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401节

  “玉环,有机会你求求圣人,给杨也封一个郡王……,我们杨家也算光耀门楣了。”

  秦国夫人向杨玉环说道。

  她认为以李隆基对杨玉环的宠幸,这是不难办到的事情。

  “没有七郎的能力,谁能承载郡王的重量?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只有河间王因宗室而封,其余皆为国公。我们杨家非宗室,难道还能比得凌烟阁的功臣吗?阿姊,以后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

  杨玉环断然地说道。

  她怎么可能左右圣人封王呢?她的姐姐把异姓王看得太简单了。

  那凌烟阁上,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尉迟恭、秦琼、李绩,他们的威名到现在还在传颂,可也不过开国公而已。

  而且她的兄长杨和杨,都是从普通人,一跃而成就高位。

  本就让人心生嫉妒。

  杨玉环觉得阿姊的话太欠缺考虑。

  “好吧,玉环!不过杨钊是一个大才,圣人都多次夸赞。他与我们家的关系,也不是很远。”

  秦国夫人见杨玉环这么说,也不敢再提封王之事。

  他们杨家也想培养一名大臣,但杨、杨不争气,只能选择有志气,有能力的杨钊。

  “杨钊所立功绩,与七郎相比不值一提……”

  杨玉环心思根本不在杨钊身上。

  “七郎毕竟是外人,他刚正的时候,连我杨家人都得避让……”

  韩国夫人想起长安外的果园,李往那一站,就是地界。一向嚣张跋扈的杨和太华公主,也得忍气吞声。

  更别说这次与大战后,连他们都无法想象李的富贵。

  “七郎像是古代的君子一样,秉公执法。如果杨氏与七郎冲突,那一定是杨氏的错,我会劝说圣人,大义灭亲。”

  杨玉环知道姐姐和兄长在长安不安分,她把丑话说到前头。不论李以后逮捕杨,还是杨,亦或者其他杨家人。她会向着李。

  杨氏三姐妹非常吃惊,他们一个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不过话又说回来,杨玉环一句话,就可以让任何一名身居高位的杨家人脱去官服。

  “玉环,不说这些了,我们上画舫……”

  见气氛僵住,杨玉瑶拉着杨玉环去登画舫游湖。

  ……

  紫云楼。

  李隆基在高力士的陪侍下,先将《大非川破吐蕃、擒赞普书》打开。

  “力士,这内容我要观看三天三夜!”

  李隆基看到厚厚的一沓厚,诙谐一笑。

  实际上用不了那么长时间,只是李隆基打趣的话。

  这份奏折,李隆基等了许久,因此吩咐宫禁内侍,一旦李的奏折到来,不论他在干嘛,都必须在第一时间传给他。

  “战事持续数月,一定有许多细节与惊险,七郎又要降伏那些吐蕃附属部落,有此记录,理所应当。”

  圣人问,高力士自然要接话。

  “史书哪有这战报的滋味,我情愿这份战报再厚十倍,这是我的功绩啊,古代的帝王,也应该和我一样的心思。”

  李隆基笑着将战报打开。

  这是点缀他盛世的丹青,是让他真正比肩太宗皇帝的功绩。

  对他有利的事情,能让他千古扬名的事情,哪怕再多,他也会一字不漏地看下去。

  “此字绝佳,七郎军中竟有这样的掌书记。”

  战报分好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颜真卿写的,李隆基惊叹于颜真卿字。

  心情大好的李隆基,看任何事物都无比美好,更别说看到真正的顶级书法。

  李隆基心想着要将写战报的幕僚召到长安。

  这就是军功的厚重,正常情况下颜真卿为官,很难出人头地。若参与一场战斗,有快速晋升的机会。

  接下来,李隆基认真观看战报。

  对恭维他的话,非常合他的心意。尺带珠丹蛮夷贼子,也配和他相提并论?

  金城公主入吐蕃,真是大错特错!

  “都说孟贲、夏育勇猛,可哪能比得上七郎;项羽、冉闵这样,未见如七郎锋芒;关羽、张飞万人敌,而七郎力雄万夫;我想我朝的秦琼、尉迟恭在世,也会自愧不如……”

  看到李大战吐蕃十八猛将的时候,李隆基拍着玉案说道。

  随军将李大战的细节记录下来,又有刘单所书,李隆基能联想到李纵横沙场的画面。

  他认为古今的勇猛之将,必以李为首。

  “尺带珠丹,终于落到我的手中。七郎有时间,当快点将尺带珠丹送往长安。”

  看完李生擒尺带珠丹后,李隆基迫不及待。

  边帅献俘虏,一直是大唐的奏功仪式。

  这么大的功劳,李不主动返长安,没有人能代替李献俘。

  “黄河的源头竟如此奇妙,雪域高原,当是鬼斧神工的景象。历朝历代,也只有我将黄河纳入华夏版图……天下人该知道这样的事迹……”

