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友朱元璋 第26节

  “陛下,以前咱们打仗,比如中路行军,左、前、右三方都得派出斥候打探消息以及和友军保持联系,有时甚至后方也得派出斥候,以防敌军包抄分割甚至切断后路。

  斥候前出距离,根据地形不同,一般是十二里乃至二十里,但一来一回传递消息,最快也得在两到三刻钟,然后根据敌情再做部署,又得花去三到四刻钟的时间。

  如今有了此无线电手台,以后再行军部署,咱们对于战场的延伸,将扩大到上百里!

  而且还能瞬间知道敌方动态,同时作出应对,无论是进攻还是包围,军令都能在瞬间传达,更重要的是,和友军的协同配合,也能在瞬间完成!”

  徐达越说越激动,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起来。

  “最重要的是,以前,因为消息不通,咱们贻误多少战机,吃了多少苦,白白死了多少弟兄啊?

  如今有了此神器,陛下,从今往后,战争先机,永远只掌握在大明手中!”

  徐达的话,如同一记霹雳般,灌入所有人的耳朵之中!

  朱元璋的思维忍不住扩散开了,如果手台用于北伐大漠,那元庭瓦剌,还不手到擒来?

  想得更长远一点,以后在大海上,在征服异国的征途上……

  老李,你真的送了咱老朱一份大礼啊!

  李文忠早已激动得不能自己,看著无线电手台,那眼神就跟看著美貌无比的绝世天仙一般。

  徐达平息了一下心情,突然间,一把跪在了朱元璋面前。

  “陛下,微臣恳请陛下将此神器用于军中,这无线电手台,微臣就先收下了,用于研究如何排兵布阵行军打仗。”

  此话一出,不光朱元璋目瞪口呆,李文忠更是难以置信的看著徐达,做人还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徐辉祖掩目不忍直视,自家亲爹,咱早就习惯了……

  然而最先暴跳起来的,反倒是李敏。

  “好哇,你个国公爷,说了那么一大堆,此时图穷匕见了啊!”

  李敏也噗通一下跪拜在地,“陛下,此神器,对大明之国政意义重大,不可不察也,万万不可轻信此獠!”

  还请陛下将神器赐予微臣,微臣将用于洞庭湖洪涝赈灾一事,此事十万火急,不能延误啊!”

  “我呸!李敏少放屁!一国之大事,军务实乃第一,此神器,理应用于军中!”

  “徐达你个老匹夫,你的奸计我早已识破,陛下,还请陛下明察!”

  李敏,在工部和兵部都任过尚书,也在江西中书省任过参知政事,而后复任工部尚书。

  掌管全国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可称得上是洪武一朝的元老级心腹重臣了。

  不过其人居官廉政,做事尽职,为人翩翩有礼善知进退,这也是朱元璋看中他的原因。

  只不过没想到的是,一向儒雅的李尚书,此时为了无线电手台,和徐达这个大老粗吵了起来。

  看著两人吵来吵去,朱元璋也是头痛,李文忠虽然觉得徐达太过粗鄙,不过还是站在了徐达一边。

  虽然他也想将手台收入怀中。

  “行了行了,徐达,李敏,你们够了!”

  朱元璋发话了,两人这才停了下来,互相瞪了一眼。

  都是一个山上的狐狸,谁也别和谁说聊斋。

  不过,两人为官多年,自知进退,明白什么叫适可而止。

  都是吵给陛下听的,谁还能当真咋滴?

  “军务大事自然重要,但当务之急,还是洞庭洪涝!”

  朱元璋刚说完,徐达便急了,“陛下,您可不能偏心啊!”

  李敏也要开口,看著两人又要起争执,朱元璋没好气道:

  “咱说了无线电手台不能用于军中吗?此神器,那奇人一共给了咱十个,你著急什么?”

  徐达、李敏一听,顿时喜出望外,陛下你早说有十个啊,害得咱白白吵了一架。

  朱元璋哪不知道二人心思,不过难得看到国公和二品大员吵架,他心中甚是得意。

  李文忠也是喜笑颜开,有十个的话,咱也能弄两个玩玩了。

  朱元璋好不容易压制住想笑的心思,正色道:

  “徐达、李文忠、李敏听旨!”

  三人闻言,顿时收起心思,齐齐跪下,神情肃然。

  “李敏,朕命你以工部之名,组建无线电司,四个手台先交办于你,即刻用于洪涝赈灾!”

  “徐达李文忠,四个手台交予你们,如何运用军中,就交予你们来处理!”

  旨意下达,三人叩拜谢恩。

  “臣,遵旨!”

  然后徐达站了起来,凑到朱元璋面前,神色莫名道:

  “陛下,还有两个呢?”

  朱元璋白了徐达一眼,没好气道:

  “你还打著这个主意?咱自家不要用啊?”

  “陛下英明神武乾纲独断,微臣佩服佩服!”

