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得老四一听浩然正气四个字都浑身哆嗦,现在整天待在演武场,就是要躲著方孝孺,就连回宫,也偷偷摸摸的。
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朱棣啊,如今总算有人能制著他了。
求票票求收藏求推荐,书友们的支持,是大蒜写书最大的动力
第93章 老李要相亲?
“老李,近来事务颇多,怠于回信,还请见谅。
如今大明的钢铁厂、军器厂相继开工投产,势头喜人,只是苦于工匠短缺,便新设了个匠人官学,名曰京师匠造书院,以兹培养更多熟练工匠。
但匠人官学,却引来了国子监儒生学子的反对,甚至冲击书院,他们认为,匠人岂能和文人士子一样,入官学念书,说什么有违圣人天理之道。
目前京中已有众多学子,每日高谈阔论非议朝政,说咱独尊技艺,却忽视天理,造物却不格物,授学却不致知,是以本末倒置、舍本求末。
咱老朱明白,要靠那帮书生秀才,何年何月才能造出针发枪蒸汽船,唯有工匠,才能让大明发展强大。
现在每日都有不少儒生前来请愿,要和咱辩一辩什么是天理之道,什么是格物致知。
可咱哪有那个工夫,如今北伐已是箭在弦上,可这群儒生,不好好念书,尽给咱添乱了。
咱知道他们的目的,不就是想让匠造书院关门倒闭么!
咱气恼啊,却对他们又无可奈何,有时候真想把这群儒生全都枭首示众得了,可也只是想想罢了,真要这么干,恐怕便会导致整个朝政乃至天下不稳。
和你说了这么多,便是想问问老李,你对目前此局面有何法子没有,咱在这谢过了!
对了,最近咱为几个皇孙找了一位先生,名曰方孝孺,此人学术造诣极高,又有辩才。
颇为有趣的是,咱家老四每次见到他,都会落荒而逃,因为他极其喜欢教导老四修什么浩然正气,现在老四都不敢回宫了,每天躲在演武场,就怕遇到他。
只不过方孝孺眼神不大好,总是认错人,上次你送咱的那些眼镜,都让他试了试,但他戴上后,便会头昏眼花。
咱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就想问问,有适合方孝孺戴的眼镜么?”
将信送出后,朱元璋长长出了一口气,心也放下了一大截。
每日驱离儒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每驱赶一次,儒生愤怒的情绪便高涨一分,已快到爆发的边缘了。
如今之形势已走入死局,他必须找到破局的关键,老李,便是他最后的法宝了!
……
“喂,二婶呀,您找我啥事?”
“又是相亲,不去,坚决不去,没那个欲望!”
“现在的女孩子,要求太高了,身高要一米八,年薪也要一百八,还要有房有车,还要提供什么情绪价值,就连清明节也得送礼物,我没那工夫伺候!”
“您没看最近很火的王婆相亲啊,现在女孩子都要求咱男人睁眼看世界呢!”
“我还没看过世界,没资格去相亲。”
“啥子,她很清纯而且还很文艺?那更不行了,谁没事找个文艺病来折腾自己啊!”
“喂喂,二婶啊,我这儿信号不大好,哎呀,这联通信号,哎,信号不好我先挂了啊!”
李晗挂了电话后,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不知为啥,这段时间老有亲戚介绍他去相亲,说什么上年纪了,也该成家立业了。
老李家的子侄辈里,就数他李晗年纪最大,李晗不结婚,其他堂弟堂妹们都不肯找对象呢。
对于此,李晗有话说,他现在也才二十五啊,又不是五十二,急个毛线。
再说了,他老李好歹也是大明太祖要给立生祠的优秀青年,还愁找不到对象?
只是这些亲戚一天一个电话的来催,也是让他烦不胜烦。
坐在一旁的李默默,一听到李晗要去相亲,耳朵顿时竖了起来,恨不得直接贴到手机的话筒上去听李家二婶在说什么。
不过听到李晗义正言辞的拒绝后,她顿时松了口气,还好李晗坚持自我,坚决不被相亲诱惑!
许年倒是嘻嘻哈哈的打趣道:“老李啊,你好歹也去见见人家女孩子长啥样儿嘛。”
李默默的心顿时又紧了起来,这个死胖子,咋能唆使自己的兄弟去趟相亲那滩浑水呢!
“得了吧,相亲的女孩儿,我可伺候不起。”李晗白了许年一眼。
“再说了,我又达不到人家的要求,去了也是自讨没趣。”
“谦虚是美德,过分谦虚就是虚伪了啊!”
许年似乎对相亲这个话题特别感兴趣,居然正儿八经的分析起李晗来。
“你看看你,身高一米八,马马虎虎也能达到,虽然没有年薪一百八,不过你老李现在可是身家上亿的大人物啊,绝对的青年才俊,而且……
而且你老李天生就是书生的气质,还长了一张富婆快乐脸。”
说到富婆两个字的时候,许年还偷偷看了李默默一眼,却见李默默正狠狠的瞪著自己,吐了吐舌头,继续说道:
“总而言之,你要家产有家产,要颜值还是有家产,那简直是相亲市场的绝对抢手货!
哎呦李默默,你拧我胳膊干嘛?”
