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318节

  看王忠嗣的表情,拉开两石强弓,似乎不费多少力气。

  已至中年的王忠嗣,虽不再上战场,然依然有勇力。

  “启禀王帅,李将军求见!”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入堂,向王忠嗣禀告。

  王忠嗣又慢慢放下弓弦,将漆弓恢复原状。

  “请李将军入内。”

  王忠嗣回应一声。

  不一会儿,现任河东都知兵马使的李光弼入正堂,他手中还提着一个大袋子。

  “拜见大夫!”

  “咣当!”

  李光弼入殿后,将袋子放在地上,向王忠嗣一拜。

  袋子与地面接触,还发出一道重响。

  “免礼!”

  “李将军有什么事情吗?”王忠嗣将漆弓放在桌上。

  他不再将漆弓装入大囊中。

  “末将找大夫商议军情。”

  李光弼再拱手,但看到王忠嗣的漆弓后,面色一变。

  他早就听说过大夫的两石强弓。

  但自突厥汗国覆灭以来,王忠嗣就将两石强弓装入大囊中,示意不轻易用武力,为国家减少负担。

  至今两石漆弓已被储存两年多。

  “既然商议军事情,提着袋子干什么?”

  王忠嗣不解地问。

  看刚才李光弼提的颇为费力,知道里面必为重物。

  “日前太子奴仆死在太原,无有根据。那奴仆来太原几日,一直住在节度使府衙不远处的酒肆中,他每天都在节度使外踱步,他突然死了,我们没有线索,这对大夫来说是飞来横祸。我相信大夫是正直公平的;军中的佐吏相信大夫是无私清白的;将军们无不信服大夫的勇毅厚重;士卒们皆敬重大夫的为光明磊落。”

  “但大夫远离长安,那些谗言与妄言,那汹涌的弹劾,您无法辩驳啊!属下等都是聪明人,知道在这当今政局下意味着什么!如果处理不当,圣人将归罪于你。”

  “袋子中,是将军们用战功换来的金子和珠宝,大夫一定有门路将这些金宝送至杨家姐妹手中,有她们帮你说话,大夫一定能得保全自己。”

  李光弼将金银珠宝献上,请王忠嗣想办法送到宫中,贿赂虢国夫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

  类似的例子,已经传到太原,河东的将士们想效仿一下。

  “哈哈,我自己也得到圣人的丰厚赏赐,不缺黄金,玉器。您们的心意我领了,这些金宝你们分还回去吧!”

  王忠嗣爽朗一笑,推开黄金和珠宝。

  他不会为杨氏姐妹送金银,他也知道这件事情不一般。

  这件事太复杂,杨氏姐妹也不傻,就算送,她们也不一定收,还会落下更大的把柄。

  “可是……”

  “不用那么悲观,或许这只是一件小事,死者的身份还有待商榷。”

  王忠嗣将李光弼的话打断,看起来很乐观。

  “难道大夫就不担心禁军就在路上吗?总要试一试啊!”

  李光弼焦急苦劝。

  圣人一日杀三子,皆因威胁到皇位。更何况王忠嗣只是圣人的干儿子。

  “李将军如果与我议论军事,我欢迎之至。其他就不要再说了,我意已决。平生的初愿,难道是追求显贵吗?兵权都在监军之下,军中征伐,皆奉国命;该做的我已经做了,北方已经平静,短时间不会用祸乱,这一生尽职尽责,无愧于心。如果圣人责怪,不就是失去一个金吾羽林将军,回朝廷做侍卫吗?其次,难道还缺少一个在黔中辅佐的人吗?这些我也心甘情愿。”

  王忠嗣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

  他也知道,这件事情要么是意外。要么就是有人陷害。

  如果有人陷害,是针对他,还是针对太子呢?

  其他后手一定会有的!

  坦然面对就是了!

  “末将担心大夫被误,因而向您提出忠告,大夫能行古人之事,不是我能做到的。”

  李光弼暗叹一口气后,提着袋子恭敬退去。

  “如果我回不来了,将此强弓赠给河陇节度使!”

