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357节

  “这两条道路可以在香日德河经过柏海(今扎陵湖,鄂陵湖)到巴颜喀拉山连通……”

  段秀实向李禀告的时候,从怀中掏出一张羊皮地图,将唐入吐蕃的两条主干线,标记得一清二楚。

  甚至连这两条主干在线吐蕃的驿站,也有记录。

  这是吐蕃出雪域高原的生命线。

  香日德河,多玛,柏海,这个战略要地占住,就可以将吐蕃锁在雪域高原中。同时,纳整条黄河入大唐及大唐藩属的怀抱。

  李认同将来胜利后,要占据这三个战略要地。

  本来这些都是最强盛时吐谷浑的地盘,但吐谷浑被驱逐以后,吐蕃将苏毗安置在黄河的上游,源头一带,成为吐蕃进攻河陇的大后方。

  而积石山一带的通颊部,一定也要被李横扫。

  通颊也有十一个东岱,共五万户。

  他顶在苏毗的头上,是不容小觑的力量。

  李要将黄河源头的吐蕃大小部落、千户所全部处理干净。

  “如果我军想办法迂回至大非川和伏俟城以西,就有机会截断吐蕃撤退的道路。没陵赞分析,吐蕃赞普御驾亲征,很可能率领超过三十万兵卒、奴隶,我们必须将俘、斩超过十五万,才能保证占据这三个战略要地,遏制吐蕃出雪域高原。因为我们的士兵出大非川后,很可能被冷瘴侵袭,这三个战略要地,只能让苏毗王派兵防守,我大唐只能派一小部分士兵。”

  段秀实指著地图上的大非川和伏俟城以西,向李说道。

  经过段秀实的指点,李确定一个事实,想要逮捕尺带珠丹,然后将大部分吐蕃士兵留在青海一带,就必须扼制大非川和伏俟城。

  否则想要剿灭三十万吐蕃士兵不现实。

  就算将吐蕃打溃败,他们没命地往大非川逃,李很难截住。

  但关键是如何能扼制住吐蕃的后路。

  想要越过吐蕃的三十万兵马,绕到吐蕃后面似乎很难。

  大非川倒是有可能,因为可以直接从九曲黄河跨过去,避开吐蕃军营。

  但伏俟城那一条生命线被吐蕃把守围得跟铁桶一样。

  说不定大非川也有吐蕃驻军,毕竟那也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唐军还不能强行战斗,必须保证胜利的情况下绕后。

  当前还不知道没陵赞率领的一万士兵在青海的哪个方向。

  段秀实对于这种主力的碰撞,不敢决断。因为那是李帅最擅长的事情。

  他提醒李帅在胜战的同时,能果断抓住机会。

  “成公的建议很好,今天作罢,明日和诸将、诸僚属一起商议作战事宜。”

  李又与段秀实聊一会后,让段秀实退去。

  天色已晚,他上午回来,还未好好休息一会。

  李让裴璎待在节度使府衙,以后在节度使府衙内的校场上训练,适应盔甲作战,马战。

  裴璎自称善马槊,大战一触即发,有他表演的时候。

  李回到府衙,长离为李准备洗漱。

  李先去拜访李泌。

  先嘘寒问暖,问李泌习不习惯。

  李泌是谋士,军事战略家。

  在李未告知李泌谋反的意图前,李泌都无法向李提大战略。

  李将唐、吐蕃古道地图交给李泌观看,也将段秀实的想法说出。

  李泌认为,如果段秀实的提醒能做到,将最完美的结局。

  大唐把控吐蕃入唐的道路,最起码十年时间,吐蕃不能北上。

  李泌未领兵打仗过,在战术上他无法与吐蕃三十万大军斗智斗勇。

  李给李泌时间慢慢捉摸,他回去洗漱,好好休息一晚。

  翌日,李的僚属和安思顺、高秀岩、安重璋等将领齐聚一堂,集思广益。

  李泌也受邀请,参加此次会议。

  许多将领还在军营,如李朱师、哥舒翰、辛云京、王难得、南霁云等,他们需要率领主力,与九曲的吐蕃士兵对峙。

  张守瑜、荔非元礼、杨景辉率领所属兵马,在坚守安人军城、白水军城、鄯州城。

  一有敌人主力进犯的消息,他们就坚壁清野,据城而守。

  此次河西诸胡,墨离军吐谷浑出兵两千骑,配合其他的河西诸胡,一共一万五千骑,被派遣到赤岭山口。漠门军、绥和守捉等盯防石堡城下方的吐蕃步骑。

  为避免出现差错,临洮军的骑兵已经从九曲挪动到积石军城的黄河边,随时能渡过黄河支援。

  在唐军参战士兵未全部到齐之前,兵力还有很大的劣势。

  吐蕃胆小,没有在大唐兵力最弱的时候,主动进攻。

  “诸位,吐蕃兵马分三部分,我军兵马未齐整,勉强应对。等我大军全部聚集完毕,就开始反击。假设吐蕃此次出兵三十万,如有面对吐蕃致胜的战术,上策,中策,甚至下策都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商讨!”

