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626节

  “昨日的中官,确实有些出言不逊,臣也不知是何缘由。”

  李佯装不知情地回答。

  “边令诚贿赂袁思艺,让他挑拨我与七郎的关系。说是没有亲自迎接七郎,让七郎不悦。”

  “七郎如何看待?”

  说出这句话,说明李隆基心有疑虑,明明是袁思艺挑拨离间,但一觉醒来,李隆基却耿耿于怀。

  旁边一直默不作声倾听的杨玉环心中一紧。

  但她没有立刻说话,从容地为李隆基和李斟满酒。

  “臣读《左传》的时候,每每读到《天王狩猎河阳》,都非常气愤。按照礼制,大夫有朝见周天子的职责,怎么能让天子屈尊,前往诸侯国会见诸侯呢?”

  “圣人的龙辇,前往的是泰山和华山,臣功绩再大,也不敢冒犯天颜,也希望圣人至大至长,从此不为功臣接驾。那些诬告臣的话,一定是居心叵测。”

  李几乎没有犹豫,向李隆基回答道,语气表情痛心疾首。

  天王狩猎河阳,是古代非常著名的事件,是礼乐崩坏的象征。

  天王,指得是周襄王,他前往河阳见到威名赫赫的晋文公重耳。

  虽然晋文公想觐见周襄王,增加他的威望。但晋文公没想到的是,周襄王竟然来河阳。这下其意义全变了,不是晋文公觐见周襄王,而是周襄王“觐见”晋文公。堂堂的周天子被一个诸侯王呼来唤去实在有失体统。

  这也成为晋文公的污点。

  而天王狩猎河阳中的“狩猎”,是孔子在编著《春秋》的时候,为挽回周襄王的面子罢了。

  即便所有人都知道其中的意义。

  李引此故事,就是表明他遵循礼制,一颗赤诚之心,从未有冒犯圣人的意思。

  现在,甚至以后的流言蜚语,很可能是欲加之罪。

  “边令诚和七郎有什么矛盾?他为何诬陷你?”

  李隆基对李的回答很满意,合乎他心意。

  能对天王狩猎河阳愤怒的臣子,一定是忠臣。

  他现在想知道边令诚和李的矛盾。

  “臣得知边令诚在龟兹、焉耆等地有良田千顷,又收向诸国王索要众多宝物。臣想回来向圣人禀告,没想到他先行一步,更倒打一耙。”

  李不得不改变方案,先把边令诚弄死再说。

  边令诚的“存款”还在安西,他的万贯家财,都将进入李的腰包。

  “边令诚这狗奴,我一定杀了他。”

  李隆基此时相信李的话,怒形于色。

  一切都豁然开朗。

  还是那句话,秩序混乱的天宝后期的贪污不可怕,只要受李隆基宠信。

  李隆基不会容忍挑拨君臣关系、欺君罔上的监军。

  这是在撼动他的权力。

  “今日宴会,圣人息怒……”

  李向李隆基劝说道。

  “饮酒!”

  李隆基又饮一杯酒,冲冲扫兴之气。

  在他心中,边令诚已经是一个死人。

  “七郎,外国很大,也有文明,你说他们也有皇帝吗?”

  杨玉环插话询问李。

  “回娘子,大食帝国的哈里发,类似于宗教、军政的继承者,领袖,可以称之为一国之君。但罗马帝国的君主,可以翻译为皇帝。在西方世界,如法兰克王国、罗马帝国,特别优秀的皇帝,被称为大帝。”

  李向杨玉环解释道。

  “那三郎这样,一定大帝了。”

  杨玉环看著李隆基说道。

  “西方的大帝,怎能和圣人相比,圣人一词,远迈大帝。更何况天可汗,是天下的共主。西方最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都不及圣人。”

  李纠正杨玉环的话。

  “也是!圣人文治武功,千古一人。”

  杨玉环和李这一唱一和,让李隆基又来了心情,他感觉自己又飘起来了。

  “七郎,罗马帝国是在地中海上的国度吧!听说哪里很富庶。”

  李隆基饶有兴致地向李问道。

  “回圣人,现在的罗马帝国是曾经最辉煌罗马帝国分解出的东罗马帝国,但他们视自己为正统,自称罗马帝国。他们一定比大食帝国更富有。”

  李向李隆基回答道。

  “罗马帝国曾遣使来唐,龙池中的水仙花就是他们带来的。我只记得他们和粟特人有些相像。当时他们说两年多时间,才辗转来到大唐。”

  曾经大唐将罗马帝国称为拂,经过李科普后,正式译为“罗马”两个汉字。

  “罗马帝国距离长安万里之外,我们的兵马如果没有地方辅军、地方粮草相助,不可能直接进入罗马帝国。”

  李这样向李隆基回答道。

  “七郎还有征服罗马的心思吗?”

