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315节

  就一郡几年失踪七十几名良家妇女,敦煌太守竟不上报朝廷。

  “回圣人,臣也是刚得知这件事。”

  李林甫心里苦啊。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李这孙子也太能折腾的,走到哪,杀到哪,没有一点顾忌吗?

  李林甫当然知道,只要认真察,除新建的洮阳郡、九曲郡外的三百二十八个郡、府,最少有一半会出问题。

  以前李林甫只以为诸郡是无伤大雅的小贪,为家族富贵,是人之常情。

  李林甫见到李关于盛玉亮的描述后,顿时觉得自己像是个清官。

  虽然他的底线比普通人深个十来丈,但他没低到这种程度。

  “以后采访使这样的官职,不要再推荐了,由德高望重的郡守兼任!”

  李隆基向李林甫发出警告。

  意味著剥夺李林甫推荐采访使的权力。

  因为李林甫不是这一次了,吏部大案拿下的采访使,都是李林甫推荐的。

  “臣…遵旨!”

  李林甫低头领命。

  这意味著什么,他最清楚不过。诸葛亮剑,他难以得到了。

  “之前朕听说有人对七郎任采访使不满意?难道他们对之前的采访使满意?那些采访使还记得自己有节杖吗?凡天宝二年以来在河西的采访使、监察御史,全部革职查办。”

  李隆基又向裴宽命令道。

  “臣遵旨……”

  裴宽拱手。

  “吩咐李将军,将玉门军使、玉门关阳关守将、敦煌太守、敦煌长史,全部腰斩于敦煌!将贼商全部斩首,首级摆在阳关三日,以儆效尤。涉事豪强一并斩首,奴仆、郡兵,为军之用。”

  李隆基对李无比信任,凭借这一道奏折,就给予李大开杀戒的权力。

  敦煌作为丝路重镇,豪强一定富有,能为他带来大量金银珠宝。

  而且得罪豪强的恶名,全部由李承担。

  因此,李隆基很喜欢李。

  ……

  “我今天才知道,威望也能一次又一次的失去。再这样下去,我的脑袋就没了。”

  “本来还想等等,现在不得不行动了。先除掉王忠嗣,将太子扳倒,再寻找李的破绽。”

  右相府中,李林甫握著拳头说道。

  ……

  半个月后,太原城外,出现一具尸体。

  此尸体像是被谋杀,身上财物不见。

  这种事情,本应是地方小事。

  但太原令手下的办案官在尸体身上找到证明身份的“籍牒”。

  此竟然是太子府的奴仆!

  得到消息后,太原令吓了一大跳,太子的奴仆,怎么会平白无故出现在太原?

  奴仆没有主人的命令,哪能出长安?

  更何况还是太子的奴仆!

  在佐吏的提点下,太原令想起太原城内的河东、朔方两镇节度大使,王忠嗣!

  王忠嗣自兼任河东节度使后,把办公地搬迁到河东节度使治所太原。

  谁都知道,王忠嗣是圣人的干儿子,和太子李亨一起东宫长大,称太子李亨为“兄”。

  想到此,太原令立刻写奏折,快马加鞭送往长安……

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长安,李隆基召李入

  京

  沉香亭。

  荷月已至,瑶芳清香。

  李隆基和杨氏姐妹,于沉香亭前嬉戏。

  用风罗纱制作的华丽衣裳,轻薄又透,酥胸半露,她们没有因为天热停止活泼,而是在花丛中与蝴蝶共舞。

  李隆基这段时间被整的烦闷,现终于可以安逸一下。

  一群人玩累了,去沉香亭的偏殿中玩游戏,偏殿的四面八方,都用银盆呈著冰块。

  这些冰块时时会有宫女更换,冷气升腾,使炎热的夏天,似乎有雪花在身边飘飞,无比舒适。

  “卢!卢!卢!”

  在樗蒲游戏中,杨玉瑶不断呼卢,却总是大输。

  “不玩了!”

  杨玉瑶撒娇般的将樗蒲一推,她不玩了。

  “哈哈……”

  李隆基仰头一笑,他一直在赢,看到三姨的表情,他觉得很有意思。

  “三郎,李七郎去年不是回长安了,天这么热,不是说夏天不打仗吗!”