  李率先发话,请诸僚属、诸将给出意见。

  吐蕃赞普御驾亲征,诸将已经猜测到吐蕃的大概人数。

  既然李帅让大家想对策,肯定不是与吐蕃硬碰硬,将他们打败。

  他们都知道,李帅最不喜欢两军正面冲突。

  那样的战斗,即便胜利,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吐蕃的盔甲不少,其精锐士卒战力强悍,视死如归。

  而且吐蕃兵分三路,以防御态势,互为犄角,不论突袭哪里,吐蕃必然能从其他方向支援而来。

  李的幕僚和将军们七嘴八舌,商议一个时辰,也没有商量出一个让所有人认同的计划。

  主要是吐蕃虽然三个阵营,但距离太近,最多一百里。

  围点打援,极速突击,疲兵之计,声东击西,诈败诱敌等等。

  无法绕过的一个坎就是吐蕃士兵多于唐军,并离唐军太近。

  不论怎么变,吐蕃都能第一时间组织比唐军更多的兵马。

  贸然交战,损失惨重是必然的。

  “将军,吐蕃三十万大军,一次就能吃掉一座大山。吐蕃在诸军营中储存的粮食,就算再多,也不过三四个月。如果将军不急,吐蕃会急的。”

  “倾国之力,如果只是按兵不动,以吐蕃的地势,他们坚持不了多久。”

  在众人谈论如何进攻吐蕃的时候,李泌向李提出这一条信息。

  按照推理,吐蕃在失去百谷城和九曲诸城后,也得跋山涉水将粮食运到诸军营。

  纵然牛羊好赶,但牛羊也得吃草。

  “如果与吐蕃僵持,大唐倒是不怕,我大唐准备充分,且距离国土更近……”

  李点了点头。

  他觉得主力僵持可以,但必须分出队伍动起来,为吐蕃制造压力。

  就像李泌所说,吐蕃费这么大力气,不可能只是为了防守青海。

  吐蕃必然会想办法将战端打开……

第223章 吐蕃也读孙吴?远方国王的来信

  “吐蕃大军进入青海,只要我军严密盯防,他们想要从容退出绝非容易之事。吐蕃一定有烽火等传达号令,我们只是简单地围堵,他们必然不会上当来支援。如果我们猛攻,吐蕃军才会出动。在我军兵力不如吐蕃之时,围点打援为风险之举。若不急胜,确实可以与吐蕃大军进行对峙,伺机进攻吐蕃的运粮路线,缓缓寻战战机。”

  刘晏赞同李泌的想法。

  吐蕃三十万大军,肯定还有运送粮草、辎重的吐蕃人。

  每天消耗粮食数十万斤,或者宰杀羊万头。

  每拖一天,吐蕃的粮草就会减少一分。

  而大唐骚扰吐蕃粮道的轻骑,不一定要成功,只需令蕃产生恐慌即可。

  “不错,不过我们要考虑吐蕃的军阵变化。吐蕃不是泥捏的,尺带珠丹为一代雄主。现在吐蕃以防守布阵,不代表他们会一直如此下去。”

  李能理解吐蕃大军分三地防守的目的。

  想以防御姿态,消磨唐军的实力。

  李在野战的时候,胜过吐蕃太多次,让许多吐蕃士兵产生心理阴影。

  现在吐蕃以守为攻。

  他们的三大阵营,貌似扼制主要位置,还有许多地势。

  但唐军以轻骑为前锋,百分之百可以绕过吐蕃的阵营,但要防止吐蕃派遣骑兵围剿。

  此次吐蕃倾尽全国之力,骑兵一定不少。

  “我军若长时间未得战果,河陇一直在消耗粮草辎重,恐怕会在长安传出对您不利的信息。”

  支度判官吕向李提醒这一点。

  类似的事情古代发生过多次,如王翦灭楚一样,顶著压力获得胜利。

  而其他如廉颇在长平之战,本来稳扎稳打,与秦军对峙。结果赵孝成王不满廉颇的保守战略,将廉颇换成赵括。

  谁都知道,当今圣人渴求武功,如果几个月没有军功,难免有奸臣进谗言。

  “圣人贤明,自然知道灭数十万贼众,非短时间可为,监军是不是这么认为的?”

  李突然问监军张道斌。

  “大夫谋略过人,自有致胜之法,我一定将战况向圣人禀明。”

  张道斌赶紧说道。

  他在李手下当监军简直是折磨,捞不到金银珠宝就算了,还时不时被高力士传信鞭策几下。

  他要是敢说对李不利的话,怕是奏书还没到圣人手中,就被高力士卡住。

  “有劳监军!”

  李点了点头。

  他也会写封奏折,将战况向李隆基解释清楚。

  不过李圆滑许多,他向李隆基说明,之所以如此,是为堵截尺带珠丹后路。

  提高擒杀尺带珠丹的概率。

  尺带珠丹成为赞普的时间与李隆基成为皇帝的时间重合。

  两人书信往来,尺带珠丹多桀骜,甚至出言不逊,不将李隆基这个大舅哥放在眼里。

首节上一节357/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