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感觉到脊背发凉的时候,守将下意识扭头。
只看到一道黑影,凉飕飕……
“噗嗤!”
下一瞬,伏俟城守将额头飙血,一支长箭的箭簇已经全部没入额头。
血液顷刻间留满面部,异常狰狞。
伏俟城守将连惨叫都无法发出,瞪大眼睛,缓缓栽倒在女墙上。
“将军……”
伏俟城将士大呼一声,肝胆俱裂。
但没有人因将军的死而悲伤,只是迅速躲避,害怕再有箭矢射出,他们更加迷茫。
果然是李!
也只有李,能如此射出神之一箭。
“城墙上的人听著,这就是不投降的下场。反抗者杀无赦,投降者免去一死。两个时辰,早做决断吧!”
陇右随军又跑到伏俟城下数十步,趁机向城墙上方大呼一声。
士兵们害怕,奴隶们已经准备将千斤闸门放上去。
他们只是奴隶,现在主将都死了,他们不想为这些大人陪葬。
武士见此也明白无力回天,他们能阻挡奴隶,但不想阻挡。
等伏俟城副将从东面城墙过来,见大势已去,士卒心生绝望,只能放下兵器,令城中士兵全部出城。
一切超出李的预料,兵不血刃拿下伏俟城。
有伏俟城,不仅能获得伏俟城的粮草,还能让高原反应的士兵,在城中好好休息。
过几天后,说不定就能跟上战斗。
伏俟城中,只有吐蕃士兵,没有百姓。
李早已了解到,吐蕃与唐军决战,做了两手准备。
他们将兵马调遣到青海。
又将青海一带的吐蕃百姓、吐谷浑、党项百姓,迁徙到通颊、苏毗一带。
如果战败,这些人口资源,能助他们卷土重来。
而大唐得到的仅仅是一块土地。
如果胜利,再将这些百姓迁徙至青海,甚至九曲……
“古有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今有李帅一箭破伏俟。”
李光弼到李身边,感叹一声。这一箭太神了!
“吐蕃被我们诈骗,手足无措,才会投降,比起薛仁贵定九姓铁勒,我这算不了什么。”
李摇了摇头。
“您若是薛仁贵,当初也能三箭定天山;薛仁贵若是您,不一定一箭破伏俟。将军是强于薛仁贵的!”
朔方判官李韦向李恭维一声,事实上他觉得自己说得是事实。没听说薛仁贵能在一百多步外,将敌人射死。
“全赖王太守留下的漆弓!”
李抚摸著漆弓,睹物思人。
虽然不方便在马上使用,但下马的时候,射程和威力,不是一石弓可以比拟的。
李光弼满脸复杂,王忠嗣曾经将漆弓藏在袋中,李却使用漆弓一箭射死伏俟城主将,迫使吐蕃士兵开城投降。
一箭破伏俟,一定会被当成美名传开。
仰慕李箭术的军士数不胜数。
年仅十一岁的浑以箭术自傲,但在李面前,真就如小孩一样,不值一提。
刚才李弯弓搭箭的一幕,被他看在眼里。
他起初认为这是不可能射中的一箭。
可下一瞬,他目瞪口呆。
这比飞马射缨,更难以置信。
因为李,他们皋兰州的将领被王忠嗣斩杀。
族中对李很不满。
浑很不解,犯下那样的重罪,不应该被军法从事吗?
他的父亲教导他治军的道理!
为将者,不就是赏功罚罪吗?
殊不知,有这种胸怀,才说明把自己当唐人,才能在众多胡将中脱颖而出,走出宽广的天地。
而非在皋兰州,一生牧马!
