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卫所将士的浴血奋战,抓获俘虏百余人,有从大明出逃的流寇和通缉要犯,也有日本的武士浪人,还有安南黎季嫠集团的余孽,更多的则是西洋各国的流民土著,经过严刑拷打,他们的头领虽各不相同,但隶属于一个叫陈祖义的海盗头子!”
当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听到此消息时,顿时一片哗然,大明这才剿灭倭寇多久,又有海盗敢来触犯大明的龙鳞了?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这群狗胆包天的东西!”
朱元璋猛的一拍龙椅,愤怒的声音响彻了奉天殿。
“陈祖义,朕誓杀汝!”
朝上的群臣也是义愤填膺,武将一个个摩拳擦掌,文官们更是满腔怒火,恨不得亲自上阵手撕了这群海盗。
海贸带来的好处肉眼可见,而文武百官的俸禄也跟著水涨船高,就更别说海贸的收益和勋贵们息息相关了。
这还只是摆在明面上的利益,私下里,来自江南的士族集团,哪怕是在前些年的海禁时期,哪个家族没有偷偷出海走私的?
而在广东、福建一带的宗族豪商势力,一个个的和西洋各地富商乃至君王都有贸易往来。
就更别提如今海禁已开,贸易量大幅增加,财富也是蹭蹭往上涨。
而海盗们这一搅和,不提直接损失,一旦商路被切断,那带来的后果将是毁灭性的。
这让出身于江南士族和出身闽广宗族势力的文官,岂能不恨得牙痒痒?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而陈祖义这是直接对他们骑脸输出了,因为被劫掠的商船,十之八九都来自士族集团和宗族豪商势力。
当两地布政使启奏完毕后,徐达忍不住站了出来道:
“陛下,此次海寇作乱,各地几乎是同时遭受到海寇袭击,这些海寇呈现出明显的组织性,目的性很强,微臣认为,这是那陈祖义在向大明示威!”
“魏国公说得没错!”
汤和也站出来说道:“在敲诈大明船队未果后,陈祖义定不会善罢甘休,他定是通过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来逼迫大明屈服,向他纳贡缴纳买路钱!”
朱元璋强忍著心中怒火,虽然早就定下了剿灭陈祖义海盗团伙的计划,但在此前看来,此人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
但陈祖义自己跳了出来触犯大明天威,那就得将这个自以为是的海盗放在优先打击的头号序列了!
此时杨思义上前一步道:“陛下,陈祖义海盗团伙必须即刻进行剿灭,否则其对大明的持续骚扰,会致使大明海贸受阻,如今来自琉球、暹罗、柔佛等地的订单大幅增加,如不能按时供货,将会致使工厂产品滞留。
此时正是大明和各邦国之间贸易的关键时刻,不少邦国已有使用大明宝钞的意向,如要保证宝钞在这些国家顺利流通,那么贸易是绝对不能中断的!
因此微臣认为,对于剿灭陈祖义海盗团伙已是刻不容缓,应即刻进行!”
杨思义一句话切中了要害,朱元璋紧皱眉头,利用商品打开国门,然后让宝钞进入各国流通,成为其法定货币,这是自己和老李早就定好的计划。
如今海贸的进行,便是在为宝钞的流通做铺垫,此计划绝对不容有失!
在面对著重大问题时,朱元璋反倒冷静了下来,他却是清楚知道,剿灭陈祖义团伙,不能急于一时,如果此时匆匆出兵,却是连陈祖义在哪都找不到。
目前的情况是敌人在暗我在明,一旦要对陈祖义下手,那必须是又快又狠又准,一次就得将这个海盗和他的同伙彻底淹没于大海之中!
要让整个海域彻底掌控在大明的手中!
