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之间,不少文人纷纷向报馆投稿,而方孝孺也按照朱元璋的计划,精心挑选出观点最为对立的观点,然后刊登在报纸上,继续引发文坛新一轮的讨论。
逐渐的,文坛的派别对立也越来越尖锐,一时之间,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第285章 下一步计划
由于《科学之道,大明未来之道》这篇文章的发表,围绕此文的争论,也逐渐发展到白热化的地步。
有人称赞文章写得甚是精彩,科学应该成为大明新的根基,而有的人却称,科学和工业虽然重要,但是和儒学相比,却是有些冒犯了。
当然,也有不少文人学子却是嗤之以鼻,甚至是怒火中烧,纷纷发文怒骂,称此人将科学和儒学相提并论,简直是亵渎圣人,背叛了整个儒林文坛,理应处死!
和民间火热的辩论气氛不同的是,此时在皇宫内殿书房内,气氛却是一片其乐融融。
朱元璋读著《科学之道,大明未来之道》的文章,脸上尽是笑意。
“科学之道,在于探索未知,创新不息。当广开才路,设立学堂,专研科技诸学,培育英才。
又当鼓励百工之人,发明创造,以科技之力,解民生之困,强军备之需,兴国安邦。
吾辈当倡导儒学与科学和谐共生之理念,使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大明社会之进步。既不失传统之美德,又紧跟时代之步伐,开创大明之新未来。”
读完后,朱元璋拍手称赞,“写得好,写得好啊,甚得吾心也!也不知是哪位才子有此大才,当赏,当赏也!”
一旁的方孝孺道:“陛下,其实此人您也认识,而且还很熟悉。”
“哦,此人咱认识?”
朱元璋一愣,一旁的李敏和徐达等人也是有些吃惊。
在方孝孺写的社评第一次引发了全民大讨论后,李敏便知道,这肯定是陛下的手笔,于是便找上杨思义还有徐达等人,一起进宫想去问问朱元璋。
朱元璋也不藏著掖著,便将计划告诉了李敏等人,说完后,李敏他们也是惊掉了下巴,这一招简直太狠了,纷纷夸赞此乃史无前例的阳谋,一旦成功,将彻底推动大明,甚至是整个中华文明再上一个台阶。
朱元璋自然又得意了一番,而李敏和徐达等人自是心知肚明,知道这应该是奇人李晗给出的点子,不过他们也是看破不说破,全当哄著陛下开心了。
只有方孝孺那傻小子,还天真的以为这真是陛下的主意呢!
“方爱卿快说说,写这文章的大才子是谁?”
“对对,方孝孺,你就别卖关子了,赶紧说说这人是谁?”
李敏也忙不迭的问道,这篇文章通篇是在赞美科学和工业,甚至给拔高到了和儒学相同的位置,这在他这位所谓的工业党党魁眼里,简直就如同久旱逢甘露一般,太及时了!
方孝孺笑道:“其实这位所谓的才子,并不是什么大才子,诸位也都熟悉,这位在医术上也是颇有建树的。”
“哎呀,我的方贤侄啊,都说了让你别卖关子了,你们这些读书人啊,说话总喜欢弯弯绕绕,就是不爽利,还说我们都熟悉,我们上哪儿熟悉去?”
徐达忍不住埋怨了一通,突然间,他脑海中灵光一闪,“方贤侄,你说他在医术上也颇有建树,不会是……”
不说徐达,此时朱元璋也想到了,不由脱口而出道:“方爱卿,你是说,写这篇文章的人,是楼英楼太医?”
“陛下,正是楼院正也!”方孝孺笑道。
“诶,奇怪了,他楼英一个太医,不是天天在研究什么细菌啊病毒啊什么的吗,咋会掺和到这事儿来的?”
徐达皱著眉头,一副想不通的样子,自从奇人给楼英送去显微镜后,他就跟著了魔似的,整天窝在太医院,家也不回。
朱元璋也是异常疑惑的看著方孝孺,如今的楼英,就和老李似的,神龙见首不见尾,仿佛太医院就是他的洞天福地,好几次他的家眷都以为他出事了,都给寻到太医院去了。
方孝孺道:“陛下,诸位国公爷,李尚书,杨尚书,你们是有所不知,楼院正他那日来到报馆,却是和微臣说了一番话,微臣觉得颇有道理,便擅作主张,刊登了他写的这篇文章,没想到却收到了奇效。”
“那你给说说,楼英那老小子他说什么了?”徐达忍不住好奇问道。
“楼院正他说啊,医术之根本,实际上在于生物这一学科,而生物学,便是研习生命之学科,生命归于自然,也应属于科学一类。
而只有科学,才解释了以前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所没能解释清楚的东西。
因此才写下那篇文章,意在将科学普及给普罗大众,让所有人意识到科学的重要性。”
随著方孝孺的解释,几人也是恍然大悟,朱元璋更是细细琢磨了起来。
楼英这话说的,非常有道理,不过他的心思应该是让更多人和他一起研究细菌病毒什么的吧。
当然此举朱元璋自然是赞成的,谁不想自己身边能多几个救命的医生呢。
况且,一旦成功实施的话,是不是意味著,以前老李送给自己的神药,大明也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给制作出来了?
