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368节

  “我相信你们可以跃过关山,直见明月。等你们迂回至大非川时,就是我们决战的时候。数十年前大非川之战,是我大唐开国以来的耻辱,那一战让吐蕃与我大唐比肩;这一次,我们一雪前耻,将吐蕃打回原形。”

  在营寨修整一夜,李送王难得、南霁云以及临洮军将士,顺著伏俟城古道,南下向香日德河进发。

  出发之前,李向王难得、南霁云鼓舞士气。

  “吐蕃人可以出没伏俟城古道和大非川古道,我唐人也一定能战胜这样的险阻。吐蕃内部空虚,其路上阻碍皆不足道,末将一定可以在关键时刻到达大非川后方。”

  王难得向李说道。

  “末将会全力辅助王将军,战胜吐蕃的阻截兵马,获得胜利。”

  南霁云话语虽短,语气却很坚定。

  他感激李的知遇之恩,从一名县兵,短短两年多,成为圣人亲授的大将军。

  没有什么恩情,比这更大了,他只有以死报效。

  “段书记,你是文人,愿不愿意跟随将士们入雪域,参谋军事?”

  李点了点头后,突然问段秀实。

  “属下微末之功,却被李帅奏为果毅,得到如今的秩禄,属下本应披上铠甲,手持刀枪冲锋陷阵,但因能力不足,不能在疆场上驰骋杀敌。属下像班超那样投笔从戎,是想为国家尽施精力与才谋,现在机会来了,即便李帅不说,属下也会如终军一样请长缨。”

  段秀实向李拱手一拜,举例前汉终军请缨的典故,表达自己不畏死的决心。

  “文武将士都如此,所过之处,吐蕃必尽为鱼肉。”

  李拍了拍段秀实的肩膀,果然是他看好的人。

  “我等一定不辜负李帅的信任!”

  将士们再次向李一拜。

  “是不辜负国家!”

  李纠正他们的言论:“让将士们将酒壶拿出来,我们一起喝一口酒,算是送行礼,预祝凯旋!”

  茶卡盐湖旁边,萧瑟的风光,天色阴沉。

  数十个方阵的骑兵,延伸十几里。

  每一名士兵除了坐骑,还有两匹备用马。

  马上有强弩、备用兵器、还携带比普通士兵更多的酒水,作为御寒。

  除了粮食外,茶卡营寨内的牛羊,已被宰杀携带。

  旌旗在北风吹拂下猎猎作响,将士们的目光无比的坚毅。

  李骑马穿梭在队伍的中间,一个折返,视察每一支队伍。

  “这一次,本帅不能随兄弟们一起出征。但本帅相信兄弟们一定能旗开得胜,像我们突袭白亭海一样干脆利落!沙漠狂风,都不过如此;区区雪原,必被大唐的铁骑踏碎……”

  “战死的兄弟,在阴间先等我一会儿,等我去黄泉,再征召你们。活著的将士,我会亲手为你们颁布象征着荣誉的勋章,富贵归乡……”

  “举起手中的酒,为兄弟们送别,让我们痛快一饮,这方天地的神灵,也会畏惧我们……”

  长话短说,李举起手中酒壶。

  那些远方没听到李话语的将士,看举动,就明白什么,齐刷刷地提起酒囊。

  随著李大饮一口美酒,将士们都非常自律地喝了一口。

  “出发!”

  士气渲染到完美,见李挥手,王难得放下酒壶,一举令旗。

  将士们皆拧上酒囊,浩浩荡荡地顺著这条古丝绸之路,向南疾驰。

  斥候营分列数百骑,在南霁云的率领下快马驰前,探查情报,突袭沿途的吐蕃驿站。

  必要的时候,清剿一些骑马的吐蕃人。

  李在神策卫的拱卫下,目视一万多骑消失。

  还站在山头上,看他们的踪影。

  直到临洮军全部被山峰遮蔽,李才下令回归。

  数百名俘虏,被神策卫押送著离开。

  他们推著数十辆车子,其中有缴获的物资,还有百来名战死士兵的尸体,数十名受伤的士兵。

  一天后,李来到伏俟城。

  唐军河陇骑兵摆开架势,把伏俟城的守军吓得两天两夜没合眼,所有的士兵站在墙头上,哪怕是夜晚也不敢下去。

  生怕不一留神,就被唐军摸上城墙。

  他们还看到唐军在组攻城梯。

  只是唐军根本没有几架攻城梯,在吓唬他们罢了。

  “程将军,把吐蕃俘虏推到前方,告诉伏俟城守军,投降不杀,否则城破之后,鸡犬不留!”