第326章 让老朱理解什么叫劳动
很快,越来越多的大臣站了出来,纷纷上奏奏请朱元璋即刻出兵,派出水军剿灭海盗。
武将勋贵们如此狂热朱元璋倒是能理解,不过一众文臣也如此上心,这倒是让他有些意外。
特别是看到喊得最响的是吏部和礼部的官员时,朱元璋明白了,这是被陈祖义割到肉了,所以知道喊痛了啊。
当初绍兴府被倭寇肆虐时可没见你们这么积极的。
面对著朝堂上逐渐高涨的请战声,作为大明帝国的掌舵人,朱元璋虽然心中恨不得立刻砍下陈祖义的狗头下酒,不过该有的理智还是有的,不会被大臣们牵著鼻子走。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步一步做,第一步要做的,便是要安抚好当地的受难百姓,该安抚的安抚,该抚恤的抚恤。
第二步,将所有被抓获的海盗,当众处决,施以极刑以振民心。
第三步,派出锦衣卫和军中探子,出海打探一切关于陈祖义的情报,核心便是要找到陈祖义的老巢。
第四步,将大明水军改建为海军,为出海作战做好准备。
当众宣布这四条后,朱元璋便宣布退朝了,他倒是不怕文臣在背后说自己闲话,比如畏战什么的,因为没有人敢嚼他的舌根。
下朝后,他便急匆匆的向内殿赶去,想要剿灭陈祖义,还得看老李是不是有什么好主意。
回到内殿,一走进佛堂,当看到佛案上又堆满了纸张时,他一颗悬著的心算是落了地了。
不用问,老李肯定送来好办法了!
来到佛案前,他直接拿起了信封,迫不及待的拆开来,取出信件,然后仔细阅读起来。
“老朱,听闻大明第一条火车线路已经成功建好而且顺利通车,我很欣慰,这意味著大明今后的发展,将产生质的飞跃。
而你接下来的思路完全正确,应天府和松江府之间用铁路连接起来后,不光会加强经济贸易的发展,更是会对整个江南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格局?
朱元璋一愣,老李说的没错,一旦应天府到松江府的铁路建成,确实会改变整个江南的格局。
不过,总觉得老李所说的“格局”二字,似乎还包含了更深刻的含义。
“诚然,铁路的建设肯定会加强老朱你对江南地区的控制,这几乎是已成定局,但在这个过程中,江南地区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同时对大明其他区域有何示范效果,这个问题老朱你考虑过吗?”
朱元璋不自觉的点了点头,但又飞速的摇摇头,这个问题,自己还真没考虑过,甚至连想都没想到!
果然还是老李考虑深远啊,这就是格局!
朱元璋心中一阵惭愧,但更多的则是对李晗的佩服之意,和李晗接触这么久了,他心中自然清楚,老李几乎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一般的存在,但每次和他通信,都会给自己带来新的感悟。
这或许就是至圣贤师真正的含义,总会在自己考虑不到的地方提点自己,让自己在明君乃至千古一帝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我看来,从应天府到松江府铁路的建设,将会给整个江南地区提供一个很好的范本,即告诉江南,乃至天下所有人,大明已经正式步入工业社会,而工业,将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这么说太粗浅了,下面我给老朱你详细分析一下,这些变化,到底是什么。”
嗯嗯,朱元璋又是不自觉的点头,感觉再一次回到了和李晗最开始通信的时候,那时的自己,就像是初次入学的孩童,对世界充满了好奇,饥渴的吸收著李晗这位先生所传授的宝贵知识。
而这种状态,正是他最享受的。
“当江南地区开始通上铁路后,带来的变化将是全方位的,不光是因为江南是大明最富庶的地方,更是因为这里是大明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如今也是工业中心。
整个大明的目光,如今都集中在这里,那么以下的几点,绝对是老朱你要注意的!
其一,在江南地区通上铁路后,随著货物运输速度的翻倍提升,贸易的速度会进一步加快,这将带来第一步变化,即整个江南地区的资源将会重新整合、分配。
什么是资源,在这里的含义是商品、金钱,矿物、农作物等等,以及,更重要的人!”
人?
朱元璋有些顿时就愣住了,资源,不就是金钱和货物么,当然,矿藏也算,牲口家禽更算是资源,但是老李这么说的话……不是将人和牲畜等同起来了么?
在他的认知里,还从未将人这个概念,和资源结合起来。
他挠了挠脑袋,在传统的儒学观念中,天地之性人为贵,怎会和资源联系在一起?
也即是说,在这种语境之下,人将不再为人,而是具有价值的,资源!
他发现,李晗正在一步一步打破自己原有的观念,将它们揉碎,然后再重新塑造起来。
这或许正是让国家,让民族强大起来所必须具备的思想!
