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64节

  这是大部落才能配享的职位。

  “天山神明不再保佑我们突厥了吗?”

  阿波达干酋长举起双手,仰望苍穹,悲怆地道。

  仅剩下左厢诸部和实力薄弱的王庭。

  面对大唐、回纥、葛逻禄四面围攻,看不到一点获胜的希望,阿波达干酋长才会如此绝望。

  “实在不行,我们率帐向西北游牧,远离唐国。”余勒都思酋长灰心丧气地说出这句话。

  “不行。我们的部落离贺兰山这么近。即便我们将老幼扶在马上,但我们的牛羊怎办?你们不会认为唐军追不上我们的牛羊吧?冬天到了,又要饿死多少族人呢!”

  颇黎站出来反对。

  现在只有战和投降两个选择。草原的路径早已被唐军摸透,带著部落迁徙根本来不及。

  “战不行,迁徙不行,难道要投降吗?”咄陆酋长瞪著颇黎。

  他的部落不久前派一千骑寇掠唐境,几乎被李打得全军覆没,他的弟弟也被李杀死。

  要说投降,他第一个不同意。

  “颇黎,你能统领万众,说该怎么做?”阿波达干酋长心中动摇,他不甘心直接投降。

  “唐人远征,必有大量役夫跟随。我们先离开这一带,到贺兰山西面去。待唐军战线拉长,我们派遣骑兵,绕到粮道后面,杀死唐军役夫,烧毁他们粮食。”

  颇黎向众酋长建议。

  “曾经许多草原部落都想如此,但最多杀死一些唐人役夫,几乎不可能将粮道中断。”阿波达干酋长觉得这是下策。

  “我们不同于古人,我们派遣一百支队伍,每队五十人,携带干粮和水,游荡在原野上,随时寻找机会。不说将唐军粮食中断,最少可以牵制唐军上万骑兵。”颇黎将自己的计策说明,并道:“唐军行军,必有前锋。我们在前锋与主力有一定距离的时候,集所有力量,先击破他们的前锋,提振士气。而后日夜骚扰唐军行军,等唐军疲惫不堪,再与唐军决一死战。”

  “好,就按照颇黎说得去做。你们的意见呢?”

  阿波达干酋长认为颇黎说得有道理,又问其他酋长。

  “同意!”

  几名酋长握紧拳头,齐声同意。

  他们都想好,如果失败,该如何去做。

  突厥诸部制定计划后,开始陆陆续续离开峡口,只在沿途留下一些探马。

  一日后,李和崔湛率军到达峡口。

  张齐丘在对岸,下令载马过河。

  “以为能在峡口大破突厥,复制李卫公在碛口那样的功绩。可惜突厥退走。”

  李与李光弼站在峡口的峡谷上,俯瞰黄河。

  峡口,是黄河上游最后一个山口。

  “李将军何必心急,草原虽大,他们能退到哪去?待我们到他们的放牧地,他们除了投降,就是与我军一战,别无选择。”

  李光弼笑道。

  “李虞候所言极是。”

  李点了点头,又望向东北。仅灭阿波达干等部,不是他的目标。

  ……

第61章 前锋

  大军昼夜过河,两天后,人马全部到达峡口。

  张齐丘再次召开行军会议。

  “诸位,此次行进,李将军率领麾下为前军,府衙的行军小吏对通往阿波达干、咄陆、喀喇、余勒都思等部的路途了如指掌,与前军一起随行。”

  张齐丘端正坐在首位向众将说道。

  自古以来,大军行进深入,都会分为前军、中军、后军。

  前军先头部队,被称为前锋。作为主力的耳目,探查敌人虚实,同时承担修桥开道、诱敌深入、驱逐敌军斥候的任务。

  如果前锋遇到小股敌人,就追击活捉,审问信息。如果遇到大队兵马,立刻派遣探马通报主力,并就地组阵,等待主力到来。

  李世民在平定天下的时候,就喜欢亲自率领玄甲军为前锋。

  所以前军必是军中精锐,由勇敢的猛将统帅。

  之前丰安军的陈回光就被视为猛将。他是军使中,少有能冲锋陷阵的大将。

  现在李到来,接替这个重任。

  中军为主力步骑,通过前军传递的信息,决策对敌的决战、围歼、突袭、伏击。

  后军任务是保护主力的后方,也就是护卫粮食、辎重道路,民夫、修缮兵器盔甲的工匠,也在后军之列。

  千百年来,将领们皆知粮道的重要性。

  所以后军不仅有郡兵把守,主力也会分出一些精锐守护。

  同时,大军会盯紧敌军的主力。一旦大部敌人迂回攻击粮道,主力会立刻做出反应。

  “末将会将敌军的一举一动,传递中军。”