  杨玉瑶突然向李隆基说道,一年不见李的英俊脸庞,她思念得很。

  像杨钊那样,多没意思,她早就玩够了。长安的王公贵族,也多是虚有其表。那种纸醉金迷的奢靡,都没有李的少年英雄气有感染力。

  “七郎安边守土,还要兼采访使的职责,今年应该是回不来了。”

  李隆基摇了摇头。

  他本来前段时间想将李召回来的,但李因为墨离吐谷浑造反,敦煌大案等事情,一直劳心劳力。

  又考虑到李要全力备战吐蕃,所以暂未征召。

  他又得到消息,吐蕃赞普要御驾亲征,倾尽全军之力,召内四部、所有附属,准备在青海与大唐决战。

  在剑南,吐蕃以往一直与维川、安戎军的边军进行攻防战,双方你来我往。由于全是山地战斗,双方出兵不多,但战斗频率非常高。

  半个月前,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汇报吐蕃已经退出维川、安戎军战线,进入防守态势。

  这意味著什么李隆基自然清楚。

  吐蕃很可能会从西川一带,抽调兵力,北上河陇。

  李隆基心中想著令朔方、陇右,派遣一部分骑兵,支援河陇。

  回纥被李教训一顿后,已经不敢再南望。

  一个月前,回纥叶护磨延啜来到长安后,献上两车黄金,一车玉石珠宝,一百匹极品良马。

  这是李隆基自登基以来,收到最贵重的上贡之礼。

  磨延啜带著骨力裴罗可汗的承诺,以后每年都为大唐上贡三千匹战马,五千头牛,三万只羊,十车貂皮,以表诚意。

  李隆基对回纥的朝贡非常满意,认为回纥已经被他征服了,以后再也不敢冒犯。

  遂让磨延啜返回。

  由此,就算将朔方、河东的骑兵全调走,也不担心北方空虚。

  再说,还有足够的步兵,可以守卫军城。

  “三郎,朝堂上那么多大臣,怎么什么事情都让七郎做了呢!那些官吏们,都是沽名钓誉之徒,总是败坏三郎的名声!”

  杨玉瑶缓缓向李隆基说道。

  她认为正是这样,李才没回到长安。

  丝毫忘记自己已经举荐好几个“能臣”给李隆基。

  “七郎确实是为我分忧的忠臣良将!”

  提到李,李隆基一脸满意。认为自己慧眼识金。

  这几年,连李林甫都不让他省心,也只有李令他顺意。

  “三郎,你经常说九龄风度,我看七郎的风度更甚,妾身也读过文史,就算是古代,也找不到像七郎那样诗才无双,风度翩然,英雄豪气的人。我听说长安有关于七郎不好的传言,三郎可要好好辨别呀!”

  杨玉环穿著薄纱裙来到偏殿的冰盆前,从冰盆内拿出一盘切好的西瓜。她又顺手将一小块冰块握在洁白如玉的手心中。

  她说话的时候,眼里有光,嘴角含笑,但李隆基没有看到。

  “哈哈,玉环多心,我会那么糊涂吗?”

  李隆基再次一笑。

  见杨玉环款款而来,李隆基伸手从盘中取出一片西瓜,内外都很舒坦。

  “给我也来一片。”

  杨玉瑶姐妹也各自拿一片。

  而杨玉环没有吃,只是手心的寒冰在慢慢融化,直至成为液体……

  就位李隆基享受欢快惬意的时候,高力士急急忙忙进入偏殿中。

  一般情况下,高力士是不会打扰李隆基的,除非有大事发生。

  “力士,何事?”

  李隆基见高力士神情严肃,皱眉问道。

  他心中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上一次高力士这样,是开元二十九年,石堡城丢失的时候。

  “太原令有奏折送至中书省,右相已经入宫,将奏折呈给老奴。请圣人出殿。”

  高力士看了杨玉环和杨氏姐妹一眼后,小声地向李隆基说道。

  “玉环,三位姨,你们继续玩,我出去一趟。”

  当李隆基严肃起来的时候,杨玉瑶就不敢胡闹了。

  她是一个聪明的人,知道分寸。李隆基若开心的时候,她怎么撒娇都没事,反而更吸引李隆基。

  李隆基若严肃生气的时候,也只有杨玉环能安抚李隆基。

  ……

首节上一节315/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