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友朱元璋 第61节

  “这,这是真的吗?这世上,怎会有如此奇怪的船舶?”

  李敏继续说道:“此船,长两百四十米,高三十五米,满载排水量五千余吨!”

  一众大臣脸上露出茫然的表情。

  “米是什么意思,大米怎能用长和高来形容?”

  “那吨又是什么意思?”

  “满载排水量又是何解?”

  大臣们议论纷纷,李敏心中却是笑开了,这帮没见识的家伙。

  自从工业司用上“米”和“吨”这些单位后,计量起来,比起之前,不知方便了多少。

  “用你们能听懂的话,便是,长七十余丈,高十余丈,全重五万余石!”

  这一下大臣们听懂了,可依然如听著天方夜谭一般,满脸皆是震撼!

  在他们的印象里,如今大明最大的船,不过万石左右,五万石的船,想都不敢想啊。

  “不过,这还不是这艘船最神奇的地方,你们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何此船没有风帆呢?”李敏继续说道。

  “对啊李大人,为何此船没有风帆,那如何航行呢?”徐达不失时机的插上一嘴。

  众大臣纷纷点头,然后又是疑惑,又是好奇的看著李敏。

  “那是因为,此船是用蒸汽机来驱动的,不用风帆,也不用划桨,只要烧煤,便能让这艘大船航行起来!”

  “荒谬,简直太荒谬了!”

  孙元良再也忍不住了,径直跳了出来,指著李敏怒斥道:

  “这世上,怎会有不用划桨和风帆的船,简直是一派胡言,李敏,你不要再为贪墨二十万两白银辩解了,陛下,臣恳请陛下一定要明察啊!”

  然而话刚说完,孙元良便看到朱元璋正冷冷的看著自己,而其余大臣,也如看著小丑一般。

  这孙元良,都这个时候了还嘴硬吗?

  “既然孙侍郎不相信的话,正好,此时正值良辰吉日,咱择日不如撞日,那么请陛下和诸位同僚,一起为这艘大明全新的船,试航吧!”

  “李爱卿,此言大善!诸位爱卿,这便随朕一起上船吧。”

  尽管有孙元良这个跳梁小丑,但此时朱元璋也是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

  虽然早已知道蒸汽船建造顺利,但他也著实没想到,李敏给了自己一个大大的惊喜啊!

  有了此船,海洋贸易便能顺利进行了。

  一想到大明的舰队,驰骋在那汪洋大海之上,所到之处,各番邦无不被大明之国力所震撼,那场面,啧啧,令人心旷神怡。

  求票票求收藏

第86章 首航

  众人在李敏的指引下,陆陆续续的上了蒸汽船。

  上了船后,大臣们好奇的打量著这艘见所未见的巨舰,一切都感到新鲜。

  这艘船真的不用风帆就能航行吗?

  随著李敏一声令下,水手们启动了引擎,开始一铲一铲的往锅炉里填煤。

  “呜~~~~~”

  一声尖利刺耳的汽笛声传来,将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航道两侧的工人们也听到了汽笛声,纷纷跑了过来,不少人欢呼著,他们也想见证,大明蒸汽船启动的一刻。

  李敏站在船头,高声呼道:“陛下,诸位大人,大明蒸汽船第一次航行,开始啦!”

  随著锅炉的火力逐渐增强,这艘庞大的巨舰稳稳地挣脱了岸边的束缚,开始悠然驶向辽阔的远方,启程远航!

  动了,动了!

  这艘巨舰真的动了!

  大臣们目瞪口呆地注视著蒸汽船缓缓启动,岸边的景致如画卷般缓缓向后退去,每一幅画面都似乎在诉说著前所未有的奇迹。

  眼前的一切,既令人难以置信,又如此真切地呈现在他们面前。

  许多人仿佛仍置身于梦境之中,被这种超越时代的景象深深震撼,久久无法回神。

  “这二十万两,花得真值啊!”

  “没错,二十万两,能造出此奇观,实乃我大明之国力雄厚啊!”

  听著大臣们的议论声,杨思义默默的走到船舷边,双眼却是有些湿润。

  几个月来的努力,他承受著朝堂的无数的质疑、弹劾,心里头憋著一股气,在这一刻,通通得到了释放。

  经过数月的艰辛奋斗,他默默承受著朝堂上潮水般的质疑与弹劾,这些压力如巨石般压在他的心头,令他几乎喘不过气。

  然而,在这一刻,所有积压在心中的苦闷与愤懑,如同决堤的洪水,得以一泻千里,所有的压力都得到了释放。

  忽然间,一只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他回头一看,却是李敏正在笑盈盈的看著自己。

  “杨大人,这二十万两,花得可还满意?”

  “满意,满意!”

  杨思义慌忙擦了擦眼角,却见李敏的双目,同样有些湿润。

  “为了这一刻,杨大人你受委屈了啊。”

  “李大人,彼此彼此!”

