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361节

  可以说李泌的推断几乎已经验证,吐蕃表面上当缩头乌龟,实际上挖一个大坑让李跳。

  “我就算没有识破吐蕃的计策,将军也能用自己的方法,赢得此次大战!”

  李泌的心波澜不惊。

  最近他也有些迷茫,因为他似乎离向往的长生不死之道越来越远。

  之前他以为是自己离开仙山福地的原因,后来发现并不是。

  和李接触的时候,李泌心无法平静。

  “如果将士死伤超过十万,哪怕俘杀三十万吐蕃士兵,我也是一败涂地!”

  李也十分郑重地说道。

  河西、陇右军是他的班底,这些士兵极度崇拜他。

  如果这些士兵死伤惨重,会直接影响他的将来造反。

  这也是李不愿意与吐蕃硬碰硬的原因之一。

  凭心而论,就算李泌不识破,李也不会上当!

  “将军爱兵如子,能成为将军麾下,士卒死又何惧?”

  李泌感慨李说得话。

  纵观古今,李的功绩可能不如古代的军神,但是战损比绝对是第一。

  “先生,我准备在九月于青海北部发动一次青海之战,挫敌锐气,鼓舞士气。”

  “如果吐蕃的苦拔海营寨不出兵,那我的骑兵就长驱直入,攻击伏俟城古道。不过我相信吐蕃一定会有拦截,就算不是苦拔海的兵马,也有可能来自于其他方向。吐蕃亦需要首胜。”

  “这是我们试探性的一战,能试探出吐蕃的一些具体布置。这样我们就可以放心与吐蕃对峙下去。”

  李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李泌。

  “看来将军要亲自统领兵马。”

  李泌猜出李的想法。

  “不错,表面上我只携带三千骑。实际上我会调遣超过六万骑,布置在青海北部。”

  李点头。

  他虽然神勇盖世,但身为主帅,自然不会只带数千骑。

  六万骑,除了临洮军的一部分轻骑、精骑外,还有从河朔而来的五万骑兵。

  这五万骑兵,都是王忠嗣训练的精锐,其中还有一万多着明光甲的铁骑。

  “六万骑奔行起来大地震动,停留下来在山满山,在谷满谷,怕是不容易隐藏。”

  李泌向李提醒。

  “我会清剿祁连山山口,从那里奔袭而过。另外,我还会派数千轻骑,驱赶吐蕃探马。不过就算是被发现,我也会攻击伏俟城古道。六万多骑与吐蕃的骑兵有一战之力。”

  在李的想法中,要与吐蕃长时间对峙,需削弱吐蕃的有生力量。

  只要苦拔海吐蕃大军和赤岭吐蕃大军无法撤离,主动权就在唐军手里。

  “恕我直言,将军没必要在九月进行战斗。只要将军在,将士们就有士气,一场小的胜利,暴露河朔五万精锐骑兵,不太值得。我们的目的主要是黏住苦拔海和赤岭的吐蕃兵马,等待时机,一战定乾坤!”

  李泌建议李放弃进行青海之战的打算。

  因为他觉得没必要试探!

  还有就是,河朔骑兵刚到,肯定有一部分不适合这里,需要调养一两个月。

  如陇右的临洮军,特意在海拔高的九曲南部训练。

  有的人头晕脑胀,卧床不起,一两个月才适应。

  高原反应,只要有几个月适应时间,是可以克服的,有身体好的人,几天时间就没事了。

  “先生说得对!我想逐步削弱一些吐蕃的有生力量,减轻决战时的压力。现在想想,确实有些多余。吐蕃三十万大军,灭掉一两万,不会伤筋动骨。又会暴露我军的五万精骑骑兵。”

  李平缓心情,敢于承认错误。

  之前他想逐步蚕食,现看来兵马太多,一动不如一静。

  他麾下突然多出五万骑,还有可能把吐蕃赞普吓跑。

  “吐蕃赞普应该在大非川隐藏着。一有不对,他会立刻顺着大非川古道逃回雪域高原。将军想擒杀吐蕃赞普难如登天。”

  李泌猜测吐蕃赞普的位置。

  那里是最安全的地方。地图上看着离九曲很近,实际上有山川阻隔,他们需要打败青海南的吐蕃大军,才能从正道进入大非川。

  尺带珠丹当了几十年赞普,必是很爱惜自己。

  李在李泌的房屋中,又把地图掏出来。

  这段时间他随身携带地图,每天都要观看十几遍。

  试图寻战灵感和战机。

  李泌不打扰李,他在旁边静静地看书。

  半个时辰后……

  “我觉得还是要发动青海之战,去攻击伏俟城古道!”

