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370节

  他在吐蕃内部不稳的时候,御驾亲征,试图扳回一局,证明吐蕃有与大唐叫板的实力,证明他的雄才伟略。

  而胜利的光辉没有落下,大非川外似乎被雾气笼罩,不知前途。

  “赞普,当年大非川之战,薛仁贵出大非川深入,先在多玛击我军猝不及防,又趁机占领乌海城(今豆错湖),大有直进逻些之势。可最终依然被我们反败为胜。今天的小挫,与数十年前的大挫相比,微不足道。同样还是大非川,这是我吐蕃的福地,我们必将此战胜唐军,夺回九曲。哪怕唐军有河朔兵马加入,也未有我军兵强马壮。”

  没庐穷桑倭儿芒见尺带珠丹对大战失去信心,立刻出来向他加油打气。

  末了,他还向尺带珠丹提示一句:“您立志成就有为的赞普,这一退,世人会如何看待您呢?”

  尺带珠丹想成为松赞干布一样,功绩盖世的君主,所以才制定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屡屡挑衅大唐。

  如果这次不战而逃,四十年的努力,一朝被打入谷地。

  因为尺带珠丹初继位时年幼,政权由祖母没庐氏掌控。

  当时大臣岱仁巴农囊扎、开桂多囊叛乱于那拉山,西南的属国尼婆罗、悉立也发生了叛乱。是由没庐氏平定叛乱,稳固政权。

  九曲也是没庐氏掌权时取得。

  青海之地,党项、吐谷浑、白兰羌故地,亦是之前先人的努力。

  尺带珠丹分裂勃律,使其为大小勃律。

  但小勃律刚刚失去,让尺带珠丹的功绩大打折扣。

  其他在河湟的开拓,早已因李付诸东流。

  可以想像,尺带珠丹如果退出青海,以后吐蕃的历史,不会有尺带珠丹明君的地位。

  实际上尺带珠丹的内政功绩承上启下,非常不错。

  没庐穷桑倭儿芒是辅佐尺带珠丹的大相,已经担任大相二十年,他不想看著尺带珠丹的功绩毁于一旦。

  他对尺带珠丹可谓是呕心沥血。

  即便满头白发,无法独自骑马,依然想著尺带珠丹能成为一代雄主。

  没庐穷桑倭儿芒的话,让许多贵族和诸部王内心不满。

  如此情况,直接退出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不然打起来,就算胜利,也会死伤惨重。

  当然,如党项王、吐谷浑小王,是希望战斗到底的。

  他们的地盘是青海周围。

  如果失去青海,他们将寄人篱下。那些苏毗人、通颊人,能容得下他们吗?

  尺带珠丹也异常惆怅,开元二十九年,他御驾亲征,夺铁刃城,攻占达化,深入唐军陇右。

  当时站在铁刃城上,指点河湟的景象,何等的意气风发?

  那种万物竞发,勃勃生机的境界犹在眼前。

  他认为吐蕃国力远超于松赞干布时期,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他一度认为他将占领河陇,彻底鲸吞西域。

  现短短几年,恍若南柯一梦!

  “启禀赞普,现在我们箭在弦上,决不能退。看唐军的布置,进可攻,退可守。我们贸然退走,需要留下五万武士,带著五万奴隶殿后!”

  “割让青海,能满足李的胃口吗?让十万勇士埋骨大非川,血水能挡住唐军的脚步吗?”

  “当唐军过大非川,再进乌海城,乌海城也会倒塌,通颊的十一东岱,苏毗的十一东岱,还会完好无缺吗?”

  “柏海都没了,松赞干布在天上能瞑目吗?”

  “巴颜喀拉山,真的是天堑吗?通天河上,要架起刻著李名字的桥梁了,当唐军进入盆地,我们的粮食种植地也没了……”

  “那时候逻些城还剩下什么?”

  “连南望天竺的机会也会失去!”

  “赞普,请恕我无礼,您慎重三思。”

  就在这时,恩兰达扎路恭站出来说道。

  他义愤填膺,不单单是面对尺带珠丹,还面对苏毗王、通颊王、象雄王这些人,以及贵族和将领。

  为什么一定要让武士殿后?

  因为谁都知道,殿后是死路一条。

  让通颊、吐谷浑、党项、苏毗殿后,恩兰达扎路恭相信,他们会直接投降。

  奴隶更不可能!

  因为生是奴隶,死是奴隶。没有吐蕃的驱赶,指望一群奴隶为国家死拼,还不如指望公羊生崽。

  所以要有足够的武士,驱赶足够的奴隶,在宽阔的大非川,布置一道道战线,掩护吐蕃主力撤回去。

  如果损失十万人,能保全吐蕃十年也行。

  但恩兰达扎路恭和没庐穷桑倭儿芒,末结桑东则布认为李不会善罢甘休。

  主要是他们无法直透李的内心。

  李的攻击性,让他们产生错觉,一种李要灭吐蕃的错觉。

  这种错觉不是无端产生,当年薛仁贵出兵,“以逻娑(逻些城)为出师之名”。

  从深入吐蕃,突袭多玛,占领乌海城就能看出,当时薛仁贵明显是要直捣黄龙。

  在这种境况下,两位大相和恩兰达扎路恭都坚持进行一战。

  恩兰达扎路恭一直有没庐穷桑倭儿芒支持。碍于没庐穷桑倭儿芒的强势,一众贵族和诸部王憋住话,不敢驳斥。

  整个大帐,顿时变得寂静,除了喘息声,针落可闻。

  尺带珠丹抓住他的大胡子,手上青筋暴起。

  他的臣子说得很对,妥协只会让李变本加厉,他不想被后人认为是一个无能的君主。

  他明明那么努力!

