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631节

  “七郎请讲!”

  李隆基让李直说。

  “臣沐浴圣恩,得到诸多赏赐,一辈子已经荣华富贵,只想为圣人效死命。但圣人为臣在胜业坊建筑的豪宅,完全没必要。臣请求圣人收回成命,将建筑豪宅的资费用在济生堂、慈幼堂,如此既可以体现圣人的仁德之名,又可以省去一笔国家的开销,两全其美。”

  李声情并茂地说道。

  建筑豪宅对李来说没有丝毫意义,还会损失他的威信。

  他不放过任何积累威信的时刻。

  不论是现在还,还是将来,那豪宅对他没一点用处。

  “七郎旷世之功,古今未有。天水王府已经配不上你了,自然要住进大宅之中,标榜身份。”

  虽然李说得很好,但此时的李隆基对节省的绢钱没有一点感觉。

  万金如土挥霍,毫不在意!

  “有圣人的恩宠,臣无以为报。等臣饮马地中海,让圣人的威德在异域响彻的时候,再为臣建筑豪宅。”

  李见李隆基不惜民力财力,想出一个折中的方法。

  “嗯!七郎高尚。既然如此,豪宅的事先放一放,今后会为七郎建筑更壮丽的宅院。”

  见李执意,又把话说得漂亮,李隆基不再强求。

  他吩咐宦官,通知将作监取消胜业坊新天水王府的建造,宣布将钱财用在慈幼堂、济生堂。

  这下,在场的五杨更加难堪。

  李在无形之中打他们脸,他们还不能发作。

  “七郎不要离开了,与我一起玩樗蒲。”

  李隆基没有让李离开,继续玩乐。

  五杨愁眉苦脸地陪伴,当李隆基在樗蒲上高兴的时候,他们也得强颜欢笑,整个游戏过程,以及李隆基玩累后的酒宴,他们都如坐针毡。

  杨玉环也喜欢这种与李若即若离的感觉,她希望李在长安的时候,能经常来兴庆宫玩。

  酒酣耳热的时候,还是李向李隆基提醒,车神塞、李嗣业等将领的英雄勋章,需要圣人亲自举行朝会授予。

  如此,李隆基才答应明日参加朝会。

  翌日朝会上,李隆基只是将英雄勋章授予给车神塞、李嗣业,进行一番赏赐,便开始举行酒宴。

  至于政事,皆由杨国忠去处理。

  将领们见圣人的奢靡和杨国忠弄权,也非常失望。

  为什么李帅无法当宰相呢?

  为什么圣人会用一个沐猴而冠的小丑,又如此纵容五杨胡作非为?

  一些情绪,早已被李深埋心中,无所适从。

  李麾下的将领很容易就被点燃。

  哪怕被李隆基亲手授予英雄勋章,但这些勋章的获得,都是李为他们创造机会。

  杨被李整治的事情,使长安百姓拍手称快。他们明显能感觉到李回到长安以后,杨氏嚣张的气焰被暂时遏制。

  李放弃豪宅,将经费用以慈幼堂、济生堂,让长安百姓觉得李高风亮节。

  无数人希望李此次能留在长安,但注定不能使人如愿。

  杨的宅基地,除了李,没有人敢接手。

  李迟早会走,他们害怕杨氏报复,杨的脸丢尽了,一定会不择手段。

  所以李只是将这块宅基地插在他的记号,弃之不顾。

  不久后,李隆基宣布,十月下旬起驾前往华清宫温汤,让文武百官和内侍省、尚膳局、禁军等做好起驾准备。

  今年他去得更早,也更为懒散。

  李向李隆基请求十月下旬带着妻子前往安西,但李隆基挽留李到明年春天。

  但他不想久留长安!

