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友朱元璋 第27节

  好一会儿后,就在亭阁里的几人继续讨论著手台用法时,突然间,朱元璋手中的手台传来了朱棣的声音。

  “俺是朱棣,俺是朱棣,你们听到了吗?”

  几人都露出了笑容,孩子嘛,对新玩意儿好奇一点也正常,刚才他们几个长辈不也是这幅德行?

  就在朱元璋要回话时,手台里又传来李景隆的声音。

  “舅爷,我是李景隆,您听到了吗,您听到了吗,那日,您是唤我做大明战神吧?对吧?对吧?”

  大明战神?

  所有人都莫名其妙,李文忠更是惊奇的看著朱元璋。

  “我说景隆那小子怎么这些日子,嘴里老是念叨著什么战神,舅舅,您不会真唤他是大明战神吧?”

  朱元璋也是哭笑不得,那日正是气头上,见到李景隆来了,当即便脱口而出了,哪还想那么多呢?

  没想到这小子当真了。

  只能打著哈哈道:“玩笑而已,玩笑而已。”

  “呸!大侄儿,你算什么大明战神,俺才是大明战神!”

  “你算什么战神,舅爷明明说了,我才是大明战神!”

  手台里传来两人的激烈的争吵声,很显然,李景隆可能正在激动,忘记松开通话开关了。

  “李景隆,从今儿开始,你不许是战神了,俺才是!”

  “我呸!朱老四,别以为我怕了你,我才是真正的战神!”

  “嘿,大侄儿,今儿就让你见识见识,大明真正战神是什么样子!”

  “来啊朱老四,咱大明战神才不会怕你呢!”

  紧接著,手台里便传来噼里啪啦的打架声,以及各种“战神啊”、“小子儿别跑啊”、“我才不会怕你”的各种打架时的场面话。

  徐达和李敏忍不住哈哈大笑,而徐辉祖也是躲到一边拼命捂著嘴巴,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眼睛都快笑歪了。

  朱元璋和李文忠面面相觑,半晌,朱元璋无奈对李文忠道:

  “孩子淘气,咋办?”

  李文忠言简意赅,“抽之!”

  朱元璋:“此言大善!”

  半天后,朱棣和李景隆才回到亭阁。

  朱棣满脸得意,李景隆垂头丧气,看来大明战神争夺战已然分出胜负。

  然后俩人便看到了朱元璋和李文忠那张铁青的脸。

  然后两人便被绑在了树上,用马鞭狠狠的抽了一顿。

  在挨抽的时候,两人虽然痛得哇哇叫,但嘴上还是不服输。

  “朱老四,靠蛮力取胜,非战神之道也,想要成为大明战神,还要有用兵如神的脑子!啊!”

  “对对对,就大侄儿你有脑子,你有脑子怎么和俺一起被绑在这儿挨抽啊?啊!轻点!”

  “我大明战神不怕痛!啊!~~”

  “俺才是大明战神,一点都不痛!啊!~~”

  ……

  数日后,宫内流出传闻,四皇子朱棣殿下和曹国公之子李小公爷,为争夺大明战神之名,互殴之。

  而后,被陛下和曹国公绑在树上抽之。

  期间,俩人毫不畏惧,丝毫不怕痛,仍在争辩自己才是大明战神。

  据此,宫中史官记录,众人俱认同,四皇子朱棣和曹国公之子李小公爷,皆有大明战神之资!

第37章 老朱想抽谜语人

  十个无线电手台,分给李敏四个,又分给徐达和李文忠四个,还有两个,自己留著了。

  分配好手台和电池后,朱元璋有种预感,大明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老李在信中说了,如果有需要,还可以送更多的手台过来。

  还是咱家老李最贴心啊!

  想起徐达和李敏、李文忠三人争手台的样子,朱元璋也是又好气又好笑。

  不过这玩意,真的太神奇了,想和谁说话,就能随时和谁说话,自己也忍不住想整天抱著。

  回到内殿,拿起李晗的回信,继续读了起来。

  政令不通达的桎梏,没想到被老李神奇般解决了,不知他对咱提的那些疑惑,又有什么好的解决之道呢?

  朱元璋心中更加期待了。

  “要说清楚藩王宗室问题,咱们得先分析,老朱你为何会分封藩王。

  我想,除了想让子孙后代永享荣华富贵外,你老朱还有一个重要考量,军事。

  分封藩王,除了制衡功勋和边疆外,更重要的职责便是戍边。

  藩王戍边,大致可分为三条防线。

  第一条以辽南、大宁、宁夏、甘州为一线,直面北方残元。

  第二条以长安、太原、北平为一线,作为第一条防线的策应和支援。

  第三条,则是以应天府为核心,依托长江天险,发号施令,随时支援第一、第二条防线。

  要知道,即便是史上最怂的南宋,依托长江天险,也在蒙古的铁蹄下撑了百余年之久。

  因此,以三条防线为基础,让藩王戍边的部署,理论上是行之有效的。

  老朱你可称之为洪武年间最顶级的战略家。”

  朱元璋忍不住重重“嗯”了一声,连连点头,知我心者,还得是老李啊!

