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63节

  张齐丘念一遍鸠摩罗什翻译,唐玄奘补充的《金刚经》后停下。

  他的侄子张勉入帐。

  “二郎,他说我能当宰相,你觉得呢?口蜜腹剑,相不相信?”

  张齐丘向他最亲近的侄子询问。

  张勉现在是节度使的僚属。

  “牛仙客不就是被右相推荐为宰相的吗?况且牛仙客才疏学浅,叔父您是进士及第。出将入相,有何不可?”张勉郑重地对张齐丘劝说道:“口蜜腹剑只是对敌人,对待如萧炅这样的朋友,仁至义尽了。”

  “话虽如此,我还是有顾虑啊!”

  张齐丘抚摸著寓意不能执著万事万物,慈悲为怀的《金刚经》。

  “叔父,汉代的时候,张安世能位至大司马,领尚书事,离不开霍光的推荐;邓彪能成为太傅,领尚书事,亦少不了窦宪这个伯乐。《国语》上说‘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之为灾’,当初您可是拿这句话,来教导侄儿。”

  张勉用两汉权臣霍光和窦宪举例,认为李林甫是和他们一样的权臣。

  能帮助张齐丘荣登宰辅。

  “唉,叫向玉靖来吧,我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不过还是要看有没有机会。”

  张齐丘话落,张勉欢喜地跑出营帐。

  “我能倒背如流。这段时间念经的时候,就不拿出来了。”

  张齐丘遂将他的圣书《金刚经》装入盒子中。

  不与人诤,不与世诤。

  ……

  丰安军城。

  “将军,马肉熟了,您先品尝。”

  罗兴拿著一块炖了两个时辰的马肉,递给李。

  这一次战斗,突厥有一千多匹战马死于弩箭和冲阵中。

  战斗结束,李令士兵把刚死的马处理一下,让将士们敞开吃一顿。

  即便加上经略军的近万士卒,这些马肉吃到腐烂都吃不完。

  马肉虽不比驴肉、牛肉鲜嫩,但在这个时代,即便再腥、再柴,那也是肉,能让士兵们垂涎三尺。

  李更知道,马肉营养价值极高。

  “先为李虞候、崔将军送去。”

  李向罗兴吩咐道。

  一夜未休息,他依旧抖擞精神。

  颇黎率领骑兵暂且离开,估计是与峡口骑兵汇合。

  等其他士兵过河,就算突厥骑兵再来,唐军也有一战之力。

  李光弼和崔湛吃上马肉后,李才和士兵们一起吃肉。

  虽没什么佐料搭配,但李觉得还可以,比想像中的好吃。

  李计算士兵们几天内吃不完死马,与其让马肉腐烂,还不如分给丰安县的百姓一些。

  等战斗结束,士兵们定有更鲜美的牛羊。

  “在下丰安令刘晏,拜见将军。”

  新任丰安令得知李召见后,立刻赶来。

  李过黄河接见他。

  “看起来很年轻呐,难道是开元年间名动京城的神童?”

  李很惊异,他第一次见刘晏,看起来不到三十岁,就做到县令的位置。

  “虚名而已,将军才是国之栋梁。”

  刘晏算是承认。

  “久闻君之大名,幸会!”

  李身披甲胄,拱手一礼,以示尊重。

  李隆基泰山封禅的时候,年仅十岁的刘晏因文章得到李隆基赏识,被封为太子正字。

  当时一手策划泰山封禅的宰相张说,称赞刘晏是“国瑞”。

  最重要的是,李知道刘晏有宰相之才,更是罕见的理财能手,经济改革家。

  “不敢当。”

  刘晏连忙回礼,受宠若惊。

  他在长安的时候,就听说过李的诗歌,听到李阵斩敌将的事迹。

  别看的文人、诗人在诗文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但他们从军都是想成为僚属,以“奇谋献策”的方式立功,渴望“樽俎之间,折冲万里”。

  哪像李,是真刀真枪上战场,纵马驰骋。

  “可惜有军命在身,不然一定要领略一下刘县令的风采。”

  李颇为遗憾地说一句。

  将来他干大事,需要有才华的属下辅佐。

  如李的儿子李岘,现在的刘晏,只要有机会,李都会与他们亲近,换取他们的好感与信赖。

第60章 峡口

  “敢问李将军召下官是为何事?”