徐达有些憧憬道:“没想到楼英那老小子居然也有如此境界,陛下,微臣认为应大力支持。
陛下您想想啊,楼英如今所研习的学问,都是奇人所传授,照这样看的话,是不是意味著,只要将那些学问学透了的话,便能造出奇人所赐的那些神奇的药物来了?”
眼见徐达和自己想的一样,朱元璋也不禁有些莞尔,其他人也是眼前一亮,他们都知道徐达患背疽的顽疾,就是被奇人送来的神药给治好的。
方孝孺却是不知其他人心里的小九九,而是问朱元璋道:
“陛下,从如今之形势来看,文坛内部已经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了,目前来看,支持继续发展工业的人居多,而且几乎所有的百姓,都站在了我们这一边。
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做,是不是可以进行下一步计划了?”
朱元璋点点头,“从现在开始,该拉拢的拉拢,该离间的离间,继续孤立那群迂腐的老顽固!”
“臣明白!”
这件事,光靠方孝孺一人还做不了,得有其他大臣的配合,这也是朱元璋将计划全盘告知李敏等人的原因。
定好详细计划后,方孝孺便告辞了,不过李敏和徐达等人却是留了下来。
李敏留下来是因为要和朱元璋商议铁轨一事,经过这段时间的准备,火车头已经开始量产,而铁轨的钢材也冶炼了出来,准备开始铺设了。
从应天府到马岭铺设铁轨,但是两地之间,需要设置站点,李敏便是商议这件事来了。
而徐达等人,则纯粹想来蹭酒喝的。
见方孝孺走后,徐达对朱元璋道:“陛下,那方贤侄乃宋濂门生,其人在文坛也声望颇高,让他来对付文坛,是不是有些残酷了?”
残酷?
朱元璋一愣,徐天德啊徐天德,咱这都还算仁慈的了,用文斗而不是武斗,你是没见方孝孺那小子,他可是直接要杀无赦的!
第286章 电影正式开拍
随著方孝孺继续推行著计划,从一堆投稿中,选出了不少如何解决工人短缺问题的文章,其中不少都提到了要将技术科学等内容加入到如今的教学体系中来。
这再次掀起了一场风暴,因为这一次,教育改革是文人自己提出来的。
朱元璋发现,一切都如李晗预测的那样,文坛内部的分裂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文人也站在了学术改革这一边。
当然,朱元璋心中清楚得很,这其中除了蓝智等大儒公开站出来表示支持教育改革,应多建技术官学,带动号召了一批儒生学子外,更多的其实是骑墙派。
他们或许立场不坚定,但绝对不是傻子,随著舆论的热度达到白热化,只要不是傻子,都会看出来这一切都是陛下在背后推动的,这说明陛下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推行教育改革甚至是科考改革。
而不少眼光长远的人,则是看到了工业化的发展已是历史大势,而教育改革也是势不可挡,他们可不想挡在历史的车轮面前被碾压得粉身碎骨。
当然,也有不少家境一般甚至是贫寒的学子,虽然心中还放不下那点读书人所谓的傲骨,不过在家里的老爹老娘一顿臭骂之后,也乖乖的开始选择支持改革了。
不说别的,光是家中老娘一天到晚念叨著,谁谁家的二小子,和你一起上私塾的,人家现在都在厂里边管事儿了,那俸禄,比衙门儿里的县老爷都高。
还有谁家的老三,在工厂里边得到了陛下的赏识,现在都进工部当官了,比县老爷还威风呢!
谁跟你似的,家里供你读了十几年的书,连个举子都考不上,现在当今皇帝陛下都要开新科,学技术做工一样可以当官,你这傻孩子咋还挑剔上了,是不是念书给念傻了。
任谁也受不了这么唠叨啊,于是一大批平民子弟也开始转入支持教育改革的阵营。
原本朱元璋还有些担心,这么做会不会激起文坛的强烈反弹,不过现在看来,效果比自己预想的还要好。
这也让他深刻认识到了一个道理,在利益面前,什么立场,什么气节,都是可以改变的。
以前只有读书才能当官,所以百姓都支持念书科考,现在学技不仅能当官而且还能赚钱,那自然便会支持学技术了。
果然孟子说得好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过不了多久的时间,便可以安排吴道行等大儒出来发声,为最终打开教育改革,创建新学一锤定音了。
不过还得问问老李,这具体应该如何改,这么大的事情,关系到大明的未来,得需要他的建议,而且,不能让这小子太悠闲逍遥,得为大明多做点事情才行!
