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友朱元璋 第67节

  对了,最近咱为几个皇孙找了一位先生,名曰方孝孺,此人学术造诣极高,又有辩才。

  颇为有趣的是,咱家老四每次见到他,都会落荒而逃,因为他极其喜欢教导老四修什么浩然正气,现在老四都不敢回宫了,每天躲在演武场,就怕遇到他。

  只不过方孝孺眼神不大好,总是认错人,上次你送咱的那些眼镜,都让他试了试,但他戴上后,便会头昏眼花。

  咱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就想问问,有适合方孝孺戴的眼镜么?”

  将信送出后,朱元璋长长出了一口气,心也放下了一大截。

  每日驱离儒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每驱赶一次,儒生愤怒的情绪便高涨一分,已快到爆发的边缘了。

  如今之形势已走入死局,他必须找到破局的关键,老李,便是他最后的法宝了!

  ……

  “喂,二婶呀,您找我啥事?”

  “又是相亲,不去,坚决不去,没那个欲望!”

  “现在的女孩子,要求太高了,身高要一米八,年薪也要一百八,还要有房有车,还要提供什么情绪价值,就连清明节也得送礼物,我没那工夫伺候!”

  “您没看最近很火的王婆相亲啊,现在女孩子都要求咱男人睁眼看世界呢!”

  “我还没看过世界,没资格去相亲。”

  “啥子,她很清纯而且还很文艺?那更不行了,谁没事找个文艺病来折腾自己啊!”

  “喂喂,二婶啊,我这儿信号不大好,哎呀,这联通信号,哎,信号不好我先挂了啊!”

  李晗挂了电话后,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不知为啥,这段时间老有亲戚介绍他去相亲,说什么上年纪了,也该成家立业了。

  老李家的子侄辈里,就数他李晗年纪最大,李晗不结婚,其他堂弟堂妹们都不肯找对象呢。

  对于此,李晗有话说,他现在也才二十五啊,又不是五十二,急个毛线。

  再说了,他老李好歹也是大明太祖要给立生祠的优秀青年,还愁找不到对象?

  只是这些亲戚一天一个电话的来催,也是让他烦不胜烦。

  坐在一旁的李默默,一听到李晗要去相亲,耳朵顿时竖了起来,恨不得直接贴到手机的话筒上去听李家二婶在说什么。

  不过听到李晗义正言辞的拒绝后,她顿时松了口气,还好李晗坚持自我,坚决不被相亲诱惑!

  许年倒是嘻嘻哈哈的打趣道:“老李啊,你好歹也去见见人家女孩子长啥样儿嘛。”

  李默默的心顿时又紧了起来,这个死胖子,咋能唆使自己的兄弟去趟相亲那滩浑水呢!

  “得了吧,相亲的女孩儿,我可伺候不起。”李晗白了许年一眼。

  “再说了,我又达不到人家的要求,去了也是自讨没趣。”

  “谦虚是美德,过分谦虚就是虚伪了啊!”

  许年似乎对相亲这个话题特别感兴趣,居然正儿八经的分析起李晗来。

  “你看看你,身高一米八,马马虎虎也能达到,虽然没有年薪一百八,不过你老李现在可是身家上亿的大人物啊,绝对的青年才俊,而且……

  而且你老李天生就是书生的气质,还长了一张富婆快乐脸。”

  说到富婆两个字的时候,许年还偷偷看了李默默一眼,却见李默默正狠狠的瞪着自己,吐了吐舌头,继续说道:

  “总而言之,你要家产有家产,要颜值还是有家产,那简直是相亲市场的绝对抢手货!

  哎呦李默默,你拧我胳膊干嘛?”

  李默默狠狠拧了许年一把,这才松开手来,这个死胖子,就那么想让李晗去相亲吗?

  “李晗,我觉得你做得对,你还年轻,而且现在正是事业的上升期,才不需要去相什么亲呢。”

  “你看看人家李默默,就是有觉悟,再看看你,老许啊,不是我说,年纪轻轻的咋老想着相亲那点事儿呢?”

  李晗看着许年一副怒其不争的样子。

  许年耸了耸肩膀,嬉皮笑脸着。

  “不过李晗,我觉得有一点你说得不对,也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那么物质,那么矫情的,这个世界上也有许多好女孩儿呀。

  她们有的自己也很独立,也会照顾男孩子情绪的。”

  说着,李默默睁着大眼睛看着李晗,就差把我是好女孩儿给写脸上了。

  “对对,默默你就是好姑娘!”李晗竖起了大拇指。

  人家可是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拉了自己一把,说几句漂亮话不过分。

  听到李晗称赞自己,李默默不自觉的挺起了颇为壮观的胸脯,而许年则是在一旁嘿嘿直乐。

  这俩啊,一个是揣着糊涂装明白,一个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没有自己,这俩早晚也成不了啊!

  “不过话说回来,你们俩咋又跑我这儿来了?都不用上班的吗?”

  “公司上央视的节目,我都策划好了,先休息休息养精蓄锐。”李默默的理由很充足。

  “今天是周六,来你这蹭饭!”许年的理由让李晗无法辩驳。

  看着这俩货悠哉游哉的样子,李晗也是无奈,只好起身道:“中午想吃啥?”

