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友朱元璋 第227节

  “孩子,向主祷告吧,我主会宽恕你的罪行,而你也会从我主那里获得启示。”

  ……

  很快,明军将士们便将榜文招贴在淡马锡各处,淡马锡懂汉话的不少,在见到榜文上说招通译,而且晌钱有两千贯宝钞后,也不管自己懂不懂“赛里斯”到底是啥意思,纷纷按榜文所说的地址前去应招通译。

  自从大明在海贸中大力推广宝钞以来,宝钞已经逐渐成为西洋各国的硬通货了,有时候金银不能买到的东西,只有拿宝钞才买得到。

  有大明为宝钞的强力背书,不少没有在官方流通宝钞的国家,私下里百姓商贾之间也开始流行用宝钞交易了。

  没办法,大明的货物实在太硬了,丝绸、茶叶、瓷器、铁器、白酒,哪一样不是炙手可热,当然,最硬的当属白糖了。

  而淡马锡便是如此,虽然名义上属于三佛齐的属地,但更多的则像个三不管地带,在这里,宝钞就是金银,金银就是宝钞。

  这榜文一贴啊,前来应招当通译的著实不少,一万贯宝钞,和十两纹银无异,在淡马锡,这可著实是一笔不小的钱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前来应招的人,却都是滥竽充数,一开口那大明官话说得贼溜,比负责应招的官兵说得都好,但一问赛里斯是啥意思,答案却是五花八门。

  有说是天下第一美女的,有说是宝藏的,也有说是地名的,更有人说“赛里斯”是他爹的……

  这让前来负责应招的朱棣、徐辉祖和李景隆三人还有一众官兵不胜其扰,将这些滥竽充数的人赶走,更是将那个信誓旦旦的说“赛里斯”是他爹的人给扔下了海。

  此时在西岸码头,又有一艘商船靠岸了,经历了几个月的航程,商客水手纷纷从船上下来,踏上了久违的土地。

  而船上除了商队外,却是还有一位特殊的旅人,名叫赛义德艾哈迈德阿里,是出生在埃及,大半辈子生活在卡斯蒂利亚王国的阿拉伯人。

  在十几年前,伊比利亚半岛的本地人将阿拉伯人都驱逐后,他便回到了埃及,做起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因此也懂一些大明的官话。

  然而在奥斯曼帝国逐渐切断了东西方陆地上的商路后,他的身家赔了个底朝天,如今听闻大明重启海贸,变卖了所有家产,踏上了前往大明的征程。

  上岸后,阿里准备用身上所剩无几的银枪换些新鲜的食物,不过他很快便被贴在码头的榜文吸引住了。

  “赛里斯?”

  他自言自语著,“赛里斯,不会是拉丁文Seres吧?那不就是大明,是中国的意思吗?”

第397章 赛里斯就是大明啊!

  “招通译,晌钱一万贯宝钞?”

  阿里看著榜文,却是有些心动了,以前走陆路到大明,他也在中原待过很长一段时间,学会了大明的官话,因此看榜文说汉话没有任何问题。

  此次乘船来大明,也是想趁大明开海贸之际,找到一条从埃及到大明的航道,因此他在变卖家产后,前往巴格达,再从巴格达来到亚丁港。

  到达亚丁港后,他这才发现,如今阿拉伯商人最热衷的,便是想方设法找到前往大明的最便捷的商路。

  大明的商品,在这里是最紧俏的货物,谁手中要是有白糖丝绸,那简直都卖疯了,甚至于在黑市中,都在流通著大明的宝钞。

  不光如此,就连奥斯曼帝国,大明的商品也是极其紧缺,特别是白糖和丝绸,谁要是能掌握了这两样货物的进货渠道,那简直能在一夜之间成为富可敌国的大富豪!

  阿里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于是他找到一艘前往大明的商船,在花了一笔巨款后,终于踏上了前往大明的路程。

  从亚丁港坐上了前往大明的商船,在大海上漂泊了好几个月,来到了淡马锡,此时,他身上的钱财已经所剩无几。

  当看到榜文后,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一万贯宝钞,按照大明的计量方式,也就是十两银子,虽然不是很多,但也足够自己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了,至于用来购买大明货物的钱财,再慢慢想办法吧。

  只要能活著到大明,那便是最大的胜利!