  刘晏听到李的话后,面容一肃。

  此时正值出征突厥时期,李叫他来,必有事情。

  “昨夜刚刺死、射死敌军战马,分你三百匹予丰安县的百姓。马肉分完后,将马皮送到丰安军城。”

  李指著黄河边的三百匹死马,向刘晏说道。

  丰安县不到万户百姓,家家户户都可以分到一些。

  马皮处理过后,能制造甲胄,是战略物资,丰安县无需用到。

  “这……将军仁义!”

  刘晏动容,向李赞誉。

  他只听过边民贡牲畜于边军,从未听说过边军资以边民。

  “刘县令需早些组织百姓运马,虽入秋,肉食保存依然不长久。”

  李向刘晏提醒。

  “下官遵命。”

  刘晏精明能干,立刻向李请辞。

  李点了点头。

  起初想著对新任丰安令放句狠话,让他记住徐建、徐俊兄弟的教训。

  但在得知是刘晏后,打消这种想法。

  历史上的刘晏在治理地方的时候,体恤百姓,深受百姓爱戴。

  他相信刘晏能将马肉分得公平恰当。

  李的举手之劳,使丰安县百姓谨记。也让李消灭豪强的事情,广为流传。

  以至于很多年后,丰安百姓依然记得李请他们吃过马肉,愿为李做事……

  ……

  经略军在上午时,全部过河。李吩咐士卒,轮流休息。

  次日一早,大军开拔。

  崔湛麾下的两千重步兵在最前方,三千披明光甲的士兵,在方阵侧翼。

  丰安军城出军六千。剩下两千留守,由判官柳锡主事。

  昨夜的战斗中,获得两百匹活著的战马。

  李将这些战马分给丰安军剩下二百名没有马匹的弩兵。

  这些弩兵被李要求借助骑兵的战马训练马术,所以都会骑战。

  李将一千轻骑放置在行军的右翼,五百跳荡重骑和五百弩骑安排在左翼。

  其他四千步兵排列八个方阵,在经略军的后方,重步兵在最后。

  以这样的方阵行军,随时可以对突厥骑兵进行反击。

  唐军的军阵周边,频频有突厥探马出现。

  这是在考虑,是否对唐军展开攻击。

  峡口。

  山峦如涛,黄河怒啸。

  “大可汗传讯说,回纥叛徒已在攻杀牙帐周围的部落,令我突厥臣服,真是欺人太甚。”

  阿波达干酋长聚集众首领和统兵大将,言语愤怒。

  “想当初回纥人只是我突厥的贱奴,现翅膀硬了,想取代我突厥。”咄陆酋长也咬牙切齿。

  “大可汗是想让我们回兵支援牙帐吗?”余勒都思酋长向阿波达干酋长询问。

  “大可汗知道我们的难处,回师无法挽回局面。他希望我们能战胜唐军,只有将两面的唐军赶回黄河,我们才能联手对付回纥人。”

  阿波达干酋长摇头说道。

  “唐军甲胄齐全,我军先失去锐气。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游骑拖延唐军。但此时我突厥存亡之秋,我们没有与唐军僵持的时间。”喀喇酋长叹一口气,目前的境况他们进退两难。

  “颇黎,唐军一万多步骑北上峡口。我们倾尽全力,能否将其冲散。”

  阿波达干酋长向手下大将颇黎询问。

  “启禀东杀,唐军虽人不过两万,但探马看到其前排左右,尽为铁甲。他们的战车密集,上面的盾牌堆积如山。我怀疑唐军所有的铁甲步兵都集中在那里。我军如果全力阻击,一两天时间,定无法攻破,等对岸的唐军骑兵趁机过河,我军就危险了。如果分一批骑兵守卫在峡口,剩下的骑兵想与铁甲如林的唐军战斗,难如登天。”

  颇黎向阿波达干酋长如实回禀。

  阿波达干酋长的职位是东杀,这是突厥的典兵官,有很大的权力。

  其他部落酋长的职位为俟利发,可参加王庭的重大军政决策。

首节上一节63/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