣前来觐见!”

  朱元璋点了点头,“此事朕已知晓,李爱卿暂且先行歇息,待徐达等人来后再做商讨!来人,给李尚书赐座!”

  太监搬来了椅子,李敏正要坐,却见跪倒在地上的毛骧,一时半会也摸不清楚情况,这事关锦衣卫,还是不要多过问的好。

  于是便坐了下来,正好喘口气。

  此时朱元璋才对毛骧道:“毛指挥使,你且先起来吧!”

  毛骧这才如蒙大赦般站了起来,恭恭敬敬的道:“罪臣谢过陛下!”

  罪臣?

  李敏一愣,这毛骧是干啥伤天害理的事情惹陛下生气了?

  不过这事吧,他还是不要知道的好,作为臣子,干好自己的分内事就好了,不是自己的事不要打听!

  不一会儿后,徐达和李文忠还有朱棣也相继赶来了,一见到殿内的阵仗,特别是看到毛骧后,都有些吃惊。

  只要有锦衣卫在,意味着事情绝不简单,特别是这位还是锦衣卫的指挥使!

  “陛下,这是出什么大事了?”

  徐达忍不住问道,其余二人也是露出了询问的神色。

  朱元璋示意几人不要心急,然后对毛骧道:“毛指挥使,此事你是第一个知道的,便由你来给诸位详细说明一下。”

  毛骧不敢怠慢,将倭寇进犯绍兴一事,从头至尾详细说了一遍,不敢有任何遗漏。

  “什么,倭寇胆敢进犯绍兴府?”

  “绍兴和杭州两地,有倭寇内应?”

  几人听完后,皆是大吃一惊,要知道自从无线电手台的联系线路设立后,消息的传送速度和保密程度,都比以前不知道高出多少倍了。

  可一旦这个消息传送线路里出了汉奸,那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此等大明汉奸败类,一定要彻底清除,否则于大明而言,后患无穷!”

  徐达大声说道,“而且,倭寇一定尽快速除之,免其祸害大明之海防,陛下,臣愿领兵扫除倭寇,以正我大明之威严!”

  “陛下,臣愿领兵,一扫倭寇振我国威!”李文忠也抱拳道。

  朱棣更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父皇,俺也一样!”

  朱元璋摆了摆手,示意几人稍安勿躁,而是命人搬来江南的地形图。

  几人看着地形图不明所以,朱元璋却是对李敏道:“李尚书,在过年前,曾和朕说,应天府船厂生产力已经跟不上造船速度的发展,但却缺少深水码头,应天府不适合扩建船厂。”

  “对的陛下,臣也对沿海各港口进行过考察,发现松江府拥有天然良港,而且水深合适,用以建造船厂和码头再合适不过,臣向您禀报过的,当时陛下您也在朝会上应准了。”

  李敏用手指在地形图上指出了松江府的位置,“此地有好几处天然良港,分别是吴淞口、芦潮、舟山等地,松江府建造船厂一事,已经在筹备之中,最快在这个月内,就能开土动工了。”

  “此事都有何人知晓?”朱元璋继续问道。

  李敏摸着下巴想了想,“建厂和扩建港口一事,并非机密,且涉及的府衙以及人员众多,要想保密绝非易事!”

  说到这里,李敏脑海中突然一个激灵,顿时头皮发麻,他似乎明白了为何陛下要过问松江府船厂筹备一事了!

首节上一节97/14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