  “他们是孤城,无法得知其他消息。哄骗他们吐蕃赞普已经退出大非川,他们是弃子,抵抗没有任何意义。”

  李归来后,灵机一动,准备用这方法试试,削弱伏俟城守军的意志。

  实在不行,再用之前想到的计划,如果还不成功,说明伏俟城也是一个乌龟城,不会对他们的后方产生威胁,留下少量骑兵盯著即可。

  “遵命!”

  程圭立刻令麾下押著数百名吐蕃俘虏到伏俟城的西门前,距离城门二十几步。

  唐军以吐蕃俘虏的身躯当盾牌。

  吐蕃士兵自然不敢放箭!

  城墙上的吐蕃守将看这些吐蕃士兵后更加惊恐。

  “那好像是茶卡的大五百洛桑?”

  “他们是茶卡旁边的守军啊!茶卡已经被唐军攻破了。”

  “还有向伏俟城运输粮草辎重的妇女奴隶……”

  “完了,难道唐军要在城前处决他们,以威慑我们?”

  “已经两天了,为何我们的援军还未到?”

  “难道赞普大酋已经抛弃我们了?”

  ……

  伏俟城上,吐蕃士兵张慌失措,仿佛天就要塌下来一样。

  连守将都六神无主。

  有一句话,他觉得在理,两天多了,为何赞普的援军还未到。

  沿著古道,过大非岭,应该很快就到才对。

  “城上的人听著,我们李大元帅亲自来征伐们,你们的赞普已经从大非川退回雪域高原。你们现在是青海上的一座孤城,内外无援。尔等投降,就会如茶卡守军一样,保住性命。如果负隅顽抗,城破以后,格杀勿论!”

  “给你们两个时辰的考虑时间,我们的攻城器械即将到来,两个时辰后,我们四面围攻,顷刻间就会让伏俟城倒塌!”

  城池下方,陇右的一名随军用吐蕃语向城墙上喝道。

  李在距离城门一百三十步外,紧紧地盯著伏俟城上。

  两石大弓,被李拄著。

  他的话语中包含著许多信息。

  河陇元帅李到来!

  吐蕃赞普退走!

  唐军器械将到,准备攻城!

  顽抗皆死,降者不杀!

  这些消息,让城墙上的吐蕃守军一阵鬼哭狼嚎。

  赞普真的抛弃了他们!

  吐蕃赞普出于战略考虑,无法防守伏俟城。

  这本是无可厚非,毕竟兵家不为一城一地得失,最终的胜利,才谓之大胜!

  但如果吐蕃赞普丢弃他们逃跑,那性质就不一样了。

  即便是不惧死的武士,也会寒心。

  而且唐军的主帅李来了。

  他们虽然没看到帅旗,但率领数万骑兵,说李在其中,他们也有理由相信。

  投降能如下方士兵一样免死。

  和河陇历任主帅不同,李虽然号称杀神,但好像没有杀投降俘虏的例子。

  特别是伏俟城中的奴隶仆从,他们畏惧死亡,皆看向伏俟城守将,希望主将能做出抉择。

  伏俟城不是山城,它在夏日格河(今布哈河)以南,西面是青海南山,东面是青海湖,但它与这些山海河相距较远,是一块平坦的原野上,唐军四面围攻,比进攻九曲的城池容易太多了。

  伏俟城唯一的优势,就是曾经作吐谷浑的首都,城墙夯层更厚,城墙也更高。

  伏俟一词,为鲜卑语,为王者之意。

  伏俟城守将看到武士和仆从皆是这副表情,顿时知道他们没有抵抗的心思。

  他也害怕,但他体内流著没庐家的高贵血液。

  作为四大尚族之首,他宁愿死,也不会投降!

  “李小儿,放马攻城吧!就算城破,也会杀死你们一万人!我们死后见的是神灵,我们有什么畏惧的?”

  “勇士们,投降即便不被杀,也是一辈子的奴仆,迟早死在唐人的鞭下。赞普不会放弃我们,我们要在万死之中寻求一生,武士成贵族,奴隶成武士,建功就在今日……”

  伏俟城守将压制住恐惧的心思,向唐军口出狂言。

  又转而向伏俟城的将士鼓舞道。

  一百三十步外,李听到随军跑过来的翻译后,觉得喊话的将领是伏俟城的守将。

  见伏俟城守将身躯暴露在视野中,他眼眸变得锐利,迅速举起两石强弓,从腰间取下一支特制箭矢。

  “咯吱!”

  一瞬间,弓拉满月。

  “嘣!”

  “休……”

  稍稍一瞄准,李松开弓弦。

  弓弦震动,箭矢以惊人的速度破空而去,如流星一般疾驰。

  城墙上的伏俟城守将根本没想到那么远的距离,会有箭矢射出。

  因为传说中的李,都没有在这么远射箭。

首节上一节368/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