  注1:聊斋自然是清朝才有的,这里只是用来刻画人物个性和形象。

  求票票收藏投资,谢谢诸位书友的支持

第36章 大明有两个战神,实锤了

  安排妥当后,众人依旧兴致不减,仍在热烈讨论著无线电手台的各种用法。

  就连徐辉祖、朱棣和李景隆三个小辈,也加入到讨论之中。

  此时李文忠似想到了什么,突然开口道:

  “陛下,您说此无线电手台是奇人所送,我也好奇得紧,那奇人,究竟是何许人也,能做出如此神奇器物的人,实乃神人也!”

  其他人也纷纷收声停了下来,一个个如好奇宝宝似的看著朱元璋,他们心中也甚是好奇。

  到底是怎样神奇的人物,才能做出如此神器!

  朱元璋一时愣住了,李晗,在他心目中,真的就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毕竟自己以前都是称他为上仙的。

  在他的心目中,李晗应该是稳坐于云端之上,逍遥于天地之间。

  时而俯瞰大地,眷注万民百姓。

  时而仰望苍穹,衍算无穷未来。

  他淡泊名利,他仁爱世人,他生性洒脱,他风趣幽默,他字字珠玑!

  历史滚滚洪流,尽在他的掌握,天下万事万物,皆是手中棋盘。

  自己和他,亦师亦友,他对皇室毫无敬畏之心,却又对自己乃至皇后马氏评价甚高。

  但是,如果让朱元璋定义李晗到底是什么人,他也定义不出来。

  半晌,朱元璋发现,自己为何要去定义李晗,只知道,他是咱老朱独一无二的好老师、好朋友就足够了!

  朱元璋长长叹了一口气,看著众人,神色逐渐肃穆起来。

  “此奇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论古今,亦或是未来,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咱也是机缘巧合之下,才有幸结识了此奇人啊!”

  众人皆是瞪大了眼睛,仿佛在听天书一般,这天下,真有如此神仙一般的人物?

  如果真有的话,可能早就名满天下了吧。

  就像是李淳风,又或是袁天罡。

  可这俩人,也只是在民间传说和演义小说中吹得神乎其神而已。

  徐达更是不敢相信,直言道:“陛下,这天下真有如此神奇般的人物?”

  呵你个老徐,你的病咋好的,谁救了你的命,个老小子心里没点数啊?

  如果没有咱家老李,恐怕三年后你就死翘翘了!

  没有咱家老李,你还想大口吃酒大口吃烧鹅?

  美的你!

  朱元璋冷眼看著徐达,看来,是时候给你老小子来点现实震撼了!

  “老徐啊,治好咱妹子,还有,治好你背疽的仙药,便是这位奇人所赐。”

  这下轮到徐达目瞪口呆了,治好我背疽的药,是那奇人所赐的?

  这下徐达不得不相信了,自己的病就是人家给治好的,如果还不相信的话,那就是没良心了。

  不光徐达,其余众人也是信服了,马皇后的病他们是知道的,前段时间,大家几乎都做好为马皇后治丧的准备了。

  诶,没想到马皇后突然病又好了,如今可能正在宫里哪个犄角旮旯带著孙子溜达呢。

  朱棣和李景隆二人更是在后边,拼命点著脑袋。

  啊对对对,为了那仙药,俺/咱还挨了爹/舅爷好一顿抽呢!

  徐达叹了口气,有些羡慕道:“你们说,咱老徐咋就没遇到过如此奇人呢?”

  这下不光朱元璋,所有人都投过来鄙视的目光。

  李敏更是白了他一眼:“国公爷,奇人可遇而不可求,你有那运气么?”

  徐达讪讪一笑,不过他脸皮厚,一点都不在乎。

  “既然如此的话,陛下,能不能把奇人找来,请他入朝为官啊?”

  你想,我还想呢!

  但问题是,找不到,根本找不到,毛骧把大明都快掘地三尺了都找不到,咱上哪找去?

  朱元璋没好气的看著徐达,然后道:“一切得看机缘,如今机缘还未到,不能强求之。”

  看著朱元璋打著机锋,几人便也没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不过心下却是对奇人更加好奇了。

  就在此时,朱棣蹑手蹑脚的走了过来,身后还跟著更加鬼鬼祟祟的李景隆。

  朱元璋大喝一声:“老四,你想干嘛?”

  朱棣被吓了一跳,然后壮著胆子道:“爹,你们都试了那什么手台,就连俺舅子都试了,俺实在好奇得紧,也想试试,可以幺爹?”

  看著朱棣那可怜巴巴的样子,朱元璋也是心软了,毕竟是自己亲儿子,也不能太过苛责。

  摆了摆手,“去吧,小心一点,别弄坏了!”

  “谢谢爹!”

  朱棣一蹦三尺高,高高兴兴的拿著手台就跑了出去,李景隆也兴奋的跟著跑了出去。

首节上一节26/2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