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锡一一向李回答,直到亥时才离开李住所。
“咚咚……”
清晨,李刚吃完奴仆送来的胡饼,停停顿顿的军鼓声响起。
士兵们要进行训练,但卢瑜并没有通知李这个副将。
这就是主将和副将的差距,主将不放权,副将什么都干不了。
按理说,日常的训练,应该由副将监督。
而操练的时候,才是主将主持。
丰安军是纯粹的军塞,士兵们不需要屯田。
在王忠嗣的严格要求下,士兵隔日一训,五日一操,每过十日,就要对盔甲、兵器进行一次保养。
整个军城八千士兵,随时都可以出塞战斗。
训是日常训练,操就是演习。
卢瑜虽没有叫李,但李也不能干坐著。
他穿戴甲胄,准备进一步了解军城。
李的将甲非明光甲,而是一种叫山文甲的铠甲。
山文甲的制作更为繁琐,由于其甲片多为山字形金属片组合而成,所以称之为山文。
盔甲的胸口,也有如明光甲一样的护心镜,但总体来说,更为轻便。
“七郎著将甲,更显英武了。”
罗兴向李佩戴护臂的时候由衷夸赞。
“我会让司胄为你配备一套铁甲,以后出战的时候,伴我左右,怕死吗?”
李整理好仪表,问罗兴。
“当然怕死!不过七郎都能上战场,贱奴又何惜性命?”
罗兴实话实话,李是他的主人,不论如何,他都会和主人一起。
“开元初,王毛仲本身一个胡人奴隶,却能位极人臣。你多努力吧!”
李拍了拍罗兴的肩膀,勉励道。
这是告诉他,只要立下功勋,不仅能摆脱贱籍,还有成为人上人的机会。
“贱奴只想常伴七郎左右,不求其他。”罗兴坚定地说道。
李笑著摇头,离开住所向其中一个校场而去。
普通士兵,最重要的是体能训练,其次才是列阵、兵器训练。
如最精锐的跳荡军,每一个都材力骁壮,可披重甲奔驰,是破阵摧锋的主力。
如果士兵的耐力和力量不足,披重甲,持大枪,必然会成阵型的缺口。
两军一旦陷入鏖战,士兵的素质和意志,是胜负的关键。
李来到的校场,正是跳荡军的训练场。
他们有以负沙子的方式,打熬耐力。
有舞动石锁,训练力量。
有舞动长枪,磨砺兵器技巧。
还有排列阵型,合合分分。
李到来后,几名士兵窃窃私语。
“贵公子驾到!”
“最小的石锁,他能挪动吗?”
“看这身材应该可以。不过能不能负沙袋走十步就不好说了。”
他们的声音不大,李却听得一清二楚。
一夜之间,李多了个“贵公子”的外号。
军中这样称呼,十足的贬义。
“末将高锴,拜见将军!”
统领跳荡军的衙将,不得不向李拜礼。他正在监督部下训练。
衙将是最低级的将领。
唐代的将领,虽多有文官出身,但衙将,必然精通武艺,勇猛过人。
冲锋陷阵的时候,一般以衙将为首。
是以衙将经常倒在战场之上,百战余生的衙将,有机会身居高位。
“军营之中,不必有繁文缛节。比我还高大的人,可不多见。”
李目视比他还高一截的男子,笑著说道。
浓眉大眼,粗壮的手臂,加上是跳荡军的统领,必然是一名猛将。
“请将军检验士卒们训练。”
高锴向李直言,不卑不亢。
“军中上一次战斗,是什么时候?”
李在校场上转一圈后,向高锴询问。
“回将军,上一次大战为去年攻杀突厥右厢的时候,我丰安军受令出兵六千,凯旋而归。”高锴回答李。
“小战呢?”
李又问这一点。
“丰安军镇守黄河边塞,直面突厥左厢部落,小战十天半月就会发生一次,多是骑兵与探马,同突厥骑兵交锋。”
现在朔方军与突厥左厢水火不容,双方骑兵巡逻时见面,都想斩下对方的头颅,回去邀功。
从高锴的话语和表情中,李能听出他思战之心。
可惜他不是骑兵,没有节度使的军令,无法出军城作战。
“建功立业,不必急于一时。”
李记得后突厥是天宝三年,被彻底覆灭。
不过今年突厥、怒皆等部,还会对边塞进行侵扰。
具体是哪一地,李也不清楚。
李说完,来到摆放石锁的地方。
这里有校场上最大的两个石锁,平时为士兵测试力气之用。
跳荡军士兵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瞅向李。
难道李也想试一试石锁?
但这两个石锁都有一百五十斤。
如果此时李没有拿起石锁,一定会被士兵们看不起。
第30章 创建威势
“我也来试试!”
李活动一下手腕。
军中崇尚猛将,特别是那些能与士兵一起冲锋陷阵的将领。
这也是士兵们爱戴王忠嗣的原因之一。
王忠嗣年轻时在河西为将,曾率领数百骑兵,趁著吐蕃赞普阅兵的时候突袭数万方阵,斩杀数千人,获得牛羊以万计,一战名动天下。
高锴性情直率,并没有阻止李,退到一旁。
原本的军使陈回光一直身先士卒,带著士兵们冲杀,新任的军使是文官为将。
文官为将,以排兵布阵为主,以守代攻,极为被动。
高锴一直追求勇敢。
如果李敢披甲,带著士兵冲锋,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高锴想想都觉得不现实。李的身份摆在那,太宗皇帝的后代,宰相的儿子。
“这……”
但下一刻,高锴心惊。
因为李面对两个大型石锁,竟然一左一右抓住。
这种大型石锁,主要是验证力气,士兵都是只拿一个。
普通士兵通常把一个大型石锁,双手抓在腰前,看能坚持多少时间。
“逞强!”
“不自量力!”
士兵们不信李能将两个大型石锁同时掂起。
似乎已经预料到,李丢人后,会掩面而逃。
高锴害怕李在他面前伤到,正考虑要不要阻止的时候,却见李一手抓著一个大型石锁,直起身来。
看起来就像掂两桶水一样轻松。
“也不是很重嘛!”
李晃了晃手中石锁,面不改色地说道。
接下来的一幕,更是令高锴和一众跳荡军目瞪口呆。
因为李将石锁缓缓其往上举。
他们眼睁睁地看著两个大型石锁过腰间,过胸前,过肩膀,过头顶……
更震惊的是,李竟然握紧石锁的柄,将石锁的底部平面朝天。
石锁重一百三十斤,但仅靠石锁柄受力,还要防止石锁倾斜砸伤自己,所需要的力量,远远不止这些。
更何况,李还是一手一个。
虽然李面色紧绷,但这种状态,他能持续很久。
“砰!”“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