  得知李全纳黄河于大唐,李隆基心潮澎湃,心中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古之帝王所追求的,在他的治下完成。

  最主要的是太宗皇帝没做到这一点……

  (本章完)

第243章 大唐的地图,李林甫入道

  李隆基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曾祖父李世民的故事。

  那神文圣武和贞观故事,耳濡目染,令李隆基心驰神往。

  李隆基登基以后,姚崇、宋、张说等文武大臣,提的最多的就是上古的尧舜和太宗皇帝。

  尧舜是文人的精神净土,但太过遥远。而太宗皇帝距离李隆基很近。

  垂衣治天下,端拱车书同的煌煌文治。

  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的赫赫武功。

  这些身后事,谁能忍住?

  谁又不想如李世民一样受人称赞呢?

  克绍箕裘,李隆基认为在此次大战,尽拥黄河后,他可以比肩曾祖父。

  开元盛世,不单单是时代的顶峰,还有一种盛唐气象。

  杜甫、李白、王维、孟浩然、王之涣、张九龄、高适、王昌龄、岑参、贺知章、吴道子、张旭、颜真卿、怀素、陆羽、张若虚、韩、张说、崔颢、常建、韦应物等等。

  与其说文学巨匠为李隆基增加声望;倒不如说李隆基鼓励诗体改革,为诗人创造这样的环境。

  没有开元天宝这些诗人点缀,唐诗注定不会完美。

  观看李上表的奏书,李隆基如痴如醉,连案前摆放的珍馐,他都一动未动。

  天色黑暗,月华如练,曲江星辰满天,与万千花树所映衬。

  高力士掌灯到深夜,李隆基才放下奏折,打了一个哈欠。

  “我为皇帝以后,从无今日之兴。力士,你觉得历史上哪次战斗,能比肩大非川之战?”

  李隆基将手放在案上,向一边守候的高力士询问。

  “七郎歼敌三十多万,皆为战兵,还擒获吐蕃赞普,古代也只有长平、昆阳、淝水可以比拟。”

  高力士纵然等了数个时辰,依然心平气和。

  “边军斩俘三十三万,却只阵亡一万多人,而附属大唐的诸胡部不过死伤数千人罢了。看看七郎得到的战利品,即便给死伤的勇士抚恤,给立功的士兵重赏,我们还能余下许多。国家的财富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更丰盛了。我也觉得只有长平、昆阳、淝水这种决定命运的战争可以比拟。七郎真可谓国家的肱骨!”

  李隆基给予李最高的评价。

  李上报的战利品数量,让李隆基第一次看到战争带来的丰盛。

  从金银珠宝,到马牛羊等牲畜,再到兵器、盔甲、粮食、铜铁、皮毛、绢麻。

  还有许多人口资源。

  李隆基以后不用再担心囊中拮据。

  他有无尽的财宝可以挥霍。

  “圣人英明!”

  高力士微微颔首。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是七郎的笔迹,话语甚妙。一百多年来,大唐与吐蕃战斗不止。陇右百姓没有生计,皆因吐蕃狼子野心。力士认为吐蕃会不会以番邦的礼节朝拜?”

  李隆基又向高力士问道。

  雪域高原是苦寒之地,唐人难以适应,如果吐蕃臣服,自降称号,年年献上大量的马牛羊,便可以放他们一马。

  太宗皇帝,可没有令松赞干布臣服。

  “只怕吐蕃会请命让尺带珠丹回去!”

  高力士向李隆基回答道。

  “我怎么可能放虎归山呢?尺带珠丹必须留在长安,新任赞普如果有儿子,还要派质子前来。否则就由七郎和吐蕃打交道吧!”

  李隆基对吐蕃的态度很强硬,不仅要超过回纥的牛羊马、金银等贡品,还要让吐蕃再派人质前来,且岁岁以大论带头来朝。

  通过大量的朝贡,削弱雪域高原的力量。

  吐蕃已经失去最精华青海和九曲,又先后失去吐谷浑、党项、通颊、苏毗、白兰羌。

  这些部落曾经真刀真枪为吐蕃卖命。

  而现在吐蕃南面的属国、西域的属国;最多在远处摇旗呐喊,不能指望他们冲锋陷阵。

  李隆基认为吐蕃已经无法威胁到大唐。

  “天威如是,相信吐蕃会做出明智的决定。”

  高力士应和道。

  现在李隆基和高力士,都持有固有印象,认为吐蕃王国和突厥汗国差异不大。

  雪域高原是比大漠草原更恶劣的环境,即便大唐入雪域高原,将吐蕃打败,也得不偿失。

  最好的办法就是令其臣服大唐,让赞普受封,每年为大唐上贡丰厚的资源。

  “大非川之战的奏书,史官记录,删减一部分后,可以给天下文人观看,让各国使节知晓此事。”

首节上一节401/45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