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卫所屯兵,设布政司和按察司,同时,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可以利用。
那便是高丽另一位权臣,李成桂!
这李成桂并非纯正的高丽人,祖上有蒙古、高丽和女真的多族混血,其父李子春是元朝双城总管府的达鲁花赤,即督官。
元末时,李成桂与其父帮助高丽恭愍王夺取双城总管府后归附高丽,这才成了高丽人。
而李成桂,还有另一个身份,李氏朝鲜的开国君王!
这李成桂之所以能成为李氏朝鲜的太祖,便是他除掉了辛祸,归顺大明,并向朱元璋求得了国号朝鲜!
只是现在,李成桂由于身世问题,在高丽的地位并不稳固,同时由于背叛了元朝,也被元庭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恰好李仁任、辛祸一派,又和元庭眉来眼去的,自然和李成桂也不对付。
就这么一个三面不讨好的人物,用来作为大明傀儡摆在台面控制朝鲜,再合适不过了。
“以夷制夷,将矛盾转移到李成桂这个少数派和高丽多数派之间,而大明作为仲裁者,从中调停制衡,不仅能置身事外,还可达到控制高丽的目的。”
这是老李的原话,朱元璋极为赞同,这是将制衡之道运用到了极致了啊!
当然,这一切都是以明军将士的强大实力作为前提的。
只是他自己也没想到,居然会把“朝鲜”这么好的国号,给赐给了高丽。
不过既然知道了那个屁大点地方的人是什么德行后,自然不可再赐其国号了,以后就叫高丽承宣布政使司好了。
或者是,高丽三卫?
除了通信外,李晗又送来了一大批无线电手台和望远镜,其中一些望远镜是双筒的,能观察的距离,较之以前的那一批,又增加了不少。
一部分手台和望远镜给被分配到了锦衣卫和边军夜不收的手中,而关于元庭军队的部署和动向的情报,也源源不断传回了应天府。
洪武十五年,九月十五,应天府皇宫,奉天殿。
朝堂上,一片肃穆!
文武百官的面色不见往日轻松,一个个紧皱眉头,朱元璋端坐于龙位上,面无表情,目光锐利,却是不怒自威。
一则从辽东传回的军情谍报,让所有人的神经都紧张起来!
“元庭辽东太守纳哈出,已派遣其麾下万户巴图和乌日尔,率三万精锐骑兵,南下进犯,意指大宁!”
李文忠禀报著情报,脸色却是越来越难看,声音也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数支高丽军队,也频繁出现在鸭绿江一带,对辽南有所图谋!
陛下,依微臣之见,元军南下大举进犯大宁,而高丽在辽南一带骚扰,元庭和高丽蛇鼠一窝相互勾结,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图谋山海关!
陛下,如今刻不容缓,微臣恳请陛下即刻出兵北伐!”
朱元璋没有说话,眼中的怒火却是越来越盛,元庭南下早在意料之中,但高丽此举,却是直接触碰了他的逆鳞!
不少大臣也是气愤难当。
“那残元狼子野心,屡犯我大明边疆,著实该死,应除之而后快!”
“高丽一隅蛮夷,表面和我大明亲善,未想背地里竟干出如此勾当,真是虚伪至极,陛下,微臣认为,元庭要灭,高丽也不能放过!”
不少大臣纷纷站出来仗义执言,一方面元庭和高丽勾结,已经对大明造成严重威胁,另一方面,不少人确实被高丽给气到了。
徐达此时站了出来道:“陛下,微臣附议!
为保我大明边疆子民安定,也为彻底平定大漠元庭,震慑高丽宵小之辈,保我大明万世江山,微臣恳请陛下出兵北伐!”
