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28节

  “我也是刚来此。”

  李性情随和,不会计较。即便多等一会也无所谓。

  “请郎君快随老奴入府,阿翁盼着您到来。”

  管家伸手请李。

  李点头,进入高力士的豪宅。

  “这就是写下多篇名作的李七郎,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原来是李七郎,怪不得高翁会让管家在门口等待多时。能受高翁青睐,李七郎前途无量。”

  “刚才那青衣仆僮说李七郎被授宁远将军,这是武散官啊!王公之子,不应该被授文散官吗?”

  “传闻李七郎精通骑射,勇武过人。昨日圣人召见,或许是封了十六卫的官职,所以才会授武散官。”

  李进入高力士府邸后,一众权贵们众说纷纭,猜测不断。

  有人捶胸顿足,十分后悔,早知道李的身份,他们一定会上前亲近。

  也有人觉得一睹李的风采,不算白来。

  待李“御场射”、“骑斗樊衡”、两首《牡丹》传开后,必定名动两京。

  ……

  虽然左相府也是天子所赐,但和高力士的豪宅相比较,就像是普通宅院一样。

  从入府门起,用半刻钟,穿梭三道仪门,一个花园,一个果园,才来到前厅。

  李吩咐罗兴在外等候,步入前厅,向高力士行礼:“拜见高翁。”

  “七郎在此如家,不必拘束。”

  李还在行礼,高力士就起身将李拉到座位上,开门见山地说道:“昨夜我辗转难眠,想了一宿。七郎所说的活字印刷术,有利于圣人推广学问,很值得做。”

  “活字印刷,一定可成。”

  最后,高力士又加一句话。

  昨日高力士问李如何得来的此印刷之法,李告知高力士是自己根据雕版印刷想出来的,还未实施,不知能不能成。

  李能将这“千古之功”让给他,让高力士很感动。

  有这份功绩,将来也能含笑九泉。

  “昨晚我又总结一下活字印刷,高翁请过目。”

  李从怀中掏出一张纸,上面写写画画,连活字泥的大小,都被李列举。

  他将要离开长安,留下这些,高力士必定可以在短时间内,弄出活字印刷术。

  “这只是我的一次尝试,如果失败,还请高翁不要责怪。”

  为消除高力士心中的芥蒂,李如是说道。

  他表明自己只是提出一个想法,一个思路,成与不成,全在高力士。

  “七郎哪里的话。就算没能如设想的一样,我也欠七郎一个人情。”

  高力士正色地向李保证。

  “不敢,家父能至相位,全赖高翁鼎力支持,我怎么在高翁这里谈人情呢!”

  李连连摇头。

  “左相是左相,七郎是七郎。更何况左相是国之栋梁,我推荐他,只是做出对大唐有利的事情,做臣子的本分。”

  高力士觉得一个官吏有才干,就会向李隆基推荐。

  关于这一点,李没有过多与高力士谈论,他主动岔开话题。

  有高力士这句承诺就够了,他远在边塞,最怕流言蜚语。

  高力士,是长安唯二能挡住流言蜚语的人。

  而后,李和高力士一边喝茶,一边讨论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

  那些常用书籍,用雕版印刷更方便。雕版的技艺,必须普及天下。

  可以鼓励商人建立印刷铺。

  只要活字印刷整出来,高力士就会上书皇帝,在诸部诸司,建立印刷部门,发展印刷术,完成李隆基“里别各设一学”的召令。

  李隆基认为人口数量和读书人数量,是盛世的标致。

  为此,他颁布乡里设学的诏令,将男女婚嫁年龄,改为女子十三,男子十五。但没有强制要求。

  李隆基觉得男女早婚配,有助于增加人口。

  李明白,这是饮鸩止渴。受制于医学、卫生条件,女子十六以下生孩子,不仅会增加流产、婴儿夭折的风险;更会伤害到女子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

  如果李能掌握天下的权柄,说一不二,一定会更改这方面的制度。

  “高翁,您不要太操劳,须多多休息。我不多打扰您了。”

  李看高力士一脸疲倦的样子,主动提出告辞。

  高力士心中温暖,他挽留不成,亲自将李送到门口。

  这让等在高府门前的士族权贵们,瞠目结舌。

  平时的三品官,都不能让高力士如此礼遇。

  离开高力士府,李得知信安王李也住在兴宁坊后,遂登门拜访。

  同住一坊,高力士门庭若市,但曾为大唐立下赫赫功勋的信安王,却无人问津。

  李八十多岁了,病在床上不能起来。求见他,对仕途没有任何帮助。

  李敲响信安王府,门童在得知是左相的儿子李来拜访后,立刻通知阿郎。

  片刻后,李最小的儿子李岘出门迎接李。

  “李七郎到来,有失远迎,还望不要见怪!”

