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友朱元璋 第197节

  然后他便看到李文忠和汤和二人,正一脸鄙视的看著自己,仿佛在无声诉说著,真不要脸!

  “咋的,你们还不服啊,摆个臭脸给谁看呢,你们还别不承认,当初在海试时,是不是老徐我第一个提出来的?”

  “啊对对对,是你提出来的行了吧。”汤和没好气道。

  “诶,老汤,你承认了啊!”徐达顿时喜笑颜开,不过却遭到了几人的一致鄙视。

  此时汤和才问朱元璋道:“陛下,您这次宣我等觐见,不会真的和火炮上舰有关吧?”

  朱元璋点了点头,接著又说出了一番令几人大吃一惊的话。

  “和火炮有关没错,不过却不是把火炮搬上船舰。”

  几人面面相觑,不知朱元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朱元璋却是卖关子道:“还有两个人没来,再等等吧。”

  “两人?”徐达一愣,“不就是李敏那老小子么,哦对了,还有杨思义,毕竟得需要他来出钱不是?”

  朱元璋算是彻底领教了,徐达这极致的嘴臭,一张嘴就想把他的嘴巴给缝上。

  一会儿后,李敏和杨思义也先后到达,徐达又嚷嚷开了,“陛下,两位尚书大人也来了,有啥事儿你就说吧,别卖关子了,可急死我了。”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懒得和他去计较,看了看众人,清了清嗓子道:

  “诸位都来了,咱就直话直说了,三件事,第一,关于火炮上舰的问题,自汤和上次海贸回来后,提出这个建议,咱认为,鉴于大明海贸日益发展,以后出去的船队将会更多,面对来自海上的威胁也会越来越大,因此,打造一支甚至数支能够作战的船队,已是势在必行。”

  “这建议是老徐我第一个提出来的啊!”徐达在一旁小声嘟囔著,不过众人都选择无视了他。

  “这件事关系到大明今后的发展,咱也不得不谨慎,询问了奇人李晗后,奇人给咱提出了一个建议。”

  众人好奇的看著朱元璋,如果有奇人李晗出手的话,这件事将变得容易很多,而且效果将会大大超出所有人的预料。

  “不过李晗的建议,可能和你们所想的有很大的不同,他提出,放弃将火炮搬上舰船的想法。”

  朱元璋此言一出,众人皆是大吃一惊!

  “哈?不将火炮搬到船上了吗?”徐达瞪著大眼睛,一脸的想不通,这个自己最初提出来的想法,就这么被奇人华丽丽的给否决了?

  “那在海上遇到海盗该如何作战,用枪打吗?可是目前枪枝的威力,也只够给船身开几个窟窿眼的,要想击沉的话那根本就是做梦呢!”

  汤和倒是淡定很多,不过也想不明白,“陛下,如果不将火炮搬上船舰,那用何种武器进行攻击呢?”

  李敏却是一脸淡然道:“你们这些武夫,咋一个个性子都那么急,奇人既然否决了将火炮搬上舰船的想法,自然有更好的建议了,你们乖乖听陛下把话说完不行么?”

  “对对,陛下,你别理他们几个,还请陛下继续为微臣解惑。”杨思义也适时说道。

  还是读书人说话好听啊,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继续说道:

  “奇人当然有更好的建议了,按照他的想法,是从头开始,打造全新的,专门用于海上作战的战舰!”

  “建造一艘全新的战舰?”

  几人更是一头雾水,在他们的印象中,自古以来船只是用来运人运货的,即便用于战争,也是辅助作用,可专门用于打仗的战舰,大明也不是没有,只是……

  李文忠问道:“莫非奇人所说的战舰,是海战船?”

  李文忠所说的海战船,便是一种专用于水战的船只,有楼船和艨艟等几种型号,都采用木板建造,驱动则为风帆,在蒸汽船出现后,这些船只基本上就再也没用过了。

  “非也,非也。”朱元璋笑道:“此战舰,是一种远超海战船的新型舰船,名曰铁甲战列舰,你们随我来。”

  众人好奇的跟著朱元璋,来到了御书房,朱元璋拿起定远级铁甲战列舰的简介给众人道。

  “详细的都写在上边了,你们都看看。”

  “定远级,铁甲战列舰?”众人仔细一看,不由倒吸一口凉气,纷纷被这艘钢铁大舰的参数给惊住了。

  “排水量七千多吨,装四门主炮四门副炮,怪不得火炮搬上舰的想法要完全抛弃掉,原来有这么厉害的火炮呢!”