  李隆基问李,他不能忍受有人能和他一样称为皇帝。

  他是唯一的天下共主。

  “回圣人,大食刚经历改朝换代,又发生兄弟相残的事情。萨法赫的弟弟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将他杀死,成为新的哈里发。”

  “臣得到消息,此人雄心勃勃,似乎比他兄长更强势,已经击退罗马帝国的军队,平定内部不臣服的总督。”

  “臣建议,趁大食帝国动荡,百姓迷茫的时候,大唐继续出兵西征,一举攻克哈希姆城,拿下圣城耶路撒冷、麦加,将大唐的战旗插在地中海,成就圣人不朽的军功。”

  “只有将大食帝国覆灭,我大唐才能借助波斯之资源、粮草,向罗马攻击!”

  李看似头头是道地向李隆基分析道。

  实际上是在借助李隆基膨胀的野心,忽悠李隆基!

  自他收取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价值二百万匹丝绸的金银珠宝和十万第纳尔、一千万第尔汗以后,就打算暂时偃旗息鼓。

  他接下来,只会为安史之乱做准备。

  到时候他控制西域入口,假装调兵入波斯到达里海。

  其一,自然是给安禄山范阳起兵的机会。

  想改变大唐,必须由安禄山挑起战斗,并且势如破竹地将李隆基赶出长安。

  这样李隆基才会能在天下百姓、官吏那里,彻底失去威望。

  其间的苍生伤亡,不可避免。

  不破不立,这些是必须承受的代价。历史上打了八年的安史之乱太惨烈。

  李一定要快速结束,定鼎天下。

  其二。

  安禄山一旦起兵,李隆基就会颜面尽失,因为安禄山是他一手提拔的,处处维护。

  他像是找遮羞布一样,不顾一切。

  届时,他会让有能力的将领快马加鞭从边境回来。

  历史上哥舒翰、封常清等将领回去的时候,都没有带自己的兵马,而是让荒废已久的南衙禁军,穿上盔甲,再招募一些没有训练过的百姓抵抗虎狼之师。

  除了调兵遣将需要数月时间以外,更多的是李隆基失去理智。

  结局是显然易见的。

  李那时候如果谎称自己在“里海”,并称病无法归,李隆基也拿他没办法。

  李一旦到京兆地区,一定会携带千军万马。

  “七郎需要多久时间出发?”

  李隆基在宴会上迫不及待地向李询问。

  李所说,正是他看到地中海地图以后的愿望。

  如果做不到就罢了。但麾下有李这种绝代名将,一定可以做到。

  穷兵黩武的李隆基怎么会不心动呢?

  “为确保万无一失,新兵招募完毕,训练一番后,准备粮草辎重,大概十四载春天出发。”

  李给出一个合理的时间。

  “嗯!万里远征,需万全之策。待七郎回西域后,就可以准备。有什么需求,尽管开口。朝廷会全力支持安西。”

  李隆基点了点头,安西北庭军战斗了两年,休息一年多时间非常合理。

  毕竟大食帝国还存在强大力量。

  “远征之时,战马因水土不服,消耗最大,还需要一些战马。粮食可以用绢去和籴,另外,工匠和军医也是安西欠缺的。因为缺少工匠,在出征波斯的时候,士兵拿著损坏的武器作战,受伤的士卒无人医治而死。”

  李睁著眼睛说瞎话。

  他最重视工匠和军医,知道后勤的重要性。

  但要发展西域、河中,工匠和军医自然是越多越好。

  “这怎么能行!朕会立刻下令召两千名工匠和军医,前往西域。七郎是陇右群牧使,尽管调度陇右牧监的战马。”

  李隆基想也不想,就同意李的请求。

  不久后,工匠和军医会带著他们的家属,到达安西报到。

  虽然安西不是好地方,但李不会亏待这些工匠。

  有随意调遣牧监战马的命令,李更放心。

  随后,李又向李隆基提及在北庭都护府以北创建葛逻禄汗国,制衡回纥的事情。

  李隆基同意李的求情,回纥最近几年一直在开疆拓土,需要敲打一下。

  宴会结束后,李隆基会赐予施利叶护封号可汗。

  在天将军驰骋的土地上,天可汗的册封,即为正统!

  宴会的靡靡之音,一直持续到黄昏时刻。

  李微醉!但意识清醒。

  而李隆基因为高兴,醉得不省人事,女官们将李隆基搀扶向幕后而去。

  杨玉环最后看李一眼后,只能陪同离开。

首节上一节626/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