  “战!战!如果退去,唐军一定入侵苏毗的东岱,请赞普将我麾下兵马从大非岭调下来,小王要在大非川,与唐军死战。”

  趁此时机,没陵赞眼睛一转,立刻站起身表达自己的忠诚。

  “苏毗王忠勇可嘉!就允许你将兵马带回来,与我们并肩作战。”

  看到苏毗王竟然能主动求战,尺带珠丹非常欣慰。

  患难见真情,看来大论炯桑也有眼光不对的地方,没陵赞比没庐赞更适合苏毗王的位置!

  尺带珠丹也以此表达与唐军一战的决心。

  权衡以后,他不再退缩!

  “第二次大非川之战,我吐蕃依然会胜利。让李的故事,在这里终结。千夫长以上的将领取下李的首级,拜为下任大论;武士杀死李,授大玉字告身,我以女妻之,赏赐奴隶千人;奴隶杀死李,赐予大玉字告身,封为贵族,给予封地……”

  关乎吐蕃的存亡,尺带珠丹尽最大的封赏,试图重新唤起将士们的士气。

  “赞普,您让我们这些猛将汇聚在一起,不就是让我们杀死李吗?我们勇气,一直不曾缺失。请您拭目以待,我一定将李的脑袋拧下来,赠予赞普。”

  琛巴勒早就忍不住了,他站起来用大嗓门喊道。

  十八猛将,是吐蕃武力最高的十八人。

  当时的统牙胡虽然号称叶如第一猛将,但跟琛巴勒,尚多热尔比起来,还差不少。

  他们还特意从幸存的士兵那里研究过李。

  只要琛巴勒和尚多热尔一起冲过去,李必然身首异处。

  更何况还有三名不比统牙胡差的猛将,其他的猛将,个个以一当数十。

  “禀赞普,臣亦有信心。臣已经找到对付李的办法,只要他敢挺身陷阵,臣用手中铁矛,把他挑著来见赞普。”

  尚多热尔也放狠话。

  这俩人口气一个比一个大,差点让在场的大臣、诸部王以为李就像待宰的羔羊一样。

  敬畏之心大减!

  “好!两位都是国家的猛士,应为神灵转世。我相信你们能将李杀死。”

  尺带珠丹站起身,看尚多热尔和琛巴勒胸有成竹的模样,他忽然觉得又行了。

  他已经改变主意,不把李的脑袋放在祭坛上,而是用李的脑袋制成酒器,以解他心头之恨。

  “我军是攻,还是守!诸位说说吧!”

  现在,尺带珠丹要议论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我军若守,以李的奸诈和狡猾,必然还会与我们对峙。现在失去伏俟城内的粮草,失去伏俟城古道运输辎重粮草的路。我们的粮草压力巨大,哪怕大非川古道会有粮食运来,也难以维持两个月。所以我军不能守!”

  没庐穷桑倭儿芒斩钉截铁地说道。

  李绝对不是莽夫,他喜欢玩脑子,定力很足。

  “那就是攻了!”

  尺带珠丹认为非守即攻。

  “数十万人一起鏖战,极为混乱。唐军强弩太多,甲士无计,骑兵也多于我们。那样我们将陷入劣势。”

  没庐穷桑倭儿芒又说道。

  “不守不攻,这是何道理?”

  尺带珠丹皱眉。

  虽然他觉得没庐穷桑倭儿芒说得都有理,但现在骑虎难下,总得选择一样吧。

  “汉人的《孙子》: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又有出奇制胜的说法,我军与唐军近在咫尺,臣认为我军步兵固守,以主力骑兵牵制唐军骑兵,另派精锐骑兵,以夜袭的方式,突袭唐军边缘营地,然后迅速回来。或通过其他方式的小战,歼灭唐军的兵力,让唐军恐慌。”

  没庐穷桑倭儿芒向尺带珠丹建议。

  唐军营垒布置在大非川三面,绵延百里。

  考虑到火攻等因素,营垒不会很密集。

  在主力骑兵牵制下,攻破一营垒,在唐军援军到来之前,迅速撤离。

  就算一时难以杀伤大量唐军,也要给唐军心灵上的冲击,提振士气。

  “大论之策可行!”

  尺带珠丹看向其他的将领的时候,将领们纷纷说道。

  “好!就按照大论炯桑的计策去做,今晚狮虎禁军去偷袭唐军最边缘的营寨,其他诸军骑兵配合。”

  尺带珠丹也认同没庐穷桑倭儿芒的计策。

  “赞普还需亲自到将士之间,鼓舞士气。让将士们看到赞普的决心。”

  末结桑东则布起身向尺带珠丹提醒。

  “松赞干布统一的国家,不该在我们这里崩坏,大家努力。随我一起出去安抚士兵。”

  “吩咐下去,从今日起,武士吃牛羊肉的时候,奴隶一同。”

首节上一节370/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