突然间,朱元璋想起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或许,老李正是站在天地圣人的角度,来向自己诠释人为资源的概念。
在天地圣人的视角之下,一切平等,这么来看的话,人为资源,也没有什么不对的,这或许更契合圣人之道。
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未免也太没有人情味道了,可在咱老朱看来,老李却是一个充满了人情味的人!
“人当然是资源,而且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因为人具备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最重要的特质劳动!
几乎所有的财富,都是人通过劳动所创造的,简单而言,工人生产出产品,农民种出粮食,无一不是人类劳动造物,理解了这一点,老朱你便明白了为何人也是资源了。”
没错,老李这么说来,便是浅显易懂,基于所有的东西都是人所创造的话,那人是最重要的资源这一点,便是无可辩驳的真理。
李晗的这段话,引起了他更为深刻的思考,如此说来,农民、工人是生产资源,那么国之重器军队的话,便是最重要的战争资源!
“理解了前面的概念的话,那么我们将更进一步了解‘人’这种资源了。
我已经说了,人是依靠劳动,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那么老朱,你又是如何理解劳动的?”
朱元璋顿时就懵住了,这一下子,还真把他给问住了,劳动,难道不就是干活生产么?
说破了大天去,就算是玉皇大帝来了,那劳动不也是锄地种粮工厂打螺丝么?
第327章 虹吸效应早已出现
莫非老李对于劳动,还有别的不同理解?
朱元璋用手指掐了掐眉间,试图理清思路,让自己更清醒一点。
但是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出来,算了,还是直接看老李如何解释吧。
“刚才我们所说的,叫体力劳动,便是最广泛也最基础的劳动,没有广大百姓的体力劳动,那么我们所生活世界的基石,将会荡然无存。
那么体力劳动相对应的,便是脑力劳动了。”
脑力劳动?
当看到这个词汇时,朱元璋颇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日光的感觉,似乎思路一下子就被打开了。
“其实脑力劳动也很好理解,便像是老朱你要治理整个大明,用的便是脑子,这便就脑力劳动了。
当然,脑力劳动的范畴也不仅仅局限于此,像是诗词歌赋的创作,当然,还有一个更具体也更能让你理解的例子,便是大明的研究人员的各项创造,比如龙驭天机炉便是脑力劳动的典型代表之作。
因此我们可以简单的总结一下,脑力劳动更偏向于管理和创造,这个世界,也因为有众多的脑力劳动者的创造,才变得丰富多彩不是?”
看到这里,朱元璋不免有些心情激动起来,那么在老李看来,自己也属于劳动者中的一员,因为有自己的存在,这个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
“以劳动的方式将人抽象的分为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这样便能很好的理解人是如何作为资源而存在了。
当然,在讲到人是资源这个概念时,一定要和平时你所认为的人的概念所区分,人其实是多种概念的集合,如果单单认为人只是资源而已的话,那样便和无情的暴君无异了。”
有道理!
看到这里,朱元璋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看来老李并非自己刚才所想的那样,真的就“以万物为刍狗”了。
那么老李之所以要告诉自己人是资源这一概念,应该便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让自己认识到资源的多样性以及人在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
“到这里,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资源后,那么接下来便要进入重点了。
铁路网的建设,必然会加速资源的流通,资源在经过贸易这一活动后,进行重新分配,这便是资源重新整合的过程。
而在这一过程中,老朱你一定要注意的是,虹吸效应!”
虹吸效应?
老李又整新名词了,看来这个概念应该非常重要,不然老李不会在提到虹吸效应时,在前边铺垫了一大堆。
“在资源重新整合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资源集中的情况,即在贸易过程中,更多的资源,如财富和人力资源,一定会集中流向更富裕的地方,这样产生的后果,便是地域发展的不均衡,说得通俗一点便是富的地方越富,穷的地方越穷。
当社会大部分资源都集中到某一个州府,甚至是某几个寡头型的富商手中后,老朱你猜会发生什么?”
财富,更确切而言,便是货币会停止流通!
朱元璋几乎是脱口而出,以前老李给自己讲解货币和贸易原理时,他所举的几个例子,自己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
因此自己几乎在一边发展工业发展贸易的同时,也深刻警惕著阻碍货币流通的现象出现。
“后果咱们前边已经说过了,不过在此之前咱们提到的仅仅是货币,而虹吸效应,则是将所有资源都向一个地方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