当天,李下令宰杀城中牛羊,士兵们吃喝一顿,驱逐寒气。
天气阴沉,寒冷异常,随时都可能下大雪。
跟著李有肉吃,只要缴获有牛羊,哪怕吃完也在所不惜。
有的将领,缴获牛羊后,只犒劳将士一顿,自己等将领天天吃。剩下的赶到长安去邀功。
李从未将一头羊送到长安。
但李隆基更宠信李。
因为别的将领很少献出财宝。
李总是带回去大量金银珠宝。
将领们瓜分战利品珠宝,从唐初到盛唐,太常见了。
“身患冷瘴的士兵,在城中休息。收敛所有吐谷浑士兵的兵器、铠甲,将他们关在伏俟城。由一千士卒留下看守,顺便照顾患病的士兵。”
李下达命令。
手无寸铁的降兵,面对手持兵器,穿著盔甲的唐军,没有丝毫逃跑的可能。
他不会杀降,因为他的最终目标是融合吐蕃。
这个时候的吐蕃族,也不过是许多部落融合而成的一个概念。
所以松赞干布是吐蕃最伟大的人物,哪怕是千年之后。
翌日,李下令出发大非岭。
除去生病的士兵,唐军还有四万五千骑兵可用。
李让李光弼作为前锋,带著天兵军三千轻骑开道。
他率领中军沿著青海和青海南山之间的古道,向大非岭行进。
上万匹备用马上,携带军中二十天的粮食。
李让高适在后面赶著伏俟城的上万头牛羊,其中牦牛身上也背著一些粮食。
也省得唐军后勤给他们这支骑兵补给,节省许多力气。
……
大非川。
尺带珠丹、没庐穷桑倭儿芒、末结桑东则布、那囊尚杰斯秀亭等全部汇集在一起。
他们分两部分驻扎。
一是数十里处的大非岭险要之地,立栅栏防守,这一部分都是步兵和奴仆、附属,约八万人。
另外就是十二万步兵列阵大非川。
十万骑兵分为六个大阵。
其中虎狮禁军和羽林禁军各一个方阵。
剩下四个方阵每个方阵两万骑。
赞普与大相汇聚在一起后,立刻商议对策。
除了他们这些核心外,还有一些政务大臣,叶如的如本,吐谷浑小王,通颊王,党项王,苏毗王等一些附属族部。
另外,地位极高的猛将尚多热尔、琛巴勒,也参加旁听。
“我们放弃了铁刃城,放弃了伏俟城,把兵马全部汇聚在大非岭和大非川。几个月了,我未想到战况会如此糟糕,我们的损失明明不是很大,现在却要在大非川固守……”
尺带珠丹在大帐中痛心疾首地说道。
他亲手放弃一向让他得意铁刃城,放弃古丝绸之路的重镇伏俟城。
现在却让三十万大军驻于大非川中、大非岭上。
虽然大非川中有许多草场没有被烧毁,但全军的士气低至极点。
唐军已经向他们围拢上来,最近的骑兵只有二十里路程,马鞭一扬,就能冲进大非川……
第229章 赞普的决定,将军难免阵前亡
“一切之失皆在于臣,请赞普责罚。”
末结桑东则布当众向尺带珠丹请罪。
他表情诚惶诚恐,认为是自己的战略使己方锐气消磨殆尽。
“请赞普连臣一起责罚,是臣全力支持大论东则布……”
见尺带珠丹脸色阴晴不定,没庐穷桑倭儿芒也起身向尺带珠丹一拜。
“两位大论回座位上吧!臣子献策,君主采纳。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种事情我不会追究。”
尺带珠丹能当赞普四十多年,情商还是有的。
他如果因为这种事情怪罪大论,军心必会动摇。
更何况,起初尺带珠丹也认为末结桑东则布的计策十分完美。
“谢赞普!”
末结桑东则布和没庐穷桑倭儿芒向尺带珠丹一拜后,回到座位。
“唉!我现在考虑,到底是与唐军在大非川决一死战,还是退回雪域高原。”
“刚得到情报,李现在不仅仅是河西、陇右节度使,还兼任朔方、河东节度使,他能调遣朔方、河东的兵马来支援。回纥人已经变成软骨头,不敢再威胁李。”
尺带珠丹心中摇摆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