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319节

  他将刑部侍郎、大理寺卿、御史中丞叫来一顿训斥,让他们加大力度审讯,尽快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

  什么是满意的答复?

  其意不言自明。

  他们再去仔细研究案子,与此同时,李林甫让依附他的官吏,去构造罪证,向三司“告发”王忠嗣。

  王忠嗣从威名赫赫的两镇边帅,变成一个破锣鼓,是个人都能跳出来锤一下。

  虽不能对王忠嗣严刑逼供,但各种莫须有的罪名,让王忠嗣心神几近崩溃。

  他请求见李隆基,但李隆基拒绝见王忠嗣。

  有同情王忠嗣的大臣,却不敢求情。

  刑部侍郎和大理寺卿,都不是李林甫的人,但是在这种形势下,只能跟着御史台去审问王忠嗣。

  谁敢为王忠嗣说情,谁必会因此触怒龙颜。

  李林甫其实并不像表现出的那么淡定。

  他知道王忠嗣不会招供!

  但李隆基迟迟不下令废除太子,让李林甫很郁闷。

  太子一直在东宫,就是不承认奴仆是他派到太原的。

  太子府的奴婢、属吏,皆表示那奴仆只是一个小杂役,平时看不见太子之面。

  太子怎么可能将这小杂役派往太原呢?

  李隆基在一次朝会后,又以此问李林甫,好在被李林甫搪塞过去。

  他甚至感觉到李隆基没有废太子的意图,这让他十分惊惧。

  如果太子不被废,现在对太子的伤痛,将来会十倍、百倍,加在他或他的后人身上。

  他第一次感觉,自己看不透圣人……

  ……

  敦煌,太守府。

  李经过玉门关、阳关的视察后,返回敦煌。

  颜真卿已经全部审讯完毕。

  “启禀李帅,盛玉亮已经全部招供,这是他的罪状!”

  堂内,颜真卿将几份罪状,交给李。

  他还没开始上刑,盛玉亮就全招了,只求速死。

  李接过罪状,上面主要描述盛玉亮贪污受贿,与贼商狼狈为奸。造反的帽子也被扣在头上,由不得他不同意。

  其他的罪状是敦煌长史、敦煌令等人的,皆有贪墨。

  不仅仅是与贼商串联,还与豪强联合,欺压百姓,甚至还有以权谋私,售卖流外官的事情。

  流外官虽不在品级之内,但可以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李帅,那三个贼商队不仅仅是他们三支,还有联盟的同伙,只是他的同伙不干劫掳妇女的事情,充当正经商队。这些商队准备混在一个商盟中,配合贼商,在沙漠中洗劫那些商盟。可惜李帅您封锁玉门关,使他们的计划一直得不到实施。”

  颜真卿又向李说:“属下已经掌握那四支商队的动向,通知豆卢军、墨离军抓捕他们。不知抓到他们后,该定下什么样的罪行?”

  “与贼商同罪!”

  李没有丝毫犹豫,为这些商队定罪。

  颜真卿点头,那些贼商死不足惜,将他们的罪行披露后,商人们会感到情形。

  因为李揪出“奸细”,让许多商队逃过一劫。

  “从贼商口中得知,西域也有贩卖汉人妇女的贼商,但西域汉人,往往与军人浑居,很难得手。”

  颜真卿又将这件事告诉李。

  “我会通知夫蒙将军留意!”

  李知道不容易得手只是相对的,汉人女奴价格那么高,只要掳走一个稍有姿色者,就能大赚。

  “参与叛乱的豪强,皆被抄家!金银珠宝按照您的吩咐,与贼商和贪官那里得到的金银珠宝一起,由河西长行转运至长安。绢、钱,归军资。田产归地方……”

  颜真卿将“战利品”告知李。

  “佃农、少地者直接给他们发放土地,不能让田地荒芜。其他作为军屯,雇佣百姓耕种。”

  李照常吩咐一声。

  又过七日,长安的诏书到达,李被授予权力。

  其他四支贼商,皆已被抓获。

  斩首的时候,全城百姓都出城观看。

  最先斩首的是这些贼商,李隆基要求将他们的首级摆在阳关三日,李得遵从。

  脑袋一斩下来,就装车运走。尸体在城南掩埋。

  “噗嗤!”

