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425节

  而此时此刻,李恰好瞪著他。

  四目相对,李林甫心中咯噔一跳。

  小贼不会又出什么鬼主意吧?

  是以,李林甫心中很虚。他到案前向李隆基拱手一拜:“启奏陛下,臣认为李大夫新辟五郡,须迁移百姓,使新土繁荣。”

  揣摩圣心的李林甫猜出李隆基也想迁移。

  他索性同意,以免节外生枝。

  “臣也赞成!”

  裴宽心怀宽广,利国利民的政策,他不会反对。

  “启奏陛下……”

  “退下去吧!”

  李岩等人还想辩解,但话刚说出来,就被李隆基赶回座位上。

  皇帝、宰相都同意,哪怕一些臣子不满,也不敢吐露。

  “天水王,朕令你兼天下迁民大使。卿可向朕推荐迁民判官两名,推官四名,主簿四名,设僚属,遥控迁民事宜,地方郡县必须配合,违抗诏令者,革职查办。”

  李隆基微微点头,又让李兼任一大使。

  文武百官心中一动,这样的安排,好像是让李留在长安。圣人又特意提示“遥控”,代表让李提拔能吏。

  这使朝廷的大臣心中更紧。

  他们总感觉这次李和之前不太一样,在朝廷上强硬无比。

  和李林甫的阴柔算计不同,李直接正面硬刚。

  关键是有一部分大臣支持李,而且传到民间,平民百姓皆会支持李。

  “臣领旨!”

  李领命。

  这是一个新的使职,他要去完善这个使职的责任,然后将具体事宜汇报给李隆基。

  天下迁民大使的两个判官,权力都比较大,可以兼任五六品的职事官。

  “昨日宴会,天水王向朕提出一项关于减少婴儿夭折的法令,朕觉得此为天下头等大事,今欲与诸卿一起商讨……”

  “天水王,将你昨日之言再说一遍,让诸卿听一听。”

  提到荒地,李隆基干脆将这件事情提上议程。

  昨夜他仔细想过,关于婴儿夭折的问题。

  在用膳的时候,还特意说给高力士和杨玉环听。

  高力士因为小时候的苦难,心生恻隐,又因李对他的尊重和帮助,自然认为李说得有道理。

  杨玉环更是梨花带雨的哭泣,觉得李的推测一定是真的。

  李隆基以为杨玉环因无子女而哭泣,心疼的不得了。

  所以再提这件事的时候,已经有计划在这方面改革。

  就看李能否说服群臣。

  最起码宰相和大部分三品大臣得同意。

  李向大臣们陈述昨日关于婴儿夭折率高的五点。

  只是第一条就一石激起千层浪。

  特别令李林甫面色大变。

  在开元二十二年以前,大唐女子十五岁结婚,男子二十岁结婚。

  当时李林甫还是黄门侍郎,离拜相只差一步之遥。

  他知道李隆基想国家多增人口,于是提议李隆基,将男子结婚改为十五岁,女子结婚改为十三岁。

  他以为李说出这点是专门针对他,否认他的政绩。

  天宝元年大唐的户口超过隋朝巅峰时期。

  这哪能忍得了?

  不过李林甫还是忍著听李将话说完。

  “女子十八岁以下生子,对身体的摧残有目共睹。诸位扪心自问,是否十八岁以上的女子生子更容易存活下来?”

  李知道大臣们是什么德行,最后还特意加一句。

  许多大臣们心中不断咒骂李。

  他们家中大多数都有十几岁的小妾。

  不能在十八岁以下生育,岂不是十八岁以下行房事都不允许?

  李虽然地位高,但也不能欺人太甚,骑在脸上输出。

  这小子要拜相,朝堂永无宁日。

  但第一条,还真没有办法让人反驳,因为一直有传“再嫁妇生儿女好养活”。

  不过强词夺理的人一直不缺乏,一名大臣出列反驳李:“国家的强大与繁盛,在于人口数量。当今制度下,大唐人口正迅速上升,以往的帝王也是如此,这有什么问题呢?”

  “竟然敢拿古代的皇帝和当今圣人比?天地虽广,不如圣人胸怀宽阔;大海之深,不如圣人言行德厚。圣人要一蔽前缺,立百世法,流方万古。”

  “女子十八岁以下,体骨未发育完全。母子同难的概率增大,你想让你的女儿也如此吗?你还有仁慈可言吗?”