  李严肃地向李泌说道。

  “不过要等到吐蕃粮草告急,耐不住性子的时候。”

  还不待李泌回话,李又说道。

  他不是刚愎自用,而是把青海之战与决战联系在一起。

  可能是十一月、十二月,也可能是来年春天。

  “将军有何想法?”

  李泌知道李这么做必有理由。

  “大非川之战,将再次重现!”

  “到时候,我会明目张胆地率领数万骑进攻伏俟城古道。然后率领能适应高原的临洮军,伏俟城古道南下深入,经茶卡、都兰到香日德,插入柏海的道路,进入多玛地区。最后沿着大非川古道直上,到达大非川的后方。吐蕃即便知道我军绕后,也很难大举围剿。因为我们二十大军,一直黏着他们。”

  “那种情况下,吐蕃最好的方法,就是与我军在大非川决一死战。否则三十万大军出现溃退之像,韩信再世也无计可施。”

  李准备用一个更胆大的穿插战术,从伏俟城古道,南下千里,通过柏海道路穿插到大非川古道上,北上千里。

  能执行这次计划的,只有临洮军。

  九曲的其他兵马虽然在海拔一千多丈训练,但马匹不足是硬伤。

  这么一来一回的大迂回穿插,总不能用两条腿跑吧……

  (本章完)

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儿浑

  “将军是否亲自率领士兵深入吐蕃腹地,从柏海迂回?”

  李泌向李询问道。

  虽然这样的迂回,十分有风险。但大唐入吐蕃的两条道路,经过多次修缮,足以使数万骑快速行军。

  吐蕃的数十万大军、百万牛羊、堆积如山的粮草辎重,都是从两条古道上通过。

  “我身为主帅,在这样的大战中不能离开青海、大非川。我会亲自带骑为临洮军骑兵扫清进入伏俟城古道的障碍。之后,我率主力骑兵从青海西部与九曲大军一起夹击大非领、大非川。而深入敌后迂回的骑兵,由王难得统帅,南霁云为副,段秀实作为随军。”

  李摇了摇头,大战开启,他要坐镇青海、大非川一带。

  西面、东面、北面,他总要在一方位。

  “如果谋略齐全,将是四面夹击之势。我军在吐蕃的军中,又有苏毗王作为内应。此战,必载入青史,漠北之战、平突厥之战亦不能比!”

  李泌赞叹李的坚毅果敢。

  攻击伏俟城古道,不单单是深入吐蕃腹地,还会从青海西南攻击围攻吐蕃诸军。

  “行百步者半九十,功亏一篑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还要慎而又慎!”

  李镇静地说道。

  现在先耐着心思将各方各面护全,特别是粮草辎重的供应。

  正好,这样对峙可以让长途跋涉而来的河朔军修整一番。

  “将军相信天命之说吗?”

  李泌想到严重的问题,突然问了李一句。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李用这句话语答复李泌。

  很明显,李不信天命。

  荀子曾说过,天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不是因为尧的贤明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的暴虐而消亡。

  早在先秦的时候,荀子就否定天命之说。

  “黄河汹涌时令人畏惧,太阳发怒时是人间的灾难,这又如何解释呢?”

  李泌又向李问道,意有所指。

  “假如我治理地方,圣人能支持我,这些灾祸都是可以克服的。人人都恨的老鼠,它们毁坏的粮食虽多,但对郡县仓库来说绝对不是最致命的;朝廷给地方加固堤坝的钱财也是足够的。”

  李更相信这个时代的人祸,大于天灾。

  “我观将军图变,满头峥嵘;如祁连山之白雪,若苍穹之明月。虽然将军说行百步者半九十,但也该考虑战胜吐蕃以后如何了?”

  李泌主要是想提醒李这一点,罕见地郑重。

  四镇节度,控地万里,掌兵三十万,数十职位加身,不足及冠的开国公,上柱国。

  风光无限!

  然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李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就等着失势,墙倒众人推。

  哪怕李极受圣人的恩宠,但从开元年间起,圣人宠的人可不少啊!

  “此战胜后,我会主动请辞河东、朔方两镇节度。从太原到河西,我一人无法兼顾,我忠心为国,向圣人表明为不为权力所动,让那些诋毁我的人都闭上嘴巴!”

  李知道李泌是为他考虑。

  先予后取,河西、陇右才是他的基本盘。

  而且河东朔方距离长安太近,那里没有战事,李无法快速拉拢那里的士兵。

  三十万大军,在战后多掌控一年,就会多一分不好的影响。

  不能让李隆基罢免李的职位,需要李主动放弃兵权,让李隆基知道他的忠心耿耿。

  放弃兵权,才能拜相,进行朝堂、地方上的布局,提升文人士大夫心中的地位。

首节上一节361/45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