  “噗嗤!”

  一个个贼商的脑袋落地,使敦煌百姓一阵振奋。

  胡商其实觉得很痛快,因为贼商也会要他们的命。

  但是又觉得哪里不对劲!

  当他们进出阳关的时候,才明白他们这些外人一定要老老实实,不能胡来。

  否则会被杀鸡屠狗一般。

  轮到豪强首领和官吏斩首的时候,百姓们更痛快。

  了解经过后,他们知道这些汉人官吏,比贼商还要可恶。

  在押送出城前,许多官吏已经被杂得鼻青脸肿。

  “噗嗤!”“噗嗤!”

  在百姓的呼呼声中,一颗颗好大的脑袋落下。

  李的威望,在敦煌百姓心中已到达顶点。

  那些被解救的妇女家庭,对李更是敬若神灵。

  斩首完毕,其余官吏家人、豪强家人,连带着俘虏的奴仆、郡兵,都押送到姑臧城。

  敦煌不可能用到这么多人。

  发生在敦煌城东门的斩首事件,没几天就传遍河西走廊,传到陇右诸郡。

  虽然朝廷公布是敦煌豪强谋反!

  但敦煌豪强为何谋反,他们最清楚不过。

  李就是屠夫,专门屠戮豪强,和汉代的酷吏一样残忍。

  但在河陇,豪强根本无法与李相抗衡。

  因为李不仅控制军队,还随意驱使诸胡部,豪强连组织在一起的机会都没有。

  河陇豪强认定李迟早会宰了他们,于是纷纷向东迁徙。

  有的土地,能贱卖给当地富农,大族。但许多土地,都白白舍弃。

  新的地方,他们失去土地,注定会没落,因为当地一定会打压外来者。

  这种豪强迁离河陇,对李来说不是好事。

  豪强们不会再心存幻想,当他们退无可退的时候,就会寻战时机爆发……

  (本章完)

第203章 三十三万大军,十八名顶级猛将

  敦煌大案,告一段落。

  李让颜真卿留在敦煌郡,暂主日常事宜,等敦煌太守到任以后,颜真卿再回凉州城。

  这一日,碧波如洗,晴空万里。

  趁清晨凉爽,李带着神策卫,准备离开敦煌。

  得知李将要离开,敦煌百姓纷纷前来欢送。

  李并未骑马出城,他看到周围的垂髫小儿围着他,直接抱住一名小孩,将他放在马背上。

  小孩一点都不害怕李,他问过大人,都说这是仁厚的将军。

  他们很不解,前几日城外杀死那么多人,大人捂住小孩的眼不让他,为什么被称为仁厚的将军呢?

  等他们长大后,或许就有答案!

  李的仁厚不仅仅是除去商贼、豪强、贪官,还给敦煌的百姓分到好处,耕地。

  “将军,我将来也要成为将军!”

  骑在李马上的小孩奶声奶气的说一句,很大方。

  “哈哈,你大有可为!”

  李为小孩牵着汗血宝马,防止马暴躁。

  百姓们都被李的胸怀所感动,有的老人活了五六十年,从未听说过大人物能放下身段,与民同乐的事情。

  李可是统领十几万精锐士卒的皇室宗亲,楚国公。

  其他的边帅如果能做到正眼瞧百姓,都算是值得称赞的。

  但那和李相比,也差了许多境界。

  颜真卿跟着李,每一日都有不同感悟。

  他知道士族可能对李大开杀戒颇有微词,但那是他们有利益牵扯在其中。

  凭心而论,李的爱民与诛恶,并不矛盾。

  矛盾的只是那些人罢了。

  李对豪强的定义明确。

  大族、乡绅、士族,草菅人命者,欺男霸女者,鱼肉百姓者。谓之“豪强”。

  渊源且家风明亮的家族、富农,皆不必顾虑。

  哪怕是土地兼并,只要没有犯下豪强之罪,就不会被李处置。

  亲卫们也效仿李,将一个个孩童放在马上,为孩子们牵马,逗得他们哈哈大笑。

  这是他们第一次不怕官兵。

首节上一节319/45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