对于北伐一事,徐达和李文忠二人,可以说是迫不及待了。
洪武五年时,大明进行第三次北伐,分为东、中、西三路大军,各路五万人。
其中东路军由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出居庸关进军和林,中路军则为徐达率领,出雁门关,诱使和林元军出击,为东路军创造直捣黄龙的条件。
而西路军,则由宋国公冯胜率领,出金兰攻打甘州一带,作为疑兵诱使北元军分散兵力,在消除甘肃行省的元庭残军后,由亦集乃越过大漠与中路军、东路军在和林会师。
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徐达的中路军,在岭北一带惨败,而李文忠的东路军,也堪堪和元军打了个平手。
只有冯胜的西路军稍微顺利一点,不过由于东路和中路不顺,也未能攻入和林。
此一役,被徐达和李文忠引为终身耻辱,虽已过去十年,但始终无法忘怀!
而后虽进行过数次北伐,但主将却是由沐英、傅友德等人担任,这让徐达和李文忠始终憋著一口气!
如今元庭再次进犯,这正是一雪前耻的大好时机,而且陛下的目标,不止元庭,而是整个大漠!
而且,两人对自己训练的火枪营具有强烈的信心,特别是李文忠,他专门训练的夜不收,如今能够运用夜视仪,在漆黑的夜晚来去自如,取敌将首级也如探囊取物一般。
朱元璋看著群情激愤的满朝文武,心知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开口道:
“火枪营准备如何?”
“回陛下,目前已训练火枪营二十五个,总计一万二千五百人,皆已配备火枪,如在战场遇到元军,定能让他们有去无回!”
接著朱元璋又将目光看向了李文忠,李文忠会意,开口道:
“陛下,微臣从边军夜不收和京营中,抽调一千精锐,组建狙击枪队,分为十营,均已配备火枪,其中每营配备无线电手台四台,望远镜十个。
无论是前出查探敌情,亦或是夜袭敌营取敌将首级,都能做到来如影去如风!”
“很好!”
朱元璋缓缓开口,声音虽不大,却如金石掷地,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朕承天命而治天下,今见元庭狂悖,高丽附逆,犯我山海关,辱我大明。
朕心甚愤,誓必讨之,扫清寰宇,以彰我大明之天威!
旌旗所指,元庭必破,铁骑所至,高丽必震,天地共鉴,朕言必行!
朕决意,于即日起,挥师北指,开拔北伐!”
实在不好意思,今天领导下来检查,陪了一天,直到现在才有时间开电脑。感谢魂刺666、、好随便、俗人E个等书友的打赏和票票,大蒜会继续努力的!
第117章 惨绝人寰,朱棣出离愤怒!
早在定下北伐之初,朱元璋便已封了徐达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为北征元庭主帅。
封李文忠为大都督,蓝玉为总督兼参将,开拔之前,又加封汤和为前锋将军。
整整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著辽东出发了。
元庭辽东太守纳哈出,手握二十万大军驻守辽东龙安。
纳哈出手中的二十万精锐,是元庭最后的主力了,一旦破取龙安,歼灭这二十万精锐,元庭将不足为惧,高丽更是不在话下了。
元庭覆灭后,蒙古各部群龙无首,甚至会陷入争夺大汉之位的内乱中,届时再调早已做好准备的边军和卫所,配合北伐主力,一举攻破蒙古各部,彻底控制大漠!
按照计划,大军在山海关以北的松亭关修整,和辽阳五万边军会合后,统一由徐达指挥,剑指龙安!
虽然兵力和纳哈出比起来,整整少了五万多人,而纳哈出手中也有火器营和炮兵营和弩兵营,甚至还有十万蒙古精锐骑兵。
不过徐达却对麾下的二十五个火枪营信心十足,针发枪无论是射程、射速还是威力,都远超元军手中的烧火棍!
按照陛下的话说,针发枪是划时代的武器,如果这还不能大败元军,那他徐达就回乡下种地去吧!
朱棣和徐辉祖,也在北伐大军之中,两人皆是狙击营的百户,他们辛苦训练多日,便是为了这一天!
只是李景隆却没有跟来。
倒不是李景隆不想来,而是被朱元璋给叫住了,对于这一点,李文忠也有些想不通,为何朱老四和徐家长子都去得,他家九江却去不得?