  李光弼走后,王忠嗣向一名亲卫吩咐一声。

  他认为李是天下将领中最独特的人。

  孙子兵法上说,进不求名,李提出将领安边守土的理念。

  李自始至终未攻击石堡城,而是先剪除石堡城周围的障碍。

  若石堡城两翼,九曲和青海被夺,石堡城就成为一座废城。

  王忠嗣希望李在平定吐蕃后,完成“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缴功名”的誓言。

  至于会不会将两石强弓封存于袋中,那是李自己的事情。

  ……

  仅仅数日,一名叫董延光的羽林将军率领数十名羽林军前来太原,宣布圣人的旨意。

  旨意中由羽林军带王忠嗣回长安。

  怕河东、朔方骚乱,李隆基没有立刻罢免王忠嗣的职务。只是让副使暂代军中事务、防务。

  王忠嗣没有反抗,任由董延光将他带着出太原城。

  麾下将领一个义愤填膺,他们拍打栏杆,但无法制止王忠嗣被带走。

  抵抗羽林军,等同于谋反,李光弼等将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董延光见王忠嗣没有反抗,也不敢加以绳索,他们需要骑马迅速回去。

  死亡奴仆的尸体已经腐烂,无法带回长安。董延光只能将尸体上的“籍牒”和验查尸体的信息带回去。

  有“籍牒”对手,很容易确认这是否是太子府的奴仆。

  回程的时候,羽林军带着王忠嗣通过驿站快马,日夜兼程,每天只休息三个时辰,就继续赶路。

  王忠嗣很配合,一直在羽林军的中心。

  实际上,王忠嗣若想逃跑,可以轻易离开,但他要弄清楚一切,证明他的清白。

  十天后,王忠嗣回到长安。

  但是在长安弘化门前的时候,更多的羽林军涌出,将王忠嗣五花大绑。

  这意味着李隆基要重惩王忠嗣。

  一入长安,身不由己。

  最终,王忠嗣被押往御史台的牢房之中。

  李隆基根本就没见王忠嗣,他免去王忠嗣所有的职事官、散官、差遣官,下令刑部、大理寺、御史台,进行三司推事,由李林甫和裴宽两名宰相监督审理。

  务必要将真相查明。

  御史台和大理寺官吏,先来到东宫太子府,查探关于死亡奴仆的信息。

  太子府果然失踪一名奴仆。

  但经过调查,从奴仆离开,到奴仆死亡,整整两个月时间。

  按照太子府的说辞,那奴仆因犯错,被鞭子抽了二十下。

  等伤好的时候,出门采购货物,然后消失不见。

  丢失一个奴仆,太子府没有放在心上。

  因为李亨不想多事,只是一个奴仆而已。低调行事的李亨,不愿看见满城风雨。

  太子也终于知道他被禁足的原因。

  原来他的那名奴仆跑去太原了。

  一个奴仆,如果没有人帮助,跑去太原谈何容易?

  一定是李林甫这老贼栽赃陷害他。

  但三司也有理由怀疑是太子让那奴仆通关去太原。

  杨慎矜遂揪住这一点,让王忠嗣说太子奴仆到底跟他说了什么。

  但王忠嗣表明自己并不认识那奴仆,矢口否认自己有异心。

  他请大理寺卿李道遂禀告圣人,让监军求证,可以在军中尽查。

  王忠嗣拒不招供,李亨又有一套说辞,似乎无法证明王忠嗣拥护太子的意图。

  恰逢监军韩斌向李隆基禀告,军中士兵尽职,王忠嗣赏罚分明,不任人唯亲。

  这让李隆基陷入疑虑之中。

  不过,军中虽然没有谋反的迹象,但李隆基每每想到太子奴仆出现在太原,就如鲠在喉。

  “河东、朔方军中,似无谋反,然王忠嗣威望太高,一呼就会响应。譬如宝刀在鞘,它不显露的那一刻,无人知其锋利!”

  李林甫拿着他调查的信息,告知李隆基。

  太子府的奴仆,李林甫只能选择对太子府心怀怨恨者。

  他派人许以重诺,将太子府奴仆引诱到太原,使其住在河东节度使府衙旁边。

  本来此奴仆用的是伪造的“籍牒”。

  当奴仆出太原,将其袭杀后,不仅取走其身上的钱财,还取走那伪造的“籍牒”,将太子府奴仆的“籍牒”留下。

  看似繁琐,参与这件事情的,只有李林甫的一个探子和一个伪造“籍牒”的小吏。

  那伪造“籍牒”的小吏,已经被李林甫杀死。

  那探子不久前回长安时,李林甫派人过潼关后将其杀死,尸体已经掩埋。

  毕竟在太原城中,一定会有人看到奴仆和探子在一起。

  再说奴仆的尸体已经腐烂,李林甫相信就算李回到长安,也束手无策。

  在李林甫的煽动下,李隆基认定不论如何,也不能再相信王忠嗣。

  恰在此时,济阳别驾魏林的奏折送达。

  李隆基看后勃然大怒。

  而安禄山的奏折也如约而至,让李隆基觉得王忠嗣有这样的意图。

首节上一节318/45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