  而且,能用大明官话在淡马锡发榜文的,那一定是大明的官府了,如果自己能当上这个通译的话,那么便能趁机和大明的官府搭上关系了。

  在中原生活过的他,可太清楚能和官府搭上关系的重要性了!

  只不过自己的拉丁语确实没有汉话熟练,也不知道能不能达到大明的要求。

  怀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阿里来到了榜文上所写的应招通译之处,看著排成了长龙的队伍,他顿时就更紧张了。

  这么多人里,也不知道还轮不轮得到自己,就在此时,他看到一个滥竽充数的人,被大明官兵给扔下了海去。

  顿时阿里的心就揪了起来,大明对通译的要求这么严格啊,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过关,要是自己也被扔下海,那就真的完蛋了。

  摸了摸已经空瘪的钱袋子,他咬了咬牙,自己好像会水来著,想到这里,他鼓起了勇气,跟随著排队的人群,缓慢向前挪步移动著。

  渐渐的,日落西山,黄昏来临,朱棣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切,拍了拍李景隆的肩膀道:

  “大外甥,你这法子也不灵啊,这都整整一天了,也没找到个合适的通译,尽是些来招摇撞骗的货色。”

  “你灵你灵!”

  在这里坐了一整天毫无收获,李景隆也是满肚子的怒气没地方出,此时朱棣这么一打趣,顿时就点燃了他肚子里的怒火。

  见李景隆脸色不善,朱棣也是打著哈哈,“行了行了,说你两句还生气了,这可不是大明战神的风范啊!”

  “你还提大明战神,朱老四,我要和你决一死战!”

  因为“大明战神”四个字,李景隆被李文忠教训的怒气还没消,此时朱棣这么一说,更是加剧了他心中的怒火。

  “老四,你就别招惹他了!”

  徐辉祖见李景隆真生气了,急忙出来打圆场,“九江,你也消消气,来,喝口水,眼下排队的人还有很多,你帮我去给将士们买点热乎的吃食垫垫肚子。”

  “辉祖叔,我就给你买,不给朱老四买!”李景隆撇了朱棣一眼,表情还有些傲娇。

  “呦呵大外甥,你这是对长辈不敬啊!”朱棣顿时就竖起了眉毛。

  眼见两人又要起争端,徐辉祖也是叹了口气,就在此时,只听到旁边传来了一个古怪的声音。

  “各位军爷,请问你们要招的通译,是拉丁语的通译吗?”

  虽然说的是大明官话,几人也听懂了,但是发音异常古怪,三人扭头一看,便见一个蓝色眼珠,棕色头发,身著长袍、头戴头巾的色目人,正恭恭敬敬的向著几人问道。

  此人的长相,似乎和那两个异邦人很相似,三人顿时来了兴趣,朱棣和李景隆也不再争吵,齐齐走向前去,上下打量起阿里来。

  阿里被三人瞅得有些心慌,又不敢说话,站在原地,一动也不敢动。

  “像,简直太像了。”

  朱棣啧啧称奇,“舅子,大外甥,你说这位和那两个是不是一国人?”

  “有可能!”李景隆看著阿里道。

  那两个?

  一国人?

  这话听在阿里的耳朵里,心中顿时升起希望,难道也有阿拉伯人在大明这里,需要自己当通译。

  他壮著胆子问道:“请问军爷,您说的那两个,也是大食人吗?”

  “大食?不不,大食来的人没有他们这么胆大妄为的。”

  朱棣问道:“你是大食人?”

  “回军爷话,小的确实是大食人,不过小人精通大明官话和加利西亚语,而且还会一点拉丁语。”阿里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加利西亚语和拉丁语?”朱棣心中一动,连忙问道:“那你知道赛里斯是何意思?”

  “回军爷,赛里斯在拉丁语中,就是中国……额,就是大明和大明人的意思啊!”

  “好小子!”

  朱棣一拍巴掌,对徐辉祖道:“那家伙指著你爹说赛里斯赛里斯的,原来是在说你爹是中国人呢!”

