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777节

  同时,让华夏民族螺旋式上升,而非再在一个瓶子中跑一千年。

  这就是他的意义。

  李的乐观,让杜甫眼眸一动,心中大震。

  如果李能治理一个三四十年的盛世,延续百年并非什么难事。

  文治武功摆平,即便李寿终正寝,短时间也没人敢造反,百姓也不会支持。

  “可殿下说过为万世开太平。”

  杜甫想起李的四句真言。

  “这不矛盾,太平天下不一定是李家天下。子美,我们是汉人。一定要能接受改朝换代的事情。如果子孙昏庸,百姓就去推翻他。不要去祸害百姓。君王无道,天下仇之,孟子也说过类似的话。那些妄想家天下者,迟早会被后人唾弃。”

  李又为杜甫斟一杯酒。

  幻想一姓千年,是自己欺骗自己。

  历史的巨浪滚滚向前,苦难中会孕育新生命,谁也无法阻挡。

  “臣之言行,何等卑劣。殿下之心,可容五湖四海,天地万象。”

  杜甫凭心而论,无法接受大唐的灭亡。

  如果别人说这种话,杜甫一定会痛骂。

  但李身为君,却直言此事。且逻辑清晰,有理有据。

  比太宗皇帝李世民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更加直率。

  “一千多年前,孟子就说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可笑的是自古以来,没有君王真正践行。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华夏以儒家治国,但儒家核心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从君王到百姓,都不愿意遵从。”

  “当然,这是人心如此。不能奢求人人都是圣人,平民百姓要有自己的生活追求。但身为百姓父母官,一定要遵从这些,因为他们身怀百姓的意志,享受世人崇敬。”

  “儒家以忠恕一以贯之,强调个人责任,而非个人权力。我也很难做到,我一直在加强自己的权力,但我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

  “所以需要不断地惩治贪官污吏,他们是除之不尽的;也需要变法,不断调整适合时代的策令。是以变法和儒学并不冲突。”

  李向杜甫强调真正的价值观。

  许多事情,都知道伟大,当自身无法遵从的时候,就会贬低其价值。

  类似的事情,已经充斥在大唐的里里外外。

  李都在尝试去改变。

  “呜呜……太子的境界是臣达不到的。臣担心以后有奸人得权,世人因此而诋毁您。”

  杜甫再次忍不住哭泣。

  望前方,扑朔迷离。永远也无法摸透人心。

  野心者为自己的利益,会不择手段。

  就像现在一般,朝野依旧有许多人辱骂李。

  “或许在下次天下动乱的时候,有人会推翻我的策令,去辱骂我的品行,把腐朽的东西重新捡起。但时间会去验证一切,总有一日,历史之风会将这些无情吹走。我相信华夏最终伟大!”

  李言辞凿凿地说道。

  历史面目全非,他也无法再穿透一丝一毫。

  一百年后是什么样子?

  一千年后又是什么样子?

  他也很想知道他启迪华夏,能否屹立世界之巅?

  “如果殿下不嫌弃臣愚钝,愿辅佐殿下完成百年盛世!”

  杜甫又向李一拜,已再无他想。

  “希望一百年后,我们能在阴间相遇,像今日一样饮酒。”

  李起身将杜甫扶起后,顿一下又加一句:“叫上李白!”

  去年他向李白写信,但至今没有回复。

  他不可能完成李白为“宰相”的愿望,但想请李白担任“智慧宫”的祭酒。

  再让他看一看这长安。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应该还是一如既往地洒脱。

  “臣,一定!”

  杜甫重重点头,他也有十多年未见李白。

  在诗文人,除了李,他最敬佩的就是李白。

  “蜀郡缺一太守,那是天下大郡,民生至关重要。子美可不要畏惧《蜀道难》。”

  李又笑著向杜甫说。

  “臣遵旨!”

  杜甫会意,领下蜀郡太守的重职。

  蜀郡为上郡,虽然只是从三品,但地位远远高于其他上郡。

  近百万百姓,能治理好是大功一件。

  李提醒杜甫保重身体,找大医陈藏器调理一下再上路。

  一个时辰后,杜甫向李告别,李会让裴灵溪给杜甫的小儿小女送一些小玩具。

  三日后,杜甫会和家人一起同行前往蜀郡上任。

  相信他和蜀郡都督来会成很好的搭档。(本章完)

首节上一节777/777返回目录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