就在民间争论得沸沸扬扬时,这两天,皇宫里边也闹得不得安宁。
倒不是出了什么大事,而是大明的怀庆公主殿下,正式宣布要拍电影了,而她将第一场戏,便安排在了奉天殿。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挑灯夜读,又自己尝试著用学到的方法拍了几个小短片试验了一下后,朱福宁觉得自己神功已成,可以上手拍摄了。
然而接下来她才发现,拍电影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光是要组建剧组,就耗费了她大量的精力。
不过要拍电影的话,光自己一个人还不行,得需要有帮手予以配合,于是乎,崇宁宫的宫女太监们,便组成了大明第一个电影摄制剧组了。
这些宫女太监们,在平日也经常配合著朱福宁拍小短片,对拍摄什么的都已经很熟悉了,什么道具啊,化妆啊,场记啊,上手都很快,只不过导演和摄影,只能由朱福宁自己来担任了。
这还是最容易解决的,接下来的选角,便开始问题百出了。
本来朱福宁的计划是,找几个唱戏的名角来饰演,在宫中侍卫找来名角后,她却发现,名角们完全不懂如何在镜头前演戏,而且唱戏的痕迹太重了,完全没有《小兵张嘎》和《亮剑》中那种自然的感觉。
于是乎,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决定就用身边的人来饰演剧中的角色。
主角李明,便用四哥朱棣吧,朱棣倒是无所谓,这段时间没有战事,本来想著和徐辉祖一起出海,不过第二批船队出海时自己又在老挝,第三批船队得等著新船建造出来,正闲得慌,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不过恶毒妻子一角,她本想找个宫女饰演,结果宫女一听,差点就吓尿了,要演四皇子的恶毒妻子,这四皇子可是大明战功彪炳的悍将,自己还要用恶毒至极的语言羞辱他,是有几个脑袋啊!
别的不说,光是徐家的千金,就不能放过自己吧。
没办法,朱福宁只能求到了徐妙云身上,徐妙云一听,还有这好事儿,本来就对朱棣整天往外跑不顾家已经很不满了,现在终于能光明正大的骂他出口恶气了。
不过当听到最后的结果是休妻,朱棣还要迎娶别人,顿时又不干了,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
于是朱福宁只好让自己的四嫂来演工部大官的闺女,而恶毒妻子的角色,也是由她饰演。
咋弄,找个易容高手给她四嫂化妆不就行了?
饰演恶毒妻子时,就用易容的妆容,饰演大官千金时,用自己本来面貌就好了。
选好最难的两个角色后,朱福宁又找到徐辉祖,让他饰演恶毒妻子的青梅竹马秀才,不过徐辉祖想都没想便断然拒绝了,让他和自己亲大姐眉来眼去,想想就觉得恶寒。
花费了好一番工夫,总算把演员给凑齐了,对于恶毒老丈人一家,徐达决定亲自上阵,对于打骂朱棣,他可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那还不是信手拿捏?
而工部的大官,便是找到了李敏,李敏一听也觉得有意思,便欣然答应了下来。
反正整个朝堂的文武百官都会被六公主殿下给拍到电影里去,自己跟著凑凑热闹,还能多露露脸,想想也觉得趣意斐然。
不过让朱福宁没想到的是,在正式开拍时,却是灾难的开始。
“停停,四哥,你现在是拜见陛下,不是给爹请安,你那表情,要面带尊重同时也要不卑不亢懂吗,你要学会琢磨人物的心理!”
“哎呀,拍个破电影咋这么麻烦啊,四妹,你倒是拍个亮剑那样的行么,俺只管向前端著枪冲锋就行啦,哪那么多破事儿!”
第287章 造反
此时在奉天殿内,朱福宁正在拍摄的是李明被封官后,入朝拜见皇帝的戏份。
此时文武百官都规规矩矩站在殿内,和以往不同的是,他们此时的表情并非严肃,脸上还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都觉得妙趣横生。
在此之前,朱元璋就已经和他们说过拍电影的事情了,大臣们纷纷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早就看过纪录片了,不少人还被朱元璋邀请看过亮剑。
一想到自己也能被拍进电影里,自己的光辉形象就跟亮剑里的李云龙似的,也能被整个大明的百姓看到,那才叫露脸啊!
当然,也有一些顽固的文官,认为拍什么电影简直就是不务正业,堂堂大明官员,岂能如戏子一般被百姓看到!
不过尽管一百个不情愿,他们也只能憋在心里,没人敢去触朱元璋的霉头。
此时在大殿内,还站了不少以往绝对不敢进入奉天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