  汤和忍不住说道。

  “航速竟然能达到一个时辰跑一百多里地,这速度,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李文忠也是大感吃惊,“这船要是造了出来,得是多么恐怖的一艘钢铁巨兽啊,届时恐怕横行在大海上,而无人能敌。”

  “没错,就这精钢打造的船身,还有那无人能及的速度,不用开炮,光是用撞的,就能将那些海盗的舢板船给撞个七零八落了!”

  徐达也是在一旁好一阵感慨,甚至开始幻想起来,自己站在这艘雄伟而霸气的战舰上,在大洋上大杀四方,那是何等的威风啊!

  看著老三位又是憧憬又是期待的样子,朱元璋很是满意,每一次老李送来不同的东西时,他最期待见到的,其实就是看这几位的反应。

  看著他们一幅大惊小怪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朱元璋就觉得心情舒畅至极。

  不过李敏和杨思义的考虑点,却是和这老三位截然不同。

  “陛下,微臣初看了一下这设计图纸和建造流程,发现造船的钢材需要全新的材料,以保证船体的稳固和耐用,同时还要使船体自重更轻。

  同时蒸汽机也是全新的,而主炮和副炮,和大明以往的火炮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微臣认为,如果能成功建造此舰,将促进大明钢铁、蒸汽机等各项产业的长足进步,将整体大幅度提升大明的工业实力。”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这干实业的思考深度,就是比那几个武夫强上不少,看来将造舰计划交给李敏是完全正确的。

  “没错!”杨思义也点点头表示赞同。

  “虽然在初期,需要大幅度拨专款用于定远级铁甲战列舰的制造,不过这笔买卖还是很划算的。

  一旦造出三到四艘铁甲战列舰,便可跟随船队一起出海,保证航路畅通无阻,而海贸带回的收益,远远不是前期这些投入能比的。”

  杨思义顿了顿,又接著说道:“而且,一旦各项技术都能突破的话,带来整个产业的飞速发展,那么各产业的盈利状况,也将大幅提高。

  因此,这是一笔绝对划算的投资!”

第337章 海军大元帅

  看著杨思义那精打细算的样子,朱元璋不免叹了一口气,当初多好的人啊,满腔正气一表人才的,现在这算盘打的,比那些商贾都精明。

  大明第一帐房先生,还真并非浪得虚名啊!

  “两位尚书说得没错,咱也是这么考虑的,因此这一项工程,就交给二位全权负责了!

  由李敏负责主抓整个项目的运行,杨思义你负责预算和拨款,特事特办,咱会专门给你们下道谕旨,以便宜行事。”

  “臣,遵旨!”

  李敏和杨思义恭敬领命,李敏接著道:

  “这种全新的大工程,从钢铁冶炼到发射药的制造,几乎涉及到目前大明所有的工业门类,因此微臣决定按照主管工业司的刘三悟所开创的制造流程,先从最简单的开始,一个门类一个门类的解决。

  嗯,按照工业用语就是,子系统分别攻关解决,各子系统严格控制质量,然后再总装,相信用不了多久,这艘全新的战舰,将会航行在大明的海洋之上!”

  李敏办事,朱元璋放心,接著他又开口说道:“要打造海军,不止是要造战舰,还有一项同样重要的事情。”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然后将目光看向了正围著设计图幻想海战应该怎么打的徐达三人。

  “徐达、李文忠、汤和,你们三人听令!”

  “臣在!”

  三人顿时回过神来,然后异口同声道。

  “朕命你三人,从即日起,开始组建海军部门,将现有负责沿海防御的水军,统归于海军之下,徐达负责统筹指挥,李文忠、汤和你二人负责组织人手和训练!”

  “臣,遵旨!”

  三人闻言,脸上顿时眼睛一亮,徐达更是眉开眼笑道:“陛下,您让我统筹指挥,是不是意味著,以后这新组建的海军也归我管了,从今往后老徐我是不是就是海军大元帅了?”

  一看到徐达这得寸进尺的样子朱元璋就来气,但此时也不好发作打击他的积极性,强忍著抽他一顿的怒火,低沉著声音道:

  “干得好大元帅是你徐天德也未尝不可,干不好,李文忠和汤和二人也是上佳人选!”

  “陛下,您放心好了,臣这就给您下军令状,一定将此事办得漂漂亮亮的!”

  徐达也好不容易正经起来,接著又原形毕露,对李文忠和汤和二人道:“这海军大元帅的位子,二位就别想了!”