为此,他也特意去问了朱元璋,不过得到的答复却是李景隆年纪太小了,还未及弱冠之年,去了怕他吃苦,还是让他安心在家读书吧。
对于这个回答,李文忠倒是能理解,但他觉得陛下在说此话的时候,似乎总有些闪烁其词,眼神也有些莫名奇怪,叫人难以揣摩。
虽然少了李景隆,朱棣和徐辉祖二人也少了些许乐趣,不过他们很快便一心投入到了北伐之中。
连续多日急行军,终于到达了松亭关,然而映入朱棣和徐辉祖眼帘的,却是一副惨绝人寰的景象!
松亭关乃关门险塞当交通孔道,规模不大,但此时,小小的松亭关里,却挤满了从北方逃难而来的百姓!
百姓们一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不少人还缺胳膊少腿的,悲惨至极!
朱棣一打听,顿时火冒三丈,原来数日前,元军已攻破大宁,在大宁大肆屠杀,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百姓的田地被践踏,住屋被毁,家产被夺!
元军见人便杀,见物便夺,男子孩童被屠戮,妇人被掳走,能够来到松亭关的,已是算是捡了半条命了。
但他们有的失去了妻子,有的失去了父母,还有的失去了孩子,他们失去了所有,莫大的悲哀,却是让他们的眼泪已然流尽,脸上,已是哀莫大于心死后的麻木!
看著这宛如炼狱一般的景象,朱棣紧紧咬著牙冠,拳头却是越握越紧。
“该死的,守城的卫所官军呢,他们是干什么吃的?”
他心中的怒火已是压抑不住了,此时恨不得立刻杀到大宁去,亲手斩下元军的项上人头以泄心头之怒!
此时,在路旁的一个蓬头垢面的小男孩,却是来到朱棣身边,怯生生的说道:
“官军都已全部战死了。”
“都战死了?”
朱棣当场愣住了。
看这个比朱高炽大不了多少的孩子,眼神却是如死灰一般,毫无神采,他的心似被尖刀猛地扎了一下,痛得令人窒息!
“舅子,俺心里头不痛快,俺想杀人!”
朱棣的心情,徐辉祖能感同身受,但他清楚,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
“老四,冷静,小不忍则乱大谋!大宁,我们一定会杀过去的,届时,一定会让那帮鞑子血债血偿!”
徐辉祖拍著朱棣的肩膀,“现在最要紧的,是赶紧禀报主帅,先将百姓安顿好,然后再议进兵大宁一事。”
朱棣也冷静了一点,想了想道:“不好,攻占大宁的是纳哈出的先锋部队,背后肯定还有大批元军在赶往大宁!”
徐辉祖一听,接著朱棣的话说道:“占据大宁,便可直接剑指山海关,元军不会白白攻占大宁,一定还有更大的图谋,老四你说得对,还有更多的元军在赶往大宁的路上!”
“事不宜迟,得赶紧去禀报主帅!”
松亭关百姓逃难的惨状,徐达自然是全都看在了眼里,在听了朱棣和徐辉祖的分析后,当机立断做出决定。
先是命松亭关驻守的官军安顿好百姓,并从宣府急调一批粮食过来给百姓裹腹。
紧接著,便是如何将大宁从元军的手中夺回来!
大宁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元军占据的话,往东南,威胁山海关,往西南,威胁居庸关。
而于大明而言,大宁,是唯一能进攻龙安的线路。
因此,大宁是一定要夺回来的!
“巴图,乌日尔二人占据大宁后,元军的主力部队会蜂拥而至,因此,我们要在元军主力到达之前,将大宁抢回来!”
李文忠道:“兵贵神速,从松亭关到大宁约有五百里左右,如果此刻出发,轻装上阵快马加鞭,在午夜之前能赶到大宁。
而夜晚,正是我狙击队和夜不收大显身手的时刻!”
徐达思考片刻,当即拍板道:“李大都督听令!”
“末将在!”李文忠恭敬抱拳。
虽然两人都是国公,级别一样,但这是在军营中,按照战时官职,徐达的官就是比李文忠大,部队种等级森严,因此李文忠才会对徐达恭恭敬敬。
“我命你,率狙击队和两个火器营,快马加鞭,不惜一切代价,在午夜前赶到大宁,利用夜视望远镜和针发枪的优势,夜袭大宁元军!”
“末将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