  李起身拱手。

  前锋最容易创建功勋,虽然有风险,但这是李希望的。

  “后军粮草通道,关系我军命脉。由崔湛将军负责。”

  张齐丘让崔湛率领步骑负责粮草。

  左厢兵马使崔湛和右厢兵马使程圭,都对王忠嗣唯命是从,关键时刻,很可能不听张齐丘的命令。

  最重要的重甲步兵、驽兵、重骑、陌刀营、斧营,都是崔湛和程圭的属下。

  张齐丘需要先调开一个。

  “末将遵命。”

  崔湛虽然不服,但军令如山。

  况且确实需要一个大将坐镇后军。

  崔湛本以为是向玉靖,没想到会是自己。

  “启禀将军,末将觉得前锋当以轻装为主。末将斗胆再申请五百匹马,两百辆车,用以托运物品,快速行军。”

  李又向张齐丘请示。

  如果马匹足够,前锋最好都是以骑兵为主。

  他麾下还有五百重步兵。李打算在行军的时候,令重步兵卸甲放在车上。

  有更多战车,除了能装载更多物品以外,还可以将沉重的大盾放在车上,加快前军的机动性。

  唐军一马拉一车,剩下三百匹战马,李准备组建斥候。

  “准。”

  张齐丘沉思片刻,准许李的申请。

  又商议一番其他进军事项,张齐丘最后下令:“明日清晨,李将军率领前军先行。主力后日开拔,前军与中军之间,相距一百里。待大军全部离开峡口,崔将军组织后军,为大军作保障。”

  “遵命!”

  众将齐应。

  翌日清晨,李见过张齐丘后,领军出征。

  在出征前半个时辰,李就让麾下两百名探马,皆骑三马,轻装简行,只携带干粮和水,到前方探查。

  李要求这些一人三骑的探马,探查范围必须超过一百里到一百二十里。

  斥候只携带弓刀自卫,遇到敌人,立刻调马,不得主动战斗。

  若遇大队敌军,全速飞马回来禀告。

  斥候只要将消息带回来,就属于大功一件。

  李最先向阿波达干部落的方向行进。

  随军小吏为李指明道路,告知沿途的注意事项。

  在大量车马运载,有序组织下,李第一天就行军五十里。

  第二天军队更是行进六十里。

  传令兵告诉李,前军与中军的距离为八十里。

  也就是说,主力一天只行进三十里。

  李以前军为支点,力求让斥候跑得更远,为大军提供有用的信息。

  第三天,李放慢行军速度,大约与中军保持一百里的距离。

  一旦出现变故,唐军骑兵可以在半天内支援过来。

  李没有狂妄到孤军深入。

  “将军,发现数队突厥骑兵,他们每队大约五十骑,似乎想绕到我军的后方。”

  下午,探马来报。

  此时,李已经过贺兰山的南麓。

  “五十一队,这不是探马。”

  李露出思索之色。

  “将军,会不会是想绕到我大军后方,袭扰我大军粮道?”

  王思礼在一旁说道。

  “极有可能。我们的探马已经发现五六队,他们绝不止这些。突厥如果分数十上百队,从不同地方攻击我军粮草辎重,会对我军造成极大困扰。”

  李点了点头,然后吩咐传令兵将这个消息告知张齐丘。

  黄昏的时候,张齐丘收到消息。

  但他只是令浑释之派遣两千骑,在周围游猎这些突厥小队轻骑。

  突厥小队轻装简行,他们看到成建制的唐军骑兵,掉头就跑。

  不久后,他们就发现唐军骑兵并不多,伺机寻找机会,突破防线。

  又过三天。

  随著战线的拉长,粮道也越来越长。

  近十万役夫,肯定不能聚集在一起。

  在原野上分成数十队。

首节上一节64/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