李默默狠狠拧了许年一把,这才松开手来,这个死胖子,就那么想让李晗去相亲吗?
“李晗,我觉得你做得对,你还年轻,而且现在正是事业的上升期,才不需要去相什么亲呢。”
“你看看人家李默默,就是有觉悟,再看看你,老许啊,不是我说,年纪轻轻的咋老想著相亲那点事儿呢?”
李晗看著许年一副怒其不争的样子。
许年耸了耸肩膀,嬉皮笑脸著。
“不过李晗,我觉得有一点你说得不对,也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那么物质,那么矫情的,这个世界上也有许多好女孩儿呀。
她们有的自己也很独立,也会照顾男孩子情绪的。”
说著,李默默睁著大眼睛看著李晗,就差把我是好女孩儿给写脸上了。
“对对,默默你就是好姑娘!”李晗竖起了大拇指。
人家可是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拉了自己一把,说几句漂亮话不过分。
听到李晗称赞自己,李默默不自觉的挺起了颇为壮观的胸脯,而许年则是在一旁嘿嘿直乐。
这俩啊,一个是揣著糊涂装明白,一个是揣著明白装糊涂,没有自己,这俩早晚也成不了啊!
“不过话说回来,你们俩咋又跑我这儿来了?都不用上班的吗?”
“公司上央视的节目,我都策划好了,先休息休息养精蓄锐。”李默默的理由很充足。
“今天是周六,来你这蹭饭!”许年的理由让李晗无法辩驳。
看著这俩货悠哉游哉的样子,李晗也是无奈,只好起身道:“中午想吃啥?”
“鸡蛋面!”
“阳春面!”
“好好,一群吃货,把我这当餐馆了啊!”李晗笑骂著,走进了内堂,然后,他便看到了许久未有动静的邮箱,再次亮起了蓝光。
求票票收藏追读
第94章 上天去看何谓天理
前段时间,老朱忙著开矿建厂,现在也应该小有成就了吧,莫非这是交工作汇报总结来了?
李晗摇头笑了笑,别真把自己当成朱元璋的顶头上司了。
打开邮箱,取出信件,然后读了起来。
看著看著,李晗的心情逐渐变得莫名复杂起来,只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工厂的顺利投产是好事,匠人官学的创建,那是跨时代的进步,只不过那群士子儒生的反应,没想到会这么激烈。
这些家伙呀,真不知该夸他们有气节,还是说他们读书读傻了。
堵匠人官学,天天请愿,想找老朱去辩天理,辩格物?
老朱没让锦衣卫将他们通通抓入诏狱,已经算得上是仁至义尽了。
想格物,自己去找棵竹子格啊,看格到吐不吐血就完事了!
想来应该是马皇后病好后,也让他老朱性子改变了一些。
程朱理学,在南宋时并未成为主流,在元代才被奉为官学而逐渐兴盛,而在明朝后,便被文坛尊为儒学圭臬。
客观来说,程朱理学的出现,对儒学的发展,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其将儒家的社会、民族及伦理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并使其逻辑化,心性化、抽象化,最终成为儒生的真理。
同时以逻辑化、抽象化、系统化的伦理道德化的主宰“天理”、“天道”,取代了粗糙的“天命观”和“人格神”,是中华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跃。
不说二程和朱熹对于儒家哲学的贡献,单单张载的横渠四句,便已精辟总结了中华文人的终极使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在当今的小说中,那出现的频率是相当之高啊,可见其影响有多大。
但程朱理学,却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中华思想的发展。
理学认为,宇宙万物之起源为理,这个理,即是天理、天道。
所以万物“之所以然”,必有一个“理”,而通过推究穷极事物的道理,即是格物,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便是致知。
这便是格物致知的出处。
虽然格物致知遵循了事物一般发展规律,但在方法论上,却有很大的问题。
其过分强调道德伦理,缺乏系统的实证方法和忽视逻辑推理,这些问题限制了其作为一种认知方法的普遍性和深度。
同时,这些也限制了知识领域的拓展、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科学思维的发展。
这大概也是阳明先生格竹子格到吐血,后来龙场悟道,发展了心学,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原因之一吧。
不光如此,理学认为,无法收敛私欲的扩张,则偏离了天道,不但无法成为圣人,还可能会迷失世间。
所以要修养、归返、并伸展上天赋予的本性,以达致仁的最高境界,此时完全进入了理,即天人合一矣,然后就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时人欲已融入进天理中。
这便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由来。
也成了程朱理学被后世批判为“礼教吃人”最大的污点。
而现在,理学已经成为大明工业发展的第一个拦路虎了!
事实上,李晗还认为,大明文坛的反应,来得还是有些慢了,在他的预计中,当老朱正式开始工业化时,理学家们就应该跳出来反对了。
没想到匠造官学的设立,才彻底刺痛了文人的神经,成为这场风暴的导火索。
不过现在暴露出问题还不算晚,只是,老朱最大的问题是,舆论的喉舌,并未掌握在他手中。
或许,在大明掀起一场科普新文化运动?
这得慢慢来,洪武年间百姓识字率太低,文盲有点多,不急于一时,不过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嘛。
舆论被以江南士族为代表的文人掌控,那么那些游离于士族之外的文人学子呢?
还有,广大的大明百姓,也可以参与到这场大讨论中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