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各司其职,尊卑有序,泾渭分明。
“军使赏功罚过,难道副使就不可以了吗?”
见他们无动于衷,李言语一厉。
他在决定调走陈回光的那一刻起,就知道想要立威不容易。
虽然调走陈回光是错误的决定,但李心里一直有准备。
“是,将军。”
巡逻骑兵不敢再怠慢。
军令如山,特别是王忠嗣统帅朔方军的时候,治军极为严谨。不服从上级,重则可处死。
一骑入城禀告。
李来到城下等候片刻,看见一名身穿布衣的男子快步出城。
此男子胡须稀疏,看起来很儒雅,他就是丰安军的判官,柳锡。
军中判官多是文官出身,辅佐一军将领,处理公务。
“丰安军判官柳锡拜见将军。”
柳锡见李后,还没有看敕牒,就先行礼。
“免礼吧!”
李下马,将敕牒交给柳锡,并出示鱼符。
“将军一路劳顿,请入军城歇息。”
证明身份无误后,柳锡向李请道。
柳锡出自河东柳氏,开元二十四年进士及第。
他不是丰安军那些只会意气用事的粗人,明白李所代表的是什么。
李年仅十六,就被皇帝任命为丰安军副使,前途无量。
当初王忠嗣十八岁任代州别驾,不也是备受争议吗?
“我身为副使,要先拜见正使。请柳判官引我过去。”李向柳锡要求道。
陈回光离开后,原本另一名的副使卢瑜,被任命为正使。
“将军这边请。”
柳锡以为李会倚仗身份,瞧不起正使。现李主动提出,柳锡悬著的心放下。
这几日军中传李一定是个纨绔子弟,目中无人。
寥寥几语,柳锡发现李气度不凡,应该不是传闻的那样。
军使府,在丰安军城的东南。
传话后,卢瑜让李进入。
“拜见将军。”
卢瑜也是一个文官出身的将领,身材适中,年约四十多岁。
凡为军使,即便没有挂上将军的职位,一律可称将军。
就如节度使,被称为“帅”、“上将”一样。
卢瑜的职事官领的是灵武果毅都尉,只是六品官。
这个官职实际上和散官没什么区别,都是标榜身份的官职。
虽然李的品级高于卢瑜。
但在使职差谴的制度下,他就得受卢瑜节制。
“太年轻了,战场上要小心一点,否则我难以向左相交代。”
看了李一眼后,卢瑜不冷不热地说道。
“沙场之上,只有军人,没有宰相的儿子。既为将,当以死报效国家。”
李没有因卢瑜的话起情绪,而是正颜正色地说道。
“柳判官,将左相公子安排在原来陈将军的院落,那是军城中最好的住所。”
卢瑜没有与李多说一句,他吩咐柳锡为李准备居住之地。
这一句话,意味深长。
李知道,这卢瑜是把他架在火上烤。
但他默不作声,与卢瑜一起离开军使府。
“柳判官,随便为我找个住屋就行了。”
军使府的门口,李向柳锡吩咐。
他如果在原来陈回光的院子住下,一定会激起更大的军愤。
他又不是傻子。
新任的丰安军使,对他不善啊!
李无法确定卢瑜是为陈回光出气,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可是军使有吩咐……”柳锡一脸难色。
“这样的选择,我身为副使应该有资格吧!圣人的赏赐,有品德的臣子不去接受,难道圣人会去治罪吗?更何况圣人推崇将领与士兵同甘共苦,我的吃住,一切从简就是了。”李郑重地向柳锡说道。
“将军说得对,我这就去安排。”
柳锡是聪明人,知道不能去拒绝李。
一刻钟后,柳锡带李来到军府不远的一处小院里。
按制,李会分到两名奴仆,照顾衣食起居。
加上罗兴,这小院正好够住。
即便如此,也比普通士兵的条件好太多了。
“柳判官,军城中的士兵,为何对我不太友好,我刚上任,没得罪过谁吧?”
住屋收拾好后,李在院中,请柳锡坐下。
此时,已经是晚上,罗兴在一旁掌灯。
“嗯……”
柳锡一时说不上话,心里吐槽你不是明知故问吗?
“或许是士兵们对您有些误会。”想了想,柳锡只能含糊其辞。
“他们是不是以为我和我父亲,故意罢免陈将军,让陈将军回兵部当闲职?”
李不再打哑迷。
“可能吧!”
柳锡讪讪一笑。
“素闻陈将军作战勇猛,善待士卒,士兵们关心他是对的,但陈将军即将高升,士兵们总不能去阻拦吧!”
李向柳锡透露这个信息。
通过观察,李发现判官柳锡,是个有想法的人。
现在眼看新任军使对他不友善,他需要再操作一番。
写信回长安,请李适之将陈回光,加以实权,提升品级。
第29章 军中训练
“陈将军是回长安高升?”
柳锡疑惑,这和传闻有些不一样。
如果陈回光升职,那士兵就不该怨恨李。募兵制度下,士兵从军,都是为了博取前程,封侯拜将。
“你们就等著长安传回消息吧!不过士兵们对我的误会,还请柳判官疏导一下。我在长安得罪有人,那人想方设法败坏我名声。”
李说出留下柳锡的主要目的。
“将军放心,这是判官该做的事情。”
柳锡在心中微惊。李的父亲是左相,他能得罪谁?
不言而喻!
随后,李询问柳锡出身,得知他还是开元进士后,与他交流文学。
这里远离长安,又处于边塞,李的诗没有传过来。
李将自己作的诗,念给柳锡听。
这让柳锡更感惊艳绝伦。
特别是李当著皇帝和玉环娘子的面,所作的《牡丹》。
想来一定很讨皇帝和玉环娘子喜欢。
李故意放出这样的信息给柳锡。
他明显能看出,柳锡想与他亲近。
当然,柳锡看重的是李身后的宰相,只要李一封举荐信,柳锡就能登上更高的舞台。
追求上进,这无可厚非。
这个时代的大诗人们,不都是四处环谒?
“将军的才华,可以与王维比肩。今能不畏艰苦,投笔从戎。相信一定做出一番功绩来。”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初杨炯这句诗对文人影响很大,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是像柳锡一样文人的愿望。
“还需要你们的支持啊!”
李拉住柳锡的手。
“若有需求,将军尽管吩咐。”
柳锡被李的气度打动。但他是冷静的人,没有把话说死。毕竟李是副使,还不是正使。
如果卢瑜有军令,他若不听,必然会被王忠嗣免职。
李不强求柳锡彻底倒向他。
他让柳锡向他介绍军中的一些事宜,如训练、各兵种衙将、仓库,以及军城附近的风俗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