  只不过信中所言的南宋,是不是靖康之耻后,赵构被迫迁都临安的那个宋朝?

  那么与之相对的,以汴梁为国都的那个,便可称之为北宋了?

  嗯,这个划分很好,咱老朱就命翰林院将之编撰入史籍。

  史上最怂这个倒是说法颇为有趣,嗯,也可一并写入史籍!

  “但是,这所有部署能行之有效的前提是,当皇帝的得是你老朱。老朱你在位,各个藩王埋头老实做人,朱标继位,其能力和威信

  也足够威慑藩王,那么,朱标之后呢?”

  朱元璋一愣,这个问题,他不是没想过,但心中一直也没有答案,而且,即便有藩王造反成功,那也是老朱家的子孙当皇帝。

  总体而言不亏。

  “老朱你的想法可能是,即便有藩王造反成功,皇帝之位也依然是老朱家来坐,不亏。”

  朱元璋有些尴尬的向四周看了看,总觉得李晗在什么地方盯著自己似的。

  唉,老李,看破不说破嘛。

  “假设藩王造反成功,那其他藩王还会甘心做藩王么?恐怕个个都想弄顶白帽子戴吧?

  即便不成功,当世皇帝恐怕留藩王不得。

  无论哪种情况,削藩都是势在必行!朱棣靖难就是典型的例子。

  总而言之,藩王掌兵,恐会割据甚至造反!

  藩王治事,恐会影响皇权!

  无所事事,厚禄养之,那藩王只会声色犬马闭门造人,最后尾大不掉,成为大明毒瘤!”

  朱元璋沉默了,李晗所言,句句直击要害!

  他这辈子,大半时间都在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甚至一不小心就会丢掉性命,几乎没过几天安生日子。

  他真的苦怕了,所以,他怕孩子苦,怕子孙后代受苦。

  当初决定分封藩王时,让藩王有权私募王府卫,在遇到战事时,藩王也能调动边军卫所,戍边自然是原因之一,同时也存了制衡功勋的心思。

  但深究内心深处的话,其实他的心愿也挺朴素的,就是想让孩子过上好日子。

  不过此时,他的观点,也有些动摇了。

  只是一心想让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的话,恐怕就如李晗所言,真把孩子给养废了!

  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恐怕不要太多!

  “所以说,老朱你是既怕子孙过得苦,又怕子孙打进应天府。”

  心里头正难受纠结著,突然一下,朱元璋被这句话给逗乐了。

  “咳咳咳咳。”

  朱元璋被呛到了,但还是忍不住想笑。

  这句话,还真是完美的诠释了他那矛盾的心态。

  “老李啊老李,恐怕你是当世唯一一个能让咱,又难受又想笑的人吧。”

  感慨过后,朱元璋发现自己,好像也没有那么纠结了。

  子孙自有子孙福,心态放开之后,他顿时感觉整个身心都放松了。

  “如今时代,就藩的藩王并不多,时间也不长,还不能掌控卫所和边军,心态也未发生变化,都还只是安生为民、戍边为国的大好青年。

  此时,正是改革藩王的大好时机。

  注意,我的意思是,彻底改革藩王制度,而不是削藩!”

  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老李是希望咱彻底废除藩王吗?

  朱元璋带著疑惑,继续看了下去。

  “那么要解决藩王问题,其一,剥离藩王的军事职能。

  这点对于老朱你而言,其实很好解决,便是禁止其豢养王府卫,剥夺其卫所和边军的调令即可。

  具体效果,咱们以朱棣为反面教材,朱棣继位后,虽然也对藩王制度进行改革,但并不彻底,没有彻底剥夺藩王手中的权力。

  这便导致朱棣之后,宁王一系造反了,也给当时的皇帝,也就是朱棣的太玄孙,老朱你的七世孙,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不过幸好天降猛人王守仁的出现,才制止了这场危机。”

  此时的朱元璋,心静如水,反吧反吧,反正有朱老四这个前车之鉴,咱老朱已经习惯了。

  只是这王守仁又是何许人也,老李竟然用上了“天降猛人”来形容?

  莫非此人孔武有力智勇双全?

  一个诸葛亮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形象油然跃于脑海中,朱元璋实属好奇得紧。

  咱大明有于谦、王守仁此等良臣,实乃大明之幸。

首节上一节27/2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