  徐辉祖也是连连点头,“看来此大食人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行了,收摊吧,带著他上船去!”

  命手下的将士们解散了排队的人,排队的人群中顿时传来了一片哭嚎声,纷纷对自己错过了一万宝钞痛惜不已。

  跟随在朱棣等人身后,阿里还有些恍惚,心中难以置信,自己,这,这就成了?

  一万宝钞,十两银子?

  千辛万苦来到东方,自己终于见著回头钱了!

  “你叫什么名字?”此时徐辉祖回过头来问阿里道。

  “回军爷,小人全名叫赛义德艾哈迈德阿里,军爷直接叫我阿里就好了。”

  “阿里?行,以后就叫你阿里了。”徐辉祖点了点头。

  在回船的路上,三人不断问著阿里各种问题,包括家世背景,是否婚配等等,差一点没把阿里的祖宗九代查了个底掉。

  来到定远舰停泊的码头,阿里放眼望去,顿时就惊呆了,他张大著嘴巴,看著定远舰和其后的一艘艘蒸汽船,顿时就走不动道了,眼睛仿佛钉死在了船上一般,挪不开了。

  这个世界上,还有如此宏伟的巨船啊!

第398章 冤家路窄

  这个世界上,怎会有如此巨大的船舶?

  阿里发出了啧啧惊叹声,作为走南闯北的商人,他坐过的船也不少,但却从未见过如此庞大雄伟的船只,眼前的这艘船,恐怕有自己来时乘坐的那艘船的好几倍大了吧。

  这何止是舰船啊,简直就是一座座海上城市!

  大明,果然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国度,天选之地。

  当走近后,他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船只,竟然是用钢铁制造的?

  这完全打破了他以往的认知,钢铁竟然能漂浮在水面上,这是连可兰经里都没记载过的神迹啊!

  阿里揉了揉眼睛,在朱棣三人诧异的目光中,他快步跑到码头边,蹲下身子看了过去,果然,那些舰船就是漂浮在水面上的!

  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难道大明真的掌握神的力量吗?

  看著阿里那一脸惊奇的样子,朱棣等人也是摇了摇头,唉,又疯了一个。

  这样的情景,自从船队停泊在淡马锡后,已经发生了无数次了。习惯就好。

  三人善解人意的在一旁等著阿里,一个异邦人,能够对大明生产的船只如此好奇甚至是崇拜,几人心里也觉得满自豪的。

  过了好一会儿后,阿里才缓缓站起身来,一脸意犹未尽的样子,回到三人身旁后,小心翼翼的问道:

  “三位军爷,请问这钢铁所造的船只,为何会漂浮在水面上呢?”

  说著,阿里学著大明的礼仪,深深向三人鞠了一躬。

  “还望军爷不吝赐教!”

  朱棣、徐辉祖和李景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三人面面相觑,这倒新鲜了,每天跑来码头看新鲜景色的人不少,但还是有人第一次问出这个问题。

  答案是,他们都不知道!

  不过还是李景隆脑子快,他轻描淡写道:“,雕虫小技尔,不足挂齿,其中的精髓是一个叫密度的东西,都是科学,科学懂么,看你的样子就知道你不懂,多看书去。”

  李景隆风轻云淡般瞎忽悠了几句,倒是给阿里唬得一愣一愣的,也给几人缓解了尴尬,朱棣和徐辉祖偷偷在后面竖起了大拇指。

  论胡说八道,还得看李九江啊!

  阿里被李景隆说得一愣一愣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心中却是对“科学”二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此科学为何物,竟能发挥如此神奇之作用,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啊!

  这密度又是什么呢,难道和蜂蜜有关吗?

  还真是令人捉摸不透,看来还是自己看书看少了的缘故。

  想到这里,他深深向李景隆鞠了一躬,“多谢军爷指点,小人受教了。”

  “行了行了,快随我们上船去吧。”李景隆摆了摆手道。

  说著,三人便领著阿里登上了定远舰,便令他在甲板上等著,不要乱跑,几人要去舰桥汇报。

  一般的士兵都没有资格进舰桥,就更别提阿里这个大食人了。

首节上一节227/2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