  无奈之下,李再次入兴庆宫观看蹴鞠比赛的时候,又以整训士卒,准备西征,覆灭大食为由再次请求。

  李隆基想到他的万世功绩,这才同意。

  这段时间,李除了去拜见另一个岳父裴泛和去宋国公府后,基本上在家中陪伴妻儿。

  他是边将,不与其他官吏交谈,甚至谢绝以前的属下拜见。

  该见的,在宴会上已经接触过,李没有过多聊的。

  是敌是友,下次回来,自会有分晓。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十月上旬的一天,李与王维、杜甫相约,前往长安城西白鹿原秋游。

  杜甫无官,王维半官半隐,李位极人臣。

  杜甫忧国忧民,渴望展现抱负而不得。

  王维心灰意冷,追求辋川的隐逸。

  李将要付诸行动去造反,他有可能千夫所指,背负骂名。

  但他的执念坚定,跳脱封建思想的枷锁,让他不顾一切。

  十年韬光养晦,其间心理波折。终要承受住考验。

  当他们路过白鹿原上一所菊花盛开的小院落后,李吟出这首后世脍炙人口的“赏菊诗”。

  那“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惹人联想,代表李此刻的心境。

  也让杜甫、王维产生共鸣。

第355章 王莽谦恭未篡时,天宝十三载

  李的《菊花》一诗寓意颇深,历经寒冷,而最终雕零。

  可以延伸想象,是李,是杜甫,也是王维。

  杜甫和王维感触良多的同时,诗兴大发,各吟一首菊花,互相品读,兴致盎然。

  他们逗留许久,跨过这开满菊花的小院,向日落的地方而去。

  “子美,杨国忠将你的仕途之路断绝,我只能让你成为我的僚属,你愿意去西域吗?”

  一番别样的游离后,回到驿站旁的酒肆饮酒,李向杜甫询问道。

  他知道杜甫不再为官后,诗风已然大变,但被被认为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

  比如杜甫不久前所作醉时歌。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最后笔锋一转,甚至说道“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将圣人孔子,和大盗盗跖一起说出,作为“奉儒守官”,标准儒家的杜甫,很意味深长。

  明显是明嘲儒术,实际上暗讽刺时政,乃至李隆基。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安危的感慨,和自身遭遇的愤懑。

  “郡王麾下人才济济,杜甫无能,家中也有妻儿照顾,无法再为李帅效力。”

  杜甫婉拒李的邀请。

  以前他想济世安民,充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但经过数年为官后,心境大有改变。

  从李林甫“野无遗贤”开始,他所看到的,所认知的,都打破他对政治的幻想。

  他亲眼见证开元盛世,到天宝十载以后,化为黎民的哀叹。

  为什么圣人会纵容五杨呢?谁又懂得苍生的苦楚呢?

  那“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誓言渐行渐远。

  而他的“恩相”李,一心为国家,为苍生百姓,却罢相遭贬。

  这无一不再打磨杜甫对政治的热情,以至于现在杜甫心灰意冷。

  如果国家有难,他一定会义无反顾地帮助。但现在杜甫则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了。

  家中有一些薄田,栽种一些果树、药材,杜甫自认为可以养家糊口。

  “在西域为将,不是我的心愿。我一定还会再回来的……”

  李微微摇了摇头,惆怅地说道。

  他的话没说完。

  只是不知道再回来的时候,杜甫和王维会怎么看他。

  他最希望的事情,就是让杜甫今生不再写下《三吏三别》。

  他一定会做到。

  “郡王再回长安,不仅仅是我的愿望,也是天下百姓的希望。”

  杜甫以为李要重回为相。

  他已经看到盛世之下的暗流涌动,只有天水王重整朝纲,才能让大唐恢复开元年间的盛世。

  “摩诘,有无念想,再度西去。”

  李又问王维道。

  此时王维还担任文部郎中的职位,但只是挂了职衔而已,大部分时间称病在家。

  由于文坛领袖的身份,杨国忠不想去搭理王维。

  “虽向往西域之景,但我更不可能离开长安。”

  王维向李回答道。

  他的心境已经变得不一样了,觉得自己再难涉足政事。

  对自己的前途也不抱有任何希望。

  王维有自知之明,知晓圣人在利用他“一代文宗”的身份,装扮盛世,粉饰太平。

  “可惜!今日我们相约在白鹿原上,下次郊游饮酒不知是什么时候,希望还有下次吧!”

  李知道不可能,只是随便一问。

  “郡王才华无双,是能兼济天下的相才,是古今未有的大将军,我们的诗词,未能描绘郡王十一。能受到郡王的礼遇,也是我们的幸事。只要郡王回长安,我们随时会见面。”

  王维也错会李的意思。

  就身份而言,他与杜甫都差之千里。而李与他们相交,是文人,是朋友。

首节上一节631/6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