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瑁一直和杨思义、李敏二人不对付,此时孙元良突然跳出来要弹劾两人,背后指定少不了赵瑁在兴风作浪。
赵瑁等士族出身的官员,此时面带冷笑,等著孙元良继续说下去。
杨思义光明磊落,并不怕孙元良的弹劾,但没想到自己户部的下官,居然会公然弹劾自己!
此等小人,可恨至极!
反观李敏,依然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好像此事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朱元璋面无表情,注视了孙元良好一会儿后,才开口道:
“孙侍郎,朕颇为好奇,你一口气要弹劾两个尚书,其中一位还是你的顶头上官,到底所为何事?”
孙元良胸膛一挺,继续大声道:
“陛下,臣身为户部侍郎,职责所系,不得不直言奏事。
陛下可记得当初削藩之前,曾拨二十万两银子予藩王之用度,然削藩之后,此笔银两并未归还内库,反被杨思义擅自划拨至外库,而后,这批银两便不知所踪!”
“什么?杨尚书居然擅自调拨内库银两?”
“杨思义这是疯了么?”
“堂堂户部尚书,居然做出如此监守自盗之事,可恨!”
孙元良的话被所有人都听在耳里,一时间,整个朝堂顿时炸开了锅!
所有人都知道,陛下对贪赃枉法之事深恶痛绝,那宰相胡惟庸,不就是因为贪赃枉法,被陛下给枭首了么?
从那以后,就连中书省和宰相都给撤裁掉了,如今杨思义还敢做出如此逆天之事?
这是在寻死啊!
“臣虽位卑,却不敢欺君,细查之下,竟发现此银两竟为工部尚书李敏所收!
此等行径,分明有贪污之嫌,严重损害朝廷法度。
臣恳请陛下严查此事,若二人果真贪污,当依法严惩,当众枭首,以儆效尤,以还朝廷之清正廉洁,还天下个朗朗乾坤!”
孙元良说完,重重跪拜在地,痛哭流涕!
不少大臣也被他打动了,纷纷谏言恳求陛下明察!
此时,任所有人也没想到,赵瑁站了出来。
“孙侍郎,你断不能胡说,二十万两,说贪就贪啊,可有凭证,否则口空无凭,我非得启奏陛下治你个妄言之罪!”
杨思义冷眼看著赵瑁,手中的拳头却是越握越紧!
这一个个的都跳出来了,就这么迫不及待的想把刚建起来的工业扼杀在摇篮里吗?
孙元良道:“赵大人,下官既然敢弹劾两位尚书大人,必是掌握了铁证!”
说著,他从怀中掏出了一本帐簿,然后呈交给了朱元璋。
“陛下,您昔日圣谕,明言贪墨超过六十两者,当处以枭首极刑,以儆效尤。
然而,如今却有二十万两白银在杨思义、李敏之手消失不见,此等行径,无疑是对圣驾威严的极大挑衅,更是对天下法度的公然践踏,臣恳请陛下依律严惩,将此二人处以极刑,以正视听!”
大臣们没想到孙元良真的有铁证,更是惊骇不已,更没想到杨思义和李敏,居然联手贪墨了二十万两银子!
是可忍孰不可忍!
侯相白趁机站了出来,“陛下,既然铁证在此,还请陛下将二人关押刑部大狱,待查明真相后,择日问斩!”
“臣附议!”
“臣等皆附议!”
在一众大臣的附议声中,赵瑁假意满脸震撼,心中却是窃喜,这一次证据确凿,还有众多大臣支持,就算是陛下,也保不了二人了!
待杨思义正法后,那户部尚书之位,便由孙元良来坐吧,工部尚书的位子嘛,还得好好斟酌斟酌。
不过在一众大臣越来越愤怒的呼喊声中,赵瑁却感到了一丝不对劲。
杨思义和李敏二人,全程未说一句话,似乎有些淡定过头了。
朱元璋明白了,这是冲着自己来的!
那二十万两,是自己授意,让杨思义划拨给李敏的,用于造蒸汽船所用。
但当时事从权急,因此并未经过文渊阁等大学士的审议,而是由他朱元璋直接批红然后便调拨了。
当时为了避免士族的激烈反应,因此并未公开是用来造蒸汽船了。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审议问题,居然被孙元良给抓住了把柄,并以此大做文章!
还要直接置杨思义和李敏于死地!
好啊,孙元良,你个户部的官,也和那帮士族搅和到一起去了!
此时徐达又站了出来,“陛下,这些全是孙侍郎一面之词,为何不听听,杨尚书和李尚书自己怎么说呢?”
朱元璋脸上露出笑容,天德这家伙,不愧是多年老伙计了,这塞话塞得恰到好处啊。
赵瑁看到朱元璋笑了,突然心中升起一丝不祥的预感,难道这一次要糟?
