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358节

  吐蕃必然会想办法将战端开启……

  (本章完)

第223章 吐蕃也读孙吴?远方国王的来信

  “吐蕃大军进入青海,只要我军严密盯防,他们想要从容退出绝非容易之事。吐蕃一定有烽火等传达号令,我们只是简单地围堵,他们必然不会上当来支援。如果我们猛攻,吐蕃军才会出动。在我军兵力不如吐蕃之时,围点打援为风险之举。若不急胜,确实可以与吐蕃大军进行对峙,伺机进攻吐蕃的运粮路线,缓缓寻战战机。”

  刘晏赞同李泌的想法。

  吐蕃三十万大军,肯定还有运送粮草、辎重的吐蕃人。

  每天消耗粮食数十万斤,或者宰杀羊万头。

  每拖一天,吐蕃的粮草就会减少一分。

  而大唐骚扰吐蕃粮道的轻骑,不一定要成功,只需令蕃产生恐慌即可。

  “不错,不过我们要考虑吐蕃的军阵变化。吐蕃不是泥捏的,尺带珠丹为一代雄主。现在吐蕃以防守布阵,不代表他们会一直如此下去。”

  李能理解吐蕃大军分三地防守的目的。

  想以防御姿态,消磨唐军的实力。

  李在野战的时候,胜过吐蕃太多次,让许多吐蕃士兵产生心理阴影。

  现在吐蕃以守为攻。

  他们的三大阵营,貌似扼制主要位置,还有许多地势。

  但唐军以轻骑为前锋,百分之百可以绕过吐蕃的阵营,但要防止吐蕃派遣骑兵围剿。

  此次吐蕃倾尽全国之力,骑兵一定不少。

  “我军若长时间未得战果,河陇一直在消耗粮草辎重,恐怕会在长安传出对您不利的信息。”

  支度判官吕向李提醒这一点。

  类似的事情古代发生过多次,如王翦灭楚一样,顶着压力获得胜利。

  而其他如廉颇在长平之战,本来稳扎稳打,与秦军对峙。结果赵孝成王不满廉颇的保守战略,将廉颇换成赵括。

  谁都知道,当今圣人渴求武功,如果几个月没有军功,难免有奸臣进谗言。

  “圣人贤明,自然知道灭数十万贼众,非短时间可为,监军是不是这么认为的?”

  李突然问监军张道斌。

  “大夫谋略过人,自有致胜之法,我一定将战况向圣人禀明。”

  张道斌赶紧说道。

  他在李手下当监军简直是折磨,捞不到金银珠宝就算了,还时不时被高力士传信鞭策几下。

  他要是敢说对李不利的话,怕是奏书还没到圣人手中,就被高力士卡住。

  “有劳监军!”

  李点了点头。

  他也会写封奏折,将战况向李隆基解释清楚。

  不过李圆滑许多,他向李隆基说明,之所以如此,是为堵截尺带珠丹后路。

  提高擒杀尺带珠丹的概率。

  尺带珠丹成为赞普的时间与李隆基成为皇帝的时间重合。

  两人书信往来,尺带珠丹多桀骜,甚至出言不逊,不将李隆基这个大舅哥放在眼里。

  唐、吐蕃之间又发生过太多战斗,从掳走百姓到达化屠城,让李隆基很没面子。

  李隆基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将尺带珠丹弄死。

  李以擒拿尺带珠丹为目的,哪怕等到明年春天,李隆基也能忍受。

  “李帅,吐蕃人无不畏惧您的威势,您可继续用替身威吓他们,就算猜测为假,也会给予他们巨大压力。”

  高适向李说道。

  这种真假替身战术,只有李能够使用。

  高适觉得不妨使用一下,反正对他们没有损失。

  “嗯,这次把我的帅旗摆在九曲一带。”

  把帅旗摆在九曲,李可能不在,也可能会在。

  具体要看吐蕃的下一步动向。

  “李帅,从吐蕃的布置上看,是以苦拔海的大军为主力。我们得到的情报,他们距离我大唐的边界十分接近,又以营垒绵延百里,似乎是故意让我们看到。兵法之道,虚虚实实。我军可用,吐蕃未必不会用。我大唐的《孙子》、《吴子》早已传至吐蕃。如吐蕃之前的禄东赞、论钦陵、论悉诺罗、乞力徐等吐蕃大相,明显就深谙兵法。”

  在将领们谈论的时候,李泌突然提出疑问。

  情报上显示,吐蕃主力大军距离大唐边界不足四十里,距离安人军不足百里。

  吐蕃既然是龟缩战术,那龟缩得有点不彻底。

  “先生的意思是,苦拔海前吐蕃许多军营都是空虚的?”

  李顿时明白李泌的意思。

  仔细一想,确实有可能。吐蕃布置营垒的地方,距离大唐境内太近。

  但刚才李泌提出要与吐蕃打消耗战,现又觉得吐蕃主力营垒空虚,这是何意?