  李岘是一名三十岁出头的儒雅男子,但说话时,中气十足,自有风度。

  他手中持一串佛珠,说明他是崇尚佛教之人。

  “是我见识浅薄,不知郎君的名讳,还望海涵。”

  李见此人器宇轩昂,回礼后询问。

  “在下信安王第八子李岘,现任高陵县令,今回家探望父亲时,满城都是七郎的才名。”

  对于李的突然来访,李岘很意外。

  “诠才末学,不堪法眼。我对李县令的大名仰慕已久。”

  李心中一动。

  李岘可是著名的贤相。

  他因父亲战功,门荫入仕。高陵京,是畿县之令,正六品官吏。

  李记得李岘很快就会平步青云,在几年后升任为京兆尹。

  安史之乱之前,李岘因不畏杨国忠权势,一直被打压陷害。但等安史之乱后,李岘会先后五次拜相。是中唐少有的能臣。

  “请七郎入内,我父亲在正房。”

  李岘以为李在说客套话,他一个小小的高陵令,哪有什么名气?

  有名气的是他兄长李,虽然官也不大,却是不肯依附李林甫的清流,受世人称赞。

  (本章完)

第23章 名将的落幕

  信安王府的正房中,一名老人躺在床榻上。

  他瘦得皮包骨头,头发全白了,牙齿也掉光了,行将就木一样。

  他就是信安王李,如今在太子太师职位上养老。

  “阿爷,左相家的七郎来看你了……”

  李岘凑到李面前,轻轻地说道。

  贵族之间,要么称父亲,要么称“大人”。

  在李重病之际,李岘用民间的称呼,让人动情。

  “是七郎啊!我记得上次见你的时候,你还是孩提,还未记事。现在我在床上,已经糊涂了。”

  李微微抬起头来,他意外一个小辈会来看他。

  他努力想李的年龄,十五?十六?还是十七了。

  “您一点都不糊涂,会好起来的。”

  李在李蹋前安慰。

  李适之和李是同辈,他们的祖父是亲兄弟。

  但李承乾因造反,削去爵位。所以后代无王位。

  按照唐制,将来李的长子李必然会被封为国公。

  “以前我很怕死,在床上苟延残喘这么久,我觉得死亡并不是让我畏惧的事情。是第一个来看望我的宗室少年。”

  李欣慰地说道。

  李适之有如此懂礼数的儿子,将来后继有人。

  “阿爷,七郎年仅十六岁,就诗名动长安,现在长安的文人,都认为将来七郎是王维那样的大才子。”

  李病倒后,就不再听长安文事,李岘在李耳边,轻声地介绍李。

  “我大唐自开国以来,宗室还未出现名动天下的诗人,能否给我念念七郎的诗。”李面色红润一分,他很是惊奇。

  “我来给郡王念几首。”

  李凑上前。

  而李摆了摆手,示意李坐在床榻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随后李用柔和的声音,将他这段时间抄袭后世的几首诗,念给李听。

  “好诗,是有王维的文采,我虽记不住,并很快就忘掉,但能听出七郎的志向。”

  李听得传神,最后还活动身子,布衾滑落时,李岘赶紧为李盖上。

  “郡王是我宗室名将,是我的长辈,我一直向您看齐。圣人刚封我为丰安军副使,不日就要前往灵武郡。今日来此,算是向您辞行的。”李向李回答。

  “唉!我们都是像班超一样投笔从戎,然我六十岁从军,七郎十六岁从军。七郎必功大于我!”

  听到李这么年轻,就要投身边塞,李想起自己峥嵘岁月,感概万千。

首节上一节28/455下一节尾节目录