  “你就这么笃定女子十八岁以上结婚,国家的人口会增长缓慢吗?”

  怼人李从来不怕。

  但李怼人的时候,不忘拍李隆基马屁。

  李隆基听得很舒服,反正他也不会再临幸十八岁以下的嫔妃。

  如果能将此事宜改革,确实是流方万古的德政。

  “天水王,你既然提出问题,想必也有解决的方法。如弃婴问题该如何解决?”

  一名大臣出列向李质问。

  “在郡县设立官办慈幼堂,专门抚养被遗弃的婴儿。”

  李不假思索地说道。

  大唐没有官办的孤儿院,只一些救治老弱病残的机构,但非常稀少。

  倒是很大一部分婴儿,被寺庙收养。

  有的百姓捡起婴儿,多会送到寺庙中。

  但这个时候的寺庙可不是后世的寺庙,富得流油。

  能接受的婴儿总是有极限的。

  “弃婴中许多都是带病,以及耳聋失明,甚至长大也不可行走。许多遗弃是因为如此。”

  此大臣又说道。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只要出生在大唐的土地上,就是大唐的子民。出生残缺,已是不幸,如果将其抚养成人,不就是《史记》上说的仁者无敌,德者无疆吗?”

  “尧舜治国,不过是让人吃饱穿暖;汉文帝善待百姓,但许多百姓的忧乐还欠缺一些。圣人得太上老君的指示,改元天宝。是让天宝更盛于开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设立慈幼堂,难道不是进步吗?”

  “如果你鄙视残缺的人,我们边军每一大战,都有百计、千计的残缺者,难道他们不可怜吗?”

  “汉代是察举制,魏晋是九品中正制,我朝是开科取士。历史是不断向前进,有的事情,大唐不是不能做,而是利益纠缠之下不想做。”

  “不过我相信没有人会拒绝收养婴儿的慈幼堂,只有禽兽会拒绝,”

  李声情并茂的同时,还不忘对反讽一声。

  看看谁会阻止创建慈幼堂。

  “啪啪啪……”

  礼部尚书席豫以笏击掌。

  尽管席豫已经很老迈,但他因李的话动容。

  席豫是诗人中罕见能做到正三品大吏的人。

  席豫做官清廉耿直,没有什么奢欲,做事不为权势所动摇。

  连李隆基都称赞席豫是“诗人之冠冕”,不过那是在开元初期……

  随即,李的兄弟、僚属、亲近的大臣,认可李的大臣先后击笏。

  因为他们没有资格带头击笏,即便认同李的说完,没有一个有威望的大臣带头,他们只能干瞪眼。

  稀稀疏疏的以笏击掌声在朝堂上响起。

  左相裴宽也拍起手掌,随即让大半的臣子都以笏击掌。

  “臣赞同天水王于郡县设慈幼堂,但臣不解,天水王说自己通过观察,因稳婆的原因,许多婴儿、妇女死亡。难道天水王还观察过接生不成?”

  掌声停后,在李林甫的示意下,陈希烈站出来指责李。

  现在阻止设慈幼堂,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但他可以对李所说稳婆之事提出质疑。

  “哈哈……”

  陈希烈话音落,满堂哄笑。

  女人生育,男子要远离。

  哪怕李只是打听这样的事情,都显得不是君子。

  “我并未见过稳婆接生。不过如果我在路上遇见孕妇生育,我一定会帮助她,所谓君子不见血污,我不敢苟同。《孟子》上说‘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如此不去援助,和孟子口中的豺狼又有何异?”

  李甚至大大方方地说出更让男人难堪的事情,并用经典反驳。

  战国时期,曾经有一个叫淳于髡的人能言善辩。他听说孟子有才辩,故找到孟子辩论。

  淳于髡先问:男女授受不亲,这是《礼》的规定吗?

  孟子答:是也!

  淳于髡又问:如果嫂子掉到水里,小叔子可以下去把她救上来吗?

  孟子答:嫂子掉到水里,如果不去拯救,就和豺狼一样没有人性。男女授受不亲是《礼》,而关键时刻救人则是通变。

  李的意思很明确,为拯救性命,他在通变。

  先圣都会做的事情,你们这些自诩公卿君子,却无动于衷,和豺狼何异?

  这让陈希烈的问题不攻自破。

  “啪啪……”

  这次裴宽带头,又是一片以笏击掌的声音。

  陈希烈见此,只能向李隆基一拱手退下。

首节上一节425/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