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这一切都被朱元璋给强行压了下来,他不可能让自己的工业大计,毁在短视的文臣手里。
不过也有两个好消息,其一便是矿藏图里,除了标记了煤矿和铁矿外,还标记了其他众多有色金属和贵重金属的具体位置。
就像是云南的铜矿,好在他的眼光足够长远,去年便已平定云南,随著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的设立,云南又重新回到中原的怀抱。
有了铜矿,制造铜钱的原料便有了著落。
而且还找到了好几处银矿,随著不少白银补充入国库,建工厂的钱有了著落,而且也为宝钞的锚定,垫下了基石。
不过朱元璋并不打算全力开采国内的银矿,他的目光,始终放在倭国那三座超级银山上。
另一个是杨思义已经命人找了几块合适的田地作为试验田,用来种植红薯和土豆。
相信很快就能传来丰收的好消息了。
下了朝后,他再一次走进了佛堂。
虽然身体很疲惫,不过精神倒是饱满得很。
不知道老李问老天,问出这个什么结果呢?
不知道老天认为他朱元璋,是千古名君,还是昏庸之主?
一想到这,他的心情竟还有些忐忑。
身为九五之尊,天子皇帝最为牵挂者,岂非天命所归之昭示乎?
看著佛案上又是满满登登的一堆东西,朱元璋的嘴角翘起,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虽然对李晗的神奇操作早已见怪不怪,但心中依然充满了期待。
反正信中会有答案,还是先看信吧。
不过看到第一句话,朱元璋的表情立刻变得异常精彩。
“老朱啊,你都是要带领大明走向工业化的人了,咋还那么迷信,还要问老天?
你呀,就是小农思想流毒太重,这种想法要不得。
于公,对中华而言,你让中华南北重归一统,让汉人不再受鞑虏的欺辱,光凭此成就已经可以名垂青史了。
于私,对马皇后情深义重,对儿女子孙虽说不是个完全合格的长辈吧,但也算是尽心尽力了。”
朱元璋的眉头拧成了川字,老李这到底是夸咱呢,还是骂咱呢?
想来还是夸的多一点点吧。
“不过人无完人,你老朱只要对得起大明的百姓,对得起这天下就行,何须要让那虚无缥缈的老天来评价你?
老朱,做好你自己就行!”
不知为何,朱元璋的眼睛突然有些湿润。
自当了皇帝后,他的耳边只出现过两种声音。
一种是“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另一种是“陛下刚愎自用,不施仁政,天必谴之”。
却从没有人和他说过,“老朱,做好你自己就行”。
在满朝文武的眼中,他是皇帝,在后宫皇后嫔妃的眼中,他还是皇帝,甚至在儿孙眼中,他依然是皇帝。
只有李晗,这个逍遥自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奇人,才将自己当“朱元璋”看待。
他抬头看向了佛堂之外的远方,虽不知李晗在哪儿,但此刻,他却感觉和李晗的心意,是相通的。
老李,你说得对,咱就是朱元璋,何须要让那老天来评价!
求票票求收藏,各位书友再给大蒜来点火力,让大蒜进下一轮PK
第77章 老天亡不了大明
自行周礼起,历代九五之尊,无不以天子自居,就连那始皇帝,也会在传国玉玺上刻上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既为天子,那必受老天的钳制,只不过,这个老天到底是谁说了算?
朱元璋清楚,老天,其实就在那文人的口中,在那浩瀚如海的诸子典籍注释中。
文人的嘴,骗人的鬼。
顺著他们的心意,你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一帝。
一旦心意不顺了,你便是那夏桀商纣,昏庸不堪,无论多稀有罕见的书,他们都能找出典故来,拐著弯的骂你。
哪怕是死,他们都还要在史书中留下一笔来恶心。
朱元璋深知,天下悠悠之口,堵是堵不住的,自己唯一能做的,便像老李说的那样。
做好自己,问心无愧便行。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抖了抖信纸,继续看了下去。
“大明自开国以来,接连遭遇天灾,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和皇帝有无德行,关系不大,不过老朱你得提起十二分的警惕。
这种现象,名为小冰河时期,大约每隔个几百年,会来上这么一回。
一旦进入小冰河期,全世界的气温会显著降低,尤其是在冬季,寒冷程度尤为突出。
同时极端天气现象会频繁出现,比如大旱、大涝、暴风雪等等,在南北方的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
北方地区的降雨会普遍减少,导致频繁旱灾,而南方地区则可能出现暴雨等极端降水事件,引发百年甚至是千年一遇的洪涝。”
看到这里,朱元璋心中顿时咯噔一下,难道自大明开创以来,频繁遭遇天灾,便是这小冰河期惹的祸?