  “鸡蛋面!”

  “阳春面!”

  “好好,一群吃货,把我这当餐馆了啊!”李晗笑骂着,走进了内堂,然后,他便看到了许久未有动静的邮箱,再次亮起了蓝光。

  求票票收藏追读

第94章 上天去看何谓天理

  前段时间,老朱忙着开矿建厂,现在也应该小有成就了吧,莫非这是交工作汇报总结来了?

  李晗摇头笑了笑,别真把自己当成朱元璋的顶头上司了。

  打开邮箱,取出信件,然后读了起来。

  看着看着,李晗的心情逐渐变得莫名复杂起来,只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工厂的顺利投产是好事,匠人官学的建立,那是跨时代的进步,只不过那群士子儒生的反应,没想到会这么激烈。

  这些家伙呀,真不知该夸他们有气节,还是说他们读书读傻了。

  堵匠人官学,天天请愿,想找老朱去辩天理,辩格物?

  老朱没让锦衣卫将他们通通抓入诏狱,已经算得上是仁至义尽了。

  想格物,自己去找棵竹子格啊,看格到吐不吐血就完事了!

  想来应该是马皇后病好后,也让他老朱性子改变了一些。

  程朱理学,在南宋时并未成为主流,在元代才被奉为官学而逐渐兴盛,而在明朝后,便被文坛尊为儒学圭臬。

  客观来说,程朱理学的出现,对儒学的发展,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其将儒家的社会、民族及伦理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并使其逻辑化,心性化、抽象化,最终成为儒生的真理。

  同时以逻辑化、抽象化、系统化的伦理道德化的主宰“天理”、“天道”,取代了粗糙的“天命观”和“人格神”,是中华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跃。

  不说二程和朱熹对于儒家哲学的贡献,单单张载的横渠四句,便已精辟总结了中华文人的终极使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在当今的小说中,那出现的频率是相当之高啊,可见其影响有多大。

  但程朱理学,却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中华思想的发展。

  理学认为,宇宙万物之起源为理,这个理,即是天理、天道。

  所以万物“之所以然”,必有一个“理”,而通过推究穷极事物的道理,即是格物,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便是致知。

  这便是格物致知的出处。

  虽然格物致知遵循了事物一般发展规律,但在方法论上,却有很大的问题。

  其过分强调道德伦理,缺乏系统的实证方法和忽视逻辑推理,这些问题限制了其作为一种认知方法的普遍性和深度。

  同时,这些也限制了知识领域的拓展、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科学思维的发展。

  这大概也是阳明先生格竹子格到吐血,后来龙场悟道,发展了心学,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原因之一吧。

  不光如此,理学认为,无法收敛私欲的扩张,则偏离了天道,不但无法成为圣人,还可能会迷失世间。

  所以要修养、归返、并伸展上天赋予的本性,以达致仁的最高境界,此时完全进入了理,即天人合一矣,然后就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时人欲已融入进天理中。

  这便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由来。

  也成了程朱理学被后世批判为“礼教吃人”最大的污点。

  而现在,理学已经成为大明工业发展的第一个拦路虎了!

  事实上,李晗还认为,大明文坛的反应,来得还是有些慢了,在他的预计中,当老朱正式开始工业化时,理学家们就应该跳出来反对了。

  没想到匠造官学的设立,才彻底刺痛了文人的神经,成为这场风暴的导火索。

  不过现在暴露出问题还不算晚,只是,老朱最大的问题是,舆论的喉舌,并未掌握在他手中。

  或许,在大明掀起一场科普新文化运动?

  这得慢慢来,洪武年间百姓识字率太低,文盲有点多,不急于一时,不过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嘛。

  舆论被以江南士族为代表的文人掌控,那么那些游离于士族之外的文人学子呢?

  还有,广大的大明百姓,也可以参与到这场大讨论中来嘛。

  不识字没关系,只要明白技术学校的推广对他们有好处就行了。

  接着,他又看了下去。

  这不看不要紧,这一看他的嘴巴是越张越大,表情也是越来越精彩。

  方孝孺要教导朱棣浩然正气?

  朱棣为了躲方孝孺,每天待在演武场不敢回宫?

  这,这都是哪跟哪啊,完全乱套了吧!

  这莫非是方孝孺提前报那十族之仇了?

  想到朱棣看到方孝孺,就跟老鼠看到猫似的,李晗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这场面,真想亲眼见识见识啊!

  细细想来,方孝孺提前和朱棣产生奇妙的火花,这也不是不可能。

  方孝孺的确是在洪武十五年,被东阁大学士吴沉引荐给了朱元璋。

  只是按照原来的历史,朱元璋虽然欣赏他,却并未重用,而后在朱允继位后,才征招他为翰林侍讲。

  如今老朱削藩,准备藩王勋贵出海贸易,朱棣也会留在京师,碰到方孝孺是大概率事件。

  以方孝孺那性子,诛十族都不惧,教训一个未当皇帝的四殿下,那不是手到捏来?

首节上一节67/14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