  李文忠懒得理他,无奈的摇摇头,汤和却是毫不客气的怼道:“徐天德你别得意的太早了,陛下说了,我和曹国公也是上佳人选!”

  “嘿嘿,陛下那是安慰你俩呢,听不出来么?”

  眼见徐达越来越得意忘形,朱元璋咳嗽了一声,直接打断了他的臆想。

  “奇人李晗也送来了相关海军的组建和训练的资料,你们好好参考参考,一定要将这件事办得漂漂亮亮的,否则,朕拿你们是问,特别是徐天德,听明白了吗?”

  “是,陛下!”三人齐齐回答道,嗓门扯得那叫一个震天响。

  看著三人饱满的精神状态,朱元璋这才稍微满意下来,接著问李敏道:

  “李爱卿,应天府到松江府的铁路,大概什么时候能完工?”

  李敏想了想,回答道:“照目前的速度,大约还需要三个月时间,年前应该能竣工通车。”

  朱元璋点点,又将目光转向了杨思义。

  “这还有第三件事,杨爱卿,这件事朕决定交给你去办理。”

  “陛下请说。”杨思义恭敬道。

  “朕命你在三个月内,对整个江南地区进行一次经济大摸底,包括江南十府,以及和十府之间贸易密切的州府,每个州府的都有哪些产业,每年产值多少,都是哪些家族在控制,优势在哪里,成本几何,产业人员多少,全都要统计清楚!”

  朱元璋顿了顿,然后又接著说道:“还有各州府之间,都有哪些贸易,其中主要贸易产品是什么,贸易额多少,以及各州府之间每月、每天人口流动有多少!”

  “这……”杨思义听得一脸懵逼,这不就是库房盘点么,只不过盘点的对象扩大到了整个江南地区,还真把自己当帐房先生了啊。

  “怎么了杨爱卿?”

  见杨思义一脸的懵懂闹不清楚状况的样子,朱元璋笑道:“有困难?”

  “困难倒是能克服,只不过,微臣想不明白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杨思义将自己的疑虑说了出来。

  “是啊陛下,我也想不明白,为何要将江南地区的产业调查得这么清楚?莫非……”

  李敏想到了一些别的东西,不过这个想法太吓人了,哪怕是如今士族文坛已经势微,他也不敢贸然说出口,怕朱元璋认为他在胡乱揣摩圣意,连忙闭了嘴。

  而徐达三人虽然也听到了朱元璋在说什么,不过他们根本就没过多想,心思全在如何打造海军上。

  “李爱卿,你想得没错,不过,咱却是要用另外一种,更隐秘的方法,来悄无声息的瓦解士族对江南的控制。”

  “陛下,此话怎讲?这和将江南产业形势状况摸清楚又有何关系?”

  杨思义和李敏顿时来了兴趣,连忙问道。

  朱元璋背著手,露出了高深莫测的表情,接著,便将从李晗那学来的方法,加上自己的理解,给几人讲述了一遍。

  从铁路网的铺设,带来人口流动的加剧,冲击本地基层结构,到各地产业之间互补配合形成产业链,再到各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产业均衡发展,直把两人给听呆了。

  好半天,李敏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哆哆嗦嗦道:“臣本以为,建铁路跑火车,便是为了加快一些货运的速度,没想到,竟能带来这般剧烈的变化啊,没想到,通火车还能带来这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杨思义也很是赞同,“臣原本以为,和士族之间的斗争,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没想到竟被这种方式给瓦解了,恐怕江南那几大家族们,打死也想不明白,击垮他们的,竟然是铁路带来的人员流动!”

  “等等,陛下,还有两位尚书大人,你们在说什么呢,怎么著江南士族就被击垮了?你们说什么我咋听不懂呢?”

  此时,徐达凑了过来,茫然的看著几人,一脸好奇的样子。

  朱元璋没好气道:“听不懂就别听了,徐天德你还是想著怎么把海军弄好吧!”

第338章 各司其职

  骂归骂,不过对于徐达几人的办事能力,朱元璋那是绝对放心。

  很快,徐达几人便进入到忙碌的状态中。

  组建海军,首要解决的便是解决人手的问题,徐达和李文忠还有汤和,三人在徐达的国公府中,准备闭门商谈海军组建一事。

  不过一会儿后,朱元璋便派人送来了整整一百只烧鹅,当见到烧鹅送上门时,李文忠和汤和是懵逼的。

首节上一节197/2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