“由于小冰河时期气温下降和极端天气频发,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导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甚至是绝收。
更有甚者,一些原本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可能无法适应新的气候环境,导致某些地方,连适合种植的粮食都没有,大片土地荒芜。”
朱元璋的呼吸开始急促起来,双眼紧紧的盯著信纸,不敢有一丝遗漏。
“而中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也和小冰河期有著密切关系,如商朝末年,连连大旱,粮食绝收,民不聊生,最终让大周取代了大商。
而大周同样也没逃过小冰河期的毒手,由于天气持续寒冷,北方戎狄不断南下袭扰,让大周苦不堪言。
大汉末年,亦是如此,接连大旱,张角趁机起义,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
哪怕强如盛唐,一样在小冰河时期,于安史之乱后苦苦挣扎近百年,最后还是进入五代十国之乱世。
这一次,轮到大明了。”
“轰”的一下,朱元璋的脑子炸了,没错,老李说得没错!
商末天灾,汉末天灾,唐末,亦是天灾连连,每次王朝由盛转衰,中原进入混乱割据,都是天灾频发!
莫非,这就是王朝更替的秘密?
难道,真的是天要亡我大明?
可老李说了,咱老朱做事,何须让那老天来评价!
老李告诉自己这些天大辛密,便一定有解决的办法。
“大明的这一次小冰河期,会持续几百年,尤其是在两百年后,会进入一个持续高发阶段。
届时,洪涝大旱会比如今更加频发,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如不提前准备,大明也只会如前朝一般,湮没于历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如今我已将土豆和红薯送于你处,这两样东西,在天灾之时,可以作为主粮的补充,最起码而言,能让流离失所的百姓不至于饿死。
只要饿不死人,那一切都还有希望。
随著气候不断变冷,北方会变得越来越不适合粮食种植,因此大明的耕种之田地,会逐渐向南转移。
土豆还好,而红薯此物,虽产量高,但需要高温和日照,而大明南边疆域,以两广为适宜,而琼州岛和小琉球,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当然,海岛和大陆之间,毕竟有海峡的阻隔,因此在陆地上,大明之领藩,交趾,以及各南方藩属国,都有大片适合种植水稻的土地。”
咱就知道,老李送来土豆和红薯这两样粮食,便是早已谋划到百年之后了。
朱元璋再次为李晗的远见所折服,心中也升起强烈的感激之情。
只是那小琉球,在大明东南海角一隅,虽在宋朝时,将小琉球划为福建所管辖,并对其百姓编籍造册,实行管理。
但目前大明并未对小琉球进行直接管辖,看来得让那里实行王化归顺了。
“然而,粮食固然是民生之基,但要想安然度过那凛冽如剑的小冰河期,让百姓安居乐业,尽享丰饶。
更让朝廷在灾难来临时,不再仓皇失措,捉襟见肘,只能依赖国力之雄厚如巍峨巨山。
这也是为何,我会一再强调,要让大明进行工业化,进行贸易的原因。
老朱你想想,在寒冬腊月、北风凌冽之际,百姓围坐于家中,用大明工厂生产的铁炉子烤著煤火,笑谈著这家长那家短的。
吃著交趾、暹罗等地运来的大米,甚至是其他番邦运来的水果,小孩嘴馋了还能烤个红薯炸个土豆,那将是多美好的国泰民安的一幕。
而朝廷,也能在大雪纷飞之中,安安稳稳等著过大年了。”
寒冬凌冽之际,百姓不用为生计发愁,而是安稳居于家中,如若天下如此,那岂能不国泰民安?
工业化,才是大明未来发展的方向!
朱元璋的心更加坚定了,有了工业化,即便那老天要灭大明,咱老朱也能说个不字!
这老李啊,虽然口口声声说不用在意老天,让咱老朱不要迷信。
但咱啊,在心中早已认定,你就是老天派下来拯救大明的!
心中感慨一番后,他又接著看了下去。
“至于老朱你所谈到的狙击战术,我这给你寄来了一些狙击
专用的服装和器材,以及狙击战术教程,你按照说明训练士兵吧。
相信不久的将来,大明会出现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精英狙击部队!”
原来,这些是用来组建狙击队的东西?
老李还真是考虑得周到啊。
朱元璋拿起一件迷彩服,看了看,直嘬牙花子,这衣服花花绿绿的,咋这奇怪呢?
进入第三轮了,感谢大家的支持,继续火力支援大蒜,今天开始存稿,为接下来的PK做爆发的准备
第78章 大明战神不屑偷袭
按照信中的说明,这叫迷彩服,分为丛林和荒漠两个类型。
士兵穿著于身,置身于丛林或荒漠之中,能起到隐蔽自身,让敌人难以发现的效果。
朱元璋将衣服从塑胶袋中拿了出来,然后拿在手中看了半天,
这迷彩服乍一看,是由一大片大片模糊不清的色彩掺杂柔和在一起,但底色的话,能清楚看出是土黄色。
怪不得叫迷彩服,这色彩,看久了确实有点迷眼睛。
但仔细一看,却发现内有乾坤,那些色彩,却是由一个个异常细小的方格子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