  两人目光交汇,不约而同的绽放出会心的微笑。

  紧接著,他们转向那片无边无际的大海,笑声如同海浪般荡漾开来,充满了豪放与愉悦。

  爽朗的笑声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李敏和杨思义的喜悦,此时此刻,他也一样在体会著,享受著。

  他站在甲板上,凝望著蒸汽船劈波斩浪、驶向远方。

  蒸汽船终于启航了,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所有的辛苦和努力,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这艘蒸汽船不仅代表了大明朝的技术飞跃,更意味著大明将拥有驰骋海洋、征服海洋的能力。

  海洋贸易的繁荣指日可待,大明的国威将随著这艘蒸汽船的航行而传遍四海!

  此时的徐达,目睹著蒸汽船破浪前行的壮观景象,心中的震撼难以言表。

  他早已听闻陛下决心打造一艘蒸汽船,但眼前的这艘巨船却超出了他所有的想像。

  只见蒸汽船庞大的身躯在海面上稳稳航行,不需风力,只需燃烧煤炭便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不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徐达有种预感,如果此船用于军事,在不久的的未来将拥有不可估量的用途

  领著李文忠和汤和等人,不断的在船上溜达著,好奇的四处观看著。

  从驾驶室到舱室,又从舱室到锅炉房,甚至他还在锅炉房里,亲自铲了几铲子的煤炭。

  过瘾,过瘾啊!

  好一番折腾后,一众勋贵这才消停下来,徐达忍不住的激动。

  “这船,只用烧煤就能跑,如果在两侧船舷架上针发枪,你们说,这艘船就是一座无敌堡垒!”

  “哼,老徐,你也就这点出息,还架枪?这么大的船,肯定是用来架炮啊!”

  汤和就是忍不住和徐达斗嘴。

  “我刚才在下边的船舱看了,如果好好布置一下,把船舷的窗户再开大一点,完全可以用来架炮了!”

  “老汤,这一次我不和抬杠,你这主意不错。”

  徐达难得承认了汤和一回。

  “船舷两侧都架上炮的话,无论是攻击岸边水营,还是在海上打敌军的船,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老徐,老汤,你们说,既然这蒸汽机可以用在船上,那如果用在陆地上呢?”

  李文忠也忍不住脑洞大开。

  “诶,大侄儿,此话怎么说?”徐达顿时来了兴趣。

  李文忠兴奋道:“你们想啊,这蒸汽机力大无穷,这么大的船都能推动。

  要是咱们用精钢造一辆车,然后把蒸汽机装里边,这样蒸汽机不就能推著车辆动了吗?”

  汤和补充道:“嗯,还可以在车上开孔,用做针发枪的射击孔,这样敌军的弓箭、刀剑什么的,攻击不到我们的士兵,而我们则可以尽情射杀敌人了。”

  “大侄儿好点子!”徐达竖起了大拇指。

  “你们想啊,那么大一辆精钢打造的车,就像是那未来战争里的铁甲战车,不用马拉,也不用人推,自己就跑了起来,这样别说射杀敌军了,恐怕看到了就军心溃散了吧!”

  “不过,这车应该怎么来造呢?”李文忠抚著胡须思索著。

  “这还不简单,推给工部,让李敏他们头痛去吧!”

  徐达说完,几人面面相觑,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此刻,赵瑁孤零零地站在船尾,面色如铁,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恨与不甘。

  一众大臣们或是惊奇,或是欣喜的表情,想著刚才他们还高呼著要治李敏、杨思义二人死罪。

  这无疑是对他最大的嘲讽!

  这一次,他输得彻底,败得惨烈,所有的算计与谋划都在这艘蒸汽船面前化为泡影!

  自己所布置的一切,在文臣中造的浩大声势,此时此刻,都化为乌有。

  孙元良的脸色,随著蒸汽船的启动,霎时间变得惨白,他的铁证,他在朝堂之上的义正言辞、声泪俱下,此刻成了天大的笑话。

  不过,吏部的侯尚书已经承诺他了,届时,他就转投侯尚书麾下,做士族的狗又何妨,这朝堂上,照样有他的立足之地!

  感谢俗人E个的打赏,感谢大家宝贵的票票,请大家继续火力支援大蒜

第87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当试航归来的蒸汽船缓缓靠岸时,众多的大臣,还宛如在梦中一般。

  绝大多数的大臣们,均是首次踏上这波澜壮阔的海洋之旅。

  面对那无边无际、辽阔无垠的天际线,他们仿佛被一种深邃而神秘的力量所触动,内心深处似乎有某种东西在悄然升华,

  甚至不少大臣,还呆呆的立于船舷边,舍不得下船。

  随著一声长鸣的汽笛,才将他们从梦幻中惊醒。

  此时,岸边码头上,早已围满了船厂的工人,还有不少莫名前来的百姓,也兴奋的打量著那艘巨大的船。

  见到他们的皇帝陛下,从船上缓缓的走下来,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朱元璋看著这一幕,心情无比舒畅。

  这才是民心所归,民心所向啊!

首节上一节61/2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