  其他僚属、将领也同时望向李泌。

  这样的问题没人提出还好,一旦提出,众人都有灵光一现的感觉。

  “这是我的猜测,不能确定。不过我觉得,空虚只是相对而言,数万大军还是有的。如果苦拔海只是吓唬我军,那其主力大概率汇聚在九曲一带。吐蕃认定将军会从九曲出击,是以准备一场针对九曲士兵的伏击。”

  “将军可派经验老道的将领到吐蕃九曲以南的营垒查看。如果其营垒明显有破绽,这意味着要勾引我们去攻击。吐蕃若在大非川埋伏有大量兵马,趁我军进攻时偷袭,我军将有失败的风险,且可能直接导致九曲被反攻。”

  身为谋士,李泌将自己能推算到的,告知李。

  真正如何,还要李派人去探查。

  不过李泌的本意不变,吐蕃不会主动攻击,而是等唐军进攻。

  所以能与吐蕃一直对峙下去。

  这样,吐蕃要是真有埋伏,见唐军迟迟不咬钩,心中会慌乱。

  诸将、僚属一听,顿时觉得吐蕃就是如此布置。

  好厉害的山人!

  此年轻道士虽不是李帅的僚属,却有如此谋略。

  李泌没去过现场,仅靠地图和情报,就能推测出让人信服的话。

  “先生一语,让我醍醐灌顶。不论是否如先生所说。我会不动声色派人去查验。”

  李拍了拍手掌。

  李泌的话有理有据,李认为这种概率挺大。

  吐蕃有老而弥坚的没庐穷桑倭儿芒,还有吐蕃名将末结桑东则布、恩兰达扎路恭,他们都不是易与之辈。

  吐蕃的布置太过简单,一直让李觉得不对劲,现在知道是哪里不对劲了。

  “李帅,吐蕃在苦拔海的百里营寨,如果空虚,我军是否猛攻?以此旗开得胜,鼓舞士气!”

  高秀岩得到这个情况后,有些忍不住,他起身向李拜道。

  “如果吐蕃用虚实之计,那我军就更不可进攻。我们要获得的是大胜,而非小胜。贸然攻击,必打草惊蛇。”

  李不赞同高秀岩的话。

  如果可以,李会选择在青海北部发动一场战斗,正式开启青海之战。

  旗开得胜,鼓舞己方士气,削弱敌人的士气。

  敌人若还是忍住不出击,就一直对峙下去。

  “李帅,假设敌人主力在大非川大非领一带,敌军在赤岭山口、苦拔海的军队,我们一定要盯紧,不让他们逃跑。这样他们主力就会心有顾忌,被我们牢牢黏住。”

  段秀实起身行李拱手,说出的话颇具战略目光。

  他心中佩服李泌的推测,但认为赤岭和苦拔海的吐蕃兵马少说有十万,吐蕃如果贸然撤离,这十万兵马,将陷入大唐的围追堵截。

  吐蕃主力军队一定会走出坚固的营寨,放弃深挖的沟壑。

  那时,他们就能实施截断吐蕃退路的计划。

  “成公说得不错,待我军人马齐整后,开始布置对赤岭、苦拔海吐蕃士兵的围堵。”

  李点头。

  没有哪个国家,会随意放弃十万大军。

  届时,双方必有一次大战。

  真要等到那时候,唐军一定是更有优势的一方。

  因为唐军还有其他底牌。

  “赤岭的诸戍堡,一定要严加防守。如果吐蕃投入兵力,那我们的兵力,就立刻加入战斗。我们占据地势,又有大量强弩,在险要的地势上,吐蕃不可能攻破我们。”

  李又向众将说道。

  “遵命!”

  不论是安人军,还是绥和守捉,都布置重兵在赤岭山口,加上河西胡骑策应。

  唐军是铁了心要将这些崎岖小道上的戍堡捍卫到底。

  特别是鹰山堡和红岩堡,直接扼制住西山口和东北山口。

  有这两个城堡在,吐蕃就不可能从这两地派兵而来。

  “关于诸军的伙食,不要吝啬。我们在河西的牧场,虽然牛羊不是很多,但是在九曲和洮阳的牧场,我们有数十万只牛羊。这次河陇豪强又赠予我们不少,可以为士兵们享用。”

  “从九月开始,士兵们每过十天,敞开吃一次煮牛羊肉,一直持续到战斗结束。”

  李向刘晏、高适等负责后勤的僚属吩咐道。

  战争期间,李需要维持士气,就算把牧场的牛羊吃完,也在所不惜。

  十天吃一顿肉,也很难吃完。

  “遵命!”

  刘晏、高适等僚属拱手领命。

  “这段时间,诸位布置、整训兵力的时候,要多想想战术……”

  又议论半个时辰,李向众将说道。

  等兵马全部到齐后,李会重新布置。

  先探查九曲和苦拔海主力在哪一方,再按照李泌的思路与吐蕃大军对峙,看谁耐心更好。

首节上一节358/45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