朱元璋开口道:“杨尚书,李尚书,你们自己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杨思义摆了摆手,看了看依然无动于衷的李敏,心想著,自己都抗了这么久了,也该你李尚书来了。
“陛下,清者自清,既然孙侍郎说是我将银两调拨给了李尚书,那么还是让李尚书自己解释解释,那些银两的去处吧。”
李敏这才抬起了头,看著杨思义点了点头,然后,又从容不迫的从袖中掏出了眼镜戴上。
“赵大人,眼镜此物,是用于帮助眼睛看清这世界的,你鼻梁上那鎏金的架子,即便再华丽,也是虚有其表罢了。”
赵瑁顿时脸色大变,难道这一次阴沟翻船了?
李敏走到大殿的中央,看了看外面的天色。
“既然陛下和诸位同僚,都想知道那二十万两白银的去处,正好,今日天气不错,不如请陛下和诸位大人们,随我李敏一起,去看看那笔白银,到底流向了何方!”
求票票求收藏,排名又降下来了,书友们支持一波
第85章 好大一艘船
洪武十五年七月初一,那一日,宫女太监们目睹了毕生难忘的震撼场景。
文武百官在陛下引领下,浩浩荡荡出宫,朝会也不开了。
众人心中充满疑惑,不知是何等大事即将发生。
杨思义跟在朱元璋仪架后边,此时他也被李敏的架势给弄糊涂了。
而李敏则跟在朱元璋身边,小声和朱元璋说著什么,朱元璋满脸笑意,说到高兴之处,还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说完后,李敏便退回到杨思义身边。
杨思义疑惑的看著李敏,“致远,你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啊,怎么也不提前和我说一声。”
李敏倒是胸有成竹得很,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杨大人无须著急,这事吧,本来就想著给满朝文武一个惊喜,不过既然赵瑁他们提前跳了出来,那择日不如撞日,干脆提前公开这个惊喜好了。”
“致远,你的意思是说……已经成功了?”
李敏笑而不语,杨思义想了想,也哈哈大笑起来。
“恐怕届时,对某些人而言,惊喜就变成惊吓了。”
赵瑁跟在后边,看著李敏和杨思义有说有笑,心中更是愤恨。
且看这两人,到底在耍著什么把戏!
孙元良却是满脸惊恐,这一次他是豁出了一切,要把杨思义给拉下马,成功了,他便是新任户部尚书,不成功的话……
今后,恐怕再也无法在户部混下去了,更有可能,自己将万劫不复!
“赵大人,如今该怎么办?”
“慌什么,小不忍则乱大谋!”
赵瑁瞪了孙元良一眼,“难道他们还能把那二十万两变出来不成?”
“赵大人所言甚是!”
孙元良慌忙作揖,退到了赵瑁身后。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随著朱元璋来到了码头之上。
如今的码头,拓宽了不少,和往昔不可同日而语,而在码头一侧,则是一座座的厂房和船坞。
“李大人,你到底在搞什么,不是要带我们看那二十万两到底在何处吗,为何将陛下和满朝文武都带到了这码头上?
难道这里有那二十万两?”
孙元良质问李敏道。
其他大臣也纷纷叫嚷著。
“李大人,为何要带我们来这码头?”
“对啊,李大人,那二十万两到底在哪?”
“陛下,此事过于荒唐,还请陛下即刻下旨,拿下此二人!”
朱元璋摆了摆手,示意众大臣安静下来,然后开口道,“李尚书,你将朕的文武百官带到这码头,是否需要给大家一个解释?”
李敏笑道:“陛下,诸位同僚们,不必心急,好戏这才刚刚开始,请诸位随我来。”
说著,李敏将大家带入厂房之中。
一进入厂房,大臣们瞬间便傻了眼。
那高大宽广的车间,还有那一个个巨大无比的船坞,船坞里,不少船只在铺造龙骨。
众大臣心中,此时不约而同冒出了两个字,“宏伟”!
然后,李敏带著众人来到了厂房的下水处,众人只见一艘巨大无比,又造型奇特船正停靠在码头旁。
此船如同一座小山般,众人站在下边,就如同蚂蚁一般渺小。
这是什么船?
为何会如此巨大?
船上那个巨大的圆筒是什么,为何没有风帆?
忙碌的工人们一见朱元璋来了,纷纷跑了过来,跪拜在地。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露出了笑容,“诸位皆是我大明子民,快快平身吧。”
“谢皇上!”
李敏指著船,看向了一众大臣,大声道:“诸位,你们不是想知道那二十万两去哪儿了吗,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们,那二十万两,就在你们的眼前!”
此言一出,大臣们再次沸腾了起来。